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4)
2023(5286)
2022(4554)
2021(4189)
2020(3663)
2019(7945)
2018(8228)
2017(14411)
2016(8783)
2015(10061)
2014(10438)
2013(9879)
2012(9575)
2011(8799)
2010(9288)
2009(8635)
2008(8641)
2007(8097)
2006(7485)
2005(6928)
作者
(29237)
(24305)
(24295)
(23263)
(15669)
(11757)
(10897)
(9483)
(9398)
(9103)
(8631)
(8494)
(8317)
(8259)
(8021)
(7426)
(7361)
(7338)
(7189)
(7128)
(6666)
(6301)
(6040)
(5779)
(5775)
(5685)
(5460)
(5398)
(5239)
(5157)
学科
(27883)
经济(27828)
管理(22215)
(17763)
(14164)
企业(14164)
(12326)
(9706)
(9543)
中国(9464)
方法(8863)
(7854)
(7410)
理论(7281)
(6900)
银行(6862)
业经(6812)
数学(6792)
(6644)
(6616)
金融(6608)
数学方法(6585)
教育(6525)
地方(6510)
农业(6084)
(5235)
(4903)
(4829)
制度(4823)
体制(4661)
机构
大学(128358)
学院(126239)
研究(50783)
(40373)
经济(39101)
管理(38917)
中国(38387)
科学(35327)
理学(31727)
(31225)
理学院(31185)
管理学(30137)
管理学院(29909)
(29788)
(28579)
研究所(26015)
农业(24682)
(23975)
业大(23109)
中心(22971)
(22397)
(19882)
(19503)
师范(19158)
北京(18862)
(18834)
(18247)
技术(17221)
财经(16473)
(15721)
基金
项目(81243)
科学(60864)
研究(55889)
基金(55684)
(51497)
国家(51046)
科学基金(40633)
(32936)
社会(31532)
社会科(29504)
社会科学(29496)
(28528)
基金项目(28372)
自然(27922)
自然科(27221)
自然科学(27201)
自然科学基金(26673)
教育(26580)
资助(23710)
编号(22699)
成果(21361)
重点(19439)
课题(18108)
(17154)
计划(17095)
(16978)
科技(16015)
科研(15939)
(15855)
创新(14991)
期刊
(53337)
经济(53337)
研究(39037)
中国(32928)
学报(30827)
(29145)
科学(24655)
大学(22232)
教育(21074)
学学(20802)
农业(19057)
(18027)
管理(15429)
(13818)
金融(13818)
技术(10674)
(9518)
(9107)
业大(9033)
图书(8834)
业经(8746)
财经(8441)
经济研究(7408)
农业大学(7388)
(7270)
问题(6863)
林业(6840)
书馆(6774)
图书馆(6774)
科技(6445)
共检索到210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杨红  袁科平  李荣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下,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lorfenicol Amine,FFA)在斑点叉尾体内残留消除规律。以含氟苯尼考4 g/kg的饲料按10 mg/kg鱼体质量连续强饲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3 d,于停药后第1天2、天3、天5、天7、天9、天分别将斑点叉尾处死后取肌肉、肝脏、皮肤、肾脏4种组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结果表明,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差异显著P<0.05)。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毅  周明莹  陈碧鹃  田丽粉  
采用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在牙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1)牙鲆连续5d口服剂量为50mg/kg的氟苯尼考后,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血液>内脏团>肌肉,随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浓度逐渐下降。6d后各个组织药物浓度趋于平稳,而肝肾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在10d和14d时有回升现象。2)T1/2为32.09~40.73h,说明口服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消除较快,残留较少,但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较为明显。3)探讨休药期的制定,如果只考虑可食用组织,且最大残留限量为0.1μg/g,在本试验的养殖环境下推算,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平均温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晋旭  季辉  彭麟  许莹  刘利锋  江善祥  
