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4)
2023(7980)
2022(6749)
2021(6067)
2020(5284)
2019(11893)
2018(11530)
2017(22645)
2016(12067)
2015(13190)
2014(12662)
2013(12699)
2012(11799)
2011(10879)
2010(10974)
2009(10405)
2008(10071)
2007(8960)
2006(8166)
2005(7265)
作者
(37501)
(31025)
(30973)
(29343)
(19456)
(14899)
(13988)
(12104)
(11622)
(10947)
(10486)
(10058)
(9918)
(9600)
(9530)
(9483)
(9421)
(9122)
(8969)
(8954)
(7862)
(7658)
(7588)
(7129)
(6943)
(6839)
(6820)
(6769)
(6170)
(6119)
学科
(49252)
经济(49199)
管理(32789)
(31971)
(23828)
企业(23828)
方法(22163)
数学(20112)
数学方法(19941)
中国(15796)
(14456)
(12711)
(12398)
贸易(12392)
(12138)
(10779)
业经(10257)
(10034)
(9462)
银行(9419)
农业(9377)
(9059)
(8108)
金融(8108)
环境(7737)
技术(7549)
地方(7217)
(7004)
(6989)
财务(6975)
机构
大学(179493)
学院(177147)
(75740)
经济(74404)
管理(65748)
研究(62200)
理学(57337)
理学院(56673)
管理学(55697)
管理学院(55382)
中国(47187)
科学(38575)
(37911)
(36268)
(35641)
(32541)
业大(30155)
研究所(29696)
农业(29119)
财经(28577)
中心(27265)
(26044)
(25174)
北京(23953)
经济学(23758)
(22008)
(21816)
经济学院(21806)
师范(21480)
财经大学(21336)
基金
项目(117977)
科学(91843)
基金(86838)
研究(80903)
(78472)
国家(77838)
科学基金(64692)
社会(53128)
社会科(50480)
社会科学(50464)
基金项目(46177)
(44927)
自然(42513)
自然科(41549)
自然科学(41531)
自然科学基金(40819)
(38997)
教育(36931)
资助(34831)
编号(31074)
重点(26901)
(26240)
(25282)
成果(24822)
(24629)
科研(23228)
创新(23094)
计划(22902)
国家社会(22660)
教育部(22096)
期刊
(79092)
经济(79092)
研究(52122)
学报(34132)
中国(32181)
(31829)
科学(29007)
大学(25141)
(25129)
学学(23857)
管理(23576)
农业(21367)
(17313)
金融(17313)
教育(15602)
经济研究(14560)
财经(14163)
业经(13526)
技术(12647)
(12171)
问题(11489)
(11248)
(11212)
国际(9518)
商业(9493)
业大(9093)
(8869)
理论(8695)
技术经济(8691)
科技(8402)
共检索到259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守坤  夏甜甜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人们逐渐接受的事实,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显著原因。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大气中碳含量的增加与全球森林面积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增加的碳排放高度相关,但年均0.4%增速的大气中的碳含量是与按年均0.2%速度递减的全球森林面积存在显著的统计上的因果关系,乱砍滥伐、开发耕地等导致的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原因,从而构成全球变暖的第一影响因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一直比较平稳,年增速在2.2%左右,它与大气中的碳含量的增加虽然相关,但因果关系统计上并不显著,也不是其格兰杰因果关系原因,这一结论与IPCC的报告中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广平  陈永福  
通过建立引入气候因素的种植业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0-2009年山东省40个县市种植业生产及气象面板数据,运用产出增长分解法,实证分析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并对产出增长的各要素贡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山东省种植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1990-2009年间气候因素对山东省40个县市的总体产出增长的影响为-11.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温度每升高1℃,总体种植业总产值减少2.2%,总体产值增长下降1.48%;温度升高对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种植业产出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降水对种植业产出影响显著,降水因素使得山东省种植业产出增长减少16.86%;物质投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正方  
净第一件生产力是标志一个地区绿色植物生产力水平的上限和衡量土地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Miami模型对东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结合GCMS模式提供的气候情景(Climatescenario)探讨东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军  张士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众多的农业人口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劳动力蓄水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加深,第一产业的人口逐渐向二三产业流动,即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本文在分析第一产业的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可能影响第一产业就业的因素,同时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依据及框架,利用1978—2011年30个地区的数据计量分析处理,对各因素影响就业因素从定量方面进行解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陆  
本文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形势与责任,在借鉴国际一些国家税制绿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的税制绿化对策:应着手研究在中期开征二氧化碳税的可行性方案,近期资源税税率的改革和调整应考虑不同能源燃烧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异,尽快开征燃油税,制定针对促进个人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莉  方修睦  方修琦  李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气候变暖,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显著变暖,对我国冬季采暖气候条件和能源需求产生了很大影响。论文以全国458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为基础,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依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规定,确定了采暖初(终)日及集中(过渡)采暖期的划分方法,并采用度日法分析了采暖强度。结果发现与1980年以前时段相比,1985—2004年以及1995—2004年间,我国集中采暖区和过渡采暖区的界线明显北移,尤其110E°以东地区北移最大达2~3个纬距;北方大部地区采暖期长度缩短5~15d,长江以南地区缩短最大达30d以上;北方采暖强度普遍减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国家林业局课题组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损害经济发展,但开展化石燃料减排执行难度大,许多国家采取生物固碳减排。林业在应对气候变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力巨大。初步结算,我国林业每年可减排和吸收CO2当量的潜力为30亿t以上,并具有可持续性。若能开发潜力的50%,年均增加减排量则相当于我国目前碳排放增长的4倍。为此我国应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完善政策,建立国内碳汇交易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德祥,董安祥,薛万孝,张平兰,费晓玲  
应用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活动积温和<0℃负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甘肃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甘肃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莉莉  赵国良  高强  宋建荣  岳维云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讨当地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小麦作物带的变迁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气温、负积温、地温),结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9-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资料,应用DPS软件,建立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回归模拟方程,探讨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天水市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负积温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负积温、平均地温与小麦全生育期均呈负相关关系,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1979-2007年,随着冬小麦全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源  薛德强  邹树峰  冯建设  刘欣  
选取山东省资料年代较长的86个地面测站1961年~2004年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资料,计算历年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和<0℃负积温,以及无霜冻终、初日变化,深人研究山东省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年~2004年比1961年~1986年的平均气温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山东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增多,无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冻期天数增多,<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山东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对冬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培娟  韩丽娟  周广胜  梁宏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三省春播玉米区是我国第一大玉米产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域,利用71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和未来气候情景RCP 4.5下2021—2040年逐日温度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三省热量资源和春玉米种植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索性地研究了东北春玉米应对气候变暖应采取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未来2个年代际,东北三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10℃终日和初霜日推迟,稳定通过10℃日数和积温呈增加趋势,其中三江平原地区变化幅度最大,10℃初日将提前约8 d,初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怡昕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各国日益关注,并由单纯的环境问题迅速上升为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化行动。制定国际公约,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开征碳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在一些国家开始实施。我国也正在逐步完善相关财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山清  吉春容  普宗朝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新疆杏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10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1961—2016年≥10℃积温、8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56年影响新疆杏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杏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吐鲁番盆地腹地;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和吐哈盆地南部;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为不适宜区。[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杏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有不同程度扩大,不适宜区明显缩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