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7)
- 2023(5424)
- 2022(4837)
- 2021(4496)
- 2020(3718)
- 2019(7957)
- 2018(7903)
- 2017(14115)
- 2016(7934)
- 2015(8721)
- 2014(8145)
- 2013(7631)
- 2012(6688)
- 2011(5867)
- 2010(6049)
- 2009(5684)
- 2008(5158)
- 2007(4475)
- 2006(3799)
- 2005(3255)
- 学科
- 济(24314)
- 经济(24294)
- 管理(20193)
- 业(18371)
- 企(16069)
- 企业(16069)
- 方法(10502)
- 数学(8841)
- 数学方法(8625)
- 农(7370)
- 学(6662)
- 中国(6632)
- 业经(6372)
- 地方(6286)
- 财(5941)
- 理论(5310)
- 农业(4887)
- 环境(4875)
- 贸(4781)
- 贸易(4778)
- 技术(4744)
- 和(4606)
- 易(4603)
- 制(4158)
- 划(3999)
- 务(3992)
- 财务(3971)
- 教学(3969)
- 财务管理(3962)
- 企业财务(3666)
- 机构
- 学院(102713)
- 大学(98901)
- 管理(36579)
- 研究(35847)
- 济(32814)
- 经济(31834)
- 理学(31484)
- 理学院(31104)
- 管理学(30289)
- 管理学院(30130)
- 科学(26302)
- 中国(24564)
- 京(21260)
- 农(20887)
- 所(19652)
- 业大(19209)
- 研究所(18213)
- 农业(16459)
- 中心(15766)
- 江(15379)
- 范(14632)
- 财(14527)
- 师范(14457)
- 技术(14358)
- 院(14053)
- 北京(12912)
- 州(12499)
- 省(12400)
- 财经(11632)
- 师范大学(11304)
- 基金
- 项目(75005)
- 科学(57221)
- 研究(52661)
- 基金(50984)
- 家(46173)
- 国家(45816)
- 科学基金(38141)
- 省(32190)
- 社会(30258)
- 社会科(28539)
- 社会科学(28530)
- 基金项目(26910)
- 划(26715)
- 自然(26239)
- 自然科(25617)
- 自然科学(25604)
- 自然科学基金(25071)
- 教育(24635)
- 编号(22191)
- 资助(20624)
- 重点(17782)
- 成果(16936)
- 课题(16590)
- 发(16507)
- 创(16110)
- 计划(15501)
- 创新(15052)
- 科研(14883)
- 科技(14548)
- 部(14512)
共检索到147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淑平 张德顺 李跃忠 鞠瑞亭 刘鸣
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已造成严重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开展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园林树种抗病虫害能力评价是合理有效选择园林树种的依据之一。本文按照抗性筛选、抗性评估、抗性管理3个层次,构建了上海园林树木抗病虫害能力评价体系,并在根据寄主梳理病虫害名录的基础上,对上海常见的32种园林树木在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抗病虫能力进行了评估。本评价体系包括抗病害和抗虫害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中,抗病害能力分为抗非致死类叶部病害、枝部病害、根部病害、致死类病害4个层次;抗虫害能力分为抗蛀干性害虫、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丽琴 王月
沈阳市城区园林树木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病虫害在和平、沈和、皇姑、大东、铁西、东陵和于洪等地区分布普遍。共发现为害园林树木主要害虫37种,其中叶部害虫14种、枝干部害虫19种、根部害虫4种;主要病害15种,其中叶部病害8种,茎干部病害6种、根部病害1种。树木长期生长不良,栽培密植、树种间不合理配植,不遵守适地适树原则等是沈阳市区内园林树木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园林树木 病虫害 发生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阳 张称意 吴军 徐婷
明晰气候变化情景下濒危物种生境变化的趋势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预测和制定野生动物保护规划的前提。以东北地区丹顶鹤繁殖地主要植被类型芦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东北25个丹顶鹤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1999~2003年保护区芦苇空间分布数据、国家气候中心2005年与2030年及2050年模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气候包络法Bioclim、Domain模型,在模型精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2005~2050年间丹顶鹤繁殖地芦苇的动态变化分析、空间格局分析。研究表明:(1)与2005年相比,2030年、2050年研究区域中部、东部的芦苇生境将大面积消失;(2)与2005年相比,2030年质量好、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品武 盛忠雷 彭萍 王晓庆 林强 黄尚俊 胡翔
通过田间鉴定法和室内接种法对15份茶树品种及新材料进行了茶云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0310、0308、0302和乌牛早等4份供试材料,在田间自然感病与室内接种致病上均表现抗茶云纹叶枯病;同时采用田间鉴定法对茶跗线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结果:0303、0304、0305、0306、0311、碧香早等6份材料抗茶跗线螨;但15份供试材料均表现出高感或易感假眼小绿叶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建仁 吴小芹
对树木受病原物侵染前后体内生化物质及其变化状况和诱发产生的多种生理生化代谢差异在寄主抗病性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关于树木抗病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上,有关抗病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基因定位等研究是今后深入探讨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树木病害,抗病性,生理生化抗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斌 杨秀珍 戴思兰
以1年生元宝枫、木槿、紫荆和紫藤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幼苗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分配、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以及4个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除茎生物量比外,比叶重、叶片蜡质含量、叶片气孔密度、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可作为木本植物抗旱性的评价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元宝枫、木槿、紫荆和紫藤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617、0.455、0.493和0.292,抗旱性依次为元宝枫>紫荆>木槿>紫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高国平 程瑞春 祁金玉 王月 魏振宏 赵利伟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常规重量分析法测定了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对20种沈阳地区常用园林绿化树木枝条的降解能力。测定不同园林树木枝条样品在白耙齿菌降解不同时间的重量损失率,对园林树木枝条降解过程进行回归分析,用标准划分法和逐步聚类分析法对白耙齿菌的降解能力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在降解90d时,稠李损失率最高,为58.54%;损失率y与降解时间x呈正相关,属于幂函数y=axb形式。白耙齿菌对稠李、锦带花、红瑞木和白桦降解能力强(Ⅰ级);对山桃、榆叶梅、水曲柳、丝棉木、黄檗和桑树降解能力较强(Ⅱ级);对山杏、紫丁香、连翘、水蜡、金银忍冬、栾树、山皂荚、元宝枫和梓树降解能力中等(Ⅲ...
