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7)
2023(15810)
2022(13522)
2021(12522)
2020(10631)
2019(23791)
2018(23222)
2017(44907)
2016(24347)
2015(26992)
2014(26643)
2013(26415)
2012(24180)
2011(21630)
2010(21533)
2009(20113)
2008(18736)
2007(16255)
2006(14064)
2005(12375)
作者
(71796)
(59523)
(59073)
(55939)
(37589)
(28744)
(26930)
(23553)
(22861)
(20997)
(20318)
(20125)
(18703)
(18620)
(18594)
(18248)
(17995)
(17762)
(17009)
(16878)
(14893)
(14590)
(14362)
(13498)
(13450)
(13124)
(13057)
(13042)
(11872)
(11746)
学科
(92977)
经济(92875)
(67821)
管理(67552)
(54532)
企业(54532)
方法(43318)
数学(38160)
数学方法(37796)
中国(30710)
(28451)
金融(28449)
(27556)
银行(27481)
(26413)
(25565)
(24516)
地方(22619)
(21029)
业经(20763)
(20127)
(17884)
贸易(17872)
(17481)
财务(17419)
财务管理(17390)
(17382)
农业(16954)
企业财务(16586)
理论(15303)
机构
大学(338227)
学院(336872)
管理(132903)
(132029)
经济(129152)
理学(115610)
理学院(114277)
研究(113977)
管理学(112194)
管理学院(111617)
中国(92594)
科学(73952)
(71554)
(61349)
(61160)
(58043)
业大(55166)
研究所(53637)
中心(53627)
财经(49621)
农业(48717)
(47473)
(45202)
北京(44947)
(42209)
师范(41677)
(41497)
经济学(39809)
(39530)
财经大学(37315)
基金
项目(240351)
科学(187379)
基金(174720)
研究(168644)
(155120)
国家(153862)
科学基金(130925)
社会(106003)
社会科(100515)
社会科学(100489)
(93909)
基金项目(93715)
自然(88086)
自然科(86029)
自然科学(86002)
自然科学基金(84424)
(79968)
教育(75851)
资助(71853)
编号(67634)
重点(54433)
成果(52692)
(51671)
(51312)
(50090)
科研(46886)
创新(46841)
课题(46004)
计划(45572)
大学(43773)
期刊
(135255)
经济(135255)
研究(96959)
中国(61154)
学报(60681)
(54302)
科学(53232)
管理(45095)
(44968)
金融(44968)
(44584)
大学(44507)
学学(42578)
农业(36636)
教育(30159)
技术(25460)
财经(23377)
经济研究(22139)
业经(22125)
(19790)
(18613)
问题(17375)
理论(17321)
科技(17321)
(16395)
业大(16044)
实践(16035)
(16035)
资源(15767)
技术经济(15183)
共检索到484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正宇  宋玉娟  
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是近年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文献存在着概念认知模糊和机理分析不足的短板。“气候变化”包含气温逐步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他众多内容,在概念认知上可有所侧重,但应避免“以词代物”误区;“金融稳定”主要体现为金融部门的收入可覆盖成本和资产价值稳定两方面。现有文献多考虑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物理影响和因低碳经济转型而引起的转型影响,物理影响的作用机理存在短期和长期的差异,体现为经济主体能否实施减缓和适应措施,因此物理影响可进一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类型。基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定价功能的基础作用,气候变化影响金融稳定的核心机理是“不确定性→错误定价→金融不稳定”。数理分析表明,在短期,第一类物理影响可导致关键金融部门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及资产价值损失。而在长期,经济主体的减缓和适应措施可使第二类物理影响降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引发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两者共同导致资产错误定价,气候政策的实施还将产生转型影响。宏观金融网络的存在,使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经济金融系统中循环反馈,造成的最终影响将大于初始影响。上述研究表明,政府部门有必要强化气候信息披露,支持和推动市场主体改善定价决策;在气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循环反馈效应,避免低估总体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正宇  秦放鸣  
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挑战已不容忽视,但关于气候变化影响金融稳定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文献还较为零散。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金融部门对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的共识正不断凝聚,在对气候变化相关影响进行分类和定义、分析传导渠道、开展定量评估、提出应对之策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但该领域的研究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存在实践性较强、理论性不足的特征,理论机理分析有待加强,聚焦中国问题的研究也较为欠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魏革军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物理风险渠道和转型风险渠道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9年全国气候和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从气温偏离度和降水偏离度两个维度来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并经由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产生作用:一是气温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影响滞后且影响程度为0.2815,经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传导的间接影响为0.1193;二是降水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总体影响程度为0.0043,其中直接影响程度是0.0030而间接影响程度为0.0013。为此,我国积极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但仍存在三方面主要不足,建议建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开展对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一步健全应对气候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文欢  赵衍馨  李斌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而且会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分位数、时域和频域连通性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高碳行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极端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高碳企业的影响,以及高碳企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均远高于正常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上述变量的影响。其次,气候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且重大事件加剧了变量的溢出效应。因而,相较于长期风险,应当重点关注气候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双喜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因素会不断显现,特别是因企业经营风险造成的金融风险可能性大量增加。在此形势下,德州陵县政府利用司法、财政等经济调配权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型企业风险救助机制,对确保区域金融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才云  
金融稳定与安全事关一国的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与主权安全,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在金融改革提速与渐进开放,以及两者的互动的背景下,中国区域金融稳定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与决策层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同时还应注重金融风险的事中控制及其事后处理,使金融稳定理论体系更趋于完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林  高佳琳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风险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导致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气候变化与金融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并重点围绕气候变化对银行、保险等金融体系风险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防控措施及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通过采用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灾害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极端气候能够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极端气候对不同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更大;第三,极端气候主要通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两种渠道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居民部门中介效应最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Joseph E.Aldy  Alan J.Krupnick  Richard G.Newell  Ian W.H.Parry  William A.Pizer  黄文芳  
本文(为非专业人士)在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设计方面提供了高度简化的、讨论的主要问题及其争议。通过范例讨论如何采取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成本效益和福利最大化。同时,探讨在国内排放控制政策工具的选择,实施和鼓励技术创新等各种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劲松  余韵  武文慧  
我国金融风险管控的范畴逐渐下沉至区域和地方,因而厘清影响省域层面金融稳定的关键指标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值法构建2015—2020年的我国省域金融稳定指数,并在时空上对比各省指标权重和指数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省域金融稳定差异来源。研究表明:省域金融稳定状况呈现由“中间低—四周高”向“中部集聚”迁移的空间格局;各地区风险因素总体集中在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和企业部门杠杆率;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稳定程度呈现负相关趋势;东北地区的金融稳定指数可能存在地缘性风险辐射;空间分级后影响同一层级金融稳定指数的因素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业流动性和工业企业负债3个指标;时间序列上影响指数均值和离散程度的指标为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波动率。基于以上结论,从宏观、区域、省域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斌  
本文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视角,首先论证了假币区域性泛滥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分析了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当前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和鉴伪机具公共设施化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程建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各国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促使各国政府及国际机构高度重视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区域金融作为宏观金融的组成部分,其稳定自然也是金融稳定所应该重点关注的。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信用风险转移在分散和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表明:理想的信用风险转移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和效率,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威胁。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的低效,这将导致风险的不适度集中、风险定价不准确以及缺乏透明度等,这些问题将给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