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9)
2023(8925)
2022(7276)
2021(6670)
2020(5302)
2019(11553)
2018(10890)
2017(20024)
2016(11128)
2015(11898)
2014(11518)
2013(11032)
2012(9984)
2011(8987)
2010(8702)
2009(8048)
2008(7713)
2007(6661)
2006(5731)
2005(4992)
作者
(34915)
(29431)
(29385)
(27621)
(18368)
(14325)
(12882)
(11618)
(11151)
(10190)
(10077)
(9591)
(9352)
(9207)
(9160)
(9100)
(8877)
(8728)
(8476)
(8458)
(7642)
(7205)
(7042)
(6754)
(6555)
(6459)
(6403)
(6375)
(5995)
(5987)
学科
(38626)
经济(38545)
管理(30538)
(28839)
(22308)
企业(22308)
方法(16273)
数学(14510)
数学方法(14334)
(13396)
中国(11171)
(11092)
(10922)
业经(9951)
(9607)
农业(9119)
(9002)
贸易(9000)
(8799)
环境(7236)
技术(6774)
地方(6705)
(6642)
银行(6588)
(6577)
(6321)
金融(6320)
(6271)
(6169)
财务(6159)
机构
学院(156766)
大学(156672)
(60153)
经济(59040)
研究(58081)
管理(56257)
理学(49708)
理学院(49053)
管理学(48104)
管理学院(47823)
中国(41938)
科学(40383)
(37883)
(32868)
业大(31591)
(31317)
农业(30366)
研究所(29313)
(26860)
中心(25468)
(22672)
(22032)
财经(21777)
农业大学(20505)
北京(20109)
(19952)
(19574)
(19447)
师范(19181)
经济学(18585)
基金
项目(117883)
科学(91105)
基金(85836)
(80370)
国家(79709)
研究(77429)
科学基金(65505)
社会(49781)
社会科(47066)
社会科学(47054)
(45955)
基金项目(45913)
自然(44970)
自然科(43881)
自然科学(43866)
自然科学基金(43109)
(40363)
教育(34318)
资助(33190)
编号(28987)
重点(27645)
(25407)
计划(25123)
(25063)
(24863)
科研(23633)
创新(23490)
科技(22633)
成果(21788)
(21611)
期刊
(62079)
经济(62079)
研究(39944)
学报(36674)
(33822)
科学(31181)
中国(28960)
大学(26277)
学学(25466)
农业(22439)
(19616)
管理(18557)
(12386)
金融(12386)
教育(12351)
(11757)
业经(11651)
业大(10707)
经济研究(10671)
财经(10574)
技术(9773)
(9620)
林业(9499)
科技(9213)
(9050)
农业大学(8633)
问题(8478)
资源(8118)
商业(7201)
(6845)
共检索到218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受金  潘百红  
以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在南岭地区不同纬度(26°33′N,北部;25°47′N,中部;24°42′N,南部)分别设立样地,用生长锥法在树高1.3 m处钻取木芯,经晾干、打磨后,使用Lin Tab5型年轮测量分析系统进行轮宽测量,利用COFECHA程序对年轮宽度序列进行交叉定年,运用ARSTAN程序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利用相关分析统计方法,对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马尾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影响,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升高均促进了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中部地区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影响,冬季温度的升高促进了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但夏季温度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雷静品  肖文发  黄志霖  曾立雄  
利用采自三峡库区秭归县不同海拔高度的马尾松树轮样芯,分别建立树木年轮宽度年表,包括标准年表和差值年表,并对2种年表进行比较。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学方法,研究秭归县马尾松在不同海拔高度处的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得出不同海拔高度处马尾松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海拔300m处马尾松生长受上年6和10月份降雨量和湿润指数的影响,与当年气候因子的关系不显著;海拔600m处马尾松生长与上年6月份温度呈显著相关,还受当年7月份的月平均降雨量和湿润指数的影响;海拔900m处马尾松生长不仅与当年2月份温度呈显著相关,还受当年12月份月平均降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袁嘉祖  陈志泊  
该文根据气候变化以及马尾松和云南松的生物学特性,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模型,应用生态信息系统分别预测了两个树种的地理位移趋势.结果表明:到2050年,马尾松分布区的北界将可能由目前的34°N北移到40°N,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800m升高到1130m,总面积可能减少260万hm2.云南松可能北移不显著,但可能有东移趋势,分布区的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2800m升高到3077m,总面积可能减少221.77万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简尊吉  倪妍妍  徐瑾  曾立雄  雷蕾  朱建华  肖文发  
[目的]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亚热带地区东南至西北8个研究点马尾松人工林0~20 cm矿质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利用回归分析法探索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法和冗余分析法分析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林分特征(年龄、密度和胸径)和土壤性质(pH值与黏粒含量)对其纬度变化的影响,采用方差分解法分析气候、林分和土壤因子对其纬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02、1.22、0.35 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4.18、47.01、3.59;(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1),全磷含量无明显的纬度变化;(3)土壤碳氮比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碳磷比和氮磷比却显著下降(P<0.01);(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分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林分特征(43.3%)>土壤性质(35.5%)。[结论]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变化,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林分年龄、林分密度、胸径、土壤pH值、土壤黏粒含量是其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单独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夏榕  陈怡歆  陈静飞  朱济友  孙广鹏  韦柳端  张新娜  徐程扬  
