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7)
- 2023(9254)
- 2022(7476)
- 2021(6760)
- 2020(5514)
- 2019(12192)
- 2018(11420)
- 2017(21737)
- 2016(11351)
- 2015(12257)
- 2014(11859)
- 2013(11598)
- 2012(10535)
- 2011(9422)
- 2010(9532)
- 2009(9231)
- 2008(8165)
- 2007(7101)
- 2006(6233)
- 2005(5621)
- 学科
- 济(44409)
- 经济(44352)
- 业(34100)
- 管理(32524)
- 企(28420)
- 企业(28420)
- 融(25620)
- 金融(25620)
- 银(22764)
- 银行(22721)
- 行(22036)
- 方法(20105)
- 中国(18674)
- 数学(17254)
- 数学方法(17125)
- 财(14964)
- 农(12320)
- 制(11843)
- 业经(11428)
- 中国金融(11104)
- 学(10928)
- 务(10460)
- 财务(10445)
- 财务管理(10433)
- 贸(10402)
- 贸易(10394)
- 易(10165)
- 企业财务(10069)
- 地方(9477)
- 农业(9033)
- 机构
- 大学(161686)
- 学院(161089)
- 济(69552)
- 经济(68318)
- 管理(59851)
- 研究(55910)
- 理学(52737)
- 理学院(52132)
- 管理学(51247)
- 管理学院(50991)
- 中国(49229)
- 科学(35053)
- 农(33083)
- 京(33041)
- 财(32475)
- 所(28544)
- 业大(27360)
- 中心(27341)
- 研究所(26525)
- 财经(26509)
- 农业(26470)
- 经(24265)
- 经济学(23172)
- 江(22021)
- 经济学院(21184)
- 北京(20296)
- 财经大学(20166)
- 融(20019)
- 院(20002)
- 金融(19678)
- 基金
- 项目(114057)
- 科学(89622)
- 基金(85359)
- 家(77308)
- 国家(76676)
- 研究(76653)
- 科学基金(65027)
- 社会(51453)
- 社会科(49022)
- 社会科学(49011)
- 基金项目(45517)
- 省(43628)
- 自然(43432)
- 自然科(42488)
- 自然科学(42472)
- 自然科学基金(41758)
- 划(37463)
- 资助(33915)
- 教育(33817)
- 编号(28509)
- 重点(26498)
- 创(24827)
- 部(24619)
- 发(24527)
- 创新(23244)
- 科研(22688)
- 计划(22422)
- 国家社会(22346)
- 成果(21370)
- 教育部(20919)
共检索到232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正宇 宋玉娟
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是近年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文献存在着概念认知模糊和机理分析不足的短板。“气候变化”包含气温逐步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他众多内容,在概念认知上可有所侧重,但应避免“以词代物”误区;“金融稳定”主要体现为金融部门的收入可覆盖成本和资产价值稳定两方面。现有文献多考虑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物理影响和因低碳经济转型而引起的转型影响,物理影响的作用机理存在短期和长期的差异,体现为经济主体能否实施减缓和适应措施,因此物理影响可进一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类型。基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定价功能的基础作用,气候变化影响金融稳定的核心机理是“不确定性→错误定价→金融不稳定”。数理分析表明,在短期,第一类物理影响可导致关键金融部门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及资产价值损失。而在长期,经济主体的减缓和适应措施可使第二类物理影响降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引发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两者共同导致资产错误定价,气候政策的实施还将产生转型影响。宏观金融网络的存在,使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经济金融系统中循环反馈,造成的最终影响将大于初始影响。上述研究表明,政府部门有必要强化气候信息披露,支持和推动市场主体改善定价决策;在气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循环反馈效应,避免低估总体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金融稳定 低碳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金融稳定 低碳转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正宇 秦放鸣
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挑战已不容忽视,但关于气候变化影响金融稳定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文献还较为零散。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金融部门对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的共识正不断凝聚,在对气候变化相关影响进行分类和定义、分析传导渠道、开展定量评估、提出应对之策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但该领域的研究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存在实践性较强、理论性不足的特征,理论机理分析有待加强,聚焦中国问题的研究也较为欠缺。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金融稳定 传导机制 定量评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Joseph E.Aldy Alan J.Krupnick Richard G.Newell Ian W.H.Parry William A.Pizer 黄文芳
本文(为非专业人士)在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设计方面提供了高度简化的、讨论的主要问题及其争议。通过范例讨论如何采取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成本效益和福利最大化。同时,探讨在国内排放控制政策工具的选择,实施和鼓励技术创新等各种问题。
关键词:
气候 排放 二氧化碳 价格成本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按照从逻辑抽象上升到历史演绎的路径,考察了金融的不稳定性。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范畴对货币信用关系进行了逻辑抽象分析,揭示了货币信用关系内含不稳定基因,使危机由可能性上升为现实性;揭示了构筑于不确定性之上的现代资本主义金融系统在信用衍生机制加持下,使金融不稳定上升为一种系统性风险,危机由现实性转变为必然性;因此,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无政府性。作为资本积累的调节性制度,信用与资本积累之间的互动从时间、空间和竞争等维度逐渐深化,金融不稳定趋于加剧;新自由主义及金融化将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莹 韩明
中国金融双向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金融开放,既有各国金融开放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金融开放在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再到高水平双向开放进程中,始终深刻把握和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新道路,也为其他国家的金融开放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释了中国金融双向开放的核心要义和行动逻辑,回顾了中国金融双向开放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分析了新征程上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所面临的内外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辉
金融危机的内涵极其丰富,对它的研究和探索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融入新的内容。当代金融危机以90年代爆发的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为代表,即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些危机显示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如危机的超周期性、频率快、传导性强、较容易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区域化特征,以及危机的双重性和货币危机的先导性等。本文尝试总结这些特征,并对国际学术界对这些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介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染 双重危机 货币危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崎
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危机多起因于金融市场,市场危机的核心是流动性的丧失。次贷危机突显了流动性对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市场流动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认为,市场流动性不再仅仅是单个市场的流动性程度,更重要的是"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集体反应"导致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外部性效应,会影响到资金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社会总体流动性在短期内发生逆转,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监管当局应该把握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框架体系。
关键词:
市场流动性 动态变化 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亚兰 郭建伟
首先梳理出已有的几种金融稳定定义,然后给出金融稳定的规范定义,最后分析这一规范定义对于中央银行金融稳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金融危机 中央银行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朱太辉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高债务与金融体系高风险并存,实体经济高杠杆已成为当前我国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这背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了"金融不稳定假说""债务-通货紧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等经典理论,探析了实体经济的债务扩张、债务收缩、债务供给和债务需求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理论机制和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实体经济债务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债务周期解释框架,统筹考虑了实体经济债务的扩张时间(周期波长)、增长速度(周期波幅)、结构变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实体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体系防风险具有内在统一性,关键在于优化资金的配置结构和提高债务的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潘素昆
FDI对发展中东道国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是当前一个多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这种影响的两种理论观点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通过90年代中后期马来西亚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受到FDI不利影响的经验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表明FDI并非总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甚至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FDI 国际收支 金融稳定 马来西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哲英 张玉鹏
本文以韩国为例,分析东亚经济赶超过程中金融体系的转型。文中运用一个经济模型解释经济赶超过程中韩国集中化银行体系的软预算约束与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的情况,认为在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深刻变化的条件下,集中化的金融体系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向分散化的市场方向转变。
关键词:
东亚 经济赶超 金融体系转型 预算软约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冀春雷 徐庆 靳翔 刘世荣
评述树木年轮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基础理论、其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联合示踪技术在树木年轮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