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0)
- 2023(12255)
- 2022(10543)
- 2021(9590)
- 2020(8046)
- 2019(17996)
- 2018(17607)
- 2017(33539)
- 2016(18496)
- 2015(20333)
- 2014(19879)
- 2013(19415)
- 2012(17742)
- 2011(16023)
- 2010(16036)
- 2009(15140)
- 2008(14737)
- 2007(13165)
- 2006(11174)
- 2005(9643)
- 学科
- 济(72792)
- 经济(72714)
- 管理(49926)
- 业(46818)
- 企(36777)
- 企业(36777)
- 方法(33732)
- 数学(30016)
- 数学方法(29744)
- 中国(20981)
- 农(20745)
- 财(18446)
- 学(16849)
- 贸(15855)
- 贸易(15853)
- 易(15375)
- 业经(15232)
- 地方(15211)
- 农业(13848)
- 制(12256)
- 环境(12200)
- 务(11634)
- 财务(11612)
- 财务管理(11583)
- 企业财务(10901)
- 和(10593)
- 理论(10342)
- 银(10333)
- 银行(10269)
- 技术(10075)
- 机构
- 学院(263533)
- 大学(261734)
- 济(103733)
- 经济(101480)
- 管理(97641)
- 研究(90571)
- 理学(85304)
- 理学院(84207)
- 管理学(82600)
- 管理学院(82119)
- 中国(65613)
- 科学(60690)
- 京(54994)
- 农(54010)
- 所(47626)
- 业大(45957)
- 财(44971)
- 研究所(44008)
- 农业(43480)
- 中心(41281)
- 江(38590)
- 财经(36877)
- 范(34356)
- 师范(33873)
- 北京(33552)
- 经(33451)
- 院(32771)
- 经济学(31957)
- 州(30776)
- 经济学院(29214)
- 基金
- 项目(184608)
- 科学(143534)
- 基金(133522)
- 研究(126296)
- 家(119945)
- 国家(118977)
- 科学基金(100265)
- 社会(80210)
- 社会科(75974)
- 社会科学(75948)
- 省(73179)
- 基金项目(71877)
- 自然(67766)
- 自然科(66238)
- 自然科学(66214)
- 自然科学基金(64996)
- 划(62602)
- 教育(57719)
- 资助(53276)
- 编号(50441)
- 重点(42357)
- 发(40061)
- 部(39315)
- 成果(38612)
- 创(38391)
- 计划(36835)
- 科研(36579)
- 创新(35992)
- 课题(34607)
- 大学(33288)
- 期刊
- 济(108381)
- 经济(108381)
- 研究(69209)
- 学报(49949)
- 农(48050)
- 中国(44230)
- 科学(43429)
- 大学(35513)
- 财(34637)
- 学学(34133)
- 农业(32437)
- 管理(31166)
- 教育(21952)
- 技术(19718)
- 融(19636)
- 金融(19636)
- 业经(19449)
- 经济研究(18364)
- 财经(17422)
- 业(17399)
- 问题(16064)
- 经(14962)
- 版(14466)
- 商业(13164)
- 业大(13044)
- 科技(12927)
- 资源(12792)
- 技术经济(12289)
- 贸(12110)
- 统计(11511)
共检索到366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茜 陈正洪 陈英英 陈子凡 张雨 鲁静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遭受极端气候的风险,利用199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集和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数据,基于百分位数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高风险区域位于我国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一般发生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城市;强降水高风险区域与我国降雨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华中和华南地区,降水平均值均在30 mm以上;西藏日喀则和那曲市、我国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为大风高风险区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容易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未来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极端气候特点,改善树种种类和种植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等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强 汪宏宇 张运福 蔺娜 晁华 顾正强 赵建云 于华深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绍军 史明宇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了"低碳城市"的内涵,认为低碳城市不仅是技术、管理、发展模式的更新,更是一种社会结构形态,即低碳城市的实现需要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的整合来使某个特定城市的社会结构形态适合低碳城市的发展。探讨了目前中国在建设"低碳城市"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即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与实现低碳城市的矛盾、低碳城市的炒作意义大于其实际意义、偏重实践而忽视理性思考、信仰的缺失和物质主义的盛行、技术和管理的路径依赖以及二极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最后提出了低碳城市在中国实现的路径选择,重点在于通过整合城市社会系统中政府/权力、企业/市场、市民/社会、观念/文化的形态和关系来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顺 李欢欢
以升温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韧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基于此,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并对其定量化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基于已有研究发展脉络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城市韧性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候风险的能力提供科学指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张殿芳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四川省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必将对该区域的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四川省1961年-2009年3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年代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热量资源增加,平均气温、≥0℃积温和≥10℃积温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经向带状特征,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气候带移动特征明显,亚热带向西扩展的面积高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全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减少,以盆地东北部减少最为明显;降水量在川西高原和攀枝花地区升高,而盆地大部减少;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下降,减幅小于降水量的变化,盆地大部地区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低于高原地区。
关键词:
四川省 气候变化 气候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盛楠 闫立奇 肖峰 吴志强
本文对佳木斯地区塑料大棚的内外小气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天气下,晴天中午大棚内外最高气温差异达20.8℃,棚内最高气温为36.5℃,超过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雨夹雪天内外温差最小,最高温度差异6.4℃。夜间大棚内外最低气温差异在0.65℃~1.75℃之间,其中,晴天和多云天傍晚(18:00~20:00)棚内温度低于棚外。三种典型天气下大棚内均维持较高的湿度(80%~99%),远高于棚外的湿度(50%~80%)。大棚内的光强随着外界光强的增加而增加,雨夹雪天气的透光率最高可达74%,晴天最小为6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媛 方修琦 徐锬
