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5)
2023(6188)
2022(5110)
2021(4596)
2020(3754)
2019(8237)
2018(7813)
2017(14496)
2016(8104)
2015(8619)
2014(8195)
2013(8077)
2012(7326)
2011(6521)
2010(6297)
2009(5708)
2008(5483)
2007(4627)
2006(3938)
2005(3259)
作者
(26523)
(22392)
(22157)
(20827)
(13976)
(10981)
(9678)
(8825)
(8490)
(7721)
(7495)
(7250)
(7102)
(6988)
(6976)
(6927)
(6832)
(6614)
(6377)
(6325)
(5793)
(5484)
(5254)
(5123)
(4903)
(4874)
(4816)
(4806)
(4642)
(4515)
学科
(31760)
经济(31729)
(23704)
管理(22426)
(17501)
企业(17501)
方法(15971)
数学(14468)
数学方法(14369)
(10008)
(8431)
贸易(8427)
(8326)
(8250)
(7671)
业经(7552)
中国(7478)
农业(7090)
环境(6184)
技术(5577)
地方(5357)
(4922)
(4825)
产业(4669)
(4665)
财务(4664)
财务管理(4660)
(4573)
企业财务(4427)
(4130)
机构
大学(116363)
学院(116355)
(48682)
经济(48012)
管理(44238)
研究(43232)
理学(39832)
理学院(39318)
管理学(38629)
管理学院(38448)
(31762)
中国(31150)
科学(30981)
农业(25782)
业大(25609)
(24335)
(23770)
研究所(22572)
中心(18783)
(18506)
农业大学(17483)
(15984)
(15929)
财经(15804)
经济学(15166)
科学院(14756)
(14618)
北京(14559)
经济学院(13993)
(13914)
基金
项目(90826)
科学(70756)
基金(67858)
(64326)
国家(63838)
研究(56174)
科学基金(52847)
自然(37619)
社会(37365)
自然科(36792)
自然科学(36779)
基金项目(36748)
自然科学基金(36161)
社会科(35578)
社会科学(35570)
(34807)
(30817)
资助(26696)
教育(24249)
重点(21234)
计划(20235)
编号(19600)
(19542)
(19294)
(19241)
科研(18514)
科技(18339)
(18158)
创新(18104)
国家社会(16487)
期刊
(44604)
经济(44604)
学报(28762)
研究(27127)
(26811)
科学(24306)
大学(20074)
学学(19692)
中国(18781)
农业(18378)
管理(14189)
(12922)
(10790)
业大(8689)
经济研究(8487)
业经(8098)
资源(7572)
财经(7363)
农业大学(7341)
技术(7332)
(7307)
金融(7307)
(7149)
科技(6955)
问题(6495)
(6394)
林业(6312)
商业(5930)
技术经济(5806)
中国农业(5492)
共检索到153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周广胜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模式计算,讨论了气候变化对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量的累积,当CO2浓度增加1倍时,叶面积增加28·1%,主茎新增量增加23·3%,分株数增加22·5%,叶片气孔阻力增加41·8%,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16·5%;而土壤干旱不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的累积,当土壤湿度由60%~80%下降到45%~60%时,叶面积减小36·5%,主茎新增量减少34·3%,分株数减少37·5%,光合作用速率减小35·1%。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可以减弱干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的气候生产力在118m3~288m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谋草  段金省  李宗  黄斌  张红妮  
分析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发育期的影响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越冬前各发育期日期推后,越冬后各发育期日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天数缩短,每10年缩短8.3天,主要是越冬期(休眠期)缩短,每10年缩短6.8天;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降低。使玉米各发育期日期提前,但播种期、三叶期、拔节期、抽雄期日期提前较小,其变化速率仅为0.5天~1.1天/10年;而乳熟期、成熟期日期提前较多,变化速率为3.5天~9.0天/10年。冬小麦、玉米气候产量变化与干旱发生程度有关,干旱越严重,气候产量越低。年气候生产力40年(1961年~2000年)呈递减趋势,递减率为1.13kg~19.21kg/(hm2.年),从对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永旺  延军平  
利用四川盆地21个站点1961-2012年气象资料,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EOF等数理方法对该区近52a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四川盆地的气温倾向率为0.095℃/10 a,降水倾向率为-21.461 mm/10 a,"暖干化"是该区主要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生产力以-4.91 kg/(hm2·10 a)的速率减少。2)四川盆地年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气候倾向率中间低、两侧高;年降水量则中间低、两侧高;植物气候生产潜力除东北部的万源、达县、奉节外,其余地区均呈减少趋势。3)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分别计算气候生产力可知,"暖湿型"气候环境对该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玮  韩永红  杨沈斌  
基于山东省21个气象站1961-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趋势、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检验、Fisher最优分割等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植被气候生产力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气候生产力对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近51年来山东省普遍增温,倾向率为0.359℃/10a,中部地区升温明显;年降水量在剧烈波动中略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的变率较大,山东北部、东部、东南部降水量减少幅度较大。近51年来气候生产力存在较明显波动,总体呈增加趋势,但递增速度不显著,1981-1989年气候生产力最低,2003-2011年达到最高水平;气候生产力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山东西南部气候生产力增加较多。"暖湿型"气候对作物气候生产力有利,气候变暖有利于气候生产力的提高,但降水量少是限制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平  黄玫  季劲钧  吴战平  
论文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年变化,分析了1981—2000年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灌丛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近20年略有上升。近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近20年西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特征。