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6)
2023(13300)
2022(11119)
2021(10067)
2020(8028)
2019(18116)
2018(17602)
2017(33380)
2016(18045)
2015(19559)
2014(19548)
2013(19232)
2012(18235)
2011(16979)
2010(17448)
2009(16120)
2008(15676)
2007(13955)
2006(12891)
2005(11883)
作者
(54453)
(45530)
(45288)
(42959)
(29215)
(21793)
(20331)
(17655)
(17439)
(16249)
(15801)
(14869)
(14858)
(14473)
(14324)
(13972)
(13544)
(13362)
(13190)
(13056)
(11493)
(11482)
(11048)
(10521)
(10493)
(10158)
(9985)
(9968)
(9187)
(9007)
学科
(94677)
经济(94595)
管理(50221)
(47999)
(35714)
企业(35714)
方法(29027)
中国(26700)
地方(26499)
数学(25577)
数学方法(25344)
(24741)
业经(19736)
(17955)
(17500)
农业(17147)
(16353)
贸易(16341)
地方经济(16110)
(15779)
(15405)
(14529)
银行(14491)
(14398)
金融(14398)
环境(14218)
(14079)
(13422)
(12861)
技术(12031)
机构
学院(264800)
大学(261659)
(122156)
经济(119851)
研究(100306)
管理(97643)
理学(82914)
理学院(81928)
管理学(80704)
管理学院(80210)
中国(76205)
科学(59594)
(55630)
(53651)
(51746)
(49277)
研究所(46725)
中心(44360)
财经(41524)
(41373)
业大(39469)
农业(38459)
经济学(38090)
(37642)
北京(35731)
(35701)
(35025)
师范(34610)
经济学院(33967)
(32622)
基金
项目(170193)
科学(133971)
基金(122981)
研究(122730)
(108479)
国家(107531)
科学基金(90952)
社会(80769)
社会科(76695)
社会科学(76678)
(67046)
基金项目(64086)
自然(57415)
(56463)
自然科(56050)
自然科学(56034)
自然科学基金(55033)
教育(54695)
资助(50013)
编号(47941)
(43058)
成果(38819)
重点(38757)
(37039)
(35361)
课题(34622)
发展(34520)
(33986)
国家社会(33680)
创新(33134)
期刊
(147219)
经济(147219)
研究(85459)
中国(56667)
(46099)
学报(41606)
科学(39071)
(38642)
管理(37820)
大学(31348)
农业(31121)
(30082)
金融(30082)
学学(29935)
教育(26140)
经济研究(25090)
业经(23862)
技术(22309)
财经(21172)
问题(18866)
(18412)
(15982)
(15413)
技术经济(14561)
国际(14109)
世界(14092)
商业(13515)
统计(12145)
现代(12136)
科技(12133)
共检索到419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荣  
近年来受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各类气象灾害更加频繁,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频发的气象灾害严重时会造成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充分认识气象灾害对经济危害的严重性对我国加快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国平  
本文在分析中国及黑龙江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及构成的基础上 ,通过该区域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特别是对不同时期粮食减产总量及占粮食总产比例变化的分析 ,进一步阐明自然灾害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易燕明  杨兆礼  万齐林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造成的损失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雷电灾害高发区,中心位置位于广州东北的从化和增城区,整个珠江三角洲为一个雷电发生高值区,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该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的6%左右,最高年份可达9 25%,该地区雷电灾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全省1 46%的平均水平。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都在5000×104元以上;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地域有较大差异,但与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区域经济总量关系密切,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雷电发生的次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月巧  李红  左兰丽  程丽娜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分析了"8.8"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自然条件,指出经济发展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对当地经济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和水电经济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舟曲赖以生存的农牧业正是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关键和主导的因子,林业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泥石流,而新的经济形式水电经济又为新的、更大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发展中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量,更要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诱发更多的自然灾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英杰  查小春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划分,研究了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方面的减灾措施。研究表明,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时期的洪涝灾害,尤其是特大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渭河下游地区的农田、农作物和粮食产量等均产生有重大的影响。为此,各代王朝积极采取一系列防洪减灾措施,如修筑水利工程、完善的仓储体系等,以减少洪水带来的农业灾害损失及影响。这为在当前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鲍文  
西南地区气象灾害具有地域性、链网性、突发性和危害严重的特点。农业具有极易遭受气象灾害危害,农业资源开发粗放利用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以及农业和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使得西南地区农业面对气象灾害显得十分脆弱,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农村和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安居乐业造成严重威胁。最后提出强化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的适应性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爱平  
西部地区是我国本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且地质构造复杂,干旱、高寒的气候,荒漠、半荒漠的地理环境,复杂崎岖的地形条件使本地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加之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人为灾害也很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西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将减灾防灾与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起来,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本地区的综合减灾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威胁,尽量减免人为灾害及其对自然灾害的放大作用,谋求社会——经济——生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志明  王驷鹞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由气候变化导致一系列气象灾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农业是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首先对我国气象灾害类型和特征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后进一步探讨防御气象灾害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力晓  吕荣杰  
基于EM-DAT数据库,文章分析了我国突发灾害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从区域异质性、产业异质性、灾害异质性以及时间动态性等方面实证研究了突发灾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灾害发生频次和灾害严重程度负向影响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2)灾害发生频次负向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增长;灾害严重程度负向影响了第一产业的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增长。(3)生物、气象灾害抑制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气候、水文灾害抑制了第一产业的增长;而地理、技术灾害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增长。(4)灾害发生频次对中长期经济影响显著,而灾害严重程度会在短期内对经济造成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维军  巩在武  
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构建了气象灾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3-2005年我国气象灾害数据评价了各年份气象灾害指数。研究表明,13年间,气象灾害程度最严重的是1998年、1996年和1994年,气象灾害程度最轻的是2000和2001年。其研究对于探讨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浩娟  刘卫国  
气象灾害冲击农业生产,对农业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对1980—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农业经济、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利用SVAR模型构建兵团农业经济、劳动力、土地、投资和气象灾害等要素的动态结构关系,利用脉冲函数分析兵团农业经济受到要素变化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表明: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长期稳定增长;兵团农业气象灾害日趋严重,极端天气造成气象灾害波动性增强;旱灾逐渐减弱,风雹灾害增加,低温冻害有增加趋势;兵团农业经济显著受到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影响,劳动力和经济自身产生的长期效应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效应滞后严重,气象灾害负向效应周期长,农业对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缓解能力不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德富  刘秀清  
本文对自然灾害发生背后潜在的社会性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剖析。分析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具体表现,包括致灾原因的社会性、灾害影响的社会性和防灾减灾的社会性;以及认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帮助人们全面、客观地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利于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增强相关部门防灾减灾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化灾为利、造福人类;提出了发挥社会力量增强防灾减灾成效的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凌云  董建文  席阳  
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相对,是因人为致灾因子或相关主体脆弱性而引发的灾害。技术灾害是人为灾害主要形式之一。技术灾害的研究经历了从注重相关主体脆弱性(即灾害原因)到构建相关主体韧性(即应灾措施)的两个阶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需求与技术选择是技术灾害发生的根源;而企业经济利益动机则是导致技术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除此之外,经济集聚效应和贫困也是影响技术灾害风险的重要因素。"树立科学经济发展观、构建相关主体韧性"是减灾的基本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