- 年份
- 2024(7385)
- 2023(10910)
- 2022(9661)
- 2021(9096)
- 2020(7699)
- 2019(17946)
- 2018(17750)
- 2017(33968)
- 2016(18750)
- 2015(20990)
- 2014(20868)
- 2013(20696)
- 2012(18936)
- 2011(16973)
- 2010(16633)
- 2009(15042)
- 2008(14566)
- 2007(12607)
- 2006(10848)
- 2005(9310)
- 学科
- 济(68864)
- 经济(68778)
- 管理(53278)
- 业(49944)
- 企(42519)
- 企业(42519)
- 方法(33796)
- 数学(29118)
- 数学方法(28700)
- 学(18646)
- 财(18393)
- 农(18024)
- 中国(17174)
- 业经(15365)
- 地方(14052)
- 理论(12352)
- 务(12316)
- 财务(12246)
- 财务管理(12227)
- 贸(11989)
- 农业(11985)
- 贸易(11983)
- 和(11954)
- 制(11820)
- 易(11614)
- 企业财务(11579)
- 环境(11304)
- 技术(11179)
- 划(9962)
- 教育(9833)
- 机构
- 大学(263179)
- 学院(260922)
- 管理(102834)
- 济(94824)
- 经济(92562)
- 理学(89793)
- 研究(89543)
- 理学院(88767)
- 管理学(86942)
- 管理学院(86530)
- 中国(63874)
- 科学(61440)
- 京(57062)
- 农(50034)
- 所(46715)
- 业大(45493)
- 研究所(43089)
- 财(42436)
- 农业(39907)
- 中心(39740)
- 江(37231)
- 北京(35993)
- 财经(34429)
- 范(33953)
- 师范(33465)
- 院(32796)
- 经(31344)
- 州(30715)
- 技术(29932)
- 省(27509)
- 基金
- 项目(187690)
- 科学(144918)
- 基金(134786)
- 研究(130693)
- 家(120585)
- 国家(119621)
- 科学基金(100822)
- 社会(78398)
- 省(74170)
- 社会科(74057)
- 社会科学(74032)
- 基金项目(72096)
- 自然(69928)
- 自然科(68225)
- 自然科学(68204)
- 自然科学基金(66984)
- 划(63571)
- 教育(59504)
- 资助(56202)
- 编号(52910)
- 重点(42324)
- 成果(42246)
- 部(39907)
- 发(39571)
- 创(38825)
- 计划(37219)
- 科研(36932)
- 课题(36607)
- 创新(36214)
- 大学(34163)
共检索到369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鸭关 陈自宏 赵红艳 汪帆 徐玲
【目的】预处理是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工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文章以高丹草秸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氢氧化钠和双氧水预处理高丹草秸秆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本研究在研究预处理的氢氧化钠浓度、时间、固液比和双氧水浓度4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碱和双氧水预处理高丹草秸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碱和双氧水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为72 h、氢氧化钠浓度为3%、双氧水浓度为1%、固液质量比为1∶10,在此条件下,高丹草木质素去除率为77.0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尤毅娜 邓红 孟永宏 房杰 郭玉蓉 张英
【目的】利用浓度为4.5%、p H 11.5的双氧水(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aHp)预处理苹果渣,研究其对苹果渣化学组分、木质素的去除率和纤维素酶的酶解得率的影响。【方法】以木质素的去除率为指标,优化aHp预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经过过滤收集固体组分、干燥后,制得预处理后的苹果渣。根据aHp预处理前苹果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木质素的含量以及酶解总糖含量,分析aHp在最优预处理温度下,不同预处理时间对苹果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及回收率,木质素的含量及去除率、酶解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热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鸭关 汪帆 赵红艳 吴丽芳
预处理是利用生物质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工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文章以高丹草秸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稀硫酸预处理高丹草秸秆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温度、时间、稀硫酸质量分数和固液质量比4个单因素对预处理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稀硫酸预处理高丹草秸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稀硫酸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2h,稀硫酸质量分数1.5%,固液质量比1:10,在此条件下,预处理水解液还原糖得率32.59%,糠醛得率为0.4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长城 邓邵平 王春灿 江永荣
