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1)
- 2023(13237)
- 2022(11692)
- 2021(11054)
- 2020(9316)
- 2019(21342)
- 2018(21450)
- 2017(42051)
- 2016(22689)
- 2015(25347)
- 2014(25042)
- 2013(24649)
- 2012(22582)
- 2011(20283)
- 2010(20264)
- 2009(19101)
- 2008(18249)
- 2007(15897)
- 2006(14085)
- 2005(12184)
- 学科
- 济(88143)
- 经济(88043)
- 管理(66287)
- 业(62788)
- 企(51921)
- 企业(51921)
- 方法(42186)
- 数学(36891)
- 数学方法(36520)
- 财(24564)
- 中国(24487)
- 农(23723)
- 业经(19285)
- 学(18215)
- 贸(17196)
- 贸易(17188)
- 制(17143)
- 易(16732)
- 地方(16053)
- 务(15970)
- 财务(15906)
- 财务管理(15879)
- 农业(15589)
- 企业财务(15068)
- 银(14635)
- 银行(14588)
- 环境(14335)
- 理论(14302)
- 和(14134)
- 技术(14124)
- 机构
- 大学(321510)
- 学院(320740)
- 管理(128744)
- 济(127879)
- 经济(125154)
- 理学(111979)
- 理学院(110791)
- 管理学(109006)
- 管理学院(108439)
- 研究(103320)
- 中国(77095)
- 京(68015)
- 科学(63522)
- 财(60488)
- 所(51292)
- 财经(49058)
- 农(47270)
- 业大(46699)
- 研究所(46683)
- 中心(46193)
- 经(44508)
- 江(44300)
- 北京(43217)
- 范(41786)
- 师范(41445)
- 经济学(38153)
- 院(37920)
- 农业(37189)
- 州(36848)
- 财经大学(36643)
- 基金
- 项目(218013)
- 科学(171365)
- 研究(161548)
- 基金(157962)
- 家(136645)
- 国家(135532)
- 科学基金(116503)
- 社会(100656)
- 社会科(95301)
- 社会科学(95278)
- 基金项目(84569)
- 省(84310)
- 自然(75982)
- 自然科(74157)
- 自然科学(74141)
- 教育(74033)
- 自然科学基金(72781)
- 划(71390)
- 编号(67506)
- 资助(64858)
- 成果(54019)
- 重点(48473)
- 部(48365)
- 发(45995)
- 创(45401)
- 课题(45222)
- 创新(42248)
- 项目编号(41847)
- 科研(41721)
- 教育部(41646)
- 期刊
- 济(138572)
- 经济(138572)
- 研究(94913)
- 中国(52625)
- 学报(48153)
- 管理(46156)
- 科学(44701)
- 财(44476)
- 农(42012)
- 大学(36274)
- 教育(34440)
- 学学(34154)
- 农业(29669)
- 融(27131)
- 金融(27131)
- 技术(26438)
- 业经(24647)
- 财经(23331)
- 经济研究(22617)
- 经(19838)
- 问题(18850)
- 理论(16489)
- 图书(16388)
- 技术经济(15375)
- 商业(15172)
- 实践(15172)
- 践(15172)
- 科技(15071)
- 贸(14953)
- 现代(14752)
共检索到456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林 周小林
森林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捕捉并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实现减排增汇,是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的开发利用也可以为人们带来一定的非碳经济效益。森林面积的扩大、森林碳蓄积量的增加以及包括非碳效益在内的林业综合效益都与人们对森林的投入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林业政策几经变迁,林业投资总量与投资结构也相应变化。本文运用DEA评价模型,对1950-2013年间林业投入的森林碳封存效率以及1990-2014年间的林业投资综合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测算结果显示,林业投入的森林碳封存效率值较低,主要受到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低的共同影响;综合效率低则主要受规模效率值低影响。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历程分析发现,外部环境和林业政策、林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林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森林自然属性与林业管护影响林业投入效率是影响森林碳封存投入产出效率的原因;而林业资金综合效率低则受林业保护政策、林业企业改革以及林业经济本身的发展等因素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陆霁 吴水荣
林业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的行业,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尤其重要。减缓与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方面。尽管2001年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就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但对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仍相对落后于减缓。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明显,适应气候变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空间或土地利用管理以及改善林区生计消除贫困的角度,系统分析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现状,并对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林业 适应 适应性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学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守荣 巢清尘 缪旭明
为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斗争的需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特点、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能耗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其发展趋势 ;在温室气体限控上提出能源效率与人均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人均GDP发展水平、与技术转让相联系的准则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效率 平等准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凡斌
本文简要回顾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林业碳汇功能、碳汇林业的产生机制及战略意义,分析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政策、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模式的运行情况,阐述林业碳汇政策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机制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汇林业 政策机制 研究方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成玉
本文基于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农业水利投资的代理变量,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农业水利投资对我国耕地产出效率、农业生产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水利投资对降低我国各地区耕地产出效率损失具有显著作用,而耕地产出效率损失的变化差异也能够被气候变化导致的水利灾害所解释。加大农业水利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结构,可以缓解农业技术的效率损失。政府应加大对耕地利用效率较低省份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充分配置,合理运用水利资源,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兴锋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空前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我国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面临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压力,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供给严重不足,无法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和域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经验,以生态中心主义理念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修订《环境保护法》,实现对各环境介质的系统保护,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立法防治,保持气候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平衡稳定。
