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0)
- 2023(13069)
- 2022(11426)
- 2021(10767)
- 2020(9272)
- 2019(21102)
- 2018(21076)
- 2017(40968)
- 2016(22548)
- 2015(25257)
- 2014(25257)
- 2013(25258)
- 2012(23484)
- 2011(21400)
- 2010(21530)
- 2009(20235)
- 2008(18904)
- 2007(16357)
- 2006(14299)
- 2005(12410)
- 学科
- 济(85411)
- 经济(85315)
- 管理(62081)
- 业(59831)
- 企(47949)
- 企业(47949)
- 方法(41586)
- 数学(36490)
- 数学方法(36104)
- 中国(24001)
- 农(23936)
- 学(21924)
- 财(21500)
- 业经(18392)
- 贸(17711)
- 贸易(17703)
- 易(17236)
- 制(16477)
- 农业(15931)
- 地方(15857)
- 银(14290)
- 银行(14209)
- 环境(14186)
- 和(13936)
- 技术(13899)
- 行(13558)
- 融(13499)
- 金融(13497)
- 务(13309)
- 理论(13260)
- 机构
- 大学(330603)
- 学院(327370)
- 管理(126999)
- 济(125430)
- 经济(122726)
- 研究(113625)
- 理学(110898)
- 理学院(109556)
- 管理学(107445)
- 管理学院(106877)
- 中国(82691)
- 科学(76051)
- 京(71408)
- 农(62743)
- 所(59995)
- 财(57094)
- 业大(56511)
- 研究所(55479)
- 农业(49967)
- 中心(49591)
- 财经(46635)
- 江(45907)
- 北京(45323)
- 范(42535)
- 经(42374)
- 师范(41999)
- 院(41382)
- 州(37514)
- 经济学(37039)
- 财经大学(34818)
- 基金
- 项目(229696)
- 科学(177087)
- 基金(165360)
- 研究(158826)
- 家(148431)
- 国家(147267)
- 科学基金(123235)
- 社会(97358)
- 社会科(92108)
- 社会科学(92083)
- 省(89417)
- 基金项目(89100)
- 自然(84358)
- 自然科(82304)
- 自然科学(82274)
- 自然科学基金(80775)
- 划(76832)
- 教育(71845)
- 资助(68569)
- 编号(63899)
- 重点(51962)
- 成果(50733)
- 部(49644)
- 发(48409)
- 创(47074)
- 科研(45188)
- 计划(45038)
- 创新(44022)
- 课题(43892)
- 大学(41371)
- 期刊
- 济(132536)
- 经济(132536)
- 研究(92692)
- 学报(63410)
- 农(55422)
- 科学(55167)
- 中国(55089)
- 大学(45911)
- 管理(44407)
- 学学(43749)
- 财(39819)
- 农业(38274)
- 教育(31024)
- 融(26244)
- 金融(26244)
- 技术(24944)
- 业经(22613)
- 财经(21845)
- 经济研究(21719)
- 业(19279)
- 经(18514)
- 问题(18119)
- 科技(17691)
- 业大(17217)
- 版(16327)
- 理论(16198)
- 图书(16189)
- 林业(15785)
- 资源(15299)
- 技术经济(15103)
共检索到462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清华 郭泉水 徐德应 阎洪
本文在珙桐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 生态信息系统GREEN ,找出适宜珙桐分布的气候参数区间 ,并以此确定了珙桐的适宜分布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 预测的 2 0 30年气候变化的结果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 :到 2 0 30年珙桐的适宜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其中 ,适宜分布区的东界约向西移动 0°1 8′~ 1°1 8′ ,西界东南段约向东移动 0°1 8′~ 1°5 4′ ,北界和南界变化不大 ;2 0 30年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 2 0 %。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敏 殷晓洁 高伟杰 刘一飞 李子康
【目的】中国珍稀濒危柏科树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预测其在中国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以期对树种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3个树种的地理分布信息及37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R语言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影响其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方式。【结果】1)MaxEnt模型优化后,各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预测精度极好;2)13个树种分布范围较为狭窄,除朝鲜崖柏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地区,其余树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3)影响树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依次为:最干月降水量(BIO14,PC=35%)>温度年较差(BIO7,PC=17.1%)>海拔(ALT,PC=9.2%)>等温性(BIO3,PC=8.5%)>坡度(SLO,PC=7.2%)>最冷月最低温(BIO6,PC=5.3%);4)未来气候情景下,随着碳排放浓度增加,巨柏、西藏柏木、翠柏、台湾杉及越南黄金柏总适生区面积呈扩增趋势;水松、崖柏、岩生翠柏、红桧、福建柏、朝鲜崖柏总适生区面积呈缩减趋势;而水杉和岷江柏木在不同气候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呈现不同扩增及缩减趋势。【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很好地模拟出珍稀濒危柏科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各树种的适生区分布多呈不连续分布,建议扩宽其适生区范围,加强对其生境的保护。
关键词:
珍稀濒危 柏科 优化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杰成 郑国良 朱勇强
报道武义县珍稀濒危树种17种,其中国家级7种,省级10种;同时发现羽毛球树BuckleyalanceolataMiq.,黑壳楠LinderamegaphyHemsl.等2种为武义县分布新纪录。对全县珍稀濒危树种的分布、现状及保护价值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立牛头山自然保护区等具体保护意见。
关键词:
