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24)
2023(19220)
2022(16659)
2021(15259)
2020(13025)
2019(29424)
2018(29047)
2017(56108)
2016(30659)
2015(34134)
2014(33773)
2013(33363)
2012(30725)
2011(27698)
2010(27408)
2009(25012)
2008(24361)
2007(21488)
2006(18774)
2005(15960)
作者
(91863)
(76779)
(76032)
(72362)
(48340)
(37183)
(34307)
(30205)
(29080)
(27047)
(26046)
(25911)
(24297)
(23942)
(23753)
(23607)
(23334)
(22748)
(21914)
(21913)
(19430)
(18828)
(18611)
(17635)
(17350)
(16963)
(16941)
(16899)
(15612)
(15371)
学科
(122404)
经济(122258)
(87826)
管理(83731)
(65310)
企业(65310)
方法(57781)
数学(51230)
数学方法(50601)
(50442)
农业(33472)
(31259)
中国(30529)
业经(29175)
(28207)
地方(24716)
(22939)
(22217)
贸易(22209)
(21573)
(19572)
技术(19567)
财务(19501)
财务管理(19462)
环境(18779)
企业财务(18537)
理论(18224)
(18127)
银行(18040)
(17430)
机构
学院(433879)
大学(433195)
(170731)
管理(168029)
经济(167219)
研究(147707)
理学(147372)
理学院(145695)
管理学(142755)
管理学院(142011)
中国(109060)
科学(97476)
(96708)
(90992)
业大(77219)
(76119)
农业(75766)
(75170)
研究所(70192)
中心(68269)
(63194)
财经(61314)
(56263)
北京(56059)
(55347)
师范(54616)
(53086)
经济学(51367)
(50676)
农业大学(48406)
基金
项目(310150)
科学(242241)
基金(225702)
研究(216320)
(201316)
国家(199689)
科学基金(169631)
社会(136040)
社会科(128689)
社会科学(128651)
(122902)
基金项目(120067)
自然(114557)
自然科(111928)
自然科学(111892)
自然科学基金(109899)
(103519)
教育(98502)
资助(93135)
编号(86123)
重点(70116)
(67534)
成果(67494)
(66319)
(64163)
科研(60705)
创新(60050)
计划(59825)
课题(59105)
教育部(56589)
期刊
(181028)
经济(181028)
研究(118155)
(93217)
学报(82482)
中国(79380)
科学(71564)
农业(63232)
大学(61285)
学学(58580)
管理(56684)
(55581)
教育(40570)
(37772)
金融(37772)
技术(35083)
业经(34704)
(31266)
财经(29206)
经济研究(28038)
(24944)
问题(24776)
(23912)
业大(23314)
科技(22326)
资源(20250)
技术经济(19936)
农业大学(19382)
统计(19379)
图书(19206)
共检索到61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春晓  马恒运  黄季焜  王金霞  
水资源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瓶颈,但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本文利用中东部5省气候变化和农业适应性调查资料,利用Translog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推导出灌溉效率函数,建立灌溉效率和影响因素函数关系,研究农户小麦灌溉效率统计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中东部5省农户小麦灌溉效率为70%左右,但地理区域间差异明显,农户间有两极分化态势。灌溉水源和设施、家庭生产收入、耕地规模和气候变化等均显著影响灌溉效率,而且地理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泽惠  张俊飚  梁志会  
[目的]适应性耕作行为是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文章旨在探究气候变化信息因素和信息来源对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存在的潜在影响。[方法]通过构建“气候刺激—信息干预—适应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阐明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邻里交流三类典型信息来源影响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920户稻农的样本数据对理论猜想展开实证检验。[结果](1)来源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气候变化信息对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同时考虑三种信息来源的情景下,科研机构信息来源对农户的适应性耕作行为的正向影响最为强烈。(2)农户在获得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邻里交流的气候变化信息后,他们在气候变化适应性耕作行为方面差异主要取决于其气候变化认知而非主体信任因素。[结论]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为代表的正式组织的气候变化信息对农户适应性耕作行为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但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所获得的信息能否提高其气候变化认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博  李青  陈红梅  
气候对农户的影响存在于以农户为中心的两阶段价值链(生产和产后环节)中,农户收入是气候直接影响和农户为规避气候风险调整生产经营行为的结果。基于阿克苏地区2011~2014年316户枣农微观面板数据,在RicaRdian模型理论基础上提出气候-两阶段影响模型,运用考虑气候影响的随机系数模型,构建全要素适应性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表明:4~8月生长期和9~10月成熟期气温升高对农户增加收入有利,但农户对极端高温的适应能力不足;4~8月主产区降水增加对农户的影响利大于弊,9~10月成熟期降水增加使农户不可避免陷入由气候导致的市场风险;生产阶段气温升高使肥料的产出弹性下降,降水增加使肥料的产出弹性上升,农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钢  石奇  钱龙  
本文根据小麦主产区5个省份1996—201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最低收购和价格补贴政策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进一步明晰了价格补贴政策对麦农福利效应影响的路径。研究发现:1996—2016年期间,最低收购和价格补贴政策的执行,在整体上并没有显著提升农户福利效应,更多的是起到了稳定麦价和农户福利效应的作用;价格补贴政策引起的收入效应能显著提升农户福利水平,而替代效应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产区5省份麦农的长短期福利走势相似,但自2004年之后,各省农户短期福利效应普遍高于长期福利效应,同时省际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保持并深化价格补贴政策、价格政策的差异化实施和农户生产经营环境的优化可能是提升麦农福利效应的有效解决之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家偶  李海鹏  
文章基于9省1805农户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借助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分析土地、资本与劳动力三大投入要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发现土地投入对粮食产量有显著正影响,对粮食产量的增长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同时在资本投入中种子用种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化肥,农药投入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省域间生产函数存在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周应恒  
本文运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测算了1998—2008年我国主产省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生产成本以及替代作物价格的反应程度。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和替代作物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强,长期内小麦播种面积能够针对小麦价格以及替代作物价格变化做出反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比小麦价格影响程度小。因此,政府应在稳定农资价格的基础上,保持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稳定生产者预期,防止小麦生产剧烈波动;在制定小麦及其替代作物扶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影响,避免政策相互冲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俊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玲  徐长春  尹小刚  遆晋松  陈阜  
