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1)
- 2023(5088)
- 2022(4292)
- 2021(3907)
- 2020(3179)
- 2019(7243)
- 2018(7304)
- 2017(13916)
- 2016(8170)
- 2015(9110)
- 2014(9526)
- 2013(9478)
- 2012(9215)
- 2011(8489)
- 2010(8603)
- 2009(7702)
- 2008(8187)
- 2007(7383)
- 2006(6720)
- 2005(6090)
- 学科
- 济(30684)
- 经济(30640)
- 管理(25669)
- 业(20197)
- 企(15875)
- 企业(15875)
- 方法(13525)
- 学(12686)
- 农(12029)
- 数学(11074)
- 环境(10953)
- 数学方法(10807)
- 贸(8502)
- 贸易(8499)
- 易(8310)
- 财(7300)
- 中国(7212)
- 划(6725)
- 和(6398)
- 理论(6043)
- 业经(5981)
- 制(5863)
- 农业(5587)
- 资源(5394)
- 产品(5342)
- 银(5065)
- 市场(5040)
- 银行(5025)
- 务(4878)
- 财务(4856)
- 机构
- 大学(124656)
- 学院(123409)
- 研究(47062)
- 济(44540)
- 经济(43479)
- 管理(41878)
- 理学(35688)
- 中国(35550)
- 理学院(35124)
- 管理学(34090)
- 管理学院(33882)
- 科学(33286)
- 农(28626)
- 京(28511)
- 所(26689)
- 研究所(24548)
- 农业(23044)
- 业大(22651)
- 中心(21103)
- 财(20544)
- 江(20019)
- 北京(18107)
- 范(17849)
- 师范(17585)
- 院(16862)
- 财经(16206)
- 州(15486)
- 省(15352)
- 科学院(15005)
- 农业大学(14600)
- 基金
- 项目(81110)
- 科学(62147)
- 基金(58679)
- 家(54265)
- 国家(53882)
- 研究(53746)
- 科学基金(43729)
- 社会(31451)
- 省(31330)
- 自然(31153)
- 基金项目(30624)
- 自然科(30383)
- 自然科学(30372)
- 自然科学基金(29806)
- 社会科(29663)
- 社会科学(29653)
- 划(27761)
- 资助(24748)
- 教育(24361)
- 编号(20892)
- 重点(19307)
- 计划(17492)
- 成果(17470)
- 部(17390)
- 发(17329)
- 科研(16207)
- 创(15746)
- 科技(15588)
- 课题(15033)
- 创新(14965)
共检索到188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彦锋 姜春前 张守攻 雷静品
森林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伐后木质林产品(harvested wood products,HWP),以下简称木质林产品。木质林产品是森林资源利用的自然延伸。通过森林采伐和产品使用将森林固定的碳转移到产品中,但这部分碳在过去往往被忽略(Dewar,1990)。据估测,全球每年的产品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涵义 碳质量 分类 核算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红强 季春艺 杨惠 聂影 陈幸良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的碳储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研究HWP碳储量并对其进行功能管理,对我国政府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参与气候谈判、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的HWP碳量核算模型,研究了1961—2011年中国HWP的固碳功能,继而比较分析了中国HWP碳储量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从总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上核算的中国2011年度碳储量值分别为6.76×108t碳和2.58×108t碳;从年增长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核算的中国HWP碳储量增长平均值为1...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减排 HWP 固碳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红强 季春艺 陈幸良 聂影
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国际贸易的碳计量和分配问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HWP议题谈判的焦点。依据IPCC指南,核算1961—2011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储量和碳排放,继而分析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流动对减排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储量流动不断增长,应用不同的IPCC碳量核算方法会对附件I贸易国的碳减排产生不同影响。木质林产品进口提高了储量变化法核算的碳清除贡献;运用大气流动法,我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与使用已成为碳排放源。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国际贸易 碳流动 气候谈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白彦锋 姜春前 鲁德 朱臻
伐后木质林产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又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的一部分。为合理估算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达喀尔会议上确立了3种估算方法框架,即: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在3种方法的框架下,利用寿命分析法和逐步递归法计算我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结果显示:①分别利用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估算我国1961-2000年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变化,证明我国的木质林产品是一个碳库,并且这个碳库的碳储量一直在增长;②3种方法估算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年平均增长量分别是11.72,8.58和7.53 Tg.a-1;③19...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利 吕杰 陈珂 周密
木质林产品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使得国际贸易带来的木质林产品碳流动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根据储量变化法估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的63个国家从2006年起新生产的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结果发现,中国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长量上看,都远高于研究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考察国际贸易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影响可知,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各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起到正向影响的国家有42个,起到负向影响的国家有22个,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其碳储量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受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更大一些。此外,结合相关国家2005年和2015年地上森林碳储量的变动情形和贸易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影响方向,将中国和研究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成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森林碳储量的增加;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森林碳储量的减少;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森林碳储量的减少;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碳储量的增加四种类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艳 张汉林
