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0)
- 2023(7588)
- 2022(6431)
- 2021(5752)
- 2020(4689)
- 2019(10524)
- 2018(10069)
- 2017(18819)
- 2016(10369)
- 2015(11251)
- 2014(11023)
- 2013(10889)
- 2012(10037)
- 2011(9139)
- 2010(9119)
- 2009(8347)
- 2008(7922)
- 2007(6843)
- 2006(6016)
- 2005(5121)
- 学科
- 济(43920)
- 经济(43875)
- 管理(27947)
- 业(25882)
- 企(19239)
- 企业(19239)
- 方法(17795)
- 数学(15770)
- 数学方法(15659)
- 中国(14241)
- 地方(12672)
- 农(11707)
- 学(10870)
- 贸(9131)
- 贸易(9128)
- 财(8954)
- 业经(8871)
- 易(8802)
- 环境(8639)
- 农业(8264)
- 城市(7126)
- 制(6615)
- 技术(6525)
- 划(6058)
- 银(5983)
- 银行(5936)
- 地方经济(5929)
- 融(5904)
- 金融(5904)
- 发(5695)
- 机构
- 学院(150130)
- 大学(150056)
- 济(59972)
- 经济(58732)
- 研究(58050)
- 管理(56347)
- 理学(49499)
- 理学院(48758)
- 管理学(47837)
- 管理学院(47573)
- 中国(41470)
- 科学(40089)
- 农(35058)
- 京(33908)
- 所(30975)
- 业大(29727)
- 研究所(28993)
- 农业(28270)
- 江(27837)
- 中心(26009)
- 财(23592)
- 院(21511)
- 北京(19827)
- 财经(19594)
- 范(19451)
- 农业大学(19107)
- 师范(19069)
- 科学院(19019)
- 省(18998)
- 经(17873)
- 基金
- 项目(113170)
- 科学(88940)
- 基金(83942)
- 家(77641)
- 国家(77064)
- 研究(71928)
- 科学基金(65113)
- 社会(47494)
- 自然(46135)
- 基金项目(46085)
- 社会科(45133)
- 社会科学(45120)
- 自然科(45056)
- 自然科学(45042)
- 省(44775)
- 自然科学基金(44216)
- 划(38500)
- 资助(32817)
- 教育(31203)
- 重点(26495)
- 编号(25900)
- 发(24604)
- 计划(24197)
- 部(23593)
- 创(23428)
- 科研(22326)
- 创新(22093)
- 科技(21705)
- 国家社会(20182)
- 业(19514)
共检索到211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健 陈星 彭恩志 周学东
江苏省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在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电力供应有限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加剧了电力需求的紧张局面。根据江苏省50年来的用电量资料和1985年以来夏季平均温度距平资料,分析了城市系统用电量在随社会经济发展增长的同时,因气候异常特别是因夏季高温波动而引起的居民和城市系统用电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夏季高温异常是居民和城市系统用电量增加的重要气候因子,指出未来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电力需求更加严峻的形势。对于现阶段长江流域各地区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江苏省 用电量 城市系统 气候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先华 郭际
本文建立了江苏省全社会电力需求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得到主成分后,根据数据自身的特点,分别选择了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和生长模型,将主成分与全社会用电量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预测模型,然后根据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对江苏省2006-2010年的全社会电力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电力需求 预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永勤 彭补拙 缪启龙
利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结合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影响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研究了当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产量时 ,江苏省农业产值的变化及与农业部门相联系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产出量的变化。考虑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 ,预测了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 ,为使经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社会需对各经济部门追加的资金投入量及各经济部门之间相互投入量的变化 ,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部门与整体的相互联系 ,从而对制定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投入—产出 农业产值 总产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璐玮 王苏鹏 陈杨 夏四友
通过分析新人口迁移趋势下,江苏省省内人口由大城市回迁小城市的现象,以探究小城市集聚人口的能力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江苏省大城市与小城市间存在微弱的极化效应,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市的概率极低;2010—2016年间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市的倾向逐渐显现;2001—2016年间江苏省城市间交通距离拟合曲线呈"抛物线",2003年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成为小城市集聚人口能力的重要加速因子;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和商业服务的人员是江苏省"新迁移现象"的主要人群,且男性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行业占优势;初中、高中学历人口是"新迁移力"迁移主体,但就个体而言,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信息感知能力和敏感度更强,对新迁移力影响更大,高等教育水平将成为新迁移力后期发育的重要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惠凤,何有世,张兵,孙运全
本文应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通过多维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收入)与用电量的相关分析,来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建立用电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从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电力局取得的17年数据为输入、用电量为输出来训练建立好的BP神经网络,经仿真表明该神经网络能很好地解决用电量多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对合理的制定用电计划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陈志谊 刘永锋 陈毓苓 王法明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其次为ZE3 小种 ,出现频率为 16 5 0 %~ 19 81% ;其它小种出现频率较低。各地区小种的组成及年度间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宜兴地区小种组成简单 ,3年均以ZG1小种为优势小种 ;吴江地区小种组成复杂 ,优势小种变化较大 ;通州地区小种数量显著增加 ,ZG1小种的优势明显下降 ;赣榆地区的小种数量则明显减少。各地小种...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 出现频率 水稻品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岩 朱晓莉 周宏 王筠菲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8—2010年江苏省8个地区的水稻投入产出及气候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视角下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效率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因素对江苏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呈现不同的影响效果,年际差异系数变化较大,常州表现最为明显;地区差异系数具有波动性。6、8、9月份的光温比、7月份的降水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提升作用,而7月平均温度和光温比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宇