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背景下,河北低平原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本研究以沧州市吴桥县为例,分析该地区1981—201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各项气象因素变化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模拟冬小麦各生育期需水量变化,分析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提出影响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重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35年来,气温是冬小麦生育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气象因素,其中最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41℃/10a,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0.27℃/10a;其次是降雨量的变化,冬小麦生育期内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朗  凌玉  
中国四大玉米主产区普遍受到了旱灾和涝灾的影响,其中旱灾影响的面积更广。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户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对玉米主产区生产的影响发现:对于单产而言,旱灾的被动应对行为和提前预防行为对各地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涝灾的提前预防行为对各地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被动应对行为却只对黄淮海和西南两个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生产效率而言,旱灾的被动应对行为对北方和西南两个地区有显著负向影响,提前预防行为以显著正向影响为主;涝灾的被动适应行为对黄淮海和西南两个地区分别有正、负向显著影响,而提前预防行为以显著正向影响为主。提前预防行为总体上要优于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钱宸  李凡  李先德  郝晶辉  
我国目前面临着粮食供求紧平衡和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挑战。利用河北邯郸地区1026户小麦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构建经济理性与环境可持续双目标下的农户化肥施用模型,并进行优化模拟分析,旨在探讨应该如何优化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优"目标。结果表明:农户对化肥的认知和化肥价格是实现"双优"目标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农户过高估计了化肥投入对粮食增产的效果,农户的预期化肥产出弹性显著高于化肥实际产出弹性,化肥使用效率偏低;当前粮食主产区化肥价格是模拟优化分析结果中最优化肥价格的一半左右,较低的化肥施用成本促使农户倾向高化肥投入以实现粮食增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矫正农户施肥认知偏差、科学高效施肥和适当提高化肥价格水平、优化化肥使用结构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黄淮海平原县级小麦种植结构、灌溉条件、日值气象数据,结合小麦的地区生长周期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气温上升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依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气温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明确为负;日照日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小麦增产;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趋势加剧,同样对小麦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剥离经济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影响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力的总体影响约为每10年减产0.68%,但尚不确定其长期危害是否加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莉  张俊飚  张露  罗斯炫  
[目的]气候变化适应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重要内涵,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认知—适应性行为”决策分析框架,并利用湖北省“十县百组千户”的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农户气候变化认知(自然环境认知、经济需求认知、自我效能认知)对其(主动型、被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能促进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其中,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促进其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作用更大。(2)从影响路径来看,自然环境认知、自我效能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问题应对策略,经济需求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以促进农户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3)多群组分析还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越大、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其气候变化认知水平越高,则越倾向于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结论]政府应及时发布气候变化的新闻资讯、加大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适应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培训、完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以强化农户自然环境认知、提高经济需求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进而引导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常亮  朱俊峰  栾江  
本文运用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单一投入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对1998—2013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化肥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随机效应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小麦化肥投入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只有0.45,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既定产出的节肥潜力达到55%。进一步的计量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自然灾害、农民受教育水平和化肥价格是导致各省化肥投入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辉尚  胡晨沛  曲春红  
[目的]基于2006—2015年我国15个小麦主产省(区)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小麦主产区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我国小麦生产效率演变的时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1)在时间异质性方面,2006-2015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 92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 943,规模效率均值为0. 984,均未达到有效水平,主产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介于0. 920和0. 977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受到了技术进步更大的制约。(2)在空间异质性方面,不同省(区)在纯技术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在规模效率方面则较为接近。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超过半数的研究省(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趋势。(3)在生产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方面,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存在较为显著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结论]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生产禀赋优势、提高小麦主产区技术的有效投入,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小麦生产的空间布局优化,是整体提升我国小麦生产效率、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