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0)
- 2023(9251)
- 2022(7658)
- 2021(7259)
- 2020(5834)
- 2019(13491)
- 2018(12830)
- 2017(22947)
- 2016(12481)
- 2015(13846)
- 2014(13108)
- 2013(13223)
- 2012(12417)
- 2011(11397)
- 2010(10877)
- 2009(10109)
- 2008(9821)
- 2007(8119)
- 2006(7091)
- 2005(6344)
- 学科
- 济(54944)
- 经济(54893)
- 管理(30906)
- 业(30006)
- 方法(24197)
- 数学(22532)
- 数学方法(22417)
- 企(21074)
- 企业(21074)
- 中国(18408)
- 农(15602)
- 贸(14290)
- 贸易(14285)
- 易(14005)
- 财(12163)
- 学(10815)
- 农业(10622)
- 业经(10191)
- 地方(10138)
- 环境(9333)
- 制(9238)
- 融(8394)
- 金融(8393)
- 银(8315)
- 银行(8280)
- 出(8213)
- 行(8007)
- 关系(7525)
- 技术(7149)
- 发(7002)
- 机构
- 大学(180655)
- 学院(176380)
- 济(84259)
- 经济(83185)
- 研究(71983)
- 管理(65168)
- 理学(57040)
- 理学院(56290)
- 管理学(55486)
- 管理学院(55174)
- 中国(54800)
- 科学(43640)
- 京(39102)
- 农(37543)
- 所(37258)
- 研究所(34656)
- 财(33844)
- 中心(31520)
- 农业(29907)
- 业大(29817)
- 财经(27882)
- 经济学(27573)
- 经(25935)
- 院(25486)
- 经济学院(25053)
- 北京(25051)
- 科学院(23396)
- 江(22463)
- 范(21810)
- 师范(21490)
- 基金
- 项目(127632)
- 科学(100582)
- 基金(97336)
- 家(89446)
- 国家(88808)
- 研究(85609)
- 科学基金(73804)
- 社会(58781)
- 社会科(55849)
- 社会科学(55836)
- 基金项目(51611)
- 自然(48550)
- 自然科(47468)
- 自然科学(47450)
- 自然科学基金(46685)
- 省(44598)
- 划(40661)
- 资助(38991)
- 教育(37537)
- 重点(29756)
- 编号(29713)
- 部(29618)
- 发(28124)
- 国家社会(26798)
- 创(26551)
- 中国(26447)
- 科研(25252)
- 创新(25135)
- 教育部(24846)
- 计划(24805)
共检索到261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莉 方修琦 李帅 张海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变暖,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显著变暖带给社会经济发展的利与弊,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气候变暖对于建筑耗能,尤其是对采暖和降温总耗能的影响很值得研究。论文以主要使用电能进行空间调节的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为对象,以《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中所规定的采暖、降温耗电量限值为依据,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该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年耗电量、降温年耗电量及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的气候变暖,尤其是1996年以来的气候显著变暖,理论上使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年耗电量降低;同时增加了相当一部分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降温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田展 余庆平
利用华东44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和RegCM3模式预估的2010—2039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分别以10℃和22℃作为取暖和降温度日的基础温度,采用度日法分析了气温变化对华东居住建筑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7年间,整个华东取暖度日、取暖和降温总度日基本都呈减少趋势,且北部减少多于南部;降温度日在华东多数地区都呈增加趋势,以长江三角洲、浙江东部和福建东部沿海增加较多。2010—2039年间,整个华东取暖度日都将继续减少,且北部减少多于东南部;降温度日都将继续增加,且南部增加多于北部和沿海;取暖和降温总度日在华东北部呈减少趋势,而在南部呈增加趋势。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金熙 沈守云 秦彦 高波
随着对居住建筑节能的日益重视,人们对于绿化遮阳的重视愈发突出。特别是在夏热冬冷地区,采用植被与绿化遮阳来减少室内太阳辐射热,降低空调能耗,从而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已达成共识。通过介绍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常见的绿化遮阳技术与形式,系统的归纳了不同绿化遮阳形式的节能效果,旨在进一步完善绿化遮阳体系。
关键词:
夏热冬冷 绿化遮阳 居住建筑 节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云菲 彭立华 杨小山 冯宁叶
绿化屋顶的降温节能效益已有诸多文献报导,但专门针对夏热冬冷地区不同屋顶绿化模式的全年能耗模拟研究并不多见。以南京为例,采用EnergyPlus模型分析粗放、半密集、密集3类典型屋顶绿化的全年建筑能耗削减效应及季节规律,基于降温节能价值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屋顶绿化能够通过蒸散与隔离作用调节建筑屋顶表面温度,夏季以降温为主,最大降温幅度为29.3℃,冬季以保温为主,最高升温幅度为13℃。夏冬两季屋顶表面温度的降低/升高分别引起建筑制冷/热负荷的削减:粗放、半密集、密集3种绿化屋顶夏季制冷负荷削减率分别为-0.4%、2%和2.4%,冬季制热负荷分别降低16.5%、23.1%和28.3%,全年建筑能耗削减率为1.9%、4.9%和5.9%,其中,顶层能耗削减占削减总量的11%~71%。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密集型屋顶绿化的财务净现值最大、投资回报率最高,但3类绿化屋顶在40年生命周期内均无法通过能耗削减效益收回投资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同气候区屋顶绿化设计与推广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岚枫 李志斌
以中国2006-2012年的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单个公司的耗电量,分析了非财务指标(NFMs)和财务指标(FMs)的背离程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用盈余管理衡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样本公司普遍进行了正向盈余管理,且幅度较大;分别采用年度、半年度和季度数据考察时,收入、资产和净利润等FMs的增长率越是高于耗电量等NFMs的增长率,越会伴生正向的盈余管理;净利润等损益类项目是盈余管理的重点,盈余管理集中出现在第三、四季度,尤其是第四季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莉 方修睦 方修琦 李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气候变暖,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显著变暖,对我国冬季采暖气候条件和能源需求产生了很大影响。论文以全国458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为基础,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依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规定,确定了采暖初(终)日及集中(过渡)采暖期的划分方法,并采用度日法分析了采暖强度。结果发现与1980年以前时段相比,1985—2004年以及1995—2004年间,我国集中采暖区和过渡采暖区的界线明显北移,尤其110E°以东地区北移最大达2~3个纬距;北方大部地区采暖期长度缩短5~15d,长江以南地区缩短最大达30d以上;北方采暖强度普遍减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迪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近几年,考证热在"象牙塔"内更是急剧升温,且呈现出低年级化趋势。新学期开始,浙江某大学图书馆座无虚席,学习氛围浓厚,来自金融学院的学生都在认真准备各种考试,有为英语四、六级考试做准备的,也有为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和证券从业资格证做准备的……(据《钱江晚报》报道)如今,考证已成为大学生的一项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二勋
