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6)
- 2023(13199)
- 2022(11624)
- 2021(10865)
- 2020(9133)
- 2019(20979)
- 2018(20889)
- 2017(40556)
- 2016(22294)
- 2015(24890)
- 2014(24992)
- 2013(24738)
- 2012(22539)
- 2011(20326)
- 2010(20192)
- 2009(18578)
- 2008(18158)
- 2007(15899)
- 2006(13798)
- 2005(12280)
- 学科
- 济(82993)
- 经济(82861)
- 管理(68355)
- 业(63347)
- 企(54003)
- 企业(54003)
- 方法(38687)
- 数学(33254)
- 数学方法(32857)
- 财(26574)
- 农(22051)
- 中国(21366)
- 制(20579)
- 学(20247)
- 业经(19248)
- 务(16346)
- 财务(16277)
- 财务管理(16239)
- 地方(15610)
- 企业财务(15471)
- 理论(14513)
- 农业(14464)
- 贸(14228)
- 银(14228)
- 贸易(14222)
- 银行(14175)
- 体(14100)
- 技术(13973)
- 环境(13942)
- 和(13905)
- 机构
- 大学(316719)
- 学院(313568)
- 管理(123867)
- 济(121371)
- 经济(118612)
- 理学(107605)
- 理学院(106328)
- 研究(105940)
- 管理学(104470)
- 管理学院(103882)
- 中国(78069)
- 京(67731)
- 科学(67194)
- 财(59666)
- 所(53856)
- 农(51558)
- 研究所(49179)
- 业大(48136)
- 中心(47335)
- 财经(47147)
- 江(45504)
- 经(42811)
- 北京(42617)
- 范(41004)
- 师范(40595)
- 农业(40530)
- 院(38623)
- 州(36733)
- 经济学(36409)
- 财经大学(35258)
- 基金
- 项目(218584)
- 科学(171687)
- 基金(159381)
- 研究(158005)
- 家(139709)
- 国家(138605)
- 科学基金(118624)
- 社会(98592)
- 社会科(93358)
- 社会科学(93336)
- 基金项目(85053)
- 省(84512)
- 自然(78643)
- 自然科(76764)
- 自然科学(76747)
- 自然科学基金(75353)
- 教育(72065)
- 划(71966)
- 资助(65451)
- 编号(63782)
- 成果(52201)
- 重点(49009)
- 部(48293)
- 发(45435)
- 创(45350)
- 课题(43952)
- 创新(42388)
- 制(42114)
- 科研(42091)
- 教育部(41238)
- 期刊
- 济(132097)
- 经济(132097)
- 研究(93137)
- 中国(59407)
- 学报(52962)
- 科学(48130)
- 农(46702)
- 财(46617)
- 管理(45525)
- 大学(39709)
- 学学(37472)
- 教育(34098)
- 农业(31894)
- 融(27273)
- 金融(27273)
- 技术(25455)
- 财经(23275)
- 业经(20810)
- 经济研究(20605)
- 经(19726)
- 问题(17010)
- 业(16000)
- 理论(15735)
- 科技(15685)
- 图书(15407)
- 版(15088)
- 实践(14436)
- 践(14436)
- 技术经济(14193)
- 现代(13960)
共检索到454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在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中,获取和分配适应性资金非常重要。在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适应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气候变化自然影响、国家的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影响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最主要因素。应按照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表征脆弱性)以及执行力(表征适应性效率)进行分组,建立一系列指标以实现适应性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影响,越是脆弱性国家对适应性资金的要求越强烈,如非洲诸国,这些国家需要适应性援助(包括资金、项目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晓俊 岳希明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落后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通常是按照一般公式分配的。本文首先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的推导和解释,明确了隐含在一般公式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以及资金分配原则。其后,根据一般公式的资金分配原则,实证地分析我国唯一按一般公式分配资金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析结果显示,仅就得到转移支付资金的省份而言,人均转移支付资金与财力水平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财力越强的省份,得到转移支付资金人均值也越多。这一资金分配结果主要源于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财力较强的省份,总人口中财政供养人口比重较高,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灵芝 董照辉
基于2001—2012年新疆于田县农业生产适应性资金投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向量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借助"有向无环图"(DAG)方法,研究良种推广制度、农田节水、禁牧及家畜圈养等三类主要适应性资金投入对地区农业总产值变动的同期影响,并考察政策工具在传导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田节水和良种推广制度在于田地区适应性政策传导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良种推广制度被动地适应于农田节水政策,使得良种推广制度自身仍存在较大政策实施空间。与此同时,禁牧及家畜圈养资金投入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短期性和外生性。加大农业领域适应性资金投入有助于提高干旱区应对各种极端自然灾害和气候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具有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目标。由于财力较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缺乏改善民生的资金,又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成本较大需要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因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须通过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以提高所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民生水平。为了验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是否具有向财力较弱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倾斜的特性,本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公式进行了推导,并以陕西省为例对资金的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 李克让 陶波 徐明
开展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及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分析植被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之间适应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气候与植被关系为基础,采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滞性,模拟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以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地理分布实际发生和潜在的转变情况来定量表达植被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间的适应关系,评价植被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1961—1990年),中国植被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总体较好,适应性较差的地方主要为森林—灌丛和草地—荒漠的交界处,植被的地理分布已经有所改变,约占5%;在华东地区森林—灌丛过渡带、内蒙古地区的灌丛—草地过渡带以及青藏高原南部的草地生态系统等对气候的适应性也较差,约占35%,这些地区的植被有退化的倾向,植被的地理分布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植被对未来气候变化(IPCC-SRES-A2情景2071-2100)的适应性总体较好,84%的植被变化表现为正向的变化,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未来气候条件将有所改善,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可能会有所提高。