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8)
2023(8186)
2022(6544)
2021(6073)
2020(4925)
2019(10951)
2018(10822)
2017(20385)
2016(10845)
2015(11900)
2014(11505)
2013(11098)
2012(9769)
2011(8766)
2010(8732)
2009(7829)
2008(7494)
2007(6486)
2006(5689)
2005(4791)
作者
(33513)
(27853)
(27690)
(26065)
(17470)
(13550)
(12299)
(10979)
(10541)
(9644)
(9423)
(9280)
(9003)
(8739)
(8664)
(8651)
(8545)
(8418)
(7937)
(7879)
(7239)
(6743)
(6576)
(6289)
(6278)
(6246)
(6152)
(6122)
(5618)
(5613)
学科
(37323)
经济(37276)
管理(31925)
(30511)
(24437)
企业(24437)
方法(16247)
数学(13996)
数学方法(13849)
(12641)
中国(11002)
(10277)
贸易(10270)
(10193)
业经(10108)
(10048)
(9060)
农业(8623)
技术(8027)
(7564)
地方(6966)
环境(6795)
理论(6707)
(6355)
(6333)
银行(6320)
财务(6307)
财务管理(6294)
(5964)
企业财务(5872)
机构
学院(151083)
大学(149564)
管理(57884)
(56715)
经济(55531)
理学(51025)
理学院(50448)
研究(50021)
管理学(49378)
管理学院(49157)
中国(37360)
科学(34587)
(33957)
(31581)
业大(29356)
农业(27267)
(25813)
(24539)
研究所(24044)
中心(23335)
(22017)
财经(19627)
北京(19402)
农业大学(18731)
(18292)
技术(18257)
(17966)
(17896)
师范(17486)
(17320)
基金
项目(110334)
科学(85401)
基金(79567)
(73249)
研究(73161)
国家(72632)
科学基金(61127)
社会(46271)
(44312)
社会科(43861)
社会科学(43845)
基金项目(43041)
自然(42520)
自然科(41591)
自然科学(41576)
自然科学基金(40867)
(37736)
教育(33860)
资助(31299)
编号(28272)
重点(25296)
(24307)
(23574)
计划(23060)
(22779)
创新(22663)
科研(21679)
科技(20668)
(20666)
成果(20552)
期刊
(58435)
经济(58435)
研究(37294)
学报(32256)
中国(30500)
(29895)
科学(27074)
大学(23703)
学学(22782)
管理(21147)
农业(20343)
(18728)
教育(14897)
技术(13456)
业经(11714)
(11407)
金融(11407)
(11094)
经济研究(10819)
业大(9910)
(9040)
财经(9031)
科技(8951)
商业(8485)
农业大学(8383)
(7708)
问题(7365)
技术经济(6770)
资源(6589)
林业(6297)
共检索到211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靖云   靳旭红   程晓丽   艾邦成  
针对上层大气层吸气式电推进系统进气道设计问题,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DSMC)方法对吸气式电推进系统的进气道内流问题进行系统的数值模拟,考虑气固相互作用(GSI)模型对进气道内流特征、进气道收集和压缩性能的影响,并从气体动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GSI模型对进气道的压缩和收集性能具有巨大的影响,适应系数的降低即GSI中镜面反射比例的升高,能显著提高压缩因子和收集效率,适应系数从1.0降低到0.2使得压缩因子增大7倍多,收集效率增大将近4倍。适应系数的降低能有效增大进气道压缩因子和收集效率的机制是气体分子在内凹型压缩段壁面发生镜面反射之后汇聚通过焦点,进入电离加速段。上层大气层吸气式电推进系统的进气道应该采取几何外形/表面材料相互耦合的设计思路:既采用内凹型压缩段的进气道,更需要通过材料选取或表面加工降低GSI适应系数,使得GSI尽量接近镜面反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东  何堤  马淑英  谢宇峰  李国昉  郑立新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气吸式排种器排种大豆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排种器排种盘转速和真空室压力与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粒距合格率、漏播率与重播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回归方程和最优结构参数。对于该气吸式排种器排种盘转速和真空室压力的最优化值分别为0.58r.s-1和0.003MPa,对气吸式排种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那晓雁  赵春雁  孙士明  张兆国  