给城市开发区热降温张二勋一、开发区热的反思自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势头,开发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上到大中城市,下至乡镇,都争先恐后圈地办开发区,在这一热浪下,房地产业异军突起,骤然膨胀,仅开发公司就由3000多家迅速扩大为12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兵
斯蒂格利茨乃美国经济学家,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专家。不知是什么原因,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阵斯蒂格利茨旋风,兴起了一股斯蒂格利茨热(以下简称斯氏)。比如,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斯氏《经济学》一书的中译本(据说卖得很火),1998年吉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冲 侯喜快 肖红光
以长沙地区某典型办公建筑作为实例,通过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该建筑全年能耗进行分时段、分楼层的动态模拟,得到该建筑相应条件下的能耗分布图,并依据能耗分析结果对地源热泵冷热源部分进行匹配选型。研究发现:在最不利情况下,第6层负荷最大,高出楼层平均负荷50%,在各项负荷中潜热负荷占最大比例,为总负荷的32%。同时模拟结果还表明,该建筑夏、冬季每平方米每小时能耗比为1.74∶1,夏、冬季总能耗比为2.89∶1。根据冬、夏季总能耗比计算出所需的经济最优条件下的最小钻孔数目为208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巧玲 彭家惠 杜铭
建筑体形系数是影响建筑物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体形系数是关于建筑周长和建筑高度的函数。应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开发的DOE-2程序为计算内核,分析住宅建筑层高、建筑总高度对冬冷夏热地区不同形式建筑的体形系数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建筑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和建筑总能耗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伟婷 于欢 曹胜男 陈长青
【目的】探求黄淮海地区近20年气候变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京津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区进行区域研究,利用该地区近20年长期观察的气候数据和夏玉米生产数据以及历史产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非线性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明确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与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近20年间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区域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异。降水方面,该区东北部的京津-河北地区与山东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与1990s相比,2000s河北和山东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呈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为安 丁小俊 程文杰 谢五三 王胜 卢燕宇
基于1971—2018年安徽省77个气象站均一化日平均温度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气候变暖对冬季采暖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8年安徽省冬季显著增暖,采暖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采暖期长度缩短,采暖强度显著下降。冬季温度在1989年发生突变,此后进入升温通道,因而将研究序列划分为基准时段(1971—1989年)和变暖期(1990—2018年)。相比于基准时段,变暖期内采暖期长度呈现空间一致性缩短,变化幅度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皖北北部及江淮之间东部缩短程度最大,大别山及皖南山区为全省低值区。全省采暖强度均减少,减少幅度自北向南递减。采暖节能贡献率介于3.6%~8.9%之间,高值区主要位于皖北北部、江淮之间北部和沿江东部,低值区则位于大别山及皖南两大山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洪波 储诚山 王新春 袁路
建筑与工业和交通并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大重点领域,同时,建筑也是碳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领域,控制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和优先领域。设计和建造低碳建筑是控制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发展的新趋势。欧洲各国正研究制定低碳或零碳建筑的法定标准,美国也在推行建筑零能源账单计划。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又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目前尚没有低碳建筑标准。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大量绿色建筑标准、节能建筑标准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低碳建筑的含义,然后基于一个三星级绿色建筑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0个方...
关键词:
低碳建筑 标准 建筑节能 可再生能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雯 王敏
为探索提升江南水网地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提升城镇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以昆山市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市域和城区2个尺度下分别构建城镇蓝绿空间格局与夏季降温效应度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与增强回归树模型,揭示了江南水网地区影响夏季降温效应的城镇蓝绿空间格局关键因子及重要性排序,并对比研究其降温效应的空间尺度差异性。结果显示:市域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4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滨水绿地宽度>水体聚集度;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3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滨水绿地宽度>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占比。城区尺度下,蓝绿空间格局对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5个,影响程度依次为:水体聚集度>水体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绿地率>水面率>水体形状指数;蓝绿空间格局对冷岛强度影响的相对贡献率高于10%的指标有2个,影响程度为:绿地聚集度>蓝绿空间占比。研究表明,蓝绿空间格局特征与夏季降温的相关程度和贡献率水平均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特征与分析
降温速率和反复冻融对白蛾周氏啮小蜂过冷却点测定的影响
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城市湿地夏季降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以武汉为例
逐步降温对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品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对高温期刺参养殖池塘环境理化指标及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三维绿量空间分布对植物群落夏季降温增湿效果的影响——以怀化市公园绿地为例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Ⅻ.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和冷害风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Ⅷ——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的可能影响 Ⅺ.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冬小麦潜在光温适宜种植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