本试验建立了小龙虾组织中氟苯尼考(FF)和氟苯尼考胺(FFA)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连续6 d药浴(水温25℃)的方式,研究淡水小龙虾肌肉和肝胰脏中FF及其主要代谢物FFA代谢动力学和消除规律。检测方法是以PBS(pH 6.0)和乙酸乙酯-氨水(体积比为98∶2)作为提取溶剂,采用XTerra@RP18(5μm,4.6 mm×250 mm)反向色谱柱,利用乙腈-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体积比为3∶7)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24 nm。在添加20~500μg.kg-1标样时,该方法的回收率大于70%,变异系数低于7.92%。FF和FFA的检出限分别为20μ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玲玲  吴志新  袁娟  刘佳佳  彭小云  朱旭  陈孝煊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25℃下黄鳝单次口灌氟苯尼考(20mg/kg)后其体内的药物代谢和连续3d口灌(20mg/(kg.d))氟苯尼考后的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黄鳝体内吸收迅速、组织分布广泛。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氟苯尼考的达峰质量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07μg/mL、7.57、9.34、5.87μg/mg和3.67、4.45、2.01、9.28h。各个组织消除半衰期t1/2β)的大小顺序为肾脏(29.26h)>肝脏(19.32h)>肌肉(17.22h)>血浆(10.84h)。氟苯尼考胺在黄鳝体内代谢缓慢,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MR)最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娟  陈加平  罗晶晶  李福存  熊善柏  
在(19±1)℃水温下,以200mg/kg的剂量对斑点叉尾鮰单次口灌磺胺二甲氧嘧啶钠(SDM-Na),采用HPLC方法研究了SDM-Na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的回收率在79%~93%之间,最低检测限为0.01μg/g,日间和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5%。血浆中药物代谢符合二室模型,模型为C=36.68e-0.14t+18.12e-0.05t-54.8e-0.33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为4.85h,药峰时间为5.38h,峰值浓度为21.42μg/mL。肌肉中的药物含量在4h达到最大值17.93μg/g,肝脏中的药物含量在8h达到最大值10.43μ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薇  刘永涛  艾晓辉  陈孝煊  马兵  穆迎春  
(21±1)℃水温条件下,研究了三聚氰胺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血浆中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3.952660(e-0.027279t-e-0.127279t),吸收半衰期(T1/2kα)为5.4469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25.4093 h,达峰时间(Tp)为15.4045 h,达峰浓度(Cmax)为20.3985 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2.5763(mg/kg)/(mg/L)。肌肉、肝、肾中吸收半衰期(T1/2kα)分别为3.5582、4.1884、5.4397 h,消除半衰期(T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范祯艳  张其中  陈国权  甘安辉  于相满  朱泽尧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此方法回收率为73.08%~89.61%,最低检测限为0.2 ng/mL;灌药第5天,4种组织药物含量达到最高,随后迅速下降;药物残留消除速率为:血液>肌肉>肝脏>肾脏。结果表明:在(23±1)℃水温条件下,盐酸诺氟沙星在罗非鱼肌肉中降到50μg/kg的休药期为13 d,在罗非鱼内脏中降到50μg/kg的休药期为22 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勇  朱晓华  李邦平  陈校辉  沈美芳  杨洪生  边文冀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每天以20mg/kg和40mg/kg剂量的恩诺沙星药饵投喂斑点叉尾鮰,周期为5d,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斑点叉尾鮰肝脏中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期间第3天和第4天,达峰时的药物含量分别为12.24、15.97mg/kg。低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25e-0.136 t、C=0.31e-0.082 t和C=0.23e-1.37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0、8.43和5.06d。高剂量组肝脏、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70e-0.173 t、C=0.50e-0.096 t和C=1.08e-0.182 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0、7.22和3.81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在用药138d时,低剂量组鱼体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为0.013mg/kg;高剂量组为0.019mg/kg。药物在斑点叉尾鮰各组织中的消除顺序依次为血液>肝脏>肌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丽敏  杨先乐  林启存  蔡丽娟  许宝青  张惠宏  
