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83)
- 2023(19402)
- 2022(16375)
- 2021(15365)
- 2020(12974)
- 2019(29717)
- 2018(29430)
- 2017(56172)
- 2016(30555)
- 2015(34444)
- 2014(34024)
- 2013(33934)
- 2012(31072)
- 2011(28174)
- 2010(28197)
- 2009(26395)
- 2008(26083)
- 2007(23066)
- 2006(20397)
- 2005(18107)
- 学科
- 济(129457)
- 经济(129306)
- 业(107359)
- 管理(93258)
- 企(88080)
- 企业(88080)
- 方法(59506)
- 农(50049)
- 数学(49774)
- 数学方法(49059)
- 业经(35920)
- 财(34466)
- 中国(33873)
- 农业(33276)
- 学(25836)
- 贸(25033)
- 贸易(25018)
- 制(24531)
- 易(24386)
- 务(23529)
- 财务(23453)
- 财务管理(23425)
- 地方(23296)
- 企业财务(22174)
- 技术(22169)
- 理论(21383)
- 和(21214)
- 策(19792)
- 划(19573)
- 环境(19139)
- 机构
- 学院(445464)
- 大学(441641)
- 济(182858)
- 经济(179372)
- 管理(175930)
- 理学(152553)
- 研究(151548)
- 理学院(150872)
- 管理学(148090)
- 管理学院(147316)
- 中国(116442)
- 科学(96577)
- 京(94594)
- 农(91826)
- 财(79595)
- 所(77893)
- 业大(74397)
- 农业(71519)
- 研究所(71415)
- 中心(68338)
- 江(64840)
- 财经(64470)
- 北京(59531)
- 经(58859)
- 范(54962)
- 经济学(54565)
- 师范(54336)
- 院(53955)
- 州(51956)
- 经济学院(49338)
- 基金
- 项目(304859)
- 科学(239074)
- 基金(222509)
- 研究(216125)
- 家(197207)
- 国家(195545)
- 科学基金(166773)
- 社会(137350)
- 社会科(130017)
- 社会科学(129979)
- 省(118699)
- 基金项目(117467)
- 自然(110797)
- 自然科(108263)
- 自然科学(108231)
- 自然科学基金(106298)
- 划(100029)
- 教育(97366)
- 资助(92236)
- 编号(86526)
- 重点(68531)
- 成果(68084)
- 部(66750)
- 发(65351)
- 创(64311)
- 创新(59692)
- 课题(59000)
- 科研(58529)
- 国家社会(56978)
- 业(56396)
- 期刊
- 济(202736)
- 经济(202736)
- 研究(125485)
- 农(88412)
- 中国(82800)
- 学报(76974)
- 科学(70298)
- 管理(65336)
- 财(60679)
- 农业(59957)
- 大学(57486)
- 学学(54997)
- 教育(39967)
- 融(38671)
- 金融(38671)
- 技术(37903)
- 业经(37555)
- 业(32318)
- 经济研究(31939)
- 财经(31309)
- 经(26939)
- 问题(26890)
- 技术经济(23295)
- 版(22810)
- 科技(22186)
- 世界(20943)
- 资源(20861)
- 业大(20826)
- 统计(20566)
- 现代(20201)
共检索到649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展 刘纪远 曹明奎
研究首先利用1980—2000年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的农业数据对CER ES-W heat动态机理作物模型进行详细的验证,然后将CERESW-heat模型与两个全球气候模式(G ISS和H adley)结合,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在IPCC SR ES A 2和B2两个气候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黄淮海农业区雨养小麦全面减产,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减产幅度大,东部减产幅度小;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灌溉小麦产量维持了现有水平,但灌溉水量增加。因此,在未来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黄淮海平原县级小麦种植结构、灌溉条件、日值气象数据,结合小麦的地区生长周期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气温上升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依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气温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明确为负;日照日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小麦增产;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趋势加剧,同样对小麦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剥离经济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影响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力的总体影响约为每10年减产0.68%,但尚不确定其长期危害是否加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淮海平原 小麦生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建栋 傅抱璞 金之庆 卢其尧 林振山
应用ARIDCROP模型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Yq分布图,继而研究了水分保持最适状况时的光温生产力Yw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分增产力Q(Q=(Yw-Yq)/Yq)分布图。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变幅在3750~9750kg/hm2之间,总的趋势北低南高,黑龙港地区出现了一个3750kg/hm2的低值区。水分是黄淮海北部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当水分完全适宜时,南部淮河流域冬小麦气候生产力仅可提高5%~10%,而黄淮海北部地区气候生产力则可提高75%~100%。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记录与生产力模拟值进行了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莲英 王秀芬 尤飞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冬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黄淮海区是我国第一大冬小麦主产区,研究选择黄淮海区为研究区域,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区近50年来太阳辐射量和平均温度在全年和冬小麦生育期两个时段内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运用AEZ模型计算了黄淮海区各气象站点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辐射量和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淮海区全年日均太阳辐射量和生育期内日均太阳辐射量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且全年日均太阳辐射量减少幅度较大;(2)黄淮海区年平均温度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而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
黄淮海区 气候变化 冬小麦 光温生产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傅抱璞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式,该模式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并充分考虑了冬小麦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年际之间存在4年和9~10年的变化周期。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幅在9000~10950kg/hm2之间,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和山东胶东半岛为两个高值区,超过10500kg/hm2。模拟结果与当前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实践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该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实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水资源短缺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将面临调整。论文利用IPCC 5三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浓度排放路径(RCP 2.6、RCP 4.5和RCP 8.5)的多模式集成数据,基于VIP(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InteRfaCe PRoCesses)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2011—2059年黄淮海平原二级子流域的水资源盈亏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水分亏缺最严重的子流域,设计无外来调水和维持2000—2010年调水总量水平的两种流域地下水采补均衡情景,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新素 龙致炜 宋广鹏 陈长青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夏玉米-冬小麦 种植模式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靳雪 胡继连
