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0)
- 2023(4983)
- 2022(4053)
- 2021(3959)
- 2020(3213)
- 2019(7663)
- 2018(7229)
- 2017(13241)
- 2016(7036)
- 2015(8280)
- 2014(7758)
- 2013(8008)
- 2012(7577)
- 2011(7170)
- 2010(6812)
- 2009(6409)
- 2008(6272)
- 2007(5355)
- 2006(4730)
- 2005(4338)
- 学科
- 济(35600)
- 经济(35576)
- 方法(16454)
- 业(16312)
- 管理(15901)
- 数学(15242)
- 数学方法(15183)
- 中国(12582)
- 企(10774)
- 企业(10774)
- 贸(9980)
- 贸易(9971)
- 易(9846)
- 农(9223)
- 学(7069)
- 业经(6245)
- 农业(6010)
- 出(5822)
- 关系(5809)
- 环境(5802)
- 制(5751)
- 财(5662)
- 发(5229)
- 银(5135)
- 银行(5129)
- 行(5056)
- 融(4840)
- 金融(4840)
- 出口(4758)
- 出口贸易(4758)
- 机构
- 大学(108590)
- 学院(105100)
- 济(57029)
- 经济(56465)
- 研究(45922)
- 管理(38687)
- 中国(36169)
- 理学(33317)
- 理学院(32905)
- 管理学(32575)
- 管理学院(32384)
- 科学(25960)
- 京(24941)
- 所(23377)
- 研究所(21711)
- 财(21655)
- 经济学(19673)
- 中心(18925)
- 农(18719)
- 财经(17943)
- 经济学院(17774)
- 院(17136)
- 北京(16868)
- 经(16813)
- 业大(15896)
- 科学院(14993)
- 农业(14309)
- 财经大学(13700)
- 江(13158)
- 研究院(13154)
- 基金
- 项目(73591)
- 科学(59037)
- 基金(57294)
- 家(52388)
- 研究(52105)
- 国家(52093)
- 科学基金(43094)
- 社会(36254)
- 社会科(34632)
- 社会科学(34627)
- 基金项目(29354)
- 自然(26800)
- 自然科(26213)
- 自然科学(26207)
- 自然科学基金(25803)
- 资助(24220)
- 省(23781)
- 教育(22275)
- 划(21922)
- 中国(19067)
- 部(17949)
- 编号(17656)
- 重点(17371)
- 国家社会(17216)
- 发(16540)
- 教育部(15398)
- 创(14689)
- 科研(14408)
- 人文(14054)
- 创新(14008)
共检索到159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本文从生产力与环境关系角度,比较分析了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阐述了层的生产力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种生产力与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地上部年凋落量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凋落物现存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森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生物量无明显的地理规律性变化,但多物种复杂结构的成熟天然林生物量较高;层的生产力随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排斥或补充各异变化;种的生产力反映了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群落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
中国森林 现实生产力 地理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关键词:
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气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有绪
本文以OSU模型和以GFDL、GISS、NCAR、OCU及UKMO等模型的综合分析对中国气候变化的预测为基础,讨论大约在2020年大气CO_2浓度两倍时对中国森林变化的预测途径。以杉木林的生长、产量和分布、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的树种组成和生长,以及我国森林带的可能变迁为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森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时明芝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显著地改变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对森林和以林为生的人口都会造成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而适应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社会经济及对策研究相对滞后,因此,笔者从气候变化对历史上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着手,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分布、森林演替、森林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火灾、森林水文调节和水质、森林生态系统的未来、森林生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现有气候变化对森林影响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忽略了其它环境因子的作用;忽略了不同物种之...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影响 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赵凤君 王明玉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火险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林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区包括中国的主要森林分布区,并根据中国生态地理系统分成6个区域,研究过去50年和未来2021—2050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及火险变化。地面气候资料包括824个国家级基准、基本站的日值观测资料(1961—2010年)数据集,利用距离方向加权平均法把各气象因子差值到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点。气候情景数据包括4个情景(RCP2.6、RCP4.5、RCP6.0和RCP8.5)下5个全球气候模式(GFDL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火险 气候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森林自然生产力、森林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提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构成。同时,还对林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森林经营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 定义 构成 森林经营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陈雅如
