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337)
- 2022(2943)
- 2021(2894)
- 2020(2528)
- 2019(5873)
- 2018(5815)
- 2017(11168)
- 2016(6518)
- 2015(7644)
- 2014(7789)
- 2013(7794)
- 2012(7748)
- 2011(7080)
- 2010(7646)
- 2009(7141)
- 2008(7404)
- 2007(6672)
- 2006(6223)
- 2005(5963)
- 2004(5287)
- 学科
- 济(24322)
- 经济(24275)
- 管理(15533)
- 业(15489)
- 企(12321)
- 企业(12321)
- 方法(8954)
- 学(8824)
- 农(7742)
- 中国(7251)
- 贸(6907)
- 贸易(6905)
- 财(6800)
- 易(6723)
- 数学(6580)
- 融(6373)
- 金融(6372)
- 数学方法(6338)
- 制(6265)
- 银(5738)
- 银行(5713)
- 理论(5513)
- 行(5482)
- 业经(5435)
- 农业(5015)
- 和(4847)
- 地方(4453)
- 国际(4149)
- 策(4018)
- 教育(3997)
- 机构
- 大学(102604)
- 学院(100475)
- 研究(42565)
- 济(38338)
- 经济(37401)
- 中国(33687)
- 管理(32283)
- 科学(27794)
- 理学(26476)
- 理学院(25962)
- 管理学(25268)
- 管理学院(25078)
- 所(24397)
- 京(24313)
- 研究所(22084)
- 农(20355)
- 财(19773)
- 中心(18276)
- 江(16708)
- 北京(16313)
- 范(16154)
- 农业(16021)
- 师范(16009)
- 业大(15095)
- 院(15010)
- 财经(14827)
- 科学院(13559)
- 州(13463)
- 经(13314)
- 师范大学(13248)
- 基金
- 项目(60172)
- 科学(46368)
- 基金(43102)
- 研究(42319)
- 家(39367)
- 国家(39073)
- 科学基金(31110)
- 社会(24414)
- 社会科(22925)
- 社会科学(22916)
- 基金项目(22125)
- 省(21786)
- 自然(21402)
- 自然科(20865)
- 自然科学(20856)
- 自然科学基金(20451)
- 划(20439)
- 教育(19563)
- 资助(18523)
- 编号(17231)
- 成果(16326)
- 重点(14845)
- 部(13426)
- 发(13042)
- 课题(13025)
- 计划(11885)
- 科研(11603)
- 创(11523)
- 性(11486)
- 中国(11371)
共检索到168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广生 李丽艳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展情况 ,分析气候变化问题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和外交斗争 ,概要阐述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谈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涛 朱松丽
公约谈判20年见证了不同缔约方力量的消长、谈判集团的"碎片化"和国际减排机制的"退化"。随着当前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进入深刻的变化和转型过程中,国际气候谈判也在德班会议后迈入了转折阶段。为构建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构想,欧盟一贯倡导"自上而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统一减排框架"安排,以很强的全球协调性、得到普遍认可和追求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和时间进程表、共同遵守的规则机制、严格的进度报告和核查机制以及遵约机制为其核心(京都议定书是这种机制的代表);美国倾向于"自下而上"减排机制并进一步提出"轴辐式协议"概念,没有或很少涉及到全球协调,各国自行安排相关行动,进展情况由国内核...
