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3)
2023(12466)
2022(10854)
2021(10137)
2020(8538)
2019(19397)
2018(19168)
2017(36793)
2016(20360)
2015(22604)
2014(22270)
2013(22081)
2012(20129)
2011(18098)
2010(17612)
2009(15881)
2008(15248)
2007(12891)
2006(11031)
2005(9228)
作者
(61737)
(51601)
(51175)
(48293)
(32417)
(24919)
(22838)
(20383)
(19479)
(17906)
(17372)
(17305)
(16143)
(15996)
(15886)
(15681)
(15679)
(15333)
(14568)
(14472)
(13143)
(12513)
(12235)
(11623)
(11513)
(11335)
(11294)
(11202)
(10423)
(10348)
学科
(76749)
经济(76666)
管理(56032)
(54623)
(43989)
企业(43989)
方法(38267)
数学(33615)
数学方法(33285)
(21783)
(19054)
中国(18597)
(18461)
业经(17261)
地方(15321)
(14979)
贸易(14975)
农业(14916)
(14546)
环境(13211)
技术(12987)
(12254)
理论(11953)
(11926)
(11907)
财务(11868)
财务管理(11853)
企业财务(11209)
(10928)
(10081)
机构
大学(286907)
学院(285580)
管理(113975)
(108536)
经济(106288)
理学(100678)
理学院(99495)
管理学(97664)
研究(97644)
管理学院(97187)
中国(68969)
科学(66801)
(61105)
(58712)
业大(52141)
(50890)
研究所(47552)
农业(47033)
(45469)
中心(43403)
(38739)
财经(37943)
北京(37879)
(36513)
师范(36021)
(35006)
(34713)
(32046)
经济学(31653)
农业大学(31561)
基金
项目(211120)
科学(163814)
基金(153094)
研究(145049)
(137992)
国家(136908)
科学基金(115435)
社会(89853)
社会科(85105)
社会科学(85082)
(82935)
基金项目(82750)
自然(79511)
自然科(77636)
自然科学(77612)
自然科学基金(76182)
(71119)
教育(65221)
资助(62302)
编号(57774)
重点(47716)
(45124)
(44788)
(44165)
成果(44142)
计划(41998)
科研(41364)
创新(41264)
课题(39174)
大学(38025)
期刊
(109358)
经济(109358)
研究(76256)
学报(56937)
(52339)
科学(48987)
中国(47965)
大学(40679)
学学(38862)
管理(38545)
农业(36597)
(31914)
教育(26337)
技术(22232)
(19484)
业经(18904)
(18547)
金融(18547)
经济研究(17964)
财经(17214)
科技(16219)
业大(16089)
(15006)
(14601)
问题(14490)
资源(14379)
图书(14093)
理论(13557)
技术经济(13484)
农业大学(12996)
共检索到388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展  徐新良  史军  
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最新气候模式模拟研究表明未来全球气候将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这必将对很多部门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农业。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业作为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生产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小麦是中国的第二大作物,其中冬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近90%,因此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分析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小麦生产可能遇到的风险,以15年ECMWF再分析实验数据(1979 ̄1993)作为边界条件驱动PRECIS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产生作物模型所需要的气候资料并输入CERES-Wheat模型,验证CERES-Wheat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结合的模拟能力。在以上验证工作的基础上,将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的模拟结果与作物模型CERES-Wheat相连接,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两个小麦站点(定西和合肥)在IPCC SRES A2和B2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无论是在A2情景还是B2情景,定西和合肥的小麦产量都会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相差很大。A2情景的增产效应一般要大于B2情景的增产效应,灌溉小麦比雨养小麦更加受益于气候变化,冬小麦(合肥)产量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春小麦(定西)增长幅度。CO2对小麦生长的肥效作用十分明显,产量增幅很大。以上结果说明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带来益处,但由于未来气候情景模拟的不确定性以及CO2肥效作用通常是在作物过程中的水肥条件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才充分体现,这都给研究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但本项研究为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评价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剑雄  吴新昌  吴朝霞  李佳  高宕凤  刘丽  
甘肃省陇南市徽成盆地是冬小麦适宜栽培区,境内光热资源有余,水资源略显不足(旱作区农业),尤以冬春连旱影响大。冬播前的7-9月底墒雨量和春季第一场好雨的迟早对小麦春季生长影响明显。本文通过对徽成盆地代表站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冬小麦生育期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光照时数趋减,温度趋升、积温趋增,暖冬和春旱几率加大。小麦生育期缩短,播期推迟,越冬期缩短,返青-拔节、抽穗-成熟期缩短,拔节-抽穗期提前最明显。拔节、抽穗和灌浆乳期降雨量和时空分布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决定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展  刘纪远  曹明奎  
研究首先利用1980—2000年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的农业数据对CER ES-W heat动态机理作物模型进行详细的验证,然后将CERESW-heat模型与两个全球气候模式(G ISS和H adley)结合,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在IPCC SR ES A 2和B2两个气候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黄淮海农业区雨养小麦全面减产,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减产幅度大,东部减产幅度小;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灌溉小麦产量维持了现有水平,但灌溉水量增加。因此,在未来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莲英  王秀芬  尤飞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冬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黄淮海区是我国第一大冬小麦主产区,研究选择黄淮海区为研究区域,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区近50年来太阳辐射量和平均温度在全年和冬小麦生育期两个时段内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运用AEZ模型计算了黄淮海区各气象站点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辐射量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淮海区全年日均太阳辐射量和生育期内日均太阳辐射量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且全年日均太阳辐射量减少幅度较大;(2)黄淮海区年平均温度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而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上升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黄淮海平原县级小麦种植结构、灌溉条件、日值气象数据,结合小麦的地区生长周期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气温上升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依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气温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明确为负;日照日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小麦增产;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趋势加剧,同样对小麦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剥离经济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影响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力的总体影响约为每10年减产0.68%,但尚不确定其长期危害是否加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光华  陆盈盈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了受到制度和投资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气候变化的作用。