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9)
- 2023(12903)
- 2022(11430)
- 2021(10716)
- 2020(8958)
- 2019(20492)
- 2018(20485)
- 2017(39151)
- 2016(21407)
- 2015(23905)
- 2014(23389)
- 2013(22848)
- 2012(20865)
- 2011(18789)
- 2010(18592)
- 2009(17114)
- 2008(16418)
- 2007(14003)
- 2006(12110)
- 2005(10243)
- 学科
- 济(79049)
- 经济(78956)
- 管理(60162)
- 业(55698)
- 企(46321)
- 企业(46321)
- 方法(38024)
- 数学(32717)
- 数学方法(32285)
- 农(22039)
- 财(20417)
- 中国(20033)
- 学(19790)
- 业经(18033)
- 地方(15630)
- 农业(14880)
- 理论(14498)
- 贸(14477)
- 贸易(14471)
- 易(14009)
- 环境(13850)
- 和(13553)
- 务(13373)
- 制(13319)
- 财务(13304)
- 财务管理(13282)
- 技术(12618)
- 企业财务(12557)
- 划(11605)
- 银(11424)
- 机构
- 大学(296654)
- 学院(295769)
- 管理(117199)
- 济(110513)
- 经济(108004)
- 理学(102396)
- 理学院(101222)
- 管理学(99274)
- 研究(98824)
- 管理学院(98773)
- 中国(71169)
- 科学(64791)
- 京(63211)
- 所(50205)
- 财(49877)
- 农(48399)
- 研究所(46370)
- 业大(46266)
- 中心(43910)
- 江(41677)
- 范(41262)
- 师范(40886)
- 财经(40801)
- 北京(39671)
- 农业(38218)
- 经(37094)
- 院(36343)
- 州(34318)
- 师范大学(33197)
- 经济学(32064)
- 基金
- 项目(210281)
- 科学(164797)
- 研究(152737)
- 基金(151747)
- 家(133156)
- 国家(132078)
- 科学基金(112822)
- 社会(93837)
- 社会科(88727)
- 社会科学(88703)
- 省(82370)
- 基金项目(81349)
- 自然(75236)
- 自然科(73454)
- 自然科学(73435)
- 自然科学基金(72077)
- 教育(70254)
- 划(70107)
- 编号(63300)
- 资助(61903)
- 成果(50537)
- 重点(47478)
- 部(45617)
- 发(44471)
- 创(43608)
- 课题(43160)
- 创新(40684)
- 科研(40561)
- 大学(38796)
- 项目编号(38775)
- 期刊
- 济(117980)
- 经济(117980)
- 研究(83452)
- 中国(50832)
- 学报(49670)
- 科学(45800)
- 农(43619)
- 管理(40678)
- 大学(36649)
- 财(36574)
- 教育(34595)
- 学学(34482)
- 农业(31065)
- 技术(24499)
- 融(20940)
- 金融(20940)
- 业经(20506)
- 经济研究(19013)
- 财经(18575)
- 图书(16665)
- 经(15698)
- 业(15618)
- 科技(15061)
- 问题(14879)
- 资源(14706)
- 版(14422)
- 理论(14306)
- 技术经济(13454)
- 实践(13344)
- 践(13344)
共检索到414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守荣 巢清尘 缪旭明
为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斗争的需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特点、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能耗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其发展趋势 ;在温室气体限控上提出能源效率与人均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人均GDP发展水平、与技术转让相联系的准则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效率 平等准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韩炳宏 孔祥萍 周秉荣 石明明 赵恒和 牛得草 傅华
物候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敏感、最易观测的自然指标之一。自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青藏高原物候变化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整体来看,青藏高原的物候初始期变化总体表现为返青期和初花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的趋势,而果实期则保持相对稳定;青藏高原的物候变化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放牧的驱动,暖湿化和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提前或延长物候期,而暖干化则延迟或缩短物候期。物候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更少。综合分析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从生理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不同视角来研究气候变化对物候响应策略的影响以及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反馈机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植物物候 时空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怀志 李靖 赵昕奕
利用1971—2010年中国气温数据和区域协同降尺度试验东亚地区项目组RCP 4.5和RCP 8.5情景下未来气候预估数据,分析了5℃为界限温度表征的气候生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 1971—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生长期略有增加,生长期开始日期提前为主要特征;(2)在RCP 4.5情景下,气候生长期开始日期的提前主要表现在华东和华中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结束日期的推迟表现在青藏高原地区中部、南部和东部以及新疆的"三山地区",推迟日数均在30 d以上;(3)在RCP 8.5情景下,气候生长期开始日期受影响范围在RCP 4.5情景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变化日数大幅增加,结束日期则是长江流域以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变化日数均较大,长江流域以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生长期均延长20 d以上;(4)青藏高原地区气象站点较少,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结果精度虽受影响,但无论是过去40年还是未来情景,其北部地区对生长期开始日期的变化最为敏感。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气候生长期 变化趋势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兰海 白磊 姚亚楠 杨青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方法对24个GCMs模型月数据降尺度至0.5°水平分辨率,分析A1B、A2和B1三个情景下新疆未来气候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到2099年三个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0.0℃、11.1℃和8.5℃,年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中天山地区、伊犁河流域、天山南坡和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带状区域增温幅度小于北疆准噶尔盆地、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北坡。对于年降水量,在南疆西部相对于参考时期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在昌吉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林 周小林
森林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捕捉并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实现减排增汇,是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的开发利用也可以为人们带来一定的非碳经济效益。森林面积的扩大、森林碳蓄积量的增加以及包括非碳效益在内的林业综合效益都与人们对森林的投入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林业政策几经变迁,林业投资总量与投资结构也相应变化。本文运用DEA评价模型,对1950-2013年间林业投入的森林碳封存效率以及1990-2014年间的林业投资综合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测算结果显示,林业投入的森林碳封存效率值较低,主要受到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低的共同影响;综合效率低则主要受规模效率值低影响。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历程分析发现,外部环境和林业政策、林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林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森林自然属性与林业管护影响林业投入效率是影响森林碳封存投入产出效率的原因;而林业资金综合效率低则受林业保护政策、林业企业改革以及林业经济本身的发展等因素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迪 裴源生 赵勇 肖伟华
