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4)
- 2023(11348)
- 2022(9261)
- 2021(8642)
- 2020(7238)
- 2019(15925)
- 2018(15480)
- 2017(30518)
- 2016(16201)
- 2015(17818)
- 2014(17657)
- 2013(17620)
- 2012(16257)
- 2011(14716)
- 2010(15099)
- 2009(14333)
- 2008(13274)
- 2007(11911)
- 2006(10638)
- 2005(9832)
- 学科
- 济(67116)
- 经济(67053)
- 业(58944)
- 农(46354)
- 管理(39860)
- 企(31954)
- 企业(31954)
- 农业(31147)
- 融(27287)
- 金融(27285)
- 银(26597)
- 银行(26586)
- 中国(25691)
- 行(25680)
- 方法(24597)
- 数学(22340)
- 数学方法(22150)
- 地方(19646)
- 制(19555)
- 业经(19029)
- 财(17824)
- 贸(12158)
- 贸易(12147)
- 易(11902)
- 体(11857)
- 学(11511)
- 中国金融(11359)
- 务(11195)
- 财务(11170)
- 财务管理(11144)
- 机构
- 学院(224365)
- 大学(219029)
- 济(96224)
- 经济(94133)
- 管理(87248)
- 研究(74820)
- 理学(74746)
- 理学院(73988)
- 管理学(72836)
- 管理学院(72421)
- 中国(68544)
- 农(56114)
- 财(45135)
- 科学(44815)
- 京(44612)
- 农业(42826)
- 中心(38758)
- 业大(37911)
- 所(37760)
- 财经(35391)
- 江(34646)
- 研究所(34105)
- 经(32349)
- 经济学(29250)
- 州(28439)
- 北京(27553)
- 范(27497)
- 师范(27228)
- 经济学院(26623)
- 财经大学(26119)
- 基金
- 项目(152083)
- 科学(120553)
- 研究(113659)
- 基金(111130)
- 家(96555)
- 国家(95640)
- 科学基金(82300)
- 社会(74292)
- 社会科(70087)
- 社会科学(70069)
- 省(60679)
- 基金项目(59116)
- 自然(51168)
- 自然科(50026)
- 自然科学(50015)
- 划(49421)
- 自然科学基金(49139)
- 教育(48935)
- 编号(47573)
- 资助(44229)
- 成果(37804)
- 发(34764)
- 重点(33912)
- 部(33601)
- 农(32339)
- 创(32269)
- 国家社会(31266)
- 课题(31002)
- 性(30434)
- 创新(30184)
- 期刊
- 济(108661)
- 经济(108661)
- 研究(65298)
- 农(59737)
- 中国(48812)
- 融(43971)
- 金融(43971)
- 农业(39640)
- 学报(34485)
- 财(32362)
- 科学(32118)
- 大学(26909)
- 管理(25972)
- 学学(25806)
- 业经(23064)
- 业(18645)
- 教育(17326)
- 技术(17083)
- 财经(16889)
- 经济研究(15086)
- 问题(15020)
- 农村(14987)
- 村(14987)
- 经(14332)
- 农业经济(13789)
- 版(12152)
- 世界(11472)
- 图书(11437)
- 理论(11347)
- 经济问题(11030)
共检索到347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气候风险对农户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以及县域金融服务在缓解气候风险冲击中的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风险显著增加了农户金融脆弱性,提升县域金融机构数量及其多样性有助于缓释气候风险对农户的负面冲击;(2)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有助于农户增加非农收入占比与金融资产比重,以应对气候风险的负面冲击;(3)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风险仅对低收入农户的金融脆弱性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于中、高收入组,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对气候风险的缓释作用在低收入农户中更大,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增加保险类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更有利于降低农户金融脆弱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测度不同贫困线标准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效果及其最优指数区间,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结构性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既存在"数字红利"效应也存在"数字鸿沟"效应,二者呈现出倒"U"型关系,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最优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区间位于108~160之间。分结构看,较低贫困线标准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程度更加明显,但较高贫困线标准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程度更大,且呈小幅递增趋势。在作用机制层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农户数字技能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来发挥中介作用,减缓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卓敏 柳松 陈楚娜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针对农户相对贫困问题亟需重视的现实,论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IV)实证检验了金融素养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素养能够显著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且促进农户商业购买是金融素养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对东中部地区家庭、非政府扶贫户家庭、高物质资本家庭和高教育水平家庭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在倾向得分匹配法、替换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建设、开展金融教育活动和引导农户合理参保,是提升农户脱贫内生动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商业保险 相对贫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恒周 牛坤在 谭荣辉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够降低农户家庭未来陷入贫困或持续贫困的概率,其间接路径是通过促进农户从事非农就业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金融可得性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中起到调节效应,金融可得性越高,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越大。对处于不同贫困脆弱状态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存在差异。上述结论对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并为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娜 陈池波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户脆弱性贫困 融资 协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亚颖 张光宏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在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有所裨益,且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从形式上看,普惠金融中储蓄、微型商业保险与小额贷款均与农户贫困脆弱性呈负相关关系,即农户储蓄越多、参与保险类型越多样化、贷款途径越丰富,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越低。从时间线看,2016—2017年普惠金融显著影响农户贫困脆弱性,但2018—2019年普惠金融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用有所降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政 涂晓枫 卜林