研究不同给药条件下,氟苯尼考在中华鳖体内的残留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健康中华鳖160只,随机分为2组,按30mg.kg-1剂量分别单次肌注或口服氟苯尼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鳖血浆和肌肉药物残留浓度,利用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数据。肌注和口服时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肌注给药的动力学方程C=16.72(e-0.15t-e0.52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76.45μg.mL-1.h-1,吸收半衰期(T1/2Ka)=1.31h,半衰期(T1/2Ke)=4.48h,最高血药浓度Cmax=7.09μg.L-1;口服给药的动力学方程为C=39.99(e-0.19t-e0.4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俊仁  汪开毓  艾晓辉  刘永涛  袁科平  袁丹宁  
研究不同水温(18±1)℃和(28±1)℃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索纹纹  余少梅  杨秋红  
研究了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下,平均水温为30.6℃,以10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投饲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苗种(95±20.9)g含呋喃唑酮的药饵,连续5 d,每天2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了呋喃唑酮主要代谢产物3-氨基-2-噁唑烷酮(3-amina-2-oxazolidinone,AOZ)在斑点叉尾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中AOZ于停药后在4 h时的浓度分别为(2 649.0±463.1)ng/mL,(1 169.4±194.5)、(2 308.5±100.5)、(7 816.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雪  王荻  李绍戊  卢彤岩  
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建立了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后,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水温22℃下,氟苯尼考以15 mg/kg剂量单次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检测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在血浆中的达峰浓度(Cmax)为3.4μg/mL,达峰时间(Tpeak)为2.943 h,表观分布容积(V/F)为3.267 L/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1.21 h,...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索纹纹  刘永涛  艾晓辉  吕思阳  杨秋红  余少梅  
为了研究氯硝柳胺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lus)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在静水条件下经安全性试验确定安全浓度后,直接对水族箱泼洒25%氯硝柳胺乙醇胺盐(NES)粉剂后采集斑点叉尾皮肤、肌肉和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ESI/MS/MS)测定样品中氯硝柳胺的浓度,结果表明,静水条件下25%氯硝柳胺乙醇胺对斑点叉尾的安全浓度为0.113 mg/kg;养殖水环境中氯硝柳胺能快速消解,实验第2天即低于1μg/L,并呈无规律性持续较长时间;用药24 h内,氯硝柳胺在鱼体肌肉和鱼皮中具有较强的蓄积能力,但48 h后,其在鱼皮和肌肉中呈现快速消除至较低浓度,但后期消除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秋红  刘永涛  艾晓辉  王群  宋怿  索纹纹  吕思阳  
研究了以全池泼洒的投药方式,孔雀石绿(MG)(池塘中MG的理论浓度为1 mg/L)及其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LMG)在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肌肉和皮肤以及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MG及其代谢物LMG在斑点叉尾体内及环境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肌肉、皮肤中MG于用药后第1天最高浓度分别为:(42.77±5.26)μg/kg和(6.36±0.11)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7.76 d、31.51 d;皮肤和肌肉中LMG分别在用药后第3天和第1天达到最高(502.27±20.43)μg/kg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会  冷凯良  周明莹  高华  孙伟红  邢丽红  苗钧魁  刘坤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基质加标标准曲线,对中国对虾、大菱鲆、鲫鱼、鳗鱼、蟹、甲鱼6种主要养殖水产品肌肉组织中氯霉素类药物:氯霉素(CAP)、甲砜霉素(TAP)、氟苯尼考(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FA)的多残留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AP在2–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TAP、FF和FFA在5–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加标回收率在76.4%–9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7%–13.9%之间。检出限:CAP为0.2μg/kg,TAP、FF和FFA均为1.0μg/kg。定量限:CAP为0.5μg/kg,TAP、FF和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