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8)
2023(11080)
2022(9300)
2021(8154)
2020(6740)
2019(14997)
2018(14377)
2017(27563)
2016(15137)
2015(16340)
2014(15683)
2013(15456)
2012(13968)
2011(12646)
2010(12329)
2009(11594)
2008(11298)
2007(9889)
2006(8637)
2005(7792)
作者
(45318)
(38376)
(37992)
(35803)
(23857)
(18490)
(16883)
(14654)
(14360)
(13316)
(13155)
(12505)
(12155)
(12099)
(11936)
(11630)
(11440)
(11358)
(10920)
(10858)
(9607)
(9178)
(9153)
(8581)
(8538)
(8455)
(8360)
(8155)
(7602)
(7426)
学科
(59787)
经济(59687)
管理(50623)
(46403)
(37366)
企业(37366)
方法(27648)
数学(24973)
数学方法(24792)
(19812)
(18059)
(15813)
中国(14887)
业经(14171)
环境(12794)
(12417)
(12034)
贸易(12032)
(11893)
财务(11875)
财务管理(11853)
(11760)
农业(11700)
企业财务(11298)
(11097)
技术(10528)
(10501)
银行(10451)
(10093)
金融(10091)
机构
大学(217423)
学院(217092)
(95066)
经济(93505)
管理(83347)
研究(75251)
理学(73430)
理学院(72648)
管理学(71568)
管理学院(71193)
中国(56332)
科学(47122)
(46438)
(44192)
(44190)
(38581)
业大(38382)
农业(37045)
财经(35569)
研究所(35494)
中心(33891)
(32573)
(31449)
经济学(30625)
经济学院(27905)
(27079)
财经大学(26748)
北京(26618)
农业大学(24594)
经济管理(24084)
基金
项目(156763)
科学(124483)
基金(118232)
(106730)
研究(106285)
国家(105936)
科学基金(90291)
社会(72565)
社会科(69108)
社会科学(69091)
基金项目(63184)
(60267)
自然(59937)
自然科(58582)
自然科学(58562)
自然科学基金(57587)
(51418)
教育(47197)
资助(46754)
编号(38543)
重点(36088)
(35096)
(33692)
(33269)
(33082)
国家社会(31948)
创新(31827)
科研(30834)
计划(30434)
教育部(29764)
期刊
(96529)
经济(96529)
研究(59272)
学报(41648)
(41155)
中国(39471)
科学(36402)
(34630)
大学(30898)
学学(30021)
管理(29547)
农业(27785)
(19257)
金融(19257)
财经(18025)
经济研究(16602)
业经(15969)
(15489)
技术(15420)
(15221)
问题(13229)
教育(13011)
(11702)
业大(11526)
科技(11035)
技术经济(10391)
(10259)
资源(10045)
农业大学(9897)
商业(9626)
共检索到306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朝晖   范振楠   余思明  
[目的]在气候变暖趋势持续背景下,明确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对于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进而采用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论证了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结果]研究发现,一般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极端气温变化显著抑制了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传导机制表明,一般气温变化能够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来影响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而极端气温变化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来影响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粮食主产区,一般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极端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且极端气温变化对产销平衡区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负向冲击更大。[结论]因此,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加强粮食生产政策保障,因地制宜提高气温变化适应能力,是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力田   王玉   张恒   白秀广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户信息素养对其绿色生产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对于农户信息素养和绿色生产效率关系的考察研究还相对匮乏。为了帮助农户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利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共计64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首先,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信息素养的不断积累,其影响进一步增强;2)机制分析揭示了绿色生产行为是农户信息素养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的重要中介路径;3)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户信息素养的影响产生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强化了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据此,为促进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建议提高农户的信息素养水平,引导农户参与绿色生产行为培训,同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有望在释放农户绿色发展潜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激宇   刘嘉铭   赵勇   张士云  
文章基于2000—2022年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分析气候典型特征和博弈交叉效率测度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基础上,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分异。研究发现:(1)淮河流域气候具有年际分布不均与空间异质的典型特征。(2)淮河流域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区域交错分布又具显著空间集聚性的特征。(3)年度气候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总体上,年均气温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呈显著负向影响,年日照时长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向影响。(4)极端气候对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极端气候事件风险存在地区差异。据此,提出应建立健全气候变化预警机制,促进水资源管理极端气候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并加强财政和科技支撑,以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挑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谷秀云  
[目的]非粮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研究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有利于正确认识非粮化,也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26个省份为样本,在运用SBM-GML模型测算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非粮化与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1)样本期内所考察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破“1”增长,且相较于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全国平均值而言,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显著。(2)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确存在以种粮利润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7.638,且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跨过门槛值之后将显著大幅提升。(3)分区域来看,各区域省份非粮化与种粮利润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动趋势,与其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采取差异化的非粮化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门槛地区可建立非粮化预警机制,而高门槛地区则应采取严格控制措施,但都须将种粮利润协同保护作为重要工具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岩威   王文强   张晋宁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通过国内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产生间接影响;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空异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艾莉  陈茜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途径,厘清用能权交易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以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19年中国A股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用能权交易制度对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显著推动了中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用能权交易制度诱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依企业所属行业和所有权性质不同而不同。究其原因,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礼连  程名望  夏经霖  
