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1)
2023(2821)
2022(2095)
2021(2075)
2020(1677)
2019(3869)
2018(4054)
2017(7642)
2016(4136)
2015(4761)
2014(4798)
2013(4610)
2012(4064)
2011(3532)
2010(3731)
2009(3340)
2008(3262)
2007(2850)
2006(2522)
2005(2262)
作者
(12929)
(10697)
(10693)
(10079)
(6605)
(5113)
(4707)
(4127)
(4061)
(3967)
(3639)
(3617)
(3522)
(3435)
(3382)
(3350)
(3316)
(3304)
(3110)
(2969)
(2784)
(2658)
(2652)
(2551)
(2443)
(2371)
(2322)
(2293)
(2223)
(2212)
学科
(10098)
经济(10084)
管理(9699)
(9179)
(7934)
企业(7934)
教学(4572)
理论(3988)
(3719)
中国(3418)
业经(3232)
方法(3180)
学法(2940)
教学法(2940)
(2914)
技术(2587)
(2569)
贸易(2566)
(2564)
(2510)
学理(2456)
学理论(2456)
数学(2338)
农业(2293)
地方(2276)
数学方法(2240)
(2207)
(2122)
教育(2042)
(1844)
机构
学院(56453)
大学(54111)
研究(18511)
管理(17975)
(15832)
经济(15249)
理学(15172)
理学院(15004)
管理学(14422)
管理学院(14353)
中国(13284)
科学(13098)
(12169)
(12143)
业大(11352)
(10014)
农业(9801)
技术(9681)
研究所(9214)
(9166)
中心(8479)
北京(7824)
(7494)
工程(7346)
(7337)
(7261)
师范(7114)
(7058)
(7043)
农业大学(6825)
基金
项目(38213)
科学(27384)
研究(26499)
基金(24121)
(22460)
国家(22259)
科学基金(17784)
(16827)
(13665)
社会(13436)
教育(13393)
基金项目(12639)
社会科(12615)
社会科学(12607)
自然(12563)
自然科(12260)
自然科学(12255)
自然科学基金(12011)
编号(11406)
资助(10405)
成果(9364)
课题(9078)
重点(9038)
(8368)
(8253)
计划(8085)
科技(7927)
创新(7810)
(7466)
科研(7389)
期刊
(19323)
经济(19323)
研究(13697)
中国(13151)
学报(12765)
(11922)
教育(10409)
科学(9772)
大学(9580)
学学(9078)
管理(8528)
农业(8249)
技术(7475)
(6098)
(4518)
业大(4488)
业经(3908)
职业(3882)
林业(3863)
科技(3727)
(3723)
金融(3723)
(3698)
农业大学(3571)
图书(3109)
经济研究(2900)
(2661)
论坛(2661)
技术教育(2608)
职业技术(2608)
共检索到83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攀  张衍林  
为了解决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人工去叶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对气吸式藜蒿去叶机的自动开合夹、自动去叶组件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并对相关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试制样机并进行试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运动参数为:自动开合夹移动速度为0.120m/s、凸轮转速为50r/min、轴流风机风压为100Pa;样机在此最佳参数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气吸式藜蒿去叶机工作时对藜蒿的夹取率为98%、去叶合格率为89%,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德志  李佳奇  聂影  张雅文  成慧婷  张露籍  宫元娟  
针对榛子收获过程中人工捡拾慢、分选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榛子捡拾分选装置,阐述了其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该机由捡拾装置、分选装置、收集箱、行走装置、风机等部分组成。通过统计分析榛子、落叶和碎石的拓扑形状、物料密度及质量,构建物理仿真模型,进行气—固两相流体力学计算,分析榛子在混杂物中的分选程度,确定分选装置筛板角度、筛板间距离和气体流动速度等参数。进而设计并试制出气吸式榛子捡拾分选机,并进行田间试验。以气吸式榛子捡拾分选机的筛板角度,筛板间位置和气体流动速度为试验因素,净果率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确定最佳参数组合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气体流动速度和筛板角度对榛子净果率影响较为显著,筛板间距为显著,影响指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气体流动速度>筛板角度>筛板间距离。当榛子捡拾分选装置筛板角度为17.13°、两个筛板间距离为251.2mm、气体流动速度为18.4m·s~(-1)时,分选榛子净果率为91.49%。田间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榛子捡拾分选机能够满足作业技术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彩玲  宋建农  王清旭  王继承  
针对我国现有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对种子适应性差、伤种率高、排种速度低等问题,设计气吸辊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并进行种子吸附条件分析,确定影响工作性能的参数;完成了参数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排种器能够满足水稻芽种的精量穴播和低伤芽率的要求;吸种针孔径与排种器吸种性能影响呈正相关趋势,吸种针孔径选择应大于0.60mm;影响排种器播种性能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吸种针孔径、吸种真空度、吸种辊转速,当吸种针孔径为1.55mm、吸种真空度为0.035MPa、吸种辊转速为50r/min时播种效果较好,吸种合格率为9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丹丹  何彬  周毅  杨文钰  徐友  张黎骅  
