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9)
2023(15782)
2022(13261)
2021(12278)
2020(10330)
2019(23180)
2018(23198)
2017(44548)
2016(24403)
2015(27094)
2014(26857)
2013(26515)
2012(23991)
2011(21595)
2010(22080)
2009(21082)
2008(21036)
2007(19108)
2006(17102)
2005(15389)
作者
(72473)
(60860)
(60515)
(57237)
(38324)
(29246)
(27089)
(23659)
(22921)
(21664)
(20733)
(20302)
(19440)
(19435)
(18949)
(18355)
(18022)
(17786)
(17407)
(17349)
(15333)
(14981)
(14980)
(13941)
(13648)
(13598)
(13586)
(13455)
(12284)
(11995)
学科
(104658)
经济(104499)
(100463)
管理(84654)
(82153)
企业(82153)
(48537)
方法(45853)
数学(37384)
数学方法(36798)
业经(33548)
(32486)
农业(32269)
(24716)
中国(24610)
(22306)
财务(22263)
财务管理(22232)
企业财务(21072)
技术(19497)
(19178)
贸易(19164)
地方(18923)
(18687)
(18524)
环境(18441)
(18255)
(18144)
(17732)
理论(17163)
机构
学院(357826)
大学(348702)
(148852)
经济(146085)
管理(141452)
理学(122364)
理学院(121098)
管理学(118957)
管理学院(118343)
研究(116047)
中国(92103)
(78123)
科学(72981)
(72819)
(68597)
业大(60503)
农业(60419)
(59626)
(55201)
中心(54297)
财经(54059)
研究所(54024)
(48989)
北京(44980)
经济学(44377)
(43159)
(41407)
(41082)
师范(40882)
经济学院(40171)
基金
项目(240341)
科学(189746)
基金(175942)
研究(170789)
(155188)
国家(153814)
科学基金(132313)
社会(110896)
社会科(104895)
社会科学(104864)
(96074)
基金项目(93536)
自然(87259)
自然科(85189)
自然科学(85165)
自然科学基金(83673)
(79273)
教育(76639)
资助(71496)
编号(67956)
重点(54265)
(52503)
(52246)
成果(52245)
(51811)
(48929)
创新(48241)
(47407)
课题(46214)
国家社会(46058)
期刊
(172159)
经济(172159)
研究(96818)
(77372)
中国(69486)
学报(58368)
(55242)
科学(55193)
管理(54247)
农业(52027)
大学(44702)
学学(43344)
业经(34592)
(34301)
金融(34301)
技术(31094)
(28227)
教育(27478)
财经(26722)
经济研究(25249)
问题(23138)
(22980)
技术经济(19414)
(19184)
资源(17802)
世界(17341)
科技(17164)
统计(17145)
商业(16919)
现代(16644)
共检索到528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广胜  
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全球变化的反应及其反馈作用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最终研究目标。农牧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牧交错带地区农牧业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建立农牧业地区生产力的预测模型,给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农牧业生产力的变化图景,找出应对的策略与途经,不仅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该地区的植物生产力,促进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特别是占国土面积超过1/2的干旱、半干旱区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示范作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中国关于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国军  王玉兰  房世波  
本文主要讨论了青藏高原最近50年的气温、降水以及其它气候因子变化及对农牧业的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青藏高原降水量呈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降水量大都集中在夏季,主要降水量分布在东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及藏东农林区等,而整个青藏高原的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极其匮乏,降水量与高原的草场类型分布有很好的对应。近几十年来,高原东部和西南部都以增温、增湿为特点有利于牧草生产,而柴达木盆地西侧以及祁连山地区略有变干趋势对牧草生产不利。多年冻土呈现区域性退化状态,高原湿地也呈现退化趋势,气候变化对当地农牧业影响显著,冬季气温升高延长了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全功  
在简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治理进展以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后;详述了西南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低成本建制人工草地,保持人工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提高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外生物生产等主要生产阶段的转化效率,依然是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慧平  赵明华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 (1993年 )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 ,1960~1993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200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 ,未来气候变化 (2000~2042年 )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50 %时 ,2000~2019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但2020~2042年水资源短缺2 0~5 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 ,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 ,2020年以后需在调入5 6亿m3客水资源基础上 ,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倩文  何理  殷闯  唐孟  田沛佩  卢宏玮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农牧业是青藏高原涵盖范围最广的产业,明晰其生态风险对实现青藏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青藏高原农牧业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并以216个县域为评价单元,分析1990—2015年农牧业开发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其重心转移规律,并结合区域农牧业开发强度实现农牧业生态风险权衡分区。