珍贵树种 资源 武义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建国 吕佳佳 周巧富
基于气候变化下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脆弱性分析,初步提出了适应对策,探讨了部分物种适应措施。气候变化下,珍稀濒危物种脆弱性表现在物种分布范围减少、破碎化和失去原分布范围、丰富度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物种灭绝、栖息地退化或消失等。珍稀濒危物种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分析物种自然适应机制,加强就地保护,增加种群数量,开展迁地和遗传保护,减少其它干扰,保护和恢复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适应对策等。每个物种需要分析目前濒危程度和气候变化下的脆弱性来提出适应对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珍稀濒危物种 适应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麻静 贾宏炎 曾冀 雷渊才 蔡道雄 郝建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淑萍 姜洁 阎平
论文通过野外调查,对喀喇昆仑山区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种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共计34种,隶属15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区内特有植物12科24属32种,其中,新疆特有种30种,西藏特有种2种;部分新疆特有种分布区呈趋异变化,昆仑独行菜(Lepidium kunlunshanicum G.L.Zhou et Z.X.An)、黄花点地梅(Androsace flavescens Maxim.)、密穗早熟禾(Poa spiciformi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培忠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46hm2的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区
关键词:
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繁殖,种质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继敏 殷晓洁 李干 高伟杰 黎宏琴
【目的】为明晰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其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的地理分布信息及38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R语言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各物种适生区变化趋势,分析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保护空缺(GAP)。【结果】MaxEnt优化预测后,各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预测准确。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影响各拟单性木兰属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为气温和降水,其中主要影响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最适范围15 ~ 210 mm,同时还受海拔因素影响;影响光叶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因子为温度年较差,最适范围为9 ~ 26 ℃;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昼夜温差月均值,其适宜范围6 ~ 8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长主要受到最干季均温影响,适宜范围在7 ~ 14 ℃,同时还受土壤因素影响。2061—2080 年气候情景下,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缩减11% ~ 33%,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分别扩增15% ~ 28%,各树种迁移距离54 ~ 296 km。各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在保护空缺面积较大,基准期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均在6%和11%以下。【结论】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分布最易受到最干月降水量、温度年较差、昼夜温差月均值等因素影响。在基准期时,各拟单性木兰属乔木高适生区面积分布较为零散。未来随着气候变暖,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缩减29% ~ 51%;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扩增21% ~ 49%。未来自然保护区内各拟单性木兰的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波动在2%以内。建议在西南、华中、华东及华南等适生热度值高地区,增加自然保护区,以增强对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乔木的保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一 董灵波 刘兆刚
【目的】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为小兴安岭地区亚顶极群落主要建群树种,分析水曲柳、黄菠萝和紫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格局影响,进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个气候因子、土壤以及海拔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小兴安岭地区3个珍稀易危树种当前、未来(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潜在分布情况。【结果】1)MaxEnt模型拟合效果良好,AUC值均大于0.7;2)水曲柳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热季度的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黄菠萝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最冷季降水;紫椴重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3)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曲柳适生区面积波动较大;黄菠萝在ssp370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缩减程度最大,其他情况适生区面积趋于平稳;紫椴适生区面积为21 769.87~25 579.46 km2,变化范围小,适生区面积有减小趋势。4种气候变化下3个树种核心区中心海拔升高31~222 m。【结论】为使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质量提升,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可在伊春市大力种植黄菠萝,在黑河市南部和伊春市北部大力种植紫椴。气候变化对水曲柳影响较大,适生区存在面积小,并且适生区等级降低面积大,建议加大对水曲柳保护力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馨 马文旭 赵天田 马庆华 梁丽松 王贵禧 杨振
