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1)
- 2023(10925)
- 2022(9021)
- 2021(8331)
- 2020(6717)
- 2019(15070)
- 2018(14547)
- 2017(28122)
- 2016(15257)
- 2015(16650)
- 2014(16019)
- 2013(16153)
- 2012(15107)
- 2011(13679)
- 2010(13654)
- 2009(12725)
- 2008(12431)
- 2007(11083)
- 2006(9763)
- 2005(8368)
- 学科
- 济(70419)
- 经济(70334)
- 业(51209)
- 农(49646)
- 管理(39635)
- 农业(32984)
- 方法(31365)
- 企(29445)
- 企业(29445)
- 数学(28970)
- 数学方法(28834)
- 业经(20437)
- 财(16518)
- 中国(16240)
- 贸(13728)
- 贸易(13724)
- 地方(13466)
- 制(13444)
- 易(13404)
- 学(13058)
- 农业经济(12421)
- 发(11614)
- 银(10171)
- 银行(10124)
- 技术(10024)
- 环境(9739)
- 融(9655)
- 金融(9655)
- 行(9610)
- 体(9566)
- 机构
- 学院(222892)
- 大学(219246)
- 济(95538)
- 经济(93983)
- 管理(86985)
- 理学(77066)
- 理学院(76219)
- 研究(75135)
- 管理学(75109)
- 管理学院(74704)
- 农(65588)
- 中国(59342)
- 农业(50696)
- 科学(47912)
- 业大(44611)
- 京(44008)
- 财(40756)
- 所(38565)
- 中心(36197)
- 研究所(35407)
- 财经(33126)
- 江(32316)
- 农业大学(32135)
- 经(30570)
- 经济学(29187)
- 经济学院(26868)
- 范(26673)
- 经济管理(26566)
- 北京(26398)
- 师范(26273)
- 基金
- 项目(159256)
- 科学(125833)
- 基金(119596)
- 研究(110284)
- 家(107277)
- 国家(106327)
- 科学基金(90462)
- 社会(73998)
- 社会科(69912)
- 社会科学(69895)
- 基金项目(64580)
- 省(61528)
- 自然(59673)
- 自然科(58345)
- 自然科学(58327)
- 自然科学基金(57340)
- 划(51669)
- 教育(47894)
- 资助(46896)
- 编号(42703)
- 农(36560)
- 部(35877)
- 重点(35517)
- 发(34673)
- 创(33080)
- 成果(32143)
- 国家社会(31881)
- 科研(31112)
- 创新(30971)
- 业(30724)
- 期刊
- 济(104231)
- 经济(104231)
- 农(69573)
- 研究(57493)
- 农业(47033)
- 学报(43780)
- 中国(41898)
- 科学(38732)
- 大学(33157)
- 学学(32240)
- 财(29115)
- 业经(24963)
- 管理(24877)
- 融(24254)
- 金融(24254)
- 业(21760)
- 财经(16426)
- 问题(15589)
- 经济研究(15028)
- 农业经济(14695)
- 农村(14496)
- 村(14496)
- 版(14484)
- 技术(14150)
- 经(13929)
- 业大(13463)
- 世界(12384)
- 资源(12234)
- 教育(12212)
- 农业大学(11959)
共检索到317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东 陈景帅 冯晓龙 赵启然 司伟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然而,尚未有研究提供气候变化与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2020年的农户数据,系统考察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均会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提高整体上增加了农地转出概率和规模、减少了农地转入概率和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利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促使小农户增加农地转出、减少农地转入,但规模农户并不倾向于转出农地,反而会通过增加农地转入面积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会促使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转出农地,但对纯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较小。据此,本文认为,应该重视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经营决策调整的影响,优化农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不同类型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地流转 经营规模 兼业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合林 张锟 江求川
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劳动力流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基于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劳动力流动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能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这主要来源于土地过度配置时农户劳动力流动,而土地配置不足时这一效应消失。机制检验证实,劳动力流动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机制,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但未发现资本回流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应破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障碍,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加快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秋纯 李谷成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分化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探讨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评估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控制函数法实证分析两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专业性农户和自有机械农户而言,兼业农户和外购机械服务的农户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由此认为: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正确认识农户兼业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轻农户兼业可能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秋纯 李谷成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分化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探讨农户兼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评估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用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模型和控制函数法实证分析两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采用;农户兼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专业性农户和自有机械农户而言,兼业农户和外购机械服务的农户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由此认为: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正确认识农户兼业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减轻农户兼业可能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2)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3)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
关键词:
种植结构 农户类型 农户分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云华 彭超 张琛
本文采用2003~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数据,构建相关随机效应模型(Correlated Random Effect)尽可能降低传统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中一步法的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氮元素施用对农户家庭层面"加总"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清理数据的过程中,本文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可能存在的面板数据衔接偏误问题进行纠正,进一步检验了计量分析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过程中氮元素施用过量,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氮元素施用对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存在着异质性,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不同区域农户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适当降低氮元素施用量的政策建议,即为农户施肥提供技术指导,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化和有机肥替代行动,健全化肥相关管理条例与科学施用的指导办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中华
