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9)
- 2023(12133)
- 2022(10621)
- 2021(9934)
- 2020(8410)
- 2019(19094)
- 2018(18892)
- 2017(36204)
- 2016(19998)
- 2015(22237)
- 2014(21902)
- 2013(21768)
- 2012(19784)
- 2011(17761)
- 2010(17308)
- 2009(15579)
- 2008(14972)
- 2007(12696)
- 2006(10805)
- 2005(9023)
- 学科
- 济(73745)
- 经济(73664)
- 管理(54818)
- 业(52628)
- 企(43029)
- 企业(43029)
- 方法(36754)
- 数学(32126)
- 数学方法(31799)
- 农(20439)
- 学(19865)
- 中国(18141)
- 财(18118)
- 业经(16578)
- 贸(14803)
- 贸易(14799)
- 地方(14484)
- 易(14368)
- 农业(13975)
- 环境(12915)
- 技术(12578)
- 和(12376)
- 理论(11860)
- 务(11819)
- 财务(11760)
- 财务管理(11745)
- 制(11730)
- 企业财务(11104)
- 划(10663)
- 银(10004)
- 机构
- 大学(281435)
- 学院(279479)
- 管理(111476)
- 济(104177)
- 经济(101947)
- 理学(98373)
- 理学院(97201)
- 管理学(95363)
- 研究(95349)
- 管理学院(94891)
- 中国(67386)
- 科学(65854)
- 京(60310)
- 农(56189)
- 业大(51027)
- 所(49627)
- 研究所(46389)
- 农业(44824)
- 财(44052)
- 中心(42299)
- 江(38231)
- 北京(37633)
- 财经(36774)
- 范(35964)
- 师范(35464)
- 院(34793)
- 经(33637)
- 州(31323)
- 技术(30379)
- 农业大学(30307)
- 基金
- 项目(207152)
- 科学(160245)
- 基金(149690)
- 研究(141840)
- 家(134715)
- 国家(133656)
- 科学基金(112747)
- 社会(87095)
- 社会科(82452)
- 社会科学(82428)
- 基金项目(81207)
- 省(81194)
- 自然(78130)
- 自然科(76248)
- 自然科学(76223)
- 自然科学基金(74844)
- 划(69697)
- 教育(63990)
- 资助(61124)
- 编号(56639)
- 重点(46894)
- 部(44071)
- 发(43563)
- 成果(43410)
- 创(43026)
- 计划(41332)
- 科研(40793)
- 创新(40173)
- 课题(38498)
- 大学(37258)
- 期刊
- 济(105109)
- 经济(105109)
- 研究(73976)
- 学报(56583)
- 农(49566)
- 科学(48406)
- 中国(46200)
- 大学(40832)
- 学学(38999)
- 管理(37324)
- 农业(34585)
- 财(30986)
- 教育(26193)
- 技术(21470)
- 融(18367)
- 金融(18367)
- 业经(18359)
- 业(17915)
- 经济研究(17091)
- 财经(16642)
- 科技(16213)
- 业大(16082)
- 版(14844)
- 图书(14262)
- 资源(14255)
- 经(14051)
- 问题(13963)
- 林业(13873)
- 理论(13269)
- 农业大学(12681)
共检索到379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雨晴 陆佩玲 于强
影响物候期变化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者对物候期影响更显著,其中气温、光照和水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气温的升高,植物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成为一种全球趋势。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1959年~1996年间的资料表明,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了6 3天,秋季物候期推迟了4 5天,生长季长度延长10 8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显示,在过去20年内,欧亚地区植物生长季延长了18天左右、北美延长了12天。针对我国而言,采用全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物候与年平均气候的...
