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0)
2023(12446)
2022(11159)
2021(10694)
2020(8974)
2019(20729)
2018(20819)
2017(40182)
2016(21904)
2015(24690)
2014(24349)
2013(23619)
2012(21257)
2011(19047)
2010(19069)
2009(17589)
2008(16528)
2007(14240)
2006(12065)
2005(10295)
作者
(61841)
(51134)
(50974)
(48441)
(32559)
(24585)
(23167)
(20212)
(19428)
(18203)
(17585)
(17067)
(16075)
(16006)
(15718)
(15538)
(15398)
(15199)
(14615)
(14453)
(12817)
(12431)
(12392)
(11577)
(11563)
(11315)
(11296)
(11204)
(10231)
(10124)
学科
(82230)
经济(82143)
管理(59845)
(56019)
(47358)
企业(47358)
方法(41779)
数学(36597)
数学方法(35895)
(21671)
中国(20075)
(19906)
(18843)
业经(18206)
理论(15871)
地方(15781)
(14819)
贸易(14812)
农业(14399)
(14369)
(13754)
环境(13095)
(13091)
技术(12640)
(12426)
财务(12347)
财务管理(12326)
(11639)
企业财务(11577)
教育(11201)
机构
学院(299380)
大学(298313)
管理(120640)
(110673)
经济(108117)
理学(105454)
理学院(104282)
管理学(101985)
管理学院(101482)
研究(96521)
中国(70359)
科学(64233)
(64117)
(48704)
(48307)
业大(47565)
(47522)
研究所(44963)
中心(43564)
(41935)
北京(40536)
(40282)
师范(39905)
财经(39588)
农业(37008)
(36309)
(35927)
(34837)
技术(33490)
师范大学(32074)
基金
项目(212971)
科学(166347)
研究(153827)
基金(152670)
(133750)
国家(132688)
科学基金(113824)
社会(93012)
社会科(88007)
社会科学(87981)
(84299)
基金项目(81336)
自然(77047)
自然科(75237)
自然科学(75222)
自然科学基金(73799)
教育(71681)
(71161)
编号(64395)
资助(64111)
成果(50516)
重点(47954)
(45397)
(44584)
课题(43977)
(43910)
科研(41303)
创新(40856)
大学(39476)
项目编号(39398)
期刊
(117513)
经济(117513)
研究(82146)
中国(51279)
学报(48903)
科学(45479)
管理(42825)
(42211)
大学(36666)
教育(35836)
(35128)
学学(34569)
农业(29788)
技术(27376)
业经(21786)
(20534)
金融(20534)
经济研究(19092)
财经(17647)
图书(16617)
科技(15694)
(15373)
(14948)
林业(14908)
问题(14852)
资源(14513)
理论(14194)
技术经济(14153)
(13743)
商业(13422)
共检索到417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延晓冬  赵士洞  符淙斌  ShugartH.H  于振良  
建立的林窗模型NEWCOP,被证明适合于模拟小兴安岭天然森林的分布、生长和演替,并可用于跟踪现有森林的生长和演替动态。在GISS2xCO2 和GFDL2xCO2 气候变化情景下对现有林分的模拟实验显示: 小兴安岭森林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 尽管森林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明显不同,但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即蒙古栎等阔叶树在森林中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西宁  赵亮  尹云鹤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过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已有模拟方法中,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由于考虑了气候作用下植被的演替与更新等机理,能较为合理地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瞬态响应,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植被动态模型以植物功能类型(PFTs)表示区域森林植被组成,通过模拟PFTs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森林地理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通过回顾上述两类模型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模型在模拟研究森林地理分布及生态过程中,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方面的应用,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在动态模型多尺度研究、加强模型对非气候因子的描述、模型间比较、多源遥感数据与模型同化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婷  徐华东  王立海  李凤日  孙虎  
为研究天然林红松活立木腐朽规律,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建立的30 hm2固定样地内,选取26个20 m×20 m的具有不同立地条件的样方。目测观察并记录了样方内129棵红松活立木的腐朽缺陷外部表征指标,包括腐朽节、树瘤、溃伤、朽枝、空洞、子实体等6种,统计了各指标出现的频次、位置和尺寸等信息,并据此估计了调查样方内红松活立木的腐朽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腐朽率与坡度、坡向、坡位、海拔的关系,重点讨论了腐朽率与胸径(树龄)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活立木腐朽外部表征指标能够有效判定林地活立木腐朽状况,这为野外快速估计活立木腐朽程度提供了基础;立地环境因子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率有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侯艳林  姜文来  