在农村微观经济活动中,农户具有基础性地位。农户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向。1991年度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5066个农户的连续观察表明,农户家庭经营总收入增长较快,这种增长主要来自非农产业的发展;种植业生产不景气,粮食产量下降;支持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总量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投入的增加,而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农户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严重障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忠根 史清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袁航 刘景景 曹宝明
本文基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大样本数据,探讨了家庭非农就业行为和农地流转行为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非农就业涉入程度的加深,农户越倾向于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即非农就业带来了"趋粮化"而不是"非粮化"。2)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地转入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农地转出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3)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负向调节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农地流转也负向调节非农就业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本文意味着无需警惕非农就业和农地转入导致的"非粮化",而是应该关注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非粮化"趋向。并且,在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调整时,需要联动考虑"人走"和"地动"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锋 童婷 李谷成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评估其生产率效应对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平均提升效应为8.7%,在进行替换变量、更换样本、改变方法、安慰剂检验以及排除干扰政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收储制度改革分为取消临储价格和实施生产者补贴两个阶段,实施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率的提升大于取消临储价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兼业程度越高、玉米生产率越低的农户而言,收储制度改革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收储制度改革会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生产性投资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锋 童婷 李谷成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评估其生产率效应对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平均提升效应为8.7%,在进行替换变量、更换样本、改变方法、安慰剂检验以及排除干扰政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收储制度改革分为取消临储价格和实施生产者补贴两个阶段,实施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率的提升大于取消临储价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兼业程度越高、玉米生产率越低的农户而言,收储制度改革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收储制度改革会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生产性投资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新刚 司伟 冯晓龙 赵启然
大豆生产者补贴是近年来中国尝试促进大豆生产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该政策如何影响农户决策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6-2020年的5期数据,系统考察了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大豆生产者补贴的激励下,农户主要通过增加土地转入面积或调整种植结构两种方式实现大豆扩种,且该补贴对农户扩种大豆的激励效应在年份间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趋势。总体上看,由于大豆生产者补贴使土地转入者面临地租上涨困境,农户更倾向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即提高大豆面积占比。但不同群体之间差异明显:相对于小规模和中等规模农户,大豆生产者补贴对较大规模农户扩种大豆的激励效果更强;较大规模农户主要通过转入土地和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扩种大豆,而小规模农户更倾向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实现大豆扩种。
关键词:
生产者补贴 政策激励 土地转入 种植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Jin Yanhong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户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滞后于城镇居民,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性收入,而资产性收入的比例较低。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既有产业差异、区域分割、制度与政策等宏观因素,也有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投入、金融资产与社会资本拥有、农户家庭特征等微观因素。金融资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社会资本及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Michael Carter
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河南省样本农户数据所组成的面板数据,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了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要素分解,使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方法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小麦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存在规模效应,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要素投入增加是其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粮食直接补贴对农户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经营规模为6亩以上农户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从粮食直接补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各贡献因素的影响看,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本文以专业化农户农地流转模型为起点,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判断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并利用来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农户生产能力、农地流转的交易对象、流转程序复杂性、流转契约形式、亩均经营收益和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次,农地经营数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密度,但租出土地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最后,就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而言,农地流入改善了家庭农业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关键词:
专业化农户 农地流转 交易成本 经济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地“三权分置”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的实证检验
为农户家庭经济盘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资料分析
要素替代视角下农户化肥施用研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
农户粮食种植面积与粮价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促进规模农户种粮了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
权力分配对农村家庭收入差异影响的分析——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
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
中国化肥高用量与小农户的施肥行为研究——基于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发现
农机购置补贴如何影响小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基于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