本文以冬小麦为例,在运用指数方法测度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了冬小麦生长期气候因素变化对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不断增长,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分别采用生长期积温和温度的天数分布两种气温衡量指标回归结果指出气温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温会显著降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高温主要通过降低冬小麦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文提出健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调整品种布局、加强耐高温品种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效率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莉  John Merson  
气候变化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尤其是雨养农业生产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负面影响。实地研究发现,过去的40年,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包括年平均气温上升、年平均降雨量减少与季节性降雨不规律以及日益严重的气候干旱等。这些显著的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干旱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并大大增强了当地雨养农业与个体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华池县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其对当地干旱农业带来的主要影响,以及现阶段个体农户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提出进一步增强当地雨养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的若干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为安  田红  陈晓艺  温华洋  丁霞  徐光清  
论文在分析安徽省近47 a(1961—2007年)来气候要素及冬小麦产量变化特征,确定产量突变点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提取影响产量形成的气候因子,构建安徽省冬小麦气候产量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地估算了近47 a来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生长季内的平均气温增暖趋势明显,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大,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越冬期最高气温、返青期最低气温和灌浆期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灌浆期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近47 a来,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存在微弱的负贡献,贡献率为-5.89%。冬小麦生长季内一定程度的暖干化条件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蒲金涌  张存杰  
运用甘肃省西峰、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及环县等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年~2006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西峰等14个气象站1971年~2006年气象资料,建立了估算水分适宜性的水分适宜度模式。计算分析表明,甘肃省冬小麦种植区水分适宜度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以陇东南的徽成盆地、天水南部适宜性最好,陇东北部适宜性最差,陇东南地区平均比陇东偏高0.14。其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年代偏高,80年代偏低,90年代偏高,21世纪初又开始偏低。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适宜性随时间变化较大,冬前生长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2~0.03的速度上升,越冬期的水分适宜度以每10年0.01~0.02的速度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耀  刘建刚  谷中颖  陈阜  褚庆全  
本研究利用DSSAT V4.5模型模拟近50年来沧州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在实际水肥条件下可获得产量的变化情况,分析沧州地区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潜力的影响,旨在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系统的影响提供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沧州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平均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但降雨分布发生了季节性转移。2)冬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近50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7.94kg/hm2;气候生产潜力和可获得产量均呈增长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增长31.02和3.62kg/hm2;实际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鹏飞  于延春  杨飞  熊伟  欧阳竹  王吉顺  王卷乐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候资源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耦合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生长模型,可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导致的作物产量变动,探讨适宜的田间管理应对措施。研究以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鲁西北平原作为研究区域,耦合MIROC-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和CERES-Wheat作物生长模型,开展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A1B气候情景下,该区域冬小麦潜在产量会有所下降;在现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可通过培育对春化作用依赖较小的品种、适当提早播期、增加越冬水灌溉量等方式保证产量,减少年际间变异。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暖、确保粮食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宾建华  窦新英  宫恒瑞  曹兴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茆长宝  陈勇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南京市近60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多项线性拟合对南京市的温度、降水、干燥度等气候敏感性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并运用Mann-Kendall(M-K)对温度、降水、干燥度进行突变检测,分析南京市冬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气温呈不断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5℃/10年。气温季节变化表现为以春季为主,秋季、冬季为辅,夏季为稳的特点,且自1975开始突变;②降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2.45mm/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旱涝交替明显,季节变化呈春秋季下降、夏冬季上升趋势,自1973年开始突变;③干燥度呈上升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春、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德祥,董安祥,薛万孝,张平兰,费晓玲  
应用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活动积温和<0℃负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甘肃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甘肃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