在森林分布广泛的地区,气温升高速率为0.037℃/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模拟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集中区域气温升高速率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黄淮海平原县级小麦种植结构、灌溉条件、日值气象数据,结合小麦的地区生长周期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气温上升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依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气温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明确为负;日照日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小麦增产;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趋势加剧,同样对小麦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剥离经济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影响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力的总体影响约为每10年减产0.68%,但尚不确定其长期危害是否加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该文根据作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推导出了计算森林气候生产力的模式 ,利用该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0种主要树木的气候生产力 ,结果表明 :热量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短 ,热量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长。水分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大 ,而水分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小。影响该区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同时指出 ,在北方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林业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的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本文从生产力与环境关系角度,比较分析了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阐述了层的生产力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种生产力与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地上部年凋落量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凋落物现存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森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生物量无明显的地理规律性变化,但多物种复杂结构的成熟天然林生物量较高;层的生产力随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排斥或补充各异变化;种的生产力反映了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群落的结构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政国  陈奕兆  居为民  周伟  李建龙  
为进一步明晰南方不同类型草地的碳源汇关系,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可能的碳循环特征,利用本地参数化的BIOME-BGC模型对2001~2010年低山丘陵草原化草甸、典型草山草坡和典型山地草甸样地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了模拟估算。不同类型草地的NPP和NEP 10年间变化趋势不同,低山丘陵草原化草甸、典型草山草坡和典型山地草甸的NPP平均值分别为357.17、232.4和191.96gC/(m2·a);NEP的平均值分别为3.25、21.28和81.96gC/(m2·a)。3种类型草地NPP与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EP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模型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晶晶  黄强  刘登峰  王义民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洛河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北洛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北洛河流域1956-2011年共56年的降水量以及实测、还原径流深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法、径流系数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进行变异点诊断,量化分析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异的贡献率。【结果】北洛河流域1956-2011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还原径流深呈现出不显著增加趋势,变异点出现在1964和2001年。以变异点为分界点,将第一阶段(1956-1963年)作为下垫面Ⅰ,第二阶段(1964-2000年)作为下垫面Ⅱ建立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喆  延军平  张立伟  
利用河南省59a的气象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河南省的气候生产力,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了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河南省未来12a的粮食潜力进行预测。研究表明:59a年来河南省气候生产力呈上升趋势,1955年为气候生产力的突变年份;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豫南的气候生产力增速最快,稳定性最大;气候变暖对于河南农业生产是有利的,河南省粮食单产量仍有40%-45%的生产潜力,未来12a粮食产量呈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可达8740.8082×104t。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梦初  延军平  李敏敏  
根据嘉鱼县1957-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县气候生产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近56年嘉鱼县气候经历了冷干-冷湿-暖湿的转变,年均温为17.22℃,年均降水量为1399.9mm,分别以0.221℃/10a和10.961mm/10a的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近56年嘉鱼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速率最快,夏季增温速率最慢;四季降水变化表现为:春秋两季减少,夏冬两季分别以19.333mm/10a和6.810mm/10a的速度递增。总体来看,嘉鱼县气候有暖湿化趋势。(3)未来不同情境气候分析发现:"暖湿型"气候背景下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永刚  温秀卿  顾红  姬菊芝  
自然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可为保护及合理利用自然植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NPP综合研究模型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近43年来气候和自然植被NPP及其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3年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变率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分别为0.38℃和0.49%;日平均辐射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日平均辐射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为-0.86%,各地气候要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广胜  
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全球变化的反应及其反馈作用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最终研究目标。农牧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牧交错带地区农牧业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建立农牧业地区生产力的预测模型,给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农牧业生产力的变化图景,找出应对的策略与途经,不仅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该地区的植物生产力,促进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特别是占国土面积超过1/2的干旱、半干旱区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示范作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中国关于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