为提高排种器在小株距密植条件下的播种单粒性和均匀性,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具有双重清种作用的小株距密植气吸式精量排种器。通过分析排种器工作原理及确定关键部件结构参数,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以排种盘型孔数、外清种距离和内清种距离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试验因素的主次顺序及最优水平;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对试验因素及水平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显示:排种盘型孔数和内外清种距离对排种性能均影响显著;玉米排种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型孔数35个、外清种距离6.2 mm、内清种距离1.6 mm;大豆排种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型孔数62个、外清种距离4.1 mm、内清种距离1.6 mm。对该参数组合下的排种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玉米排种合格指数为95.40%,重播指数为1.50%,漏播指数为3.10%;大豆排种合格指数为97.78%,重播指数为0.32%,漏播指数为1.90%,与优化预测结果相吻合,且各项指标均满足播种需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玉茹  谢方平  王修善  李旭  刘大为  
针对番茄种子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粒径小,难以实现精量排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滚筒式排种器,主要由正压吹种装置、凸形滚筒、种箱、激振器等部件组成。排种器滚筒内负压产生的吸附力,吸附番茄种子随滚筒转动,至投种位置时在正压气吹的作用下完成排种。确定滚筒直径142 mm、长度345 mm,周向吸种孔数20个、轴向吸种孔数10个,孔距33.3 mm、孔径1.2 mm。以吸种负压、滚筒转速和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单粒率、重播率和漏播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排种器的最优工作参数为吸种负压530 Pa、滚筒转速5 r/min、振动频率68 Hz,此时排种器漏播率为3.7%,重播率为3.2%,单粒率为93.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玉茹  谢方平  王修善  李旭  刘大为  
针对番茄种子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粒径小,难以实现精量排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滚筒式排种器,主要由正压吹种装置、凸形滚筒、种箱、激振器等部件组成。排种器滚筒内负压产生的吸附力,吸附番茄种子随滚筒转动,至投种位置时在正压气吹的作用下完成排种。确定滚筒直径142 mm、长度345 mm,周向吸种孔数20个、轴向吸种孔数10个,孔距33.3 mm、孔径1.2 mm。以吸种负压、滚筒转速和振动频率为试验因素,单粒率、重播率和漏播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排种器的最优工作参数为吸种负压530 Pa、滚筒转速5 r/min、振动频率68 Hz,此时排种器漏播率为3.7%,重播率为3.2%,单粒率为93.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方  马丽筠  郭洲  苏文孔  张国忠  
针对荸荠(Eleocharisdulcis (Burm.f.)Trin.)外形不规则以及去皮损失大、去不净的问题,采用平刀去顶芽、斜刀去底部、圆弧刀去侧皮的组合切削方式,设计1种荸荠去皮机.通过对荸荠外形参数的测量与建模,拟合得到荸荠外轮廓曲线,确定刀具的结构参数范围.基于3D打印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切削速度、底面斜刀倾角与长度、侧面圆弧刀弦长对去皮损失率与去净率的影响,优化得到了适宜的结构参数与运动参数,在转速为40r/min、底面斜刀倾角为82°、底面斜刀长度为14 mm、侧面圆弧刀弦长为22 mm(直径42.75mm)的条件下,去净率达到93%,损失率为24.4%,显著高于人工去皮与机械摩擦去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文胜  姬长英  金诚谦  胡敏娟  张文毅  
为解决现有水稻育秧方式存在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参考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试验测试,分析育秧播种机的铺土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和机具的整体作业质量。结果表明,该机在播种作业过程中只需驾驶员和辅助人员两人即可完成,每小时可播种4 000盘以上,具有用工少、生产效率高、播种质量高等特点。该机采用直径为160 mm的大直径外槽轮式排土辊和直径为110 mm的大直径、大窝眼式排种辊,满足了水稻育秧底土量和播种量较大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内不同点的底土铺土厚度变异系数均小于6%,每盘播种均匀度和总播种均匀度均在90%以上,按插秧时对应切块位置测得的每格播量合格率均≥85%,作业流畅、性能稳定,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际生产要求。研究表明,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挂接在插秧机底盘后,可一次完成在水稻育秧盘内均匀铺底土和播种作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丽  潘广鑫  杨鹏  张启辉  窦森  刘德军  
针对铧式犁在秸秆深埋还田作业过程中作业效果不理想的缺点,研制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大田秸秆深埋还田的旋耕式开沟机。首先,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进行了总体结构及关键部件设计,研制了1KG-70型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机,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数学模型;其次,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表明开沟刀片采用对称布置有利于开沟刀轴工作平稳;最后,以旋耕式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机前进速度、旋耕转速、导土板角度为试验因素,抛土距离为试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优化了旋耕式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机结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前进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文胜  姬长英  金诚谦  胡敏娟  张文毅  
