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1)
2023(10972)
2022(8976)
2021(8163)
2020(6918)
2019(15063)
2018(14889)
2017(28717)
2016(15566)
2015(16699)
2014(16316)
2013(16482)
2012(15017)
2011(13186)
2010(13257)
2009(12643)
2008(12711)
2007(11516)
2006(10354)
2005(9016)
作者
(46145)
(38887)
(38528)
(36081)
(24273)
(18819)
(17152)
(15309)
(14541)
(13622)
(13224)
(12787)
(12182)
(12169)
(11877)
(11855)
(11451)
(11313)
(11096)
(11018)
(10073)
(9496)
(9186)
(8964)
(8758)
(8754)
(8568)
(8468)
(7739)
(7704)
学科
(84023)
(69731)
经济(69637)
(66972)
企业(66972)
管理(56514)
(45645)
农业(30386)
方法(28937)
业经(28532)
(23179)
数学(21688)
数学方法(21599)
(17439)
财务(17436)
财务管理(17425)
企业财务(16514)
技术(15996)
中国(15314)
(14996)
(14147)
地方(13510)
(13460)
贸易(13455)
(13136)
(13038)
(12117)
(11594)
技术管理(10551)
经营(10527)
机构
学院(229231)
大学(218144)
(100007)
经济(98352)
管理(95524)
理学(83398)
理学院(82656)
管理学(81676)
管理学院(81287)
研究(70324)
(61274)
中国(56995)
农业(47298)
科学(43978)
业大(43299)
(43288)
(42770)
(36019)
(35829)
财经(34394)
中心(33967)
研究所(32564)
(31300)
农业大学(29853)
经济管理(29417)
经济学(28898)
(27831)
(27517)
商学(26697)
商学院(26481)
基金
项目(155953)
科学(124100)
基金(114720)
研究(111153)
(100488)
国家(99409)
科学基金(86668)
社会(74649)
社会科(70484)
社会科学(70461)
(66161)
基金项目(62601)
自然(56613)
自然科(55352)
自然科学(55332)
自然科学基金(54417)
(51520)
教育(47383)
资助(44109)
编号(44077)
(39707)
(35934)
(35116)
(34230)
重点(34066)
(33773)
创新(32743)
成果(31555)
国家社会(30598)
(30146)
期刊
(118406)
经济(118406)
(64216)
研究(57796)
农业(43186)
中国(41800)
学报(37627)
科学(35877)
管理(35118)
(34311)
大学(28814)
业经(28502)
学学(28426)
(22381)
(22132)
金融(22132)
技术(18689)
财经(16551)
问题(16521)
经济研究(16269)
(14211)
农村(14014)
(14014)
农业经济(13802)
技术经济(13799)
(13137)
世界(12748)
商业(12469)
科技(11584)
经济问题(11538)
共检索到331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源  薛德强  邹树峰  冯建设  刘欣  
选取山东省资料年代较长的86个地面测站1961年~2004年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资料,计算历年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和<0℃负积温,以及无霜冻终、初日变化,深人研究山东省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年~2004年比1961年~1986年的平均气温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山东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增多,无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冻期天数增多,<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山东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对冬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广平  陈永福  
通过建立引入气候因素的种植业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0-2009年山东省40个县市种植业生产及气象面板数据,运用产出增长分解法,实证分析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并对产出增长的各要素贡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山东省种植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1990-2009年间气候因素对山东省40个县市的总体产出增长的影响为-11.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温度每升高1℃,总体种植业总产值减少2.2%,总体产值增长下降1.48%;温度升高对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种植业产出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降水对种植业产出影响显著,降水因素使得山东省种植业产出增长减少16.86%;物质投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德祥,董安祥,薛万孝,张平兰,费晓玲  
应用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活动积温和<0℃负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甘肃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甘肃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历年≥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西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华  何茂萍  胡明成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洪海  姚慧敏  杨丽萍  孙肖青  杨萍  王勇  张维战  
基于山东省区域资源禀赋、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要素的空间差异性与组合特征及比较优势,以因地制宜与空间有序的现代农业区划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并将山东省农业功能划分为六大功能区。阐明了区域农业功能特征,确定了不同区域农业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明确了农业功能拓展方向与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心英  
本文重点研究了对外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特点,指出了行业构成不合理、地区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并提出改革农业生产和流通体制、制定明确而具体的优惠政策以及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开荣  董继刚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其影响因素,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优化。[方法]选取山东省农业厅确定的5批共195个星级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在资源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总体可以分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和乡村文化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2)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型分布;休闲农业资源在17地市内呈高度集中分布,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天宇  孙庆祥  
本文选取山东省1997-2013年的数据,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农业增加值与商贸流通、资本投入等相关影响因素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分别从商贸流通业发展变量的一次方和二次方两个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商贸流通发展的二次方变量与农业生产增加值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商贸流通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研究发现农业资本投入及农业劳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明  王瑞波  孙炜琳  
[目的]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有效提高该省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山东省2015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使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山东省2015年平均农业生产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分别为0.754、0.826和0.913,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细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看,农业配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和农技推广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较大,而不同行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该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高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扩大山东省农业生产规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多元化教育,引导金融保险服务业与农业协同发展,创新财政支农投资方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范振洪  李鲁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旱作高效农业的首选作物——杂交蓖麻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前身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现有职工77人,其中科技人员60人,具有高中级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45人,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及园艺植物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取得科研成果120多项,其中获省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阮怀军  封文杰  唐研  赵佳  李道亮  
【目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山东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农业产业升级转型需求迫切。而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山东省率先开展了信息化推进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尝试。通过分析总结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践与成效,进一步验证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的方式了解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以调研获取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定量研究,不仅从宏观角度上把握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华  宋振湖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