关键词:
木材腐朽菌 损失率 降解能力 耐腐性等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胜青 雷静品 胡永建 李良俊 邬江辉
为今后VOCs在林木抗虫新品种的选育、抗虫机理及森林生态恢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树木VOCs释放的主要类型及VOCs对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树木挥发物(VOCs)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昆虫定位和自身防御双重作用,主要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其他活性物质等,其释放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VOCs对植食性昆虫具有吸引、趋避以及吸引天敌等方面作用;特异性VOCs的鉴定与分离比较困难,还需从分子水平发掘树木VOCs中具有防御作用的关键组分。通过VOCs这个桥梁,对新的预防和控制虫害方法以及抗虫树种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挥发物 抗虫 引诱 趋避 树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袁锋
小蠹虫对寄主树木的入侵危害不仅受到树木原生性抗性的直接影响 ,而且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繁衍也受到寄主树木诱导性抗性的制约。寄主树木抗性的强弱决定小蠹虫入侵寄主树木的数量 ,也促使小蠹虫与特定的真菌共生 ,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以削弱寄主树木抗虫性 ,从而为小蠹虫在寄主树木组织内的定居创造必备的生存条件。同时小蠹虫为适应真菌的共生和寄主树木的抗虫性 ,促使小蠹虫生存繁衍策略高度进化 ,从而形成小蠹虫—共生真菌—寄主树木三者协同进化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
小蠹虫 共生真菌 生存策略 抗生 进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志刚 刘晓东
基于未来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气候模式给出的气候预测结果的高分辨率降尺度分析结果,运用两种方法(年均温法和高程模型法)模拟了1980—1999,2030—2049和2080—2099年3个时段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结果表明,以年均地温-1℃作为多年冻土划分依据的年均温法模拟的目前(1980—1999年)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27.99万km2,与世界数据中心给出的青藏高原现代多年冻土面积为129.12万km2的估算接近(误差率仅为0.86%);到本世纪中期(2030—2049年),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为87.26万km2,退化率达到31.82%;而到本世纪末(2080—2099年),高原多年冻土...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冻土 预估 青藏高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燕林 唐开学 和加卫 杨正松 王朝文 杨洪涛
研究了8个树莓品种与当地表现良好的2个野生种的生活力和抗病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树莓品种与野生种间生活力存在差别,生活力最强的树莓品种为Chengong no-thorn black raspberry、Willamette和2个野生种R.biflorus与R.niveus;茎腐病和叶斑病是树莓的2种主要真菌病害,抗病性较强的为树莓品种Chengong no-thorn black raspberry、Fengmanhong、Fall Gold、Golden har-vest和两个野生种R.niveus与R.biflorus;果蝇和小长蝽是危害树莓果实和花的主要害虫,受虫害程度最轻的是树莓品种...
关键词:
树莓 生活力 抗病性 抗虫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治国 李茂松 王丽 温泉沛 肖晶晶 黄大鹏 王春艳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气候变暖时空变化响应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汇总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的已有预估结果,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气候变暖可使大部病虫害发育历期缩短、危害期延长,害虫种群增长力增加、繁殖世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发生界限北移、海拔界限高度增加,危害地理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但也使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病虫害呈减弱趋势,致使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由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迁移危害。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大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扩大、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生长季 农作物病虫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综述树木年轮分析在温度、降水序列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着重探讨气候变化对树轮宽度、密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如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幼龄效应”,并就树轮年代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作简要探讨,提出今后年轮气候学的研究应结合中、小时间尺度的树木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需阐明树木和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量化关系,应加强各类代用资料与仪器观测记录结果的对比分析,并加强对年轮气候模型的验证,研究方法应由经验性分析转向机理性研究,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英民
该文介绍了园林树木中的垂枝类型(包括变种、变型和品种),以及在选择应用垂枝类型时应注意的问题.此外,就垂枝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和垂枝品种的选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垂枝树木 园林应用 分子标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阳 巨云为 吴文浩 何燕洁 徐光彩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重要手段是阻止可能造成入侵的物种进入适合其生存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该文以美国外来入侵物种南方松大小蠹(SPB)为研究对象,以SPB重要发生地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为研究区域,以美国Daymet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建立潜在生境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以2000、2050、2100年3种气候变化情景,预测SPB潜在生境的空间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温度的季节性变动系数(46.7%)、最湿季节降水量(32.4%)是影响SPB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因子;随着气温的升高,研究区域S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