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9)
2023(11852)
2022(9896)
2021(8981)
2020(7192)
2019(16127)
2018(15510)
2017(29058)
2016(16087)
2015(17359)
2014(17036)
2013(16917)
2012(16174)
2011(14791)
2010(14899)
2009(13429)
2008(13205)
2007(11675)
2006(10332)
2005(9570)
作者
(51765)
(43229)
(42995)
(40529)
(27640)
(21171)
(19255)
(16952)
(16442)
(15350)
(14993)
(14358)
(14206)
(13732)
(13706)
(13443)
(13116)
(12744)
(12455)
(12403)
(11323)
(10814)
(10636)
(9860)
(9807)
(9755)
(9712)
(9479)
(8879)
(8616)
学科
(67742)
经济(67673)
(41551)
管理(40327)
(30596)
企业(30596)
方法(24036)
中国(21765)
数学(21021)
数学方法(20832)
(20457)
地方(20114)
(16056)
业经(15910)
(15028)
农业(14334)
(13793)
(13430)
贸易(13420)
(12971)
(12639)
银行(12593)
(12449)
金融(12448)
(12139)
技术(11382)
环境(11362)
地方经济(11204)
(11106)
教育(9466)
机构
学院(230406)
大学(230348)
(92618)
研究(90771)
经济(90533)
管理(80886)
理学(69489)
理学院(68503)
管理学(67139)
管理学院(66735)
中国(64989)
科学(59297)
(55241)
(49925)
(48685)
研究所(44624)
农业(43923)
业大(42292)
(41226)
中心(39533)
(36103)
(32777)
财经(32391)
(31649)
北京(31424)
(30953)
师范(30434)
(29526)
(28687)
科学院(28255)
基金
项目(159047)
科学(123145)
基金(114071)
研究(107621)
(104287)
国家(103375)
科学基金(85741)
社会(68278)
社会科(64768)
社会科学(64750)
(64191)
基金项目(60511)
自然(57692)
自然科(56376)
自然科学(56347)
自然科学基金(55350)
(54672)
教育(48729)
资助(45913)
编号(40552)
(40000)
重点(36991)
(33694)
(33645)
计划(32821)
成果(31868)
创新(31650)
科研(31259)
发展(30550)
课题(30353)
期刊
(105940)
经济(105940)
研究(68977)
中国(53460)
(50932)
学报(49046)
科学(41527)
大学(35170)
农业(34674)
学学(33678)
(29933)
管理(29259)
教育(26711)
(23568)
金融(23568)
业经(18728)
(18321)
经济研究(17486)
技术(17077)
财经(15780)
业大(13967)
问题(13767)
(13552)
(13075)
科技(12552)
农业大学(12080)
商业(11097)
(10718)
资源(10378)
技术经济(10344)
共检索到352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毓忠  李国英  江连成  杨之为  
 利用新疆农六师103团13年和农八师121团10年中,每年6月和7月份的气候资料,及当年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情况进行逐步判别分析,以2001和2002年的降雨情况和病害发生情况为对照,研究气象因子对新疆甜瓜细菌性斑点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6月份的降雨量关系密切,并以此建立了判别模型,该模型回检符合率达7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瑞  胡白石  田艳丽  黄艳宁  谢进  曹亮  彭斯文  朱校奇  
【目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危害甜瓜的重要种传细菌病害,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病致病变种甜瓜菌株(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引起的。论文旨在建立高效、快捷、操作简单的检测技术以防止此病原菌传播。【方法】以Gen Bank公布的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序列为靶标,设计甜瓜细菌性叶斑病菌特异性锁式探针,建立锁式探针与斑点杂交技术结合的检测体系。以保存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博  毕馨月  夏博  安梦楠  夏子豪  吴元华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西瓜、甜瓜果实上发生疑似细菌性果斑病,从发病西瓜果实上分离获得了菌株JZ17,从发病甜瓜果实上分离纯化获得了菌株JZX2和JZT8。柯赫氏法则测定表明,接种的西瓜和甜瓜上均表现出与田间病害相同的症状,且从接种的发病植株上又重新分离到相同的菌株。采用西瓜噬酸菌检测试剂盒进行DAS-ELISA鉴定,表明3个菌株均呈阳性反应。设计特异性引物YH1/YH2,对3个菌株的16S-23S rDNA ITS序列进行扩增,3个菌株的ITS序列与西瓜噬酸菌各菌株ITS序列的同源性均高达99%以上。综上可知,菌株JZ17,JZX2和JZT8可鉴定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利用特异性引物PL1/PL2对3个菌株进行亚群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Z17和对照菌株AAC00-1(亚群Ⅱ)均可扩增出大小为332 bp的片段,而菌株JZX2、JZT8和对照菌株pslbtw8(亚群Ⅰ)未扩增出此条带,因此可将菌株JZ17鉴定为西瓜噬酸菌亚群Ⅱ型菌株,菌株JZX2和JZT8鉴定为I型菌株。为比较3个菌株的亲缘关系,采用通用引物27F/1492R对3个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目的片段,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的结果表明,菌株JZ17,JZX2,JZT8与A. citrulli各菌株16S rDNA的相似性均达99%以上。利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JZ17与江西地区菌株JXZS6处于同一分支,菌株JZX2,JZT8与广东地区菌株XJ-6,pslb-25亲缘关系较近。首次报道辽宁省凌海市发生的西瓜和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并鉴定其病原菌,为该病害在辽宁省的检疫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春泉  陈宜修  林玉  蔡学清  邱思鑫  刘春莹  胡方平  