利用JSP–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分别检测2BQ系列玉米播种机的气吸式排种器播种杜玉一号、龙单38、先玉335和鑫鑫6号玉米种子的合格率,利用回归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在播种机前进速度为6.0~12 km/h时,气吸式排种器播种4个品种玉米种子的播种合格率分别为86%~96%、71%~94%、79%~92%、78%~96%;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吸式玉米排种器合格率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娜  赵满全  刘飞  刘月琴  吕冰  张涛  董帅  陈晨  
为实现谷子的精量播种,设计一种适应谷子这种小粒径作物播种的气吸式精量穴播排种盘。该排种盘具有成群分布吸孔的特点,可同时吸附多粒种子。利用该排种盘在计算机视觉排种器试验台上进行谷子排种性能试验。分别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排种盘孔数、排种盘孔径、排种盘转速和气吸室真空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了各因素作业时的较优范围。采用正交试验得到排种性能各因素的较优组合为:排种盘孔数4,排种盘孔径0.8mm,排种盘转速11.0r/min,气吸室真空度-1.2kPa,该组合下,谷子精量排种效果较好,穴粒数合格指数94%,重播指数4%,漏播指数2%,满足谷子精密播种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彩玲  宋建农  
种盘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直接影响种子的运动状态 ,从而影响吸种效果。通过对种盘的振动试验分析 ,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种盘振动参数对吸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因素对吸种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 :弹簧刚度 >偏心距 >电机转速。方差和极差分析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回归试验分析 ,得到种盘振动的最优参数组合 :弹簧刚度 5 3 82N·mm-1,偏心距 1 5mm ,最佳电机转速 1110r·min-1。此时吸种率达10 0 %。试验结果为整机的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友华  丁瑞兴  张继榛  竺伟民  
采用硒硫二因素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进行烟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烟草各部位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多 ,烟草生长前期根部硒含量高于地上部 ,成熟期烟叶和根部硒含量高于茎部 ,尤以上二棚烟叶硒含量最高。施硫对烟草硒的吸收和积累量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生长器官和硒硫浓度不同而异。前期烟草全株及地上部的硒积累量在低硫 (75 μg·g-1)条件下 ,烟草硒积累量则随施硫的增加而减少 ,表现为拮抗作用。不施硒时施硫会降低成熟烟叶硒含量 ,施硒时成熟烟叶硒含量则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多 ,前者表现为硒硫拮抗作用 ,而后者则呈硒硫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小莲  胡志超  张会娟  于向涛  刘敏基  
【目的】选用自行设计开发的穴播轮进行花生田间成穴、播种性能试验,研究气吸式花生膜上精量穴播轮的作业性能,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不同作业速度(0.32,0.76和1.02m/s)下的膜孔尺寸、孔穴错位率、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穴距合格率进行测试与分析;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在不同吸种孔线速度(0.11,0.24,0.33m/s)、不同吸种负压(3.66,3.98,4.65kPa)条件下对花生种子播种质量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作业速度对穴播轮成穴及播种性能影响较为显著,低速作业时成穴性能较好,膜孔尺寸、孔穴错位、膜下播种深度、穴距均较好;高速作业时孔穴错位率较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孔宪旺   陈昌文   袁镇   陆李超   陈建孟   陈东之  
CO_2是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对其进行有效吸收可实现废气治理减污降碳协同的目标。该文以氯苯为模型污染物,在气升式细菌反应器中添加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构建气升式藻-菌共生反应器,初步探究了藻-菌体系对废气去除、CO_2吸收、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停留时间和氯苯进口浓度条件下,气升式藻-菌共生反应器对氯苯的去除率超过90%,与气升式细菌反应器无明显差异,然而气升式藻-菌共生反应器的出口CO_2浓度显著低于气升式细菌反应器,75天的运行周期内CO_2累积排放量降低了约2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春景  王科元  