利用ECHAM5/MPI-OM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当代(1986-2000年)和IPCC A1B情景下未来(2011-2025年)2×15a的模拟输出格点场资料,驱动20 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进行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主要分析未来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通过与32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CRU资料对比分析,RegCM3能够很好的模拟研究区基准时段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局地分布特征。②A1B情景下未来西南地区年、四季平均温度均明显增加,北部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南部。③最高/最低温度一致升高,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夏季;年、秋冬季降水有所增加,冬季降水增加明显,而春夏季降水略有减少。④研究区未来春夏季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可能导致局部地区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冬季降水增加,可能加重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浏 徐宗学 黄俊雄
研究表明VIC模型在西苕溪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特别是对汛期洪水的模拟。应用陆面水文模型VIC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耦合,探讨了西苕溪流域未来洪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横塘村水文站月平均流量与月最大洪峰流量的关系较为密切,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洪水的变化特征;基于PRECIS生成的气候情景,未来时期西苕溪流域洪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尤其是汛期流量增加趋势较显著;结合P-Ⅲ型分布频率分析,西苕溪流域2021~2050年发生洪水极值事件的频率及量级都较基准期增大,且A2情景比B2情景相对更容易触发较大洪水,基准期50a一遇洪水在未来两种情景下分别缩短为27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而达 刘颖杰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25次会议上决定,本身不再开发情景,而由专业的研究团队承担起未来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所需要的开发情景任务,同时建议新情景用典型浓度路径RCPs来表示,以加速综合情景的开发进程,使气候模型同时能模拟排放情景。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并建议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更多的参与到新情景和新模型的开发中来,以推进农业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支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权分配谈判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
新情景 RCPs 气候变化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蓓莉 徐长乐 刘洋 徐廷廷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潮滩与湿地广布,未来海平面上升加剧的风暴潮灾害、咸水入侵等灾害,将给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应用情景模拟法和脆弱性评估法来评估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的脆弱性,定量化研究了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的情景下的威胁区域。到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将分别上升86.6mm和185.6mm,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将达0.87~60.29cm和1.56~108.52cm,上海市将面临类似9711号台风的威胁。在此情景以及现有的防灾基础之上,对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应对风暴潮最脆弱的地区是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在类似971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娇 高小红 李其江 陈强 杨军军
基于国产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以青海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1986-2000年33个雨量站和8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和气温数据,对其径流变化进行模拟;选取流域内6个水文站同期的实测径流数据,进行参数率定及验证。结果表明:HIMS模型日、月率定及验证结果良好,在湟水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湟水流域1961-2010年降水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并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径流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湟水流域径流量变化趋势影响显著,随气温升高和降水量的减少,径流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反之,呈增加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英华 周道玮
论文旨在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平原地区和林区的低、中、高海拔地区生长季水热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各地区作物种植调整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生长季积温增加和生长季长度延长及初日提前、终日延后的变化最大,种植策略的调整空间最大;林区中、高海拔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和积温变化大于低海拔地区,三个海拔地区生长季长度的变化主要是生长季终日延后贡献的。以玉米种植为例,平原地区可提前播种时间,延后收获时间,改种晚熟品种代替中晚熟品种;为躲避严重的春旱,其西部地区可延后播种时间,仍然种植中晚熟品种。林区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以中晚熟品种代替中熟品种,林区中海拔地区用中早熟、中熟品种代替早熟、中早熟品种,林区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永建 洪国平 肖莺 陈良华
利用WCRP的耦合模式数据和长江上游流域63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温度、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A2、A1B、B1情景对长江上游流域未来50a平均温度、降水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模式可较好的反映出流域温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但模拟地面温度总体上低于实况值。三种情景下2011~2060年上游流域平均温度的增幅(相对于1971~2000年)分别为1.7℃、2.1℃、1.3℃。A1B、B1情景下区域内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而A2情景下在嘉陵江流域出现降温的趋势。三种情景下平均降水的增幅分别为50.0、83.5、29.5mm;A1B、B1情景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治芬 严昌荣 张建华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影响直接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农业生产基本数据和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资料数据;根据IPPC第5次评估报告中气候变化影响框架的基本思想,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与农业技术适应情景矩阵;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技术适宜性评估主要考虑技术本身的特点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作物适宜性、水资源条件、光温条件、地形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等6个方面;应用农业技术适...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技术 技术评估 适应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惠兰 贾志杰
随着"纸上保护区"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保护的有效管理。初步探索了气候变化对有效管理的可能影响,并以经济学的视角,从信息效率、资源配置和激励相容三方面分析了有效管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有效管理 气候变化 激励相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玲
一、发达国家提出边境碳调整的政策考量(一)预防和缓解气候措施导致的本国产业竞争力下降竞争力问题是现阶段气候变化和贸易谈判的核心。理论上,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几乎内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