2006年在福建省闽清县种植的反季节番茄上发现一种细菌病害,从病叶和茎杆上共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能在番茄上引起相同症状病害,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15个菌株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等鉴定,确认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该病菌除侵染番茄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茄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晓静  杨春泉  邱思鑫  胡方平  
从4种茄科植株中分离得到28株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从番茄中分离的Fq7菌株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为8 mm;室内盆栽条件下,处理7 d后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达62.71%.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Fq7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Fq7菌株在番茄体内的定殖结果表明:采用涂抹叶片和浇灌土壤的方法接种于番茄,均可在番茄根、茎、叶中分离回收到细菌菌株,表明Fq7菌株可以在植株体内繁殖和传导,具有沿维管束转运的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天一  潘宏  别之龙  李国庆  
采用葫芦砧木种子人工接种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sp.citrulli,Aac)的方法,观察由Aac经种传方式对葫芦砧木苗期发病的影响和Aac在葫芦砧木苗期的定殖情况,并在温室条件下分析种子中不同带菌量与葫芦砧木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Aac在随着葫芦砧木幼苗生长过程中先侵染幼苗子叶,随后沿叶脉侵入下胚轴并定殖于下胚轴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继而引起幼苗下胚轴发病;随着砧木种子带菌浓度的提高,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越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慧婷  李战彪  谭海文  秦碧霞  崔丽贤  蔡健和  
【目的】筛选出对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利用细菌性果斑病菌PCR检测技术,预防病害通过带病种子种苗传播扩散,为广西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抑菌圈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广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WM0922-3和XD0611-7)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XD0819-2)的抑制效果。【结果】2014-2017年,检测种子共计345份,其中葫芦种子203份,检出率为6.4%;南瓜种31份,检出率为9.68%;西瓜种子66份,检出率为4.55%;甜瓜种子45份,检出率为26.67%;送检西瓜嫁接苗65份,检出率为7.69%。检测田间疑似样品共计405份,其中西瓜样品187份,检出率为10.69%;厚皮甜瓜样品186份,检出率为6.99%;薄皮甜瓜样品32份,检出率为18.75%。1号杀菌剂对3个菌株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有效浓度中EC50均小于0.4×10~(-3)mg/L;其后依次为40%甲醛、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其中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对XD0819-2的抑制效果优于WM0922-3和XD0611-7;硫酸链霉素和12%中生菌素母药对WM0922-3和XD0611-7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XD0819-2无抑制作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菌铜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3个菌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广西市售的西瓜甜瓜种子、种苗和田间样品均检测到细菌性果斑病菌,因此,应加强西瓜甜瓜种子种苗检疫管理,杜绝带病种子种苗传播病害。在生产中,建议使用1号杀菌剂和40%甲醛药剂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学清  鄢凤娇  林玉  胡方平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先丽  孙军德  程海涛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B9。温室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显著抑制角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2.1%;拮抗细菌B9在28℃、pH值7.0生长最好,培养60h时,其OD值可达到1.708。经初步鉴定,该拮抗菌株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刘丽   于舒怡   关天舒   邹春蕾   李柏宏   郑丽娇  