设计一种气助式静电感应喷头,对其工作原理和关键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对它进行了雾化性能试验和荷电效果试验。由试验结果分析了充电电压、气体压力与流量、液体压力与流量、喷孔直径等参数对雾化质量和荷电效果的影响,综合分析气体压力为0.4 MPa,液体压力为0.25 MPa,喷孔直径为2.0 mm时气助式静电感应喷头具有最优化性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洋洋  纪超  陈金成  史嵩  陈学庚  
针对传统棉花排种机构作业速度低,精度不够高等问题,对棉花气吸式排种机构进行优化。基于FLUENT软件对排种盘上简单圆柱型孔、圆锥型孔、圆柱与圆锥相结合型孔和弧线状型孔进行流体仿真,分析4种型孔对风压的影响,以多充率和漏充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二因素全水平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简单圆柱型孔风压损失最大,充种效果最差;圆柱与圆锥相结合型孔风压大小为中等,入口风压相对稳定;圆锥型孔风压损失最小,但入口风压梯度较大,充种效果较优;弧线状型孔入口风压较大且相对均匀,充种效果最优。二因素全水平试验表明,当播种速度为10.01km/h,风压室压力为-5.23kPa时,弧线状型孔对应的多充率为9.95%,漏充率3.62%,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攀  张衍林  
为了解决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人工去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对气吸式藜蒿去叶机的自动开合夹、自动去叶组件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并对相关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试制样机并进行试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运动参数为:自动开合夹移动速度为0.120m/s、凸轮转速为50r/min、轴流风机风压为100Pa;样机在此最佳参数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工作时对藜蒿的夹取率为98%、去叶合格率为89%,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林  王乃康  高勇  
为保证气吸式播种系统的播种质量,对播种系统播种滚筒真空度的控制尤为重要.该文简述了气吸式播种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真空度自动控制系统,叙述真空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并对该二维模糊控制器采用MATLAB模糊工具箱进行动态仿真.通过仿真研究可知,对气吸式播种系统播种滚筒真空度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丽伟   李慧闯   杨佳杭   梁澳   张文武  
混输叶片泵是多相混输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综合性能的提高对系统的输运能力至关重要。为揭示动静叶间距对混输叶片泵气液固三相流动特性的影响,基于Euler多流体模型,对某气液固混输叶片泵动静叶间距分别为8、 10、 12、 14、 16mm时的内部流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动静叶间距由8 mm增加到16 mm,混输叶片泵的扬程和效率分别下降了0.47 m和1.38%,且下降趋势可分为骤降区Ⅰ、缓变区和骤降区Ⅱ。不同动静叶间距下,气液固混输叶片泵内压强、固体体积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分布规律相似,但随着动静叶间距增加,气液固混输叶片泵叶轮和导叶进出口压强差降低,气体和固体的聚集程度增大,且液体撞击导叶叶片压力面最剧烈的位置逐渐前移,导叶内涡量增强,涡结构更加明显,从而导致混输叶片泵输运性能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气液固混输叶片泵设计过程中动静叶间距的选取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娄策群  杨小溪  周承聪  
探讨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人相互作用的范围、纽带、方式和效果。指出相互作用范围包括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纽带主要有信息资源流转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竞争和合作是信息人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方式,相互作用效果类型多样且分布具有偏利、偏害、同质互利、异质互利、同质互害、异质互害等多种情况。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龙飞  郭玉  
首先通过权函数估计法,研究了Camassa-Holm方程与Degasperis-Procesi方程相互作用系统初值问题解的持久性.其次推导了该初值问题解的最佳衰减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