关键词:
物候 气候变化 生长季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丹 韩芳 陈云云 杨丽萍 陈素华
物候常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一项可靠指标,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灌木物候的影响,对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阿拉善左旗荒漠区5种灌木30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温平均增幅0.43℃·10a-1,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5种灌木春季物候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枯黄期则表现出显著的提前或不明显的推后趋势,生长季长度有所延长;3)3月均温、4月均温和10月均温对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成
尽管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及幅度大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存在许多分歧 ,然而植物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模型模拟的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定量研究。归纳起来 ,已有的模型可以归并为生物地理相关模型、生态响应面模型、立地模型、植物生理模型以及统计模型等五类。本文逐一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对模型模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种 气候变化 定量模拟 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湜溪 戴君虎 葛全胜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是指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证据。其中植物花期变化影响植物繁殖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植物始花期普遍提前。而关于气候变暖对植物始花期影响的内在机理并没有明确解释。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对植物开花等生理活动有显著调控作用的有机物,可对环境刺激作出响应并直接参与调控植物始花期,导致始花期的提前或延后。对植物激素在植物中表达与变化的精确测定有助于了解植物始花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内在机理。论文综述了植物激素对植物开花时间的调控作用以及目前植物激素最先进的检测方法,探讨了植物激素及相关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变化对植物始花期的影响;提出通过植物激素研究植物始花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激素调控机理,为探索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手段。
关键词:
物候 始花期 植物激素 质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世婷 刘明蕊 李国娥 王明霞 马春燕 付永硕 侯扶江 刘永杰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为总结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展望植物物候研究的未来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主要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等)及其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然后分析比较了研究植物物候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揭示了植物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方案。综述植物物候研究进展能够为我们理解环境变化条件下植物物候动态、物种共存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春雨 杨智宇 李丽丽 杨洪一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减少氮素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增强土壤-菌根真菌-植物三者之间的氮素交流,在氮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从菌根真菌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利用、菌根真菌影响植物氮代谢、菌根真菌对土壤氮循环的生态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基于当前菌根真菌对植物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现状,建议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及环境基因组学技术,重点研究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的氮转运机制,解析菌根真菌—植物—土壤间氮素交流的主要路径及基因互作网络,以期促进植物氮素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施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彦茜 肖登攀 柏会子 陶福禄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气温升高会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从而造成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作物物候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气候变化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物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农业产量提高都极为关键。随着全球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作物物候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论文结合作物物候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主要的驱动因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其他几种方法都需要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另外,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方法易于操作、可行性强,在物候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多。遥感反演方法对作物生育期的特征规律要求较高,一般主要关注作物返青期。②整体上,小麦全生育期主要呈缩短趋势,而玉米和水稻全生育期以延长趋势为主。③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改变,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因子,对作物物候变化起决定作用,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不利影响。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亚敏
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直接反映气候变化,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基于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6年主要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物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返青期、黄枯期和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6年来年均气温上升0.35℃·10 a-1(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会娥 贺立源 章爱群 门玉英
铝胁迫会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干扰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同时在铝胁迫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速率降低,部分光合酶活性受到抑制,直接影响植物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因此,近年来铝胁迫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然而,目前研究者就铝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受影响的报道多限于某一作物,综合性的报道还不多见。本文主要就铝胁迫对植物叶片气孔特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以及对部分光合酶和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简要概述了铝胁迫下矿质营养(氮、磷、镁、铁)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铝胁迫 植物 光合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李乐乐 赖梦霞 杜长霞 樊怀福
盐胁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土壤中的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普遍的异质性,植物对这种盐分差异性十分敏感。深入了解植物对异质盐胁迫的响应模式,对于改善植物在非一致性盐胁迫下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农业生产中,植物对土壤异质盐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盐分异质性分布成因及近年来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成因及分布;(2)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3)植物根系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响应;(4)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和根区盐分含量的关系。展望了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可行性研究。参6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晓红 陈晓阳
果聚糖是一类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在植物中的积累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本文除了介绍果聚糖的有关知识外,重点综述了果聚糖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并从果聚糖对渗透的调节,对膜的保护,在低温、干旱条件下果聚糖相关酶活性变化方面阐述了果聚糖抗旱、抗寒机制。此外,综述了提高果聚糖积累方面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良文 茹雪 赵凡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逐渐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诸如经济增长、农业、死亡率、健康、劳动生产率、国内冲突和移民等经济社会各领域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部分经济活动深受其害。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市场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最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论与展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春燕 毛端谦 罗青
气候变化与旅游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历程、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旅游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对气候变化与旅游相互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旅游 相互影响 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雪霞 陈建林 查丁石 朱为民
阐述了一氧化氮(NO)的产生途径(即一氧化氮合酶途径、硝酸还原酶途径和非酶促途径),NO在植物生长发育、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以及NO的信号转导途径和NO与其他信号分子的协同作用,并对以后的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韩炳宏 孔祥萍 周秉荣 石明明 赵恒和 牛得草 傅华
物候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敏感、最易观测的自然指标之一。自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显著改变了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青藏高原物候变化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整体来看,青藏高原的物候初始期变化总体表现为返青期和初花期提前、枯黄期推迟的趋势,而果实期则保持相对稳定;青藏高原的物候变化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放牧的驱动,暖湿化和适度放牧有利于植物提前或延长物候期,而暖干化则延迟或缩短物候期。物候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青藏高原植物物候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更少。综合分析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尽可能从生理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不同视角来研究气候变化对物候响应策略的影响以及物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反馈机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植物物候 时空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