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3)
2023(12766)
2022(11200)
2021(10391)
2020(8812)
2019(20141)
2018(19942)
2017(38342)
2016(21146)
2015(23645)
2014(23301)
2013(23172)
2012(21125)
2011(19040)
2010(18567)
2009(16846)
2008(16349)
2007(13968)
2006(11979)
2005(10227)
作者
(64388)
(53361)
(53000)
(50235)
(33813)
(25920)
(24040)
(21255)
(20430)
(18834)
(18253)
(17965)
(16845)
(16778)
(16468)
(16443)
(16400)
(15922)
(15241)
(15234)
(13668)
(13067)
(12769)
(12154)
(12108)
(11900)
(11784)
(11661)
(10810)
(10724)
学科
(79939)
经济(79851)
管理(58541)
(55735)
(45784)
企业(45784)
方法(40348)
数学(35148)
数学方法(34650)
(22065)
(20964)
(19504)
中国(19368)
业经(17525)
地方(15362)
(15263)
贸易(15258)
农业(14865)
(14811)
环境(13367)
理论(13324)
技术(13155)
(13103)
(12761)
财务(12697)
财务管理(12677)
(12639)
企业财务(12003)
(11367)
(10814)
机构
大学(300542)
学院(297504)
管理(118544)
(112566)
经济(110143)
理学(104495)
理学院(103265)
研究(102313)
管理学(101168)
管理学院(100667)
中国(73365)
科学(69632)
(64692)
(60002)
业大(53546)
(53487)
研究所(49758)
(47959)
农业(47903)
中心(45550)
(41230)
北京(40434)
财经(39808)
(38486)
师范(37967)
(37031)
(36371)
(33413)
经济学(32459)
技术(31926)
基金
项目(216882)
科学(168209)
基金(157192)
研究(148801)
(141280)
国家(140162)
科学基金(118410)
社会(91581)
社会科(86781)
社会科学(86756)
(84817)
基金项目(84562)
自然(81955)
自然科(80009)
自然科学(79986)
自然科学基金(78507)
(72813)
教育(67399)
资助(65021)
编号(59436)
重点(49048)
(46532)
成果(45902)
(45364)
(44790)
计划(43012)
科研(42673)
创新(41848)
课题(40479)
大学(39107)
期刊
(115044)
经济(115044)
研究(80647)
学报(58427)
(52919)
中国(51362)
科学(50409)
大学(42152)
管理(40546)
学学(40080)
农业(37180)
(33894)
教育(28890)
技术(23902)
(19827)
金融(19827)
业经(19661)
(19277)
经济研究(18599)
财经(17839)
科技(16541)
业大(16392)
图书(15655)
(15614)
(15092)
问题(15071)
资源(14899)
理论(14196)
技术经济(14184)
林业(13430)
共检索到41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亚飞  廖顺宝  
[目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及时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应对挑战、制定农业适应性对策的关键。相关研究已产生了不少方法,通过综述对方法进行分类,明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以期扬长避短,促进研究方法的综合、发展与完善。[方法]利用文献法、归纳法和比较法,从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3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产量分解法可用于分析粮食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不同生育期气候变化的关系,实验比较法一般用于粮食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或若干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函数法适用于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边际效应,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侧重于农业生产环境发展评估,作物生长模型法便于结合气候情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方向上得以运用的同时,各方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产量分解法的技术产量难以拟合,实验比较法的数据获取难、模型稳定性较差,生产函数法容易遗漏重要变量、函数构造困难,气候生产潜力模型法的结论难以验证,作物生长模型法参数标定难、模型应用存在尺度错位。[结论]研究方法将逐渐形成一套综合的气候—水文—作物—经济模型法,多源数据融合和多目标模式已经成为方法发展的驱动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俊杰  
如何定量研究历史和将来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心的科学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研究现状,讨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机理、程度和范围,并介绍了应用综合评估模型对全球领域的粮食生产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32%~39%的地区表现出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的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不同地区的粮食产量受到温度、降水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作用的影响不同。通过综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对世界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比较严重,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粮食作物的种类,CO_2的施肥效应以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为新时期保障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俊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维  邓祥征  何书金  林英志  
利用中国1988、1995、2000和2005年县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气候变化因素、投入要素、自然环境条件变量的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计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中国县域气候变化(主要以1988-2005年间气温、降水变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一定幅度内的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对我国粮食产量变动有正向作用。将气温、降水变动的影响分解到不同省份上后,可以发现气温、降水变动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气温上升和降水量的增加对中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部省份的粮食产量提升有利,对其他省区则会产生小幅负面影响。对气温、降水变动分季进行考察的结果表明,气温、降水变动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譬如春季气温变动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夏、秋、冬3季的气温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不过其影响的程度与效果各异。春、夏两季降水对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大兴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大兴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静  王秀清  辛贤  