关键词:
气候谈判 路径趋势 德班平台 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敏杰 李钢
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设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召开了十五次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与"巴厘岛路线图"等重要成果,确定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国际社会已准备就《京都议定书》以后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进行谈判,各国官方机构、学术机构与学者围绕减排义务的类型、区别对待与责任分担,提出了多种方案。发达经济体是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合作的主要参与者。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奥巴马总统将气候变化政策作为重点政策领域之一;欧盟与日本则一直积极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发展中经济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建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贵瑞 牛栋 王秋凤
大气中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食物和水资源的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来遏止或制止地球变暖的进程 ,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努力下 ,已经缔约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尽管就《公约》和《议定书》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达成协议 ,但它标志着地球村的人们已经迈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一步。该文在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和争论中的焦点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护国家利益亟需开展综合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储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晓苏 任国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表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意愿,为国际社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建立了基本的政治和法律框架。气候变化外交谈判主要涉及的是与履行公约和议定书有关的问题、机制和进程。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科学问题,论述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和意义,提出了参与相关谈判的初步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外交谈判 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欣 李继峰 张亚雄
欧盟在其哥本哈根谈判立场文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需要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适当行动到2020年比其BAU情景减排15%~30%"。它反映了两点主要信息:一是理解中国未来工业化时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会继续上升;二是认可中国比照"原"工业化路径(即BAU情景)进行相对减排的努力。然而,在与欧盟委员会相关官员和专家的交流讨论以及自己的研究当中,作者感到以下的问题不可忽视:一是欧盟这一关于BAU情景的立场,并未引起中国足够重视;二是欧盟提出的BAU情景和相对减排的目标值并不严谨。欧盟承认并愿意就此与中国进行深入讨论和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就BAU情景和相对减排的概念与思路开展深入分析,既有利于中国与欧盟和国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彦锋 姜春前 张守攻 雷静品
森林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伐后木质林产品(harvested wood products,HWP),以下简称木质林产品。木质林产品是森林资源利用的自然延伸。通过森林采伐和产品使用将森林固定的碳转移到产品中,但这部分碳在过去往往被忽略(Dewar,1990)。据估测,全球每年的产品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涵义 碳质量 分类 核算方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纪文华 姜丽勇
WTO争端解决机制修改的谈判由来之久。1994年在马拉喀什部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实施和审议的决定》,要求“在WTO成立后4年内,即1999年1月1日以前,应完成对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全面审议,并在完成审议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是否继续修改或终止此类争端解决的规则和程序作出决定”。这可以说是进行DSU(争端解决谅解)修改谈判的最初授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郝洁
一、中美BIT负面清单谈判的核心问题(一)中美BIT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双边投资协定,而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战略性举措中国和美国是全球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最大的国家,两国之间迄今尚无制度性的双边协定来规范贸易投资关系。中美BIT谈判过程将是中美经济关系的重大调试过程。若谈判最终达成,则对中美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将为中美战略经济伙伴关系的构建及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奠定基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谷德近
资金机制是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制度,也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围绕资金机制的运作实体、活动资格和优先事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数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集团及其各自内部充满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京都时代及其之后,资金机制始终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博弈焦点。
关键词: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变化谈判 资金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玲
一、发达国家提出边境碳调整的政策考量(一)预防和缓解气候措施导致的本国产业竞争力下降竞争力问题是现阶段气候变化和贸易谈判的核心。理论上,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几乎内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寻 张雯 朱留财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环境挑战之一,气候变化谈判关乎各国在气候秩序中的权力与义务,涉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舞台。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精神,发达国家应承担起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可持续的、可预测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的政治诚意,长期以来在资金问题上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哥本哈根会议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呈现出资金来源多样化,资金规模逐渐缩水,资金治理机制对发达国家出资约束力近一步降低的趋势。各利益集团围绕资金机制谈判展开激烈博弈,欧盟与美国正在逐步...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谈判 资金机制 绿色气候基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苏春 俞海宝 王勇
国际气候谈判历程已经历三个基本历史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长期以来围绕是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博弈,致使国际气候谈判成为一个长期性、复杂性与曲折性相伴的缓进过程。随着参与主体间力量与利益分化与重组加速,国际气候谈判变得更为复杂和曲折,因而只有认真审视国际气候谈判发展历程,围绕和平与发展主题,积极探索资源导向型、民主对话型、可持续发展型谈判机制,促进各方加强彼此认识、信任与合作,才可能实现各参与主体在国际气候问题上的协同治理。
关键词:
国际气候 谈判机制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点点
气候变化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分支。它运用外部性内部化方法,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长期经济增长动态模型,由此得到“最优”的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路径。然而,最优解中的全球升温路径显著高于《巴黎协定》目标,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弱减排政策提供了所谓的理论支持。这一模型结果的生成并非基于数学模型的“科学性”,而是基于模型与参数的设定偏好,这些设定与偏好反映出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新古典缺陷,即成本—效益分析下的机械论思维和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的局限。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出发,设置全面的气候变化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全球气候治理最广泛的共同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