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受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影响,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年(前期论证)、1996年(大江截流)、2002年(水库正式蓄水)、2006年(全面建成)和2012年(全面运行),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探讨库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揭示19922012年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同时,运用本地参数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三峡库区各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兆飞 张雨秋 张忠辉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探讨林分结构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为合理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林分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地区温带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布点的方式在东北地区7座温带森林分布的主要山脉上设置了327个调查取样点,调查面积共计32.7 hm~2。研究以26 348株活立木的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基于大尺度条件下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作用路径和大小,分析了温度、降水和林分优势高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在结构方程模型中:(1)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都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间有很强的相关性;(2)温度和降水对生产力没有直接影响,而是分别通过影响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作用于生产力;(3)林分优势高对生产力也无直接影响,通过影响林分结构作用于森林生产力,且影响比温度和降水更大。【结论】中国东北温带森林林分生产力的直接驱动因子是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气候和林分优势高是通过作用于林分结构间接影响森林生产力。研究结果为东北地区温带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余超 王斌 刘华 杨校生 修珍珍
根据1973—2008年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特征,从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气候带定量分析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平均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和平均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净生产量由1973—1976年间的803.359×106t·a-1增加到2004—2008年间的1 478.425×106t·a-1,增加了84.03%;相应的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由7.302 t·hm-2·a-1增加到9.502 t·hm-2·a-1,增加了30.13%。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杨桦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对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贡献较大;热带林、阔叶混交林...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净生产量 平均生产力 动态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祁承经 曹福祥 徐永福
简述近数十年气候变化对热带森林的影响,包括:1)热带地区气候变化;2)热带森林分布区变化;3)热带森林生长动态;4)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组成变化;5)热带森林碳储量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周广胜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模式计算,讨论了气候变化对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有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量的累积,当CO2浓度增加1倍时,叶面积增加28·1%,主茎新增量增加23·3%,分株数增加22·5%,叶片气孔阻力增加41·8%,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16·5%;而土壤干旱不利于蒙古栎的生长和材积的累积,当土壤湿度由60%~80%下降到45%~60%时,叶面积减小36·5%,主茎新增量减少34·3%,分株数减少37·5%,光合作用速率减小35·1%。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可以减弱干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的气候生产力在118m3~288m3/...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蒙古栎 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黄淮海平原县级小麦种植结构、灌溉条件、日值气象数据,结合小麦的地区生长周期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气温上升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依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气温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明确为负;日照日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小麦增产;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趋势加剧,同样对小麦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剥离经济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影响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力的总体影响约为每10年减产0.68%,但尚不确定其长期危害是否加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淮海平原 小麦生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国华 傅伯杰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的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研究领域。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昌顺 刘爱兵 谢高地 陈龙 刘春兰
利用森林蓄积量推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方法和GIS技术,系统研究了迪庆州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结果表明,虽迪庆州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与中国主要森林植被生产力一致,但其平均生物量及平均生产力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这一结果符合迪庆林情,说明材积推算生物量法(材积源生物量法)适合用于该区域森林植被生产力研究;迪庆州森林总生物量为2.22亿t,其中乔木林2.15亿t,灌木林(含疏林和竹林)0.07亿t;乔木林和灌木林的总生产力分别为1723.77万t/a和386.25万t/a;各乡镇乔木林/森林的总生物量呈现随与澜沧江和金沙江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流经乡镇的森林具有较低的生物量和较高的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茂震 王广兴 刘安兴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在1994—1999年间为1.557t.hm-2a-1,在1999—2004年间为2.060t.hm-2a-1;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林分质量仍然较低,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但在总体单位蓄积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森林生物量被高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