文章运用经典生产函数模型评价1975~2008年间的气候变化分别对主要粮食作物:一季稻、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不同。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升高对一季稻和玉米的产量影响均为正向,而降水量增加对小麦产量影响为负向;平均日照时数增加对玉米产量影响为负向。此外,在过去34年中,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北方地区粮食作物的产量影响以正向为主,而对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则以负向为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晓娜  孙东升  
通过建立粮食贸易引力模型,利用1986~2008年度的相关数据,分析影响中国粮食贸易的因素,比如经济总量、人口、粮食产出和二氧化碳排量等。大部分的引力模型和文章结论表明,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的贸易量有很显著的影响,中国粮食贸易伙伴国的二氧化碳排量对中国粮食贸易量的影响非常显著。所以,在粮食贸易的运输过程中,应该有更好的制度安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减少温室效应。同时,中国的气温升高降低了粮食贸易量。可能的解释是气候专家所提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温的升高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减少了中国的粮食进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志豪  唐华俊  李文娟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凤  刘艳芳  孔雪松  陈奕云  潘佳威  
基于2000—2014年中国县域粮食产量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近15年来不同区域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空间演变、分异特征及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5年来全国粮食生产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3年出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现象,全国粮食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43%;粮食产量变化具有地形分异规律,九大农区中粮食产量比重较高的农区分别为黄淮海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东北农业区。(2)全国粮食高产县数量增加,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向东北偏移;粮食生产分布格局仍符合胡焕庸线分布特征,但西北部粮食高产区范围有所扩大。全国粮食增产和减产区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且集聚状态不断加强,高高集聚区逐渐向东北农业区偏移,低低集聚区逐渐向东部和南部沿海偏移,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工更加清晰。(3)2000—2014年,影响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量分布的主要因素由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转变为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空间分布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千  金晓斌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周寅康  
为揭示河北省粮食产量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政策,论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分析了1986—2006年河北省138个县的粮食产量空间差异变化规律、特征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粮食安全生产政策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省域范围内粮食产量Moran’sI指数的平均值为0.346,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格局;粮食产量局部空间集聚显著区主要分布在唐山—石家庄山前平原区高产区(HH)和张家口—承德坝上高原低产区(LL),1986年、1996年、2006年落入HH和LL象限的县分别占总样本数的55.07%、66.67%和71.74%,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效果显著;2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华  
介绍了无干旱时“期望产量”的确定方法,并据此可以求算出历年干旱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的损失量值,依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发生的干旱的强度、范围以及作物对干旱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了干旱损失量的统计评估模式。并在2000~2003年赤峰市粮食产量评估中进行应用,效果较好。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甘爱平  
随着世界贸易量的急剧增长,贸易自由化引起了一系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贸易自由化是否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贸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围绕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在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后,侧重于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述评: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国际贸易隐含碳。这些研究对我国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钦  赵雪雁  王亚茹  雒丽  薛冰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土地、农作物、病虫害、人类健康等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以及局地或区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亟需开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评估框架,加强对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馥棠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王馥棠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