【目的】以气候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对树木健康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远郊油松天然林和近郊油松人工林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城市远郊自然生态系统和近郊山地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敏感度的差别。【方法】建立了远郊和近郊油松林的标准年表及差值年表,分别与气候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R软件建立年轮指数与气候指标的最优模型;通过4个韧性力指标分析近郊油松径向生长对干旱条件的响应。【结果】(1)两地均呈现气候暖干化现象,其中近郊地区气候暖干化现象更为严重。(2)年表中统计参数均显示,近郊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信息更敏感。(3)远郊油松径向生长与当年及上年秋冬季最低温、上年夏秋季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呈显著正相关;近郊油松径向生长与上年及当年夏季极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及当年夏秋两季的SPEI呈显著正相关;近郊油松径向生长与当年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年均值呈显著正相关,且严重干旱事件期间对PDSI变化更敏感。【结论】远郊油松天然林和近郊油松人工林树木径向生长均存在"滞后效应",近郊油松林的树木径向生长受城市化的影响,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更加敏感,更易受到夏季高温和干旱胁迫的影响;但是,在不超过承受阈值的前提下,近郊油松人工林树木径向生长可从长期干旱事件中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永林   王云琦   徐晓晓   王玉杰   李耀明  
【目的】探究南方典型酸雨区树木生长的酸雨响应,为明晰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缙云山优势树种马尾松和润楠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别采集马尾松40株和润楠35株建立树轮宽度年表,计算胸径断面积增长量,分析马尾松和润楠的生长趋势及其对酸雨因子的响应。【结果】1)马尾松和润楠标准年表的样本总体代表性分别为0.942和0.869,马尾松标准年表的样本总体代表性、平均敏感度、一阶自相关和第一主成分解释量均大于润楠;2)1961—2020年马尾松和润楠生长均曾受酸雨抑制,其中马尾松生长受抑制时间长于润楠,但均在2010年后出现生长恢复;3)缙云山酸雨类型从硫酸型过渡到硫酸-硝酸混合型,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不是近20年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马尾松和润楠径向生长与降雨p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降雨中SO_4~(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润楠径向生长与降雨中NO_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马尾松径向生长与降雨中NH_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表明,年尺度的降雨SO_4~(2-)浓度和NO_3~-浓度分别对马尾松和润楠径向生长有极显著负面影响(P<0.01),分别可解释65.5%和29.5%的生长变异。【结论】酸雨中SO_4~(2-)和NO_3~-浓度是缙云山地区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树轮研究酸雨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具有很大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静品  肖文发  黄志霖  曾立雄  王怀清  李良俊  
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三峡库区上游马尾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生长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不同海拔的马尾松对降雨和温度的响应明显不同,海拔600 m处马尾松生长与5、6月份的降雨和湿润指数呈显著相关,而海拔900 m处的马尾松与环境的关系相对复杂,除受当年5、6月份温度影响外,还受前一年11月份湿润指数的影响,说明同一地区不同海拔梯度马尾松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不同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永宏  梁尔源  朱海峰  邵雪梅  
通过在青海都兰曲什岗地区建立不同生境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年表及分析,揭示了不同微环境下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标准轮宽年表的统计特征来看,森林中部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标准差以及序列间的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均高于其他地点,而凹地年表的上述统计量都较低;各序列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在高频变化还是在低频变化上,森林上限年表与其他各采样点的年表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低频变化上尤为明显;采样点轮宽年表与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森林中部、下限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凹地,树木径向生长主要与当年6月份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同期月平均最高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值得提出的是,森林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童  孙玉军  乔晶晶  
【目的】研究福建将乐地区马尾松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本地区的树木年轮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为当地马尾松的生产、农林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福建将乐林场采集的80根马尾松树芯为对象,运用ARSTAN程序建立差值年表和标准年表,通过相关函数、响应函数、单年分析等方法研究马尾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并采用响应面函数建立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结果】马尾松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上一年5月到当年12月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响应函数模型可解释年轮宽度变化的57.43%;温度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上一年6月平均气温促进马尾松径向生长;月降水量和月极端最低气温是马尾松抽梢期生长的气候限制因素,当年抽梢期的降水和极端最低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当年3月份的降水和极端最低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的作用尤为显著;月极端最高气温是马尾松伏旱期径向生长的气候限制因素,其中8月份的气温对马尾松年轮宽度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结论】该研究地区马尾松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马尾松年轮宽度序列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建立的马尾松径向生长-气候因子关系模型R2为51.2%,进一步验证了当年的逐月气候因子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马尾松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存  郭明明  王倩  崔立志  郭敬丽  陈忠震  李永宁  