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综合生态风险总体有上升趋势,呈"东部多核聚集、西部零星散列"的分布格局。(2)风险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风险主趋势方向转为西北—东南走向。(3)青藏高原限制开发区面积占比最大为50.84%,其次为发展预警区与自然恢复区,青藏高原整体农牧业开发强度较高,应在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情况下减缓农牧业开发。针对区域特征提出农牧业发展方案,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农牧业开发生态风险防范及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建新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生产系统。研究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治理问题,解析农业脆弱性的生成机制、探索降低脆弱性的制度化途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是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涉及多学科交叉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的系统。对农业气候脆弱性治理的研究经过了从单一自然科学领域的直观评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融合互补研究的过程。农业脆弱性的治理除了政府实施直接激励政策或约束机制外,转变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调动农村微观主体和社区组织资源的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淑豪  谭文列婧  励汀郁  朱勇  张巧云  刘博  
本文运用"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4个牧业旗147户牧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气象数据,通过构建牧民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牧民的社会脆弱性状况。分析结果表明:牧民社会脆弱性水平整体较高,六成以上的牧民都面临着高脆弱性;牧民家庭抚养比例、职业粘性、居住粘性、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11个指标是影响牧民社会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可望对类似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卓嘎  杨秀海  罗文红  
根据那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不同时段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社会统计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牲畜存栏、牲畜饲养、经济效益收入等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地气候变化与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增高,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增加,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那曲地区牲畜总头数、不同牲畜数量、牦牛出栏数(率)、羊出栏数(率)、仔畜成活数量呈增加趋势,牲畜死亡数呈减少趋势;总收入与牧业收入均有急剧的增长。那曲地区牧业生产与气象要素(最高气温除外)存在着密切联系,即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与各牧业要素呈正相关,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与牧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展  刘纪远  曹明奎  
研究首先利用1980—2000年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的农业数据对CER ES-W heat动态机理作物模型进行详细的验证,然后将CERESW-heat模型与两个全球气候模式(G ISS和H adley)结合,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在IPCC SR ES A 2和B2两个气候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黄淮海农业区雨养小麦全面减产,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减产幅度大,东部减产幅度小;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灌溉小麦产量维持了现有水平,但灌溉水量增加。因此,在未来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梓行  何春阳  刘志锋  赵媛媛  杨延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准确评估其气候变化趋势对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揭示1971-2015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域2006-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为此,本文综合观测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区域1971-2015年的历史气候变化以及2006-2050年的未来气候变化。研究发现:1971-201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39℃/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4.60 mm/10 a。2006-2050年,区域气候变化将呈暖湿化趋势,区域总体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20~0.50℃/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1.49~15.59 mm/10 a。同时,如果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区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将加剧。2006-2050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不断增加,区域增温速率从0.25℃/10 a增长至0.48℃/10 a,降水变化速率从3.97 mm/10 a增长至14.58 mm/10 a。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问题,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庆芬  蒋昌华  
在民族地区,农牧业占地区产业结构比重较高,是目前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虽然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已开始起步,但民族地区农牧民总体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又使四川民族地区农牧业重建面临着农村基础设施、资金、劳动力和生产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为了尽快恢复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能力,本文建议:加大财政、金融对农牧业灾后重建的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对特色农业的引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北桦  詹玲  
该文论述了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当前支持民族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