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1)
- 2023(6080)
- 2022(5287)
- 2021(4938)
- 2020(4181)
- 2019(8847)
- 2018(8862)
- 2017(16167)
- 2016(8980)
- 2015(9635)
- 2014(8832)
- 2013(8542)
- 2012(7735)
- 2011(6800)
- 2010(6723)
- 2009(6259)
- 2008(5734)
- 2007(4707)
- 2006(4068)
- 2005(3422)
- 学科
- 济(28406)
- 经济(28380)
- 管理(20488)
- 业(19963)
- 企(14807)
- 企业(14807)
- 农(12080)
- 方法(10122)
- 地方(9591)
- 数学(8786)
- 学(8684)
- 数学方法(8656)
- 财(8573)
- 农业(8246)
- 中国(7565)
- 业经(7193)
- 务(5781)
- 财务(5772)
- 财务管理(5768)
- 环境(5745)
- 贸(5507)
- 贸易(5501)
- 企业财务(5479)
- 制(5287)
- 易(5273)
- 和(4284)
- 理论(4186)
- 地方经济(4140)
- 税(4097)
- 融(3874)
- 机构
- 学院(112477)
- 大学(107367)
- 研究(42000)
- 管理(38362)
- 济(38304)
- 经济(37319)
- 理学(33147)
- 理学院(32680)
- 管理学(31830)
- 管理学院(31638)
- 中国(30194)
- 科学(30046)
- 农(27031)
- 所(23147)
- 京(22688)
- 农业(21725)
- 业大(21614)
- 研究所(21464)
- 中心(19508)
- 江(18699)
- 省(17723)
- 财(17653)
- 范(16575)
- 师范(16390)
- 院(15448)
- 州(14510)
- 农业大学(14285)
- 技术(14008)
- 科学院(13983)
- 财经(13755)
- 基金
- 项目(82567)
- 科学(63980)
- 研究(57613)
- 基金(57561)
- 家(52536)
- 国家(52126)
- 科学基金(43345)
- 省(37272)
- 社会(34074)
- 社会科(32089)
- 社会科学(32080)
- 基金项目(31225)
- 自然(30239)
- 划(29586)
- 自然科(29488)
- 自然科学(29481)
- 自然科学基金(28878)
- 教育(25972)
- 编号(24657)
- 资助(22382)
- 重点(20055)
- 发(19266)
- 成果(18331)
- 计划(17476)
- 课题(17352)
- 创(17166)
- 部(16471)
- 科研(16365)
- 创新(16130)
- 科技(15756)
共检索到165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研究利用四川稻区109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的单季稻生育期资料,计算了研究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探讨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内的缺水量和缺水率。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水稻年均缺水率在孕穗到开花期最高,移栽到孕穗期次之,开花到成熟期最低。近50 a来,水稻全生育期年有效降水量、需水量和缺水量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而缺水率在稻区中、西部总体呈升高趋势;有效降水量在移栽到孕穗期和开花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孕穗到开花期总体呈升高趋势;需水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总体均表现为减小趋势;缺水量和缺水率在孕穗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分盈亏 统计分析 四川单季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马振峰
基于1981—2012年25个四川气象台站气象观测数据和单季稻生产数据,建立单季稻产量变化和各气候要素变化的一元线性和逐步回归方程,探讨四川单季稻产量对单个气候要素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为科学开展适应行动提供基础信息。结果表明:四川单季稻产量随气温上升1℃、日较差升高1℃、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发生了相应反应,部分地区的单季稻产量表现为脆弱,气温升高导致单季稻产量脆弱的地区最多,日较差次之,太阳辐射和降水量偏少;单季稻产量对抽穗至成熟期的气温升高和辐射下降最敏感,而对移栽至分蘖期的日较差升高最敏感。受到6种气候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各站点单季稻产量对气候变化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张殿芳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四川省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必将对该区域的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四川省1961年-2009年3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年代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热量资源增加,平均气温、≥0℃积温和≥10℃积温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经向带状特征,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气候带移动特征明显,亚热带向西扩展的面积高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全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减少,以盆地东北部减少最为明显;降水量在川西高原和攀枝花地区升高,而盆地大部减少;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下降,减幅小于降水量的变化,盆地大部地区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低于高原地区。
关键词:
四川省 气候变化 气候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丹 李迎春
【目的】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江西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54年的气象数据、晚稻生育期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了江西省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晚稻的增产潜力。【结果】1961-2014年双季晚稻光合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呈东部高、西部低,光温生产潜力呈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气候生产潜力呈北部低、南部高特征。近
关键词:
晚稻 气候生产力 增产潜力 气候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强 汪宏宇 张运福 蔺娜 晁华 顾正强 赵建云 于华深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克新 潘少明 曹立国 王允 吴孟孟 赵一飞
基于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实测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空间插值、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若干气候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2 a来,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其增加速率为5.87 mm/10 a;且在整个时段内,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均呈盈余状态。该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空间差异也较为明显,水分盈亏量从南到北逐渐降低,但其增加趋势却从南到北逐渐增大。季风期水分盈亏量与海拔呈现负相关,即水分盈亏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水分盈亏量较高;反之,水分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马振峰
