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6)
2023(13889)
2022(12120)
2021(11279)
2020(9522)
2019(21579)
2018(21323)
2017(41027)
2016(22634)
2015(24871)
2014(24668)
2013(24482)
2012(22370)
2011(20120)
2010(19665)
2009(17749)
2008(17068)
2007(14657)
2006(12459)
2005(10571)
作者
(68332)
(56846)
(56309)
(53672)
(35796)
(27576)
(25381)
(22478)
(21417)
(19953)
(19247)
(19232)
(17954)
(17677)
(17551)
(17504)
(17458)
(16866)
(16140)
(16134)
(14513)
(13808)
(13577)
(12832)
(12817)
(12600)
(12570)
(12363)
(11554)
(11357)
学科
(83135)
经济(83040)
管理(61682)
(59830)
(49008)
企业(49008)
方法(40838)
数学(35646)
数学方法(35260)
(22967)
(22246)
(21621)
中国(21214)
业经(18513)
地方(16837)
(15868)
贸易(15863)
农业(15689)
(15413)
技术(14256)
(14213)
(14160)
财务(14153)
财务管理(14134)
环境(14120)
理论(13869)
企业财务(13457)
(13333)
(12179)
银行(12097)
机构
大学(317598)
学院(315092)
管理(122898)
(117834)
经济(115273)
研究(108876)
理学(108089)
理学院(106766)
管理学(104679)
管理学院(104132)
中国(77221)
科学(74462)
(67606)
(62737)
(56810)
业大(56118)
研究所(53018)
(51657)
农业(50144)
中心(48337)
(43552)
财经(42604)
北京(42097)
(41323)
师范(40752)
(39579)
(38950)
(35938)
经济学(34749)
技术(34110)
基金
项目(231150)
科学(179549)
基金(167441)
研究(158671)
(150847)
国家(149661)
科学基金(126187)
社会(98193)
社会科(92997)
社会科学(92971)
(90792)
基金项目(90257)
自然(86857)
自然科(84822)
自然科学(84795)
自然科学基金(83246)
(77916)
教育(71953)
资助(68468)
编号(62768)
重点(52517)
(49522)
成果(48967)
(48807)
(47991)
计划(46086)
科研(45479)
创新(44823)
课题(43340)
大学(41687)
期刊
(119615)
经济(119615)
研究(85446)
学报(63600)
(55676)
中国(55278)
科学(54495)
大学(45970)
学学(43707)
管理(41760)
农业(38700)
(37573)
教育(31777)
技术(24004)
(22520)
金融(22520)
业经(20415)
(20169)
财经(19871)
经济研究(19771)
业大(17651)
科技(17615)
(17073)
(16872)
资源(15860)
图书(15831)
问题(15729)
理论(14532)
林业(14444)
农业大学(14165)
共检索到434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博  郭梦京  周孝德  郑兴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和区分二者的影响是水科学、环境科学重大热点问题。针对气候变化(降雨、径流、气温)和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方式、城镇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两个驱动因子,介绍了河流DOM来源和特征;分别综述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两者综合对河流DOM影响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DOM影响的已有研究方法,并总结了方法中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水文气候和人类活动情景交叉重复、缺乏对河流DOM转化机理研究和与生源要素耦合模型研究等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文良  罗固源  许晓毅  朱虹  杜娴  
应用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矩阵(EEMs)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长江重庆段主城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吸收指数E2/E3、荧光指数f450/f500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指纹等参数,对长江重庆段主城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来源、组成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以类胡敏酸为主,其他的类富里酸、水体微生物代谢物质和类蛋白物质均有检出,陆源输入为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主要来源,并且荧光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商帅帅  郭璠  邱景琮  王鑫晴  王诗淇  王春梅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土壤冻融格局的改变,而冻融作用又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生深刻的影响。【方法】以高寒泥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的方式开展了两种冻融条件下(日冻融:-3℃/5℃,12 h/12 h,30次;深度冻融:-24℃/5℃,20 d/10 d,1次)的试验研究,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EEM-PARAFAC)分析探究土壤DOM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结果】(1)经过30 d培养后,两种冻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高寒泥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日冻融和深度冻融条件下土壤样品的DOC含量分别为183.26和187.06mg/kg,相比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80%和21.26%(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成卫  李忠佩  刘丽  车玉萍  
【目的】研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红壤碳、氮循环的过程机制、制订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水稻土,以旱地红壤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去除DOM土和原土间有机碳、氮的矿化差异。【结果】去除DOM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在培养前期(12d)下降了6.3%~8.9%(平均7.5%),但整个培养期内仅降低3.6%~6.1%(平均5.0%),其影响不显著。去除DOM对不同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不同。3种水稻土在去除DOM后,土壤有机氮的累积矿化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1.2%~18.3%(平均1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斌斌  郝成元  李若男  郑华  
地表径流的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力作用,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水文循环过程为主线,分过程阐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机制机理,对各种量化二者对地表径流变化贡献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分析全球部分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参与水文循环的各个过程之中,不同水文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径流变化的途径不同;2)不同量化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同,不同方法对同一流域的研究结果可能不一致;3)全球不同流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贡献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现阶段,综合多种突变检验方法有利于提高识别地表径流突变点的准确率;消除干扰因素(如气象水文等数据选取、模型方法参数设置和方法本身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同一流域不同量化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如何更好地耦合基于物理的水文模型方法和基于数学的经验统计方法来量化二者对地表径流变化的贡献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琦  江源  丁佼  侯兆疆  付岚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分构成及含量能够反映河流污染特征。研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2014年3—4月东江流域8条一级支流下游DOM的荧光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寻峰法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识别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PeAk A和PeAk B)和两种类蛋白质组分(PeAk C和PeAk D);并结合常规水质指标,探索各支流的主要污染源,为东江流域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东江流域淡水河和石马河两种类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支流,两种类腐殖质出现缺失现象。2)8条支流样点的DOM中,PeAk C、PeAk D与各常规水质参数相关性显著,说明东江流域DOM能够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粟晓玲  康绍忠  魏晓妹  邢大韦  曹红霞  