利用储藏法、生产法和大气循环法定量计算了在林产品贸易下各国碳汇流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在不同计量方法下各国的实际利益得失;研究的结果部分验证了气候谈判利益集团组合的深层原因;探讨了中国同金砖国家及其他经济体进行森林碳汇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的方向,并就未来气候谈判中涉及森林碳汇国际核算问题提出了中国应持的立场和观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明辉 关鑫 李坚
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化石燃料来提供能量,本文依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的2007年木质林产品数据,计算了中国木质林产品200年内的碳储存和碳排放,分析得出木质林产品的产消特点对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木质林产品能够储存碳,同时在非科学化的贮存和加工过程中也含有程度不等的碳排放,从而降低木材的碳汇效应,但可以通过增加木质林产品产量、开发洁净能源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使用寿命等方法来提高木质林产品的碳汇效应。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碳汇 碳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峰雪 庞瑞 张远东 黄玫 李洁 郝卫平 梅旭荣
西南高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地形复杂,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点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研究应用生态系统模型CEVSA(Carbon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Soil,and the Atmosphere)估算了1954—2010年西南高山地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时空变化,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南高山地区1954—2010年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4.16 kg C·m-2,在空间分布上,SOC密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增,与温度显著负相关(r=-0.447,P<0.01),而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玲
一、发达国家提出边境碳调整的政策考量(一)预防和缓解气候措施导致的本国产业竞争力下降竞争力问题是现阶段气候变化和贸易谈判的核心。理论上,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几乎内含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帅 彭红军 孙铭君
以营林企业和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交易模型,对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下的生产与减排决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供应链上存在有效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在该区间内进行价格合作有利于提高各企业的利润;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不仅能够缓解制造企业技术减排的压力,而且有利于营林企业提高碳汇林的营林规模,但是会减弱制造企业减排履约的强制性及减排政策的有效性,不利于制造企业提高成品市场销售量。因此,为保证木材和林业碳汇的稳定供给,供应链企业双方应通过协商制定合适的碳汇转移价格。
关键词:
碳约束 木质林产品 碳汇定价 碳交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广生 李丽艳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展情况 ,分析气候变化问题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和外交斗争 ,概要阐述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谈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寻 张雯 朱留财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环境挑战之一,气候变化谈判关乎各国在气候秩序中的权力与义务,涉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舞台。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精神,发达国家应承担起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可持续的、可预测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的政治诚意,长期以来在资金问题上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哥本哈根会议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呈现出资金来源多样化,资金规模逐渐缩水,资金治理机制对发达国家出资约束力近一步降低的趋势。各利益集团围绕资金机制谈判展开激烈博弈,欧盟与美国正在逐步...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谈判 资金机制 绿色气候基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贵瑞 牛栋 王秋凤
大气中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食物和水资源的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来遏止或制止地球变暖的进程 ,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努力下 ,已经缔约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尽管就《公约》和《议定书》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达成协议 ,但它标志着地球村的人们已经迈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一步。该文在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和争论中的焦点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护国家利益亟需开展综合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储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晓苏 任国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表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意愿,为国际社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建立了基本的政治和法律框架。气候变化外交谈判主要涉及的是与履行公约和议定书有关的问题、机制和进程。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科学问题,论述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和意义,提出了参与相关谈判的初步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外交谈判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钦 段文军 罗盛锋
CITYgreen碳储量模型在国内虽然已有一些应用,但对其准确性一直缺乏验证。本研究选择中国科学院鹤山站40块10×10m人工林样地,分别通过CITYgreen模型模拟和生物量转换方法对其碳储量进行计算。并以准确度较高的生物量转换方法对CITYgreen模拟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ITYgreen较准确地计算出人工林的碳储量值,与生物量转换计算方法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CITYgreen模型不仅对城市森林,而且对各类人工林碳储量核算都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运用CITYgreen模型核算人工林碳储量的步骤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