为解决现有水稻育秧方式存在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参考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试验测试,分析育秧播种机的铺土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和机具的整体作业质量。结果表明,该机在播种作业过程中只需驾驶员和辅助人员两人即可完成,每小时可播种4 000盘以上,具有用工少、生产效率高、播种质量高等特点。该机采用直径为160 mm的大直径外槽轮式排土辊和直径为110 mm的大直径、大窝眼式排种辊,满足了水稻育秧底土量和播种量较大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琳  周勇  张国忠  涂鸣  刘沿  王宏波  吴泽栋  
针对目前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机械化收获程度低、作业劳动强度大、莲藕采收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手扶水力冲刷式挖藕机。该挖藕机采用液压系统控制污水潜水泵和喷头的往复运动,并利用2个污水潜水泵分别配置1个喷头的方式工作,保障水流有足够的流量与压力;应用AMESim软件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液压系统运行良好。以设计的手扶水力冲刷式挖藕机喷头的喷射角度、喷头的入泥深度、推移液压缸的移动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冲刷深度、浮出率为试验指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及参数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射角度为30°、入泥深度为-24 mm、移动速度为10 cm/s时,设计的挖藕机冲刷性能达到最优状态,此时挖藕机冲刷深度为302 mm,莲藕浮出率为9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丽  柴佳佳  许方剑  冯指名  李超  于帅  于锦  杨志杰  
秸秆还田作为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能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为了改善东北地区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玉米秸秆产量大、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直注深埋还田机。该机由秸秆粉碎装置,输送装置、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组成,能一次性完成秸秆捡拾、输送和深埋等作业内容,可将地表秸秆埋至地下300mm土层中,满足打破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提高秸秆利用率的要求。该机输送装置中部安装卸料室,实现秸秆从两侧向中间聚拢并向下运动的效果。通过对输送装置分析得知,螺旋叶片设计直径315mm,螺距315mm,当螺旋轴转速为350~450r·min-1时,卸料效果良好。参考双翼铧式开沟器作业后的土壤截面设计了柳叶形直注铲,该铲底端秸秆出口设计成流线型柳叶状,铲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直注铲设计高400mm、铲宽320mm、圆心角θ=60°时,铲横截面积为9.92×104mm2,满足卸料要求,同时能达到开沟破土并回填部分土壤的作业效果。以拖拉机前进速度、秸秆覆盖量和输送装置转速为因素,以秸秆还田率为指标,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前进速度和输送装置转速对还田率影响显著,当前进速度为5km·h-1,输送装置转速为450r·min-1时,还田率为90.5%。该试验结果表明了机具作业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卸料室和直注铲的设计为秸秆还田机输送装置和开沟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少杰  朱新华  王东阳  
为实现旱区果园秸秆覆盖机械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研制一种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均匀覆盖于矮砧苹果园行间的果园秸秆覆盖机。采用自走式履带底盘和车箱大容积设计,以提高果园环境的适应性和作业效率。由液压马达驱动的车箱链板拨料机构和下料辊相配合,实现连续定量铺料,厚度可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厚度均匀,菌渣覆盖厚度标准差≤1.37 mm,宽度满足要求;下料辊正转时,下料量大,可实现厚层覆盖,此时下料辊转速与覆盖厚度正相关;下料辊反转时,下料量小,可实现薄层覆盖,此时拨料机构转速与覆盖厚度正相关。建立了菌渣覆盖厚度与车速、下料辊(或拨料机构)转速的二元线性模型,R~2≥0.979,表明覆盖厚度在3.6~13.1 cm范围内可灵活调整。该机也可用于污染土壤修复,蚯蚓养殖床铺设等作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达力  王磊  黄海东  舒彩霞  
为提高藜蒿扦插的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研制了一种藜蒿扦插机。介绍了该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藜蒿苗秆在分苗、取苗机构中的运动规律,建立了藜蒿苗秆分苗、取苗过程的运动模型及其在分苗、取苗过程中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方程,确定了分苗过程中苗秆的速度vp取0.02 m/s、加速度ap取1.2 m/s2时和取苗过程中苗秆最大角速度为1.9 rad/s、最大角加速度为6.6 rad/s2,回程过程气嘴接头最大角速度为2.2 rad/s、最大角加速度为14.0 rad/s2时能有效实现分苗和取苗,并应用MATLAB软件分析了藜蒿苗秆的轨迹、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验证该机分苗取苗机构是可行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那晓雁  赵春雁  孙士明  张兆国  
利用JSP–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分别检测2BQ系列玉米播种机的气吸式排种器播种杜玉一号、龙单38、先玉335和鑫鑫6号玉米种子的合格率,利用回归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在播种机前进速度为6.0~12 km/h时,气吸式排种器播种4个品种玉米种子的播种合格率分别为86%~96%、71%~94%、79%~92%、78%~96%;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吸式玉米排种器合格率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