利用吉林省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点1990~2005年玉米生长监测数据,包括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详细观测资料和玉米田间管理数据,以及详细土壤资料和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通用似然不确定性估计方法 (GLUE),完成玉米品种参数的校验以及CERES-Maize模型适应性验证,模拟了该地区1952~2010年各气象要素变化对玉米单产影响。研究表明:1952~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总体呈降水量和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少,气温和CO2浓度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模拟研究表明,在保持品种和田间管理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对玉米单产总体呈负面影响。降水量和太阳辐射量与玉米单产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远航  张峰源  刘滨辉  
【目的】采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方法,以小兴安岭为研究区,构建森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分析森林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 NDVI 3g影像,运用一元六次多项式拟合植被生长曲线,并结合逐像元动态阈值法提取小兴安岭1982-2015年森林植被生长开始期(SOS)、生长结束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共3种物候参数;利用ArcGIS软件,将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数据与植被物候参数逐像元分析,得到物候参数与气象因子偏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植被SOS逐渐提前,植被EOS逐渐推迟,植被LOS逐渐延长的规律。(2)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集中在日序第112.1~128.3天,年际变化在1998年前后出现转折,1998年前呈显著提前趋势(R~2=0.284,P=0.028),1998年后呈不显著推迟趋势(R~2=0.002,P=0.86),导致整个时间段(1982-2015年)变化不显著,变化幅度为每10年提前0.12 d(R~2=0.001,P=0.872);森林植被EOS集中在第277.3~294.8天,年际变化呈现显著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推迟2.33 d(R~2=0.294,P<0.01)。(3)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对当年4月温度的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2月温度;植被EOS对当年8月降水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6月温度。【结论】(1)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与水热条件多年平均值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空间规律特征。(2)研究期植被EOS的变化主要受8月降水的变化驱动,8月降水的下降是导致植被EOS显著推迟的主要原因。(3)20世纪末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引起2月温度在1998年前后呈现由显著上升转变为不显著下降,引起植被SOS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导致整个时间段植被SOS变化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及莹  蔡体久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9场降雨的观测,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636.04、14.62、177.84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6.77%、1.76%、21.47%;2)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雨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均呈对数关系(P<0.01),而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3)当降雨量>0.5mm时,原始红松林开始产生树干径流,且树干径流量和树干径流率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4)在原始红松林水文过程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及莹  蔡体久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9场降雨的观测,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636.04、14.62、177.84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6.77%、1.76%、21.47%;2)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雨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均呈对数关系(P<0.01),而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5mm时,原始红松林开始产生树干径流,且树干径流量和树干径流率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4)在原始红松林水文过程中,通过变异系数比较可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玉宝  乌吉斯古楞  王百田  王立明  
根据在大兴安岭调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结构,阐述了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向外随着距林隙中心距离的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林隙内,随着离林隙中心距离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逐渐增加。越过林隙边缘进入林内后,灌木高度和盖度随着距离增加,又逐渐减小。灌木种数呈少-多-少的变化过程。在林隙边缘地带,灌木盖度最大、种类最多;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草本高度、盖度、种数逐渐变小;随着林隙内枯倒木腐烂程度增加,林隙更新株数有增多趋势。更新株数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总体上趋于减少,呈现单峰型变化;林隙内死地被物厚度比林内小。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藓类高度和盖度、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丹卉  贺红士  李秀珍  周春华  王绪高  陈宏伟  