采用环境方向距离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2011—2016年江西省54个贫困县域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特征及其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贫困人口和发生率加速下降,且在片区和非片区、国家贫困县和非国家贫困县、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之间形成明显的区域差异。(2)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显著正向,且非片区、非国家贫困县或农产品主产区的脱贫效应明显高于片区、国家贫困县或生态功能区。(3)农民人均收入在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减贫效应中发挥直接和间接作用,以保障粮食安全的直接脱贫为主,通过提高农民收入的间接脱贫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对破解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及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1999-2006年县域统计数据,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城镇化、工业化因素通过比较经济效益对全省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这一支持政策对三大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粮食生产促进效应存在差异,体现在对苏北、低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对苏南、相对高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鉴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适应此特征的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和补贴政策设计需及时响应。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为契机,减少耕地非农占用,优化土地资源城乡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强化粮食补贴机制,有助于促进江苏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与供需平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朴英姬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成为人类面临的最艰巨挑战之一。本文围绕粮食安全的四大维度,较为系统地表述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压力传导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和非气候因素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复合效应,力图多维度展现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通过扰乱粮食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对粮食安全的所有维度均造成了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具有倍增效应,它加剧了非气候因素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为避免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引发的灾难性后果,确保所有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大力推动气候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转型是当务之急。未来世界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全球粮食系统,并将推行基于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土地和水资源管理模式、加大对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支持力度、实施综合性的农业发展和气候变化政策等作为战略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清香  李娟娟  
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必然要求。文章依托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且呈现区域异质性,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而长江中游经济集聚的绿色发展效应不显著。相较于低经济密度城市,高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强。在作用机制上,经济集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规制促进长江经济带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崔海莹  柯善淦  匡兵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趋于协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未来有充足提升空间;(2)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空间分化特征,主要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态势,但差距在不断缩小;(3)经济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为正向影响,自然因素在西部以负向影响为主,中部东部以正向影响为主,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生了以负向影响为主到以正向影响为主的转变。研究结论: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要时刻把握经济、自然、社会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共同驱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静静   杨庆舟   李杨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产出要素的无效率是整体无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且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下降趋势,非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上升趋势。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最佳技术前沿,而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是三大低值区。GLTFP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技术进步是GL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且贡献度达121.06%,而技术效率对GLTFP增长有制约作用且贡献度年均下降0.9%,产出要素生产率变动是推动GLTFP增长的核心要素,且非期望产出要素、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对GLTF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彬  阳镇  陈洋毅  李佳杰  陈劲  
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绿色经济效率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通过搜集全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定量测度了各个省份的金融集聚程度和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金融集聚、创新要素集聚两大关键因素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集聚可以提升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但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抑制作用,且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出现分化,其中,R&D经费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负向效应,R&D人员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R&D人员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作用方面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而R&D经费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负向作用则弱于中西部地区。最后,在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金融与创新要素资源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促进绿色产业体系构建,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红   李艳秋   王浩坤  
[目的] 构建粮食绿色生产的要素增强型嵌套式CES函数,对粮食绿色生产动能进行评估和解构,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全要素增长率,推动主产区粮食绿色生产转型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基于2004年—2021年主产区粮食生产相关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估计主产区13省粮食绿色生产的要素替代弹性、识别技术进步偏向,并进一步分解粮食绿色生产动能,解构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效率与要素配置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果] (1)主产区粮食绿色转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粮食绿色产出占总产出比重约为70%;(2)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存在互补关系,但各省份要素的替代和互补存在异质性;(3)主产区总体上粮食绿色生产的技术进步偏向经历了资本偏向—劳动偏向—资本偏向的转换;(4)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但增长速度减缓,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存在不适宜状态,尚有提升空间。[结论] 主产区粮食绿色生产转型应依据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合理配置要素投入,提升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的适宜性,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