近年辽宁地区辣椒细菌性斑点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Doidge) Dye]发生严重,为挖掘新的优质高效生防资源,以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菌BWB3为靶标,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动物粪肥混合物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生防细菌SF18-3。为进一步明确SF18-3的生防潜力,利用抑菌圈法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发酵液中6种胞外酶活性,测定其室内抑菌活性并评价田间盆栽防治效果,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以NB为基础培养基140 r·min-1恒温30℃发酵84 h后SF18-3抑菌效果最好,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较高,分别为536.13 U·L-1与564.22 U·L-1;最佳发酵条件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3.40 cm,盆栽防治效果达70.17%;显微镜观察SF18-3菌体呈杆状、有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阳性。16Sr DNA序列与已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OK169608及(B. velezensis) OK147645聚为一类,结合其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菌株SF18-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增贵  李天来  赵王月  陈捷  
从2~5叶期甜瓜根茎部共分离纯化了内生细菌81株,平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有6株内生细菌对甜瓜枯萎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Z46,Z53,Z54和Z56菌株的拮抗性较强。上述4株拮抗菌的5倍发酵滤液对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2.8%,66.8%,63.0%,64.7%。温室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Z56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最高,200倍和400倍发酵液的防效分别为80.0%和60.0%,同时对寄主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说明Z56菌株具有潜在生防功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恭玺  刘林  任毓忠  杨江平  王磊  王华兵  
【目的】明确新疆克拉玛依种植的瓜尔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 L.)新爆发的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以防止该病害在新疆瓜尔豆上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保证该地区瓜尔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从新疆瓜尔豆产区采集发病叶片、茎干及豆荚等组织进行病菌分离,对分离后的菌株采用喷雾法和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并根据采集地点、田间发病症状和发病组织的不同,选取9个代表菌株观测其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同时选取3个代表菌株进行16SrDNA测序。【结果】该病害在整个瓜尔豆生长季均可以发生,危害叶片、茎干、叶柄、荚柄、豆荚和种子,造成叶枯、落叶、茎干爆裂、顶枯、豆荚和种子不能成熟或变黑坏死。从发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穆晓雅  谭志琼  刘铜  彭正强  张荣意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共分离出650株细菌,筛选出10株拮抗菌。其中编号为JNL的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0℃、pH 7、碳源为半乳糖、氮源为硝酸钾、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结论】JNL菌株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俊  黄俊霞  刘双平  杨利国  翟艳霞  李勇  路妍  
为明确不同哈密瓜品种对果斑病的抗病能力,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2种方法测定了13个哈密瓜不同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超早丰F1为高抗品种,华夏密宝、甘密宝、西域甘露IIF1、红脆宝、泰丰密和玉金香为中抗品种,骄密二号、早皇后、金龙花为中感品种,新密杂十一号、新密雅7号、金8_4为感病品种,没有对果斑病完全免疫的品种。通过田间发病情况系统调查分析得知,生产中感病品种发病早,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指数高;抗病品种发病晚,病情发展缓慢,病情指数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娜  钱国良  李晓霞  张志峰  刘凤权  胡白石  
根据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中新的毒性基因tvrR(TetR-like viru-lence regulator)的氨基酸序列,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全基因组中发现并克隆了tvrR基因的同源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vrR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且经过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突变体和野生型一样可以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比野生型的病程延长,但最终致病情况与野生型无差异。接种的寄主组织中菌体生长能力检测发现,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