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4)
- 2023(8326)
- 2022(6745)
- 2021(6349)
- 2020(5218)
- 2019(11807)
- 2018(11230)
- 2017(20659)
- 2016(11102)
- 2015(12342)
- 2014(11595)
- 2013(11705)
- 2012(10851)
- 2011(10009)
- 2010(9604)
- 2009(8811)
- 2008(8541)
- 2007(7097)
- 2006(6119)
- 2005(5375)
- 学科
- 济(47197)
- 经济(47148)
- 管理(27934)
- 业(27286)
- 方法(22307)
- 数学(20759)
- 数学方法(20662)
- 企(19534)
- 企业(19534)
- 中国(15584)
- 贸(13295)
- 贸易(13290)
- 易(13087)
- 农(13076)
- 学(11620)
- 财(10690)
- 农业(8870)
- 业经(8850)
- 环境(8424)
- 制(8173)
- 银(7468)
- 银行(7416)
- 出(7406)
- 行(7154)
- 融(7028)
- 金融(7027)
- 关系(7017)
- 技术(6779)
- 划(6198)
- 发(6148)
- 机构
- 大学(165662)
- 学院(161885)
- 济(75970)
- 经济(75100)
- 研究(65541)
- 管理(59104)
- 理学(52303)
- 理学院(51618)
- 管理学(50865)
- 管理学院(50587)
- 中国(49569)
- 科学(41874)
- 农(37334)
- 京(36296)
- 所(34664)
- 研究所(32566)
- 业大(30232)
- 财(29900)
- 农业(29790)
- 中心(27739)
- 财经(25211)
- 经济学(25186)
- 院(23597)
- 经(23540)
- 北京(23337)
- 经济学院(22953)
- 科学院(22025)
- 江(20406)
- 农业大学(19766)
- 财经大学(19234)
- 基金
- 项目(119768)
- 科学(94140)
- 基金(91609)
- 家(85280)
- 国家(84692)
- 研究(77461)
- 科学基金(70083)
- 社会(53083)
- 社会科(50525)
- 社会科学(50515)
- 基金项目(48390)
- 自然(47370)
- 自然科(46307)
- 自然科学(46286)
- 自然科学基金(45543)
- 省(42049)
- 划(38106)
- 资助(37258)
- 教育(33734)
- 重点(28045)
- 部(27432)
- 编号(26286)
- 发(25600)
- 中国(24845)
- 创(24792)
- 国家社会(24325)
- 计划(24124)
- 科研(23968)
- 创新(23488)
- 教育部(22755)
共检索到227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袁嘉祖 逢瀛
以《中国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研究》所得出的"在未来60a(年)内,平均气温将升高2~3℃、年降水量增加5%"为条件,根据柑桔、橡胶、桉树、杉木和华北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对水热条件的要求,分别应用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和水热土综合指数模型,预测这些树种的地理位移趋势和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气温每10a上升0.2~0.5℃、年降水量增加1.02%的情况下,杉木分布区的北限将向北推移2.75个纬度,海拔下限上升112.3m;柑桔分布区将向北推移3.6个纬度,海拔上限升高112.3m;华北落叶松分布区南限将向北推移3个纬度,海拔下限升高300~400m,但因北限水分不足,不会向北推移很远,分布区缩...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植被 地域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远航 张峰源 刘滨辉
【目的】采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方法,以小兴安岭为研究区,构建森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分析森林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 NDVI 3g影像,运用一元六次多项式拟合植被生长曲线,并结合逐像元动态阈值法提取小兴安岭1982-2015年森林植被生长开始期(SOS)、生长结束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共3种物候参数;利用ArcGIS软件,将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数据与植被物候参数逐像元分析,得到物候参数与气象因子偏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植被SOS逐渐提前,植被EOS逐渐推迟,植被LOS逐渐延长的规律。(2)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集中在日序第112.1~128.3天,年际变化在1998年前后出现转折,1998年前呈显著提前趋势(R~2=0.284,P=0.028),1998年后呈不显著推迟趋势(R~2=0.002,P=0.86),导致整个时间段(1982-2015年)变化不显著,变化幅度为每10年提前0.12 d(R~2=0.001,P=0.872);森林植被EOS集中在第277.3~294.8天,年际变化呈现显著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推迟2.33 d(R~2=0.294,P<0.01)。(3)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对当年4月温度的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2月温度;植被EOS对当年8月降水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6月温度。【结论】(1)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与水热条件多年平均值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空间规律特征。(2)研究期植被EOS的变化主要受8月降水的变化驱动,8月降水的下降是导致植被EOS显著推迟的主要原因。(3)20世纪末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引起2月温度在1998年前后呈现由显著上升转变为不显著下降,引起植被SOS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导致整个时间段植被SOS变化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赵凤君 王明玉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火险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林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区包括中国的主要森林分布区,并根据中国生态地理系统分成6个区域,研究过去50年和未来2021—2050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及火险变化。地面气候资料包括824个国家级基准、基本站的日值观测资料(1961—2010年)数据集,利用距离方向加权平均法把各气象因子差值到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点。气候情景数据包括4个情景(RCP2.6、RCP4.5、RCP6.0和RCP8.5)下5个全球气候模式(GFDL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火险 气候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对我国森林植被变化水文效应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 森林砍伐或火灾引起森林覆盖度下降会导致林冠截留率、 凋落物对降水截留能力和蓄水能力、 土壤的渗透和蓄水能力降低。不同地区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幅度相差较大, 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 除长江中上游外, 森林砍伐会降低植被层的蒸发散, 增加河川径流;反之, 会减少河川径流量。森林火灾会导致林木蒸发散减少, 河川径流增加。
关键词:
森林砍伐 森林火灾 水文过程 河川径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军锋 李秀彬
针对“森林能否增雨、 森林能否减少年径流量、 调节枯水径流以及能否削减洪峰”等问题, 综述了各种观点, 分析了出现分歧的原因。作者认为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森林植被的存在一般减少年径流量, 而对调节枯水径流以及削减洪峰等的作用则因地带、 因流域尺度而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差异和尺度的影响, 是导致争论的主要原因。正确评价森林的水文效应, 应该注意地带性差异、 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森林的类型等。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流域 植被变化 争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雨行 曾平江
使用不同时期的航片、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及水文数据,用流域自身对比法,研究了我国8个中小流域森林变化与河川径流泥沙的关系,同时还对森林水文试验站8年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森林覆盖率减少,年径流量、洪峰流量、悬移质输沙量均增加;活立木总蓄积量减少,枯水期径流深减小;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则与此相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余超 王斌 刘华 杨校生 修珍珍