以密胺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对芯材氢氧化铝进行微胶囊包覆.以缩聚温度、时间、转速、芯壁比以及p H值为考察因素,以微胶囊的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SPSS软件设计L16(45)正交试验,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单因素统计分析,得出密胺树脂包覆氢氧化铝的较优工艺条件是:缩聚温度70℃,时间60 min,搅拌速度1200 r·min-1,芯壁比2.0,p H值5.0.环境扫描电镜表征显示该工艺条件下氢氧化铝已被密胺树脂完全包覆,且形貌较好.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高政权 孟春晓 王栋
研究了亚铁离子、醋酸盐和双氧水三种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交叉影响和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盐缺乏的前提下,添加45 mM醋酸盐和450μM亚铁离子,25℃,24 h连续光照,6 000 lx光强下进行逆境胁迫诱导,能够大大缩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周期,比空白对照提前一个月使藻细胞完全变红(显微观察)。但诱导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藻细胞白化,自溶或破壁死亡,虾青素产量比空白对照下降了7.4%;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积累过程中,藻体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说明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可能以蛋白质的消耗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苗利娟 韩锁义 张新友 黄冰艳 汤丰收 董文召 刘娟 王素霞 赵志芳
为研究双氧水和赤霉素对打破怀山药零余子休眠的效果,本研究采用不等浓度的双氧水和赤霉素处理不同休眠时期的怀山药零余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双氧水和赤霉素均未打破刚收获的怀山药零余子的休眠。对于收获后60 d的怀山药零余子,2%和5%H2O2处理均比对照提早30 d出苗,处理60 d时发芽率分别为62%和56%,均明显高于对照(5%)。随着双氧水浓度的进一步提高,出芽率明显降低,30%H2O2处理60 d时出芽率只有2%,低于对照。收获后60 d的零余子在赤霉素处理下,100、1000 mg/L赤霉素比对照提早出芽,处理60 d时,100 mg/L的赤霉素出芽率达30%,对照仅10%,随着浓度升高出...
关键词:
双氧水 赤霉素 怀山药 零余子 打破休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凤 于志明 宿可 黄志义
为探索废弃刨花板的再利用方式,以杨木刨花板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比和施胶量为参数研究活化工艺对所得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活化得率的影响,并对试验范围内较优试验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吸附性能进行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N2吸附测试。结果表明:浸渍比是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活化温度1 000℃、活化时间40 min、浸渍比1∶3、施胶量6%的条件下,活性炭样品的BET比表面积为2 459.708 m2/g、碘吸附值为2.047 g/g、活化得率为58.3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凯丽 汪丽娜 史志铭
氧化钛(TiO_2)纳米管的合成方法对其微结构及光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以锐钛矿晶体或锐钛矿与金红石的混合晶体合成纳米管为研究对象。为考查前驱体对TiO_2纳米管形成过程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该文研究了以非晶态氢氧化钛(Ti(OH)_4)为钛源水热合成TiO_2纳米管的工艺,分析了水热合成产物在后处理过程中物相和形貌的演变,并对TiO_2纳米管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合成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50℃和16 h;对产物依次水洗、酸洗、再水洗,最后在400℃煅烧2h,获得结晶度好的锐钛矿纳米管。转变过程为水热反应诱发了非晶态Ti(OH)_4转变为薄片状钛酸钠(Na_2Ti_3O_7);水洗和酸洗诱发了Na_2Ti_3O_7向钛酸(H_2Ti_4O_9)纳米管的转变;煅烧促进H_2Ti_4O_9纳米管向锐钛矿纳米管的转变。400℃煅烧2 h的纳米管具有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关键词:
氧化钛 纳米管 水热反应 相变 光催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望山 孟庆翔
采用化学分析、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法和两步法,研究氢氧化钙处理(0、2%、4%、6%和8%(占干物质质量分数,下同))对甘蔗渣化学成分和活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确定提高营养价值幅度最大时的添加剂量。结果表明:随氢氧化钙添加水平的提高,甘蔗渣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含量呈二次曲线规律显著降低(P<0.05),到8%添加量时,3者分别减少了23、5和7个百分点,钙和粗灰分含量呈二次曲线规律显著提高(P<0.05),DM和NDF消化率都达到了60%。综合数学模型求导得出本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冯炎龙 郭建忠 刘力 薛永强