气候变化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研究过去几十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时,常规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实际产量的数据拟合出以时间为变量的趋势产量,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差值即为气候产量。但这种方法在评估气候变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时存在一定缺陷。在常规算法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即通过选取基准时段,建立反映气候要素与作物单产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来估计非基准时段内的气候产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气候要素存在趋势性变化的时段。以黑龙江省为例,将改进算法和常规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改进算法得到的气候产量更能真实地反映气候变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柴晨好 周宏飞 朱薇
[目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24个代表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twaite Memorial、Miami模型估算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增长趋势,不同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明显,相对于其他研究时段(T1,T3),T2(1936—1970年)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及增长速率最大,并且水热匹配状况最好;(2)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地域性明显。Y_P(降水生产潜力)和Y_E(蒸散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Y_T(气温生产潜力)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天山北麓及东部山区的河谷地带,低值区位于西部和南部荒漠区;(3)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更为敏感,当气温保持不变,降水量增加(减少)10%、20%,Y_E将增加(减少)9.6%、19.94%。[结论]哈萨克斯坦东部气候生产潜力大于西部,天山北麓及河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平原地区,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的制约,未来"暖干型"变化将会使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为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必须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的调配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飞 郭元胜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演愈烈,城市住区信息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对策与手段正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论文介绍了城市住区信息库的概念及意义,详细阐述了城市住区信息库框架构建的方法和步骤:成立城市和住区的气候变化工作组;进行城市住区基本信息、灾害信息、应急防灾信息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根据各类信息和各相关群体的利益制定城市住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相应的优先发展计划;管理并及时地更新信息库。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住区 信息库 防灾减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雪臣 徐影 毛留喜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事实 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兰 张廷斌 易桂花 秦岩宾 李景吉 王国严 姚明月
叶面积指数作为陆地生态过程的重要参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5A2H/LAI遥感数据集,利用Theil-Sen media斜率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001~2018年横断山区植被LAI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根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和DEM数据,重点分析了横断山区植被LA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横断山区植被LAI均值为1.22,空间上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2)横断山区植被LAI受地形影响明显,植被LAI值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升高-降低-稳定"的特征,随坡度增加植被LAI值呈上升趋势;(3)近18a横断山区植被LAI整体以0.07·(10a)~(-1)的速率增加,其中68.92%的区域呈增加趋势,31.08%的区域呈退化趋势;(4)横断山区植被LAI与气温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在P<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LAI与气温、降水和日照时长的显著相关面积比例依次为22.7%、33.58%和31.80%,表明植被LAI受降水和日照时长影响较大,气温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璞玉 李忠勤 高闻宇 颜东海 白金中 李开明 王林
本文运用RS和GIS,基于航空相片、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近50a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s/1970s-2003年,该流域的335条冰川总面积缩小了29.6%,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0km2,冰川末端平均后退258m,退缩比率达31.0%,且黑河干流以西的冰川面积缩小及末端退缩幅度均强于干流以东。分析认为,气温显著升高是黑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导因素。与我国西部其它地区冰川变化相比,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幅度明显较大,且祁连山东、中、西段冰川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是区域气候差异、冰川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正国 杨鹏 唐华俊 吴文斌 陈仲新 周清波 邹金秋 张莉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类型(水稻、玉米、春小麦和大豆)典型物候期(出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气候倾向率(θ)确定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典型物候期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对应关系。【结果】近20年来,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10℃初日出现了提前趋势,初霜日不断推迟,温度生长期天数持续增加,≥10℃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在此背景下,水稻和玉米均出现了出苗期提前(0.04<θ<θ<θ<θ<θ
关键词:
作物物候期 气候变化 生育期 东北三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振华 温融
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采取经济、技术与法律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在国际法层面提供了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并规定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需要各国建立自己的气候应对法律制度以落实公约的执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虽然游离在《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以外,但为发展低碳经济,确保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应对国际国内减排压力,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本文介绍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法重要内容的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法规的最新进展,分析其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新规的特征、发...
关键词:
美国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立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继中 张晓思 郭文娟 陈嫣蕊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风景园林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工作组的专访,了解亚太地区各国风景园林应对“双碳”目标的切实行动,将弹性设计与低碳设计作为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目标,并对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碳达峰 碳中和 气候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