【目的】相同树种不同起源的林分在结构与稳定性上有较大的差异,林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同。研究不同起源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围场县采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优势木年轮样本,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二者的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分析两种年表与气温突变前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差异。【结果】气温突变后,天然林的径向生长有显著增加,人工林径向生长则变化不明显。人工林与5—7月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6—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天然林与7月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生态气候指标中,人工林、天然林年表与干燥指数的关系差异最大,气温突变前后,人工林径向生长与干燥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天然林则不显著。人工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后均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天然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但在突变后开始受到影响。【结论】在气温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结构单一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会由于水分胁迫的影响而衰退,而结构合理的天然林有较高的稳定性,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白海  许倩  石松林  曾琬晴  谭利平  彭培好  
【目的】研究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Abies fabri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冷杉为研究对象,用树轮生态学的方法对峨眉山不同海拔的冷杉进行年轮采样、处理与分析,比较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特征及其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年表统计数据表明,4个年表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用于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不同海拔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海拔差异,海拔2 4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7月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8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当年4—9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海拔2 9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和当年4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1—9月的PDSI均呈显著正相关;海拔3 000 m处冷杉径向生长和当年3—4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6—7月的PDSI和当年4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峨眉山高海拔的冷杉包含有更多的环境信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更为敏感;高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受到水分的强烈限制,而低海拔区域冷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冷杉衰亡与气候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区域气候的变暖,高海拔地区冷杉可能会进一步衰退。该研究揭示了峨眉山不同海拔冷杉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冷杉林的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红   段爱国   张建国  
树种群体的地理变异是林木选择育种的基础,研究不同种源径向生长的气候敏感性,对于种子调拨及优良种源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种源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和短期响应,指出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利用不同种源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指导未来气候下的种源选择。然而,国内有关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仍十分缺乏,树木种源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采用树轮气候学方法探讨不同树木种源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有效促进我国森林培育管理,指导选择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种源用于更新造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华  周志春  张开明  兰永兆  吴吉富  聂国勤  
利用设置在福建武平的12年生马尾松种源与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研究5个优良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因性状而异。种源胸径和活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m×2.0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活枝下高的初植密度效应差异显著,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除发现江西崇义种源树干通直度和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初植密度间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李建民  金国庆  
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种源区域试验测定材料为例尝试预测气候变暖对我国林木生长的效应。根据 Schmidtling’s回归法预测 ,若年均温提高 2℃ ,马尾松 9年生树高生长将下降 8%左右。作者认为回归法有其固有缺点而难以确切说明气候变暖的效果。鉴于此 ,本文参照 Matyas’s生长反应模型和作者已有研究基础 ,构建不同种源在年均温环境梯度的反应函数 ,确定增温后不同地理区域树高生长的变化值 ,从而建立随产地年均温或地理纬度的反应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气候变暖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效果 ,年均温增高 2℃将加速北部种源的生长 ,而南部种源的生长有不同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雨华  宗建伟  杨风岭  
以马尾松杂交子代的高(H5)、低生长势(L1)无性系及生长平均的无性系(C)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量马尾松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参数,同时记录相应植株的株高(H)和地径(D),探讨Pn、Tr、Ci、Gs等主要的光合生理参数与植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H5、L1和C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峰值分别在10:00和16:00,H5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远高于另外2个无性系;各无性系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8:00和13:00,H5与L1的蒸腾速率日均值差异不显著;各无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