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
- 2023(14)
- 2022(8)
- 2021(7)
- 2020(6)
- 2019(7)
- 2018(5)
- 2017(19)
- 2016(9)
- 2015(11)
- 2014(10)
- 2013(10)
- 2012(6)
- 2011(9)
- 2010(6)
- 2009(8)
- 2008(7)
- 2007(5)
- 2006(4)
- 2005(10)
- 学科
- 济(47)
- 经济(47)
- 地方(27)
- 地方经济(24)
- 管理(20)
- 企(13)
- 企业(13)
- 和(12)
- 业(11)
- 及其(11)
- 学(10)
- 业经(9)
- 中国(9)
- 发(9)
- 建设(9)
- 教育(8)
- 易(8)
- 策(8)
- 贸(8)
- 贸易(8)
- 农(7)
- 划(7)
- 思想(7)
- 政治(7)
- 方法(7)
- 环境(7)
- 发展(6)
- 展(6)
- 教学(6)
- 理论(6)
- 机构
- 学院(147)
- 大学(137)
- 研究(42)
- 济(39)
- 经济(38)
- 科学(32)
- 管理(28)
- 中国(26)
- 教育(26)
- 师范(25)
- 理学(25)
- 范(25)
- 理学院(24)
- 管理学(23)
- 管理学院(23)
- 师范大学(20)
- 财(20)
- 江(19)
- 南(18)
- 思(18)
- 所(18)
- 主义(17)
- 义学(17)
- 克(17)
- 业大(16)
- 研究所(16)
- 职业(16)
- 院(16)
- 马克(16)
- 马克思(16)
共检索到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气壮",自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即它对全球化时代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辩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以及对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文化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须"理直",既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本范畴,又构建赋予时代内涵和学理底蕴的话语体系。"理直"回答的是必要性问题,"气壮"涉及的是可能性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辛苗
<正>循环经济是核心理念在于最大化地循环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对资源利用、资本循环以及环境可持续性有着丰富的阐述,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佳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文明发展的基础,生态与文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循环经济是维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使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的目标。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从生态伦理的哲学角度进行剖析,实施经济学领域设计建构,以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结构和思想框架为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探索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最为重要的担当和最崇高的使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大计。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对"十三五"规划作出战略部署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勇 鲁强 武鹏 许精策
国有资本作为我国公有制资本的主要形式,既具有增殖性、累积性和扩张性等资本的一般属性,还具有人民性、政治性、战略性、合规性等自身的特殊属性。发展国有资本应当注重平衡两者的关系,积极发挥改变其他资本“特点”和“色彩”的作用,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对此,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国有资本发展:一是聚焦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化资本运作,助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二是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深化资本布局,服务战略支撑作用发挥;三是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升华资本价值,助力效率与分配矛盾改善;四是协同其他各类资本放大资本效应,促进共同发展局面巩固。
关键词:
资本理论 国有资本 本质属性 行为规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家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伦理对于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组织的维持与社会的稳定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的家庭伦理道德对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探讨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对婚姻的很多想法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对婚姻和家庭伦理道德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也逐渐完善起来。马克思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婚姻家庭、道德观点,而且影响着婚姻和家庭伦理的理论、步骤、更新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在我们的国家,迫切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导向婚姻、家庭、伦理问题的解决。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和伦理道德有着一系列的情感、家庭伦理道德危机,马克思...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家庭伦理 现代社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崇正
重视和加强对伦理经济学的研究 ,既是现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向 ,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需要。社会主义伦理经济学应以社会经济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如何制约人的自由发展程度 ;二是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如何影响、制约和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关键词:
伦理经济 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志山
民生作为民众的生存、生计和生活,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它随着社会发展理念的演进而得到凸显。在马克思哲学历史观中,虽然没有对民生伦理做过系统而集中的研究,却蕴涵着大量关于民生伦理方面的思想和论述。根据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民众与政府的关系等分析视角,可以将马克思的民生伦理析分为人性尊严、国民幸福、公平正义和共建共享等多重维度。其中人性尊严是民生伦理的逻辑起点,国民幸福是民生伦理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民生伦理的社会基础,共建共享是民生伦理的实践逻辑,政府利益与民生幸福之间的关系则是民生伦理之根本。
关键词:
民生伦理 人性尊严 国民幸福 政府利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 常修泽
能否构建符合我国转型期特征的财富伦理价值核心,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之间的财富观念差异,不是古典和现代的区别,而是研究起点和研究角度的区别。按劳分配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兼容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据,社会主义财富伦理价值的核心依然是劳动价值理论。转型期中国财富伦理建立的现实选择是构建按劳分配和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财富分配体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收入分配 财富伦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超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均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受此影响,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学者在介绍、分析、反思、批判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展开了丰富的探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层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蕴含的正义伦理思想,以正义尺度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义秩序,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望华
马克思的经济服务观包含着以服务产品的形式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一般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以及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重伦理内涵,它揭示出服务是经济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的统一,给人们开启了一个理解现代服务观的辩证法视野,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服务型社会构建中存在的双重基本矛盾关系的理论视域。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服务观 伦理内涵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韦正翔
多数人说的"普世伦理"指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这种"普世伦理"的,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都是这种"普世伦理"的支持者,后来因为发现这种"普世伦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走向了科学共产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普世伦理 自由 平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涂平荣
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了诸如"择业期望功利化、择业价值自我化、择业定位感性化、择业观念保守化、择业诚信淡漠化"之类的伦理"危机"。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详尽而精辟地论述了青年择业时的态度、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则与基本方针等择业理论。解读这些择业理论,可以挖掘与梳理化解上述"危机"的相应对策:即严肃认真择业,走出择业伦理的功利误区;正确认识自我,清除择业伦理的感性色彩;坚定择业信念,转变择业伦理的陈旧观念;树高职业理想,批判个人主义择业伦理思想。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坚持优质服务是──社会监理组织的生命线广东工程建设监理公司近几年,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监理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对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使我国建设体制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社会监理组织,如何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鸣
货币本质的不确定性,是产生国际经济争端的根源之一。在当代,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对货币本体更接近源本的解释,而要讲清楚谁是谁非,还是要从经济哲学的层面来分析。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古老的中国哲学,可能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合理解释。本文在分析货币学说史上货币商品论与货币名目论观点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货币观作了一个新的阐述,然后试用中国《周易》中的"阴阳"和"象、数、理"的哲学分析方法对货币本质问题作一个探索性的解析。本文认为货币的内在价值是由货币本体所内涵的"劳动时间的质"、"所有权关系"、"劳动时间节奏"、"货币流通节律"等要素所决定的,它从质和量两方面反映了货币的内在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