关键词:
应对 气候变化 系统性 立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训芳
国家已将《气候变化应对法》纳入立法计划,并将林业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森林法》应当为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法律保障,参考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整体设计。同时,还应针对林业的特殊性,建立森林碳汇教育制度和林业建设志愿者服务制度,并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改造为志愿者行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怒云 宋维明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水发 潘晨光 温亚利 潘家华 郑艳
当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就业问题备受世人瞩目。本文首先概述了气候变化、森林、林业与就业的相关关系;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框架,归纳出林业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三种主要方式;并介绍了中国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能源林业的具体实践;进而定性分析了中国林业重点行动对就业的正负面影响,并以广西碳汇试点项目为例加以佐证,最后阐明了中国林业发展及就业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林业通过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三种主要途径和系列行动,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绿化等一系列林业行动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林业行动 就业 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怒云 杨炎朝 何宇
本文介绍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国际气候公约相关规定。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阐述了发展碳汇林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林业碳汇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在国际碳市场的推动下,促进了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发育。介绍了中国实施的全球第一个《京都议定书》规则的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介绍了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建立和运行,为企业和个人搭建了"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自愿减排的平台,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市场、绿色碳基金 林业碳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田成川
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把近年来国际气候问题的争论推向了新的高潮。在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知方面,虽然还存在一些分歧和质疑,但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光华 崔馨月 王智 荆红利 樊保国
【目的】预测我国酸枣适生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酸枣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IS技术和R语言,筛选出酸枣121个地理调查数据和34个环境因子,利用R语言的ENMeval数据包,调整MaxEnt模型默认参数,并运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分析酸枣当前适生区的地理分布;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和VIF方差膨胀因子筛选出参与建模的所需因子,刀切法筛选该适生区主导环境因子,根据IPCC发布的第5次气候模型,探讨在不同气候情景下酸枣未来地理分布的变化。【结果】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当模型参数中特征组合为线性、二次型与片段化,以及调控倍频为3.5时,MaxEnt模型的复杂度最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的AUC为0.946,模型预测的可靠性极高、精度极好;刀切法结果显示,年均气温、最湿季平均气温、最湿月降雨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海拔和表层(0~30 cm)土壤盐基饱和度是影响酸枣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酸枣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宁夏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四川东北部、辽宁西部和山东境内,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酸枣适生区分布会有不同程度变化,到2050s和2070s,酸枣适生区面积有一定增加,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响应敏感且呈递增趋势,而在RCP2.6情景下的递增趋势较其他2种情景小。【结论】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酸枣的潜在地理分布,其中气候因子所占权重最大,是最有可能引起酸枣地理分布区迁移的环境变量;模型经过参数优化能准确模拟预测出酸枣潜在地理分布区;未来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将会改变酸枣的分布格局。MaxEnt模拟结果显示,适生区总面积趋于增加,且扩张区域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减少区域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在3种气候变化情境下,2050s和2070s的酸枣适生区质心呈往高纬度迁移的趋势,酸枣适生区域整体迁移至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一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崇辉 郑艳 王文军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具有交互关系,发现和挖掘具有协同关系的行动有利于低成本应对气候变化。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后发现,减缓和适应行动存在协同关系且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主要发生在区域和部门层面,但由于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较为滞后,减缓和适应行动协同关系研究面临样本不足、研究工具有待开拓等问题,研究边界也有待确定。能源系统受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减缓和适应行动之间存在大量自发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关系,具备进一步挖掘协同关系的条件。建议从能源系统入手,增加能源系统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为协同关系研究补充适应行动样本;借助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对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协同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开拓适宜的定量分析工具;...
关键词:
减缓 适应 协同 能源 气候变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段兵
全球气候变化会带来"低碳"投资主题和业务机遇,由于气候变化资产回报率高且与传统资产之间的相关性适中,在传统组合中加入气候变化资产将进一步优化资产组合,改善组合的回报与风险结构。可以运用诸如债券、股票、私募股权、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等资产类型来捕获气候变化投资机会。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投资管理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和发展战略,尤其是要改进对公司的估值评估方法,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公司价值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投资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