植被潜在的变化中约79%的植被可以适应未来的气候,但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内蒙古地区及西北的部分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有退化的倾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是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技术和低碳理念的推广,这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项长期而必要的举措。但是全球变暖已经不可逆转,由此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及极端天气现象,如极值温度、干旱、暴雨、强台风等,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近在眼前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城市规划、设计、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霞飞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叶谦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自然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改变的周期性现象和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增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给制定主动应对措施和政策带来风险。文章在梳理我国西部地区现有气候变化适应性选择,包括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水资源紧张、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所需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不确定性 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霞飞 曲建升 刘莉娜 曾静静 叶谦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自然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改变的周期性现象和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增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给制定主动应对措施和政策带来风险。文章在梳理我国西部地区现有气候变化适应性选择,包括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水资源紧张、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等方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不确定性 风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月琴 汪淅锋 朱臻 吕秋菊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危害,全世界不得不去适应气候系统的改变。在概述气候变化和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的背景下,综述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并着重从经济社会视角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回顾,包括:①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②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研究;③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研究等。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在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创新和尝试,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特别是运用绩效评价和管理手段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分配和管理,实行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鸣 张德顺
【目的】近几年,关于城市树木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前沿和热点,然而,我国开展园林树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则较少。本文通过对上海1961—2015年55年间40种园林树种气候适应性的定量化评估,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健康生长产生的潜在影响,为适应未来气候的园林树种选择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从世界范围内对目标树种的自然地理分布进行广泛而全面的信息收集,提取其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气候因子数据,构建树种气候因子数据库,确定树种最适气候幅度,最后采用欧式距离计算各树种最适气候因子与上海气候的差异,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估。【结果】近55年来,上海年均温度由15.5℃上升至16.6℃,市区温差上升趋势最为突出,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年均降水量由1 086.0 mm上升至1 198.9 mm,湿季全市平均降水、郊区之间、市区与郊区之间变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按年均生物温度和干湿指数可将目标树种分为4类:炎热干燥气候型、温暖湿润气候型、温凉干燥气候型和温凉湿润气候型;前30年,上海郊区气候条件最适宜温凉干燥的落叶树种生长,温凉湿润型树种次之,温暖湿润型树种再次,炎热干燥气候型树种居末;近30年,市区气候出现新变化,温暖湿润型树种适应性排名已占据绝对优势,温凉湿润型和温凉干燥型树种适应性依次下降。【结论】上海近55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温度的普遍升高和湿季降水的显著增加为特征。上海气候变化对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产生了潜在影响,改变了园林树种选择的优先序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仲仁 路庆昌
鉴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我国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事件的适应性规划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首先,总结了国外尤其是美国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研究的现状及其政府规划部门采取的适应性规划和措施。其次,讨论了适应性规划研究的内容和整体框架,概括了国外适应性规划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从理论方法、方案实施和法律规章等方面分析了适应性规划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框架,以引起学术、政府和民间对适应性规划研究的重视,为我国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潘志华 郑大玮
应对气候变化包括适应与减缓两大对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研究相当薄弱,影响了适应工作的开展。文章综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阐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内涵与机制,划分了适应对策的各种类型,初步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工作路线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刚亮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财政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践证明,在财政资金分配环节中坚持"以一对多",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建立以竞争促绩效、以绩效分资金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根据教育产品属性分析,本文认为广西应当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实施财政教育资金竞争性分配,从界定规范资金分配范围、组建权威公正的专家队伍、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倡导科学合理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