应用林窗模型LINKAGES分别对小兴安岭原始林不同年龄林分在5种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未来演替动态进行了模拟预测.5种气候变暖情景分别为:OSU、GISS、GFDL、UKMO和CGCM2.不同年龄林分的运行结果均表明:在OSU、GISS情景下,温度升高较平缓,小兴安岭的主要树种分布基本保持现有状态,总生物量有升高趋势;在GFDL、UKMO温度大幅度升高情景下,小兴安岭森林不能适应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存在全部衰退的可能;而CGCM2情景下,红松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红松针阔混交林将逐渐演替为以色木槭和蒙古栎占优势的阔叶混交林.不同年龄林分间比较发现:当增温幅度未超过红松的耐受范围时,过熟林对气候变化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凤君  舒立福  邸雪颖  田晓瑞  王明玉  
By using Julian Date methods,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nges of forest fire occurring date during 1980~2006 in Inner Mongolia Daxing'anling forest region,as well as discussed the changes of fire season and forest fire regime under global warm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Julian Date of fires change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洋  张淑兰  张海军  宋国华  王全波  宋纯彦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红松林林外降雪、林内穿透雪和林冠截雪特征,深入认识森林冠层对降雪截留再分配的影响,为定量评价该区域红松林的生态雪水文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2年冬季定位观测红松林林外降雪和林内穿透降雪特征,并调查林分结构因子,利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半经验性理论降雪截留模型模拟红松林冠次截留雪量。【结果】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和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共观测到17场降雪,平均次降雪量10.3 mm,平均次降雪强度4.41 mm·d-1;平均次穿透降雪量7.4 mm,平均次穿透率69.3%,次穿透降雪量和次穿透率均随次降雪量增加而增大;林冠次截留雪量与次降雪量呈较好的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并与郁闭度显著正相关(P<0.05),而林冠次降雪截留率与次降雪量呈负指数函数关系(P<0.05),次降雪量、胸径、郁闭度、树高和坡度对林内次穿透雪量有显著影响;林冠截留降雪存在饱和截留量限制,林冠次降雪截留率随次降雪量增加逐渐降低;林冠次降雪截留率与次降雪量和郁闭度紧密相关(P<0.05),而与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林冠高度、林冠宽度、叶面积指数和坡度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次降雪量和林冠郁闭度对林冠次截留雪量影响显著,次降雪量、胸径、郁闭度、树高和坡度对林内次穿透降雪量有显著影响。Pomeroy等(2002)和修正的降雪截留模型能较好拟合小兴安岭地区红松林冠次截留雪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甜  朱玉杰  董希斌  
以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间伐强度、不同间伐带宽的抚育改造,选取各样地土壤因子、枯落物持水因子、物种多样性因子和冠层结构因子共38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运用主客观赋权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最小信息熵法确定组合权重,最后对生境因子进行单独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组合权重法得到各生境因子的权重大小,按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化学性质(0.370),枯落物持水性能(0.231),冠层结构(0.166),物种多样性(0.129),土壤物理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牟长城  郑曈  李娜娜  
采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测定法,测定小兴安岭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和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白桦林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小兴安岭白桦林植被碳储量((49.39±3.09)~(89.20±10.17)t/hm2)在谷地、阳坡下部和阴坡上、中部4个立地类型显著高于阳坡上、中部及阴坡下部3个立地类型(38.2%~80.6%,P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英  齐丹坤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和《关于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编制说明》,创新性地构建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为一级指标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评价体系,并且对小兴安岭地区进行了评价,得到小兴安岭中部地区、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分别是62.23、60.19、57.95和54.14,说明小兴安岭中部地区的森林比其他地区的森林有较高的生态区位重要性,建议在投入森林建设资金时,应对森林生态区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倾斜,以利于推进小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