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包括风险贡献与风险敞口两个方面,前者反映其系统重要性,后者反映其系统脆弱性,两者不可偏废其一。文章基于CoVaR的统一框架,首次采用ΔCoVaR和Exposure-ΔCoVaR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全面度量,评估其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和保险部门的系统重要性高于证券部门,证券部门的系统脆弱性则高于银行和保险部门,而且这种部门间差异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存在。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较高而系统脆弱性较低,少数金融机构则同时具有较高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此外,资产规模和杠杆率分别是机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规模对其系统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系统重要性的影响不显著。文章的研究对于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牛小凡 王舒悦 沈扬扬
研究县域银行业竞争水平对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的影响,能够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数据,利用VEP方法构建了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的评价指标,实证研究了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该作用来源于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村居民非农工资性工作参与和土地转出选择的提升。未来的“三农”工作应更多关注农村居民的经济脆弱性,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同时,应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县域银行业竞争程度,发挥金融在支农惠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经济脆弱性 金融支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睿 刘永文 田维双
家庭经济脆弱性反映风险冲击对家庭消费和福利的影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当下,中国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VEP法构建家庭经济脆弱性指标,实证研究了在面临风险冲击时居民风险偏好和创业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风险偏好显著降低了家庭经济脆弱性,金融素养对家庭经济脆弱性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从净效应来看,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居民风险偏好,进而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偏好和金融素养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脆弱性较高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的可能性。此外,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是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的有效途径,城乡二元差异以及家庭是否参与保险对居民风险偏好和金融素养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产生了显著影响。鉴于此,本文研究结论为家庭遭受风险冲击时的风险选择以及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金融素养 家庭经济脆弱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锡良 曾欣
道德风险行为就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脆弱性 ,根本原因也在于道德风险。政府不仅对银行提供了担保 ,也认为证券市场“太大而不能失败”。证券市场危机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先行指标 ,随之而来的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将决定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中国金融体系的道德风险已经深入到最基层的代理人 ,其代价将是非常惨重的。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道德风险 脆弱性 金融危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军 王敏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是IMF开发并致力推广的宏观审慎分析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首次尝试将该方法运用于我国的区域金融风险分析。通过建立包括公共部门、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大中型企业、私人及小型企业在内的六部门资产负债表头寸矩阵,全面考察了2005年至2009年被考察区域的宏观经济金融各部门在期限错配、清偿力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指出地方法人银行的期限错配、金融部门债权过于集中及大中型企业杠杆率提高等问题可能加剧区域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金融脆弱性 区域金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栋浩 尹志超
贫困脆弱性研究关注农村家庭在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在贫困研究中具有前瞻性,贫困脆弱性指标也是衡量脱贫机制长效性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研究金融普惠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首先,基于因子分析法,本文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和满意度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村庄层面的金融普惠指数,发现金融普惠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改善金融普惠状况将有助于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其次,进一步通过区分金融普惠的不同维度发现,金融普惠的渗透度对降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更大的作用,尤其是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渗透度;在金融普惠的使用度上,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金融服务可以比传统金融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金融普惠通过提高农村家庭风险应对水平缓解风险性问题,进而对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以增加金融服务广度为目的的金融普惠发展,作为中国当下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金融普惠 风险应对 贫困脆弱性 农村家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臻蔚
文章基于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与Markov链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农村金融脆弱性呈稳步降低态势,但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整体看,各区域农村金融脆弱性差异在考察期内存在收敛现象,全域内部差异是总差异的源头。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逐年降低,但各地区存在非均衡特征。莫兰指数分析显示,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在地理距离上表现出空间正自相关,呈一定空间集聚现象。Markov链结果指出,中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各状态间流动性较高,但整体趋于向好态势,不存在跨越式转移可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慧霞
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推进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思路是:(1)提高辨别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脆弱性程度的能力,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前提;(2)通过金融制度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3)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4)提高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效率,保证农村金融的安全运行;(5)改变监管政策,拓宽资金供应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