【目的】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水稻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和侯光良的方法,分析了四川水稻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缺水率)和水稻生产潜力(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与基准年气候条件相比,在A2和B2 2种气候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10℃积温、日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四川省 水稻 生育期 生产潜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璞玉 李忠勤 高闻宇 颜东海 白金中 李开明 王林
本文运用RS和GIS,基于航空相片、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近50a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s/1970s-2003年,该流域的335条冰川总面积缩小了29.6%,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0km2,冰川末端平均后退258m,退缩比率达31.0%,且黑河干流以西的冰川面积缩小及末端退缩幅度均强于干流以东。分析认为,气温显著升高是黑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导因素。与我国西部其它地区冰川变化相比,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幅度明显较大,且祁连山东、中、西段冰川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是区域气候差异、冰川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美君 李飞 邵佳琪 杨海娟
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究其生产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全球农业生态区模型、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60—2010年间,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由1960年代的9.10亿t增至2000年代的9.45亿t左右。在年际尺度上,中国玉米生产潜力主要以准3 a和准5 a的周期进行波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0 a和准20 a的波动周期。其中,准3 a的周期波动是中国玉米生产潜力长时间变化的最主要特征,这主要是受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玉米生长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加格达奇—锡林浩特—临河—西宁—天水—中甸沿线以东;1960—2000年间,玉米生产潜力界线在中国东北部和临河—西宁沿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过程与上述地区恰好相反。在这2类地区,玉米单产潜力的变化均较显著,但变化方向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交替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通 陈少勇 高蓉 张燕霞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近46a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增温明显,1961年~2006年46年期间增温率为0.22℃/10a,其中11月份增温最大;从1974年开始气温呈增加趋势,1987年有一次显著突变;秋季气候变暖中,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存在区域差异,大部分地方以最低气温的升高为主,而中西部最高气温的增温比较突出;②秋季气温的稳定性,黄河南部高于北部;③季风区大多数区域秋季气温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气温变化趋势...
关键词:
中国季风区 秋季气温 气候变暖 特征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永敢 李玉义 逄焕成 王龙昌 任天志
文章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对1990~2008年四川省及其21个市(州)的耕地压力进行了测算,并对压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的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4年耕地压力指数缓慢上升,1995~1999年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2000~2008年耕地压力指数波浪式上升;各市(州)间差异显著,除宜宾市和凉山州外,压力指数都在增加;多数市(州)压力等级处于明显区,耕地压力较大;耕地压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的地区。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障四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英华 周道玮
论文旨在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平原地区和林区的低、中、高海拔地区生长季水热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各地区作物种植调整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生长季积温增加和生长季长度延长及初日提前、终日延后的变化最大,种植策略的调整空间最大;林区中、高海拔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和积温变化大于低海拔地区,三个海拔地区生长季长度的变化主要是生长季终日延后贡献的。以玉米种植为例,平原地区可提前播种时间,延后收获时间,改种晚熟品种代替中晚熟品种;为躲避严重的春旱,其西部地区可延后播种时间,仍然种植中晚熟品种。林区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以中晚熟品种代替中熟品种,林区中海拔地区用中早熟、中熟品种代替早熟、中早熟品种,林区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吉文娟 张利才 张加云 杨晓鹏
利用西双版纳州3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州茶树不同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10.0℃积温、<0℃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3个茶区近53年各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和积温普遍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普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降水量普遍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各茶区不同,勐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景洪和勐海变化趋势不明显;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对该区茶树的发育期进程、鲜叶理化成分的含量、病虫害的发生及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西双版纳 茶区 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