[目的]探究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地理分布格局随气候的变化趋势,划分不同等级的华榛适生区,为华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华榛83条现代分布记录信息和筛选后的18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中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华榛末次间冰期以来6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结果显示:模拟结果较为准确,温度是影响华榛在6个不同时期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末次间冰期华榛的适生区总面积相比现代少9%左右,末次盛冰期变化不大,全新世中期适生区总面积相对现代多4.4%,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适生区面积均增加。华榛不同时期的分布中心均位于湖北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分布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华榛在冰期时适生区面积呈收缩趋势,在全新世中期及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境下适生区面积呈扩张趋势。[结论]华榛在气候变化的情境下适生区分布区域不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分布中心有向高纬度方向迁移的趋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明 徐树华 叶志军 苗世军
对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的分析表明,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1种,种类较少,缺乏古老性,特有成分极少,但具明显的滨海植物区系特色和一定数量的古树。一些乔木树种常为各类次生阔叶林的伴生种或更新种,个别为优势种。地理分布从普陀向定海、岱山、嵊泗递减,其中以桃花岛、朱家尖岛、普陀山3个岛屿最集中。针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珍稀植物 分布 珍稀植物保护 舟山群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今朝 刘健 余坤勇 曾琪 郑文英 艾婧文 上官莎逸
以三明市主要针叶树种(杉木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树种分布点数据和19个气候环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现实气候条件下杉木和马尾松在三明市的适宜分布区,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2050和2070年)杉木和马尾松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结果,并运用刀切法确定影响杉木和马尾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AUC值均大于0.9),最湿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等温性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杉木和马尾松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和中部,面积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敬元 熊丹 梁宏伟 王玉兵 廖明尧 陈发菊
以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14株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材料,提取其叶片基因组DNA,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RAPD反应条件中的各个因子,包括模板DNA质量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DNA聚合酶浓度和Mg2+浓度。结果表明,香果树基因组DNA在以下条件有较好的扩增效果:25μL体系中,Taq酶1.33×10-3kat.L-1;随机引物0.5μmol.L-1;Mg2+2.6 mmol.L-1;dNTP 220μmol.L-1;DNA模板4.40 mg.L-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斌,辛晓平,唐华俊,周清波,陈佑启
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全球变化的趋势和温室气体(特别是CO2) 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和世界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分大区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小麦、玉米等影响情况。提出了我国农业对全球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这些对策和措施可分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两部分。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地理分布 影响 对策及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泉水 徐德应 阎洪
本文在油松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编的专门计算机软件COMPLEX和地理信息系统IDRISI,找出油松的最适分布和极限分布的气候条件,建立油松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的相关模式,并以此模式确定油松的中心分布区和极限分布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预测的2030年气候变化结果,预测气候变化对油松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后油松的极限分布区将发生不十分明显地北移,北界东部约向北移1.4个纬度,南界约向北移0.2个纬度;东西界向分布中心有所收缩,气候变化后,油松极限分布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油松极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了9.4%;油松分布面积的减少,主要发生在海拔180-...
关键词:
气候变化,油松,地理分布,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