根据1973—2008年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特征,从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气候带定量分析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平均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和平均生产力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净生产量由1973—1976年间的803.359×106t·a-1增加到2004—2008年间的1 478.425×106t·a-1,增加了84.03%;相应的森林植被平均生产力由7.302 t·hm-2·a-1增加到9.502 t·hm-2·a-1,增加了30.13%。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杨桦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对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贡献较大;热带林、阔叶混交林...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净生产量 平均生产力 动态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思远 张增祥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宗科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 ,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近 5a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森林植被时空变化的机制与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土地利用格局主要由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 ,其中 ,草地面积最大 ,林地与草地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的三度空间规律性变化 ;5a中林草地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的 ,耕地的增加主要以减少林草地为代价的 ,5a间林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 4km ,草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兵 郭泉水 阎洪 温远光
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全球变化(GlobeChange)为背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手段,从林冠截留、枯落物蓄水、林地土壤拦蓄这三个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最主要的层次出发,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前后我国森林降水截留功能地理分布规律的差异。203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依据7个GCM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结果,选用树冠降水截留模型和森林综合截留模型,在IDRISI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降水截留规律的可能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有绪
本文以OSU模型和以GFDL、GISS、NCAR、OCU及UKMO等模型的综合分析对中国气候变化的预测为基础,讨论大约在2020年大气CO_2浓度两倍时对中国森林变化的预测途径。以杉木林的生长、产量和分布、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的树种组成和生长,以及我国森林带的可能变迁为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森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时明芝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显著地改变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对森林和以林为生的人口都会造成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而适应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社会经济及对策研究相对滞后,因此,笔者从气候变化对历史上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着手,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分布、森林演替、森林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火灾、森林水文调节和水质、森林生态系统的未来、森林生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现有气候变化对森林影响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忽略了其它环境因子的作用;忽略了不同物种之...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影响 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红元 傅辉恩 车克钧 阎克林
该文根据1973年以来黑河流域(上游下段)及其观测支流寺大隆、天涝池河的流量实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祁连山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内河川年径流量,洪、枯期流量,季节性径流及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小流域,河川年径流量、雨季流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森林植被调节河川洪峰、枯水期及季节性径流作用明显;在相同森林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越高,冬春枯水季节稳定补给河道的径流量及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也相应提高,说明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河川径流有一定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玉山
论文从土壤水文学科视角来研究和分析黄土高原森林水文作用的两个重大问题, 即对总径流量和对地下水转化的影响。联系黄土高原与水循环有关的生态属性, 系统阐述了林地土壤下伏干层的发现、 分布、 水文性质及其生物学成因。重点分析了干层因其巨大水分亏缺量阻隔重力水下渗, 阻止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作用。指出森林因其显著拦蓄径流作用, 蓄积水分又难以转化为地下水, 因而具有减少林地出境总径流量的作用。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森林 水循环 干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政 陈国生
【目的】湖南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森林资源丰富。湖南省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亮丽名片,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湖南省森林植被进行分析,生成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图,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与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关系,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空间分布来看,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湘西、湘南,及湘东山地,而湘中、湘北地区相对较少。生态因素是影响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解释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和旅游业总收入的解释力相对较小。社会因素中总人口、公路里程和城市化水平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有一定解释力。【结论】生态因素中的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人工造林面积,社会因素中公路里程、总人口与森林植被分布高度正相关;经济因素中的人均GDP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社会因素中的城市化水平与森林植被分布为负相关关系。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湖南省森林植被地理研究内容,开展森林资源评价,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指导生态环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湖南省 森林植被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余新晓 E.Klaghofer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 ,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 ,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 ,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 ,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