为了制备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和高堆积密度的Ni(OH)2正极材料,以尿素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Ni(OH)2。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以红外光谱、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级Ni(OH)2的粉体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5℃以上温度下,n尿素:nNi2+=3∶1时,可得到粒度较细,平均粒径在0 4~0 5μm左右的Ni(OH)2粉体,且收率较高。图6参5
关键词:
氢氧化镍 均匀沉淀法 纳米材料 超微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雨晴 何林韩 王浏浏 罗玉芬 陈瑶 高建民
【目的】针对人工林速生桉木材色较浅、表面色调单一的问题,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对其进行材色调控,仿制名贵木材紫光檀的黑棕色效果。【方法】将与木材高度亲和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Co-MOF)作为模板和前驱体,利用MnCl_2在木材表面发生水解反应,在桉木单板表面制备钴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Mn-LDH);探究桉木单板分别在0.016、0.032、0.064 mol/L MnCl_2溶液和20、40、60、80℃条件下表面颜色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究LDHs与桉木单板表面的结合机理;通过接触角和耐光老化测试评估改色木材的耐水性和耐光老化性。【结果】(1)在40℃下,利用0.032 mol/L MnCl_2溶液制得的钴锰双氢氧化物涂层桉木单板实现了紫光檀颜色效果,两者的色度值和紫外光谱均相近。(2)MnCl_2水解诱导Co-MOF和木材的OH~-交换形成金属氢氧化物,生成CoMn-LDH;SEM显示CoMn-LDH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XRD和XPS分析表明钴和锰分别以Co~(2+)和Mn~(2+)的形式存在,CoMn-LDH为典型的钴锰双氢氧化物;其红外光谱呈金属–羟基振动模式。(3)调色木材的接触角由36.2°增大至49.5°;光照120 h后色差在3~6范围内,属于中质量分辨率下可见色差;表明制备的钴锰双氢氧化物涂层桉木单板表面疏水能力和耐光老化性能均得到提升。【结论】本研究所用调色处理条件温和,能有效改善桉木颜色,提高产品装饰效果和附加值,促进人工林木材的高效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端卫 程东升 耿明建 刘武定
对Al(OH)3+H3BO3,Al(OH)3,H3BO3等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红外差分谱以及Al(OH)3+H3BO3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结果表明,Al(OH)3+H3BO3样品在1423和1279cm-1处有2个特征吸收峰,这些峰与H3BO3表现出的吸收峰相比,峰带更宽,说明在Al(OH)3+H3BO3处理中,Al(OH)3表面形成了一种新物质,即硼的吸附络合物。氢氧化铝表面硼吸附络合物的SIMS图谱表明,硼在Al(OH)3表面高度密集,反映了这一表面结构状况中铝硼原子比例不同于简单的硼铝混合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长城 邓邵平 王春灿 江永荣
以M-F预聚体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对芯材氢氧化铝进行微胶囊包覆.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进行预聚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并分别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壁包覆的氢氧化铝微胶囊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与电子扫描电镜(eSeM)表征.结果表明,预聚体的最优制备条件是:反应温度70℃,p h值8.0,反应时间30MIn.对该预聚体制备的微胶囊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铝已被M-F树脂所包覆,且eSeM照片显示包覆较完全,形貌较好.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春花 王富丽 纪以欣 徐啸 师钰博 赵志磊
针对白洋淀抗生素水污染研究现状并依托当前科研项目,设计了采用水热法合成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基底、钴镍铁层状氢氧化物(CoNiFe-LDH)修饰的复合气凝胶(CMC/CoNiFe-LDH)吸附水中环丙沙星的研究型实验。实验使用SEM、XRD、FTIR等对CMC/CoNiFe-LDH的形貌、物相、基团等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pH、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下CMC/CoNiFe-LDH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为298.32mg/g。该教学实验涉及分析化学、材料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及实验动手能力,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