[目的]在分析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描述其影响因素,并预测2016~2030年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量。[方法]运用农业碳排放估算方式计算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2030年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主要呈现三段式变化。2000~2003年,表现为小幅度的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4~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开始缓步减少。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经济发展方面,如单位农业能源消耗、农业人口人均GDP等表征指标。农业科研人员数量对碳排放量减少起到一定的作用。预计2016~2030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会持续缓步下降趋势。[结论]2000~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主要呈现三段式变化。2000~2003年,表现为小幅度的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4~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开始缓步减少。预测2016~2030年间将呈持续缓步下降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晓莉 王筠菲 周宏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1988—2010年江苏省3个地区的数据,将水稻生育期分为5个生长阶段,在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稻总产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个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不同;淮北、江淮地区水稻总产量呈正向增长,苏南地区呈负向增长;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对各地区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不同的贡献率,气候异常变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应当高度重视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江苏水稻 贡献率 随机前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李明艳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以1990~2005年江苏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呈非平稳变动趋势,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则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并且城市化的影响比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持久。这意味着,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江...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工业化 城市化 差异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伟,王翠平,李薇,侍崇妮
目的:了解居民就医行为演变的趋势,明确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医疗体制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4个城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常州市和江阴市)的城乡居民随机抽样1400人作为调查对象。自制调查表、问卷表,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所得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10.0分析。结果:52.0%的居民惠一些小病时,不去医院就医而自己采取处理措施的较多:当居民患病就医时,48.6%的居民仍以选择大医院为主:36.3%的居民就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影响健康的因素,53.4%的居民认为与身体锻炼有关、39.0%的居民认为与饮食有关结论: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就医行为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居民的健康知识增多、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主动体检、服用保健品的人数仍较多;当居民患病去医院时,仍以选择大医院为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居民较少。
关键词:
就医行为 演变趋势 卫生服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义星 王小军 叶正伟 焦士兴 潘欣
选用江苏省13个气象站1951~2013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RClim Dex软件包提取极端气温指数,并借助线性倾向估计、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GEV模型等方法研究极端气温的趋势和概率特征,并基于Arc GIS对百年一遇的极端气温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以最高气温来度量的冰冻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以最低气温来度量的霜冻日数和冷夜日数呈下降趋势,炎热夜数和暖夜日数呈上升趋势。(2)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表明,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弱于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而最低气温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980年代。(3)基于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得到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重现水平,其中非平稳模型的重现水平随序列存在的趋势而变化。(4)江苏省百年一遇极端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由西到东递减,最低气温则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永刚 温秀卿 顾红 姬菊芝
自然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可为保护及合理利用自然植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NPP综合研究模型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近43年来气候和自然植被NPP及其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3年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变率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分别为0.38℃和0.49%;日平均辐射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日平均辐射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为-0.86%,各地气候要素...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自然植被NPP 气候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全忠 周宏 陈欢 朱晓莉
使用1980—2011年江苏省温度、降水量和风速的逐月资料以及2012年稻作区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有效性,并使用排序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准确感知气候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年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温度、降水量和风速的变化趋势均存在区域差异;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平均有效性为78.22%,其中对温度上升趋势的感知准确度最高;感知有效性得分为1.42,说明农民基本上能够准确认知1~2个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但准确感知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排序Probit模型的回归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户感知 水稻种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珠 陶福禄 娄运生 史文娇
利用1980年-2008年江苏省县级农业统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水稻生产观测资料,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揭示江苏省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基于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包括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长趋势,并且最低气温的增长趋势高于最高气温的增长趋势,苏南地区的增长趋势高于苏北地区的增长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辐射在苏北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在苏南地区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大部分地区,水稻产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辐射的正相关性较显著,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降水量则呈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上较为一致。...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产量 统计模型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