农业区划,它为指导人们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该文引入虚拟水概念,将虚拟水含量作为农业区划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以我国黄淮海地区为例,运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农业分区,得到了最终的农业资源区划结果: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京、津山麓平原农牧区,河北平原农业区,鲁、豫平原丘陵农区,以及皖、苏平原农区。这种方法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区划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区划 虚拟水 聚类分析 黄淮海地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农户乡城迁移和农业转型发展要求农地流转出发,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农地流转不畅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然后利用中国黄淮海农区5省18县(市、区)708户小麦种植户的一手调查数据,在处理内生性和选择偏误的基础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估计了农地流转不畅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想流出或流入农地却不能实现,会显著影响农户的小麦产量。从平均处理效应(ATE)看,想减少或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户不能流出或流入理想规模的农地,会造成12.16%的小麦亩均产量损失。基于加权最小二乘(WLS)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这一结论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应尽快消除农地流转的各种障碍,推动农村人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柳文 马恩朴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玲玲 吕厚荃 方利
基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的黄淮海地区1951-210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逐日站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不同发育时段对温度、降水和日照的需求,在前人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对1951-2100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2100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之前黄淮海大部地区夏玉米气候适宜度高于0.80,河北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西部等地出现小幅上升;2011-2040年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开始下降,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如泰 陈焕伟 李保国 黄元仿
【目的】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模拟模型对区域农田土壤水氮行为进行模拟和评价。【方法】建立和验证土壤水、热、氮和作物生长联合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在1999~2000年黄淮海平原的农村社会经济和土壤、气候等条件背景下,对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水氮利用效率和氮素损失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区域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WUE)、氮素利用效率(NUE)及土壤氮素淋失情况的空间分布在各地貌区之间有明显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1m土体的氮素淋失量与灌水和降水量、施氮量、土壤饱和导水率(K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WUE与施氮量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光华 陆盈盈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了受到制度和投资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气候变化的作用。本文以冬小麦为例,在运用指数方法测度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了冬小麦生长期气候因素变化对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不断增长,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分别采用生长期积温和温度的天数分布两种气温衡量指标回归结果指出气温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温会显著降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高温主要通过降低冬小麦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文提出健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调整品种布局、加强耐高温品种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效率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伟 邓辉 李贵才 范锦龙 任建强
该文利用IPCC AR4模式资料和基于多年观测资料生成的格点数据,建立降水、最高/最低气温的统计降尺度关系,获取华北地区高分辨率未来气候情景空间分布;利用作物模型模拟IPCC-B1情景下冬小麦生长期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R2)大于0.70;降水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最小为0.63;IPCC-B1情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总体上变短,产量下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模型 冬小麦 华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冯建中 朱禎安 赵军
[目的] 准确预测区域农业人口规模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针对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的缺点,借助抗噪音迭代模型在中期人口预测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求解问题化为模型参数的非线性问题,推导并完整给出了模型的代价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继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迭代求解公式,从而构建了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以黄淮海平原2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市都市农业区为例进行农业人口中期预测。[结果] 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传统农业区曲周县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增加且增速趋缓并逐渐趋向于一个理性范围内;都市农业区北京市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下降且降速趋缓并逐渐稳定在一个理性范围内。[结论] 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可很好地进行区域农业人口的中期预测;针对黄淮海平原2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都市农业区的农业人口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人口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