以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实测径流量、河川耗水量及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等资料为基础,应用秩次相关法检验分析了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应用回归分析法,以降雨为气象要素,以水土保持、河川径流引水、傍河取水为人类活动要素,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入黄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径流来源区的降雨变化对入黄径流变化的影响不同,其中关中地区的影响最大;与多年平均值相比,20世纪90年代渭河入黄径流减少了29.04亿m3,其中因降雨量减少10.4%而对应的径流量减少了19.81亿m3,占径流减少量的68.2%;水土保持活动、河川耗水、傍河取水激发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雨水集蓄等人类活动的变化,引起径流的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林山  李常斌  王帅兵  杨文瑾  
通过逐象元回归和一致性检验构建1981-2010年间洮河流域NDVI序列,整编同期气温、降水等资料,采用Sen斜率、主成分、相关性及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就洮河流域不同地理-生态区间植被动态的时空特征及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期间,洮河流域植被动态总体增强且空间分异明显,甘南高原植被动态增强幅度高于黄土区。从植被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来看,甘南高原主要表现为植被萌发期提前,黄土区表现为萌发期提前和枯萎期延迟。在气温和降水所代表的水热要素与NDVI之间构建植被动态预测模式,率定和校验期精度良好,能够反映不同生态-地理区间植被动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楚珺尧  王晶苑  王绍强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库的活性组分,DOC降解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微生物的能源供给。当前大气氮沉降的增加是影响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过程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论文基于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三种人工针叶林过去5 a的施肥试验,重点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DOC季节及0~30 cm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施肥对于不同人工林土壤DOC的影响。研究发现:1 DOC浓度季节变化:湿地松林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马尾松林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杉木林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DOC浓度剖面变化特征如下:湿地松林为10 cm>20 c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纲胜  夏军  万东晖  叶爱中  
尽管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迄今的应用还只是其潜力的很少一部分。Freeze-Harlan蓝图中由于理论上的深化带来了应用上的困难,同时也指出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按照科学的建模原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DTVGM);其中通过引入土壤湿度因子,改进后的Bagrov模型同时考虑了前期土壤湿度与降水对蒸散(发)的贡献;通过设置人类活动影响背景参数集,表述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将DTVGM月模型应用于华北地区密云水库以上潮白河流域,识别出白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为44%,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达54%;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黄强  孙佳宁  
【目的】定量分析渭河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为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诊断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变异位置,以径流变异之前时间段为基准期,变异点之后时间段为计算期,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分别在1971、1991年发生变异,1972-1991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14.60%,其中降水、蒸发所占比例分别为24.55%和-9.9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85.40%;1992-2005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30.37%(降水占25.00%,蒸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燕  范瑞英  王恩姮  夏祥友  陈祥伟  卢倩倩  孔令伟  朱浩  
为进一步验证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于比较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C差异的浸提条件,以典型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草地、耕地和天然次生林0~10 cm土层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水土质量比、浸提剂种类及温度条件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均随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为0.82~0.98);当水土质量比为40∶1时4种样地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且以天然次生林土壤DOC最高,分别为落叶松人工林、草地和耕地的1.16、1.88和1.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贵胤  张世熔  周玲  李森  骆淑霞  罗洪华  
本试验选取了不同浓度的KCl、K2SO4和CaCl2试剂,以6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紫色土为对象,研究其提取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各试剂提取土壤DOC含量均随生育期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峰值。同一生育期下,2.00 mol·L-1KCl和0.25 mol·L-1K2SO4提取DOC平均含量相对最高,0.05 mol·L-1KCl和0.15 mol·L-1CaCl2提取DOC平均含量相对较低。几种试剂中0.25 mol·L-1K2SO4提取的成熟期土壤DOC量占总有机碳比例最大(2.67%),同时,0.25 mol·L-1K2SO4测定各时期结果重复间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炜  焦树林  安全  李银久  张洁  莫跃爽  邵雨潇  冯椰林  
基于生长季的植被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98~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近21a植被NDVI年际变化以0.63×10~(-2)a~(-1)(P<0.01)的速率震荡上升,约有88.05%的区域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仅有1.12%的像元呈减小趋势;9个市州植被NDVI增速在0.84×10~(-2)a~(-1)(六盘水)~0.42×10~(-2)a~(-1)(黔东南)之间。(2)近21a,气候变化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主要有黔东南和贵阳两个地区,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区域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7个,贡献率占比较高为六盘水(73.67%),其余贡献率均在70%以下。(3)总体上来说,气候变化对贵州省植被起促进作用,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贵州省多数地区植被恢复的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调风  朱西德  王永剑  李红梅  刘彩红  
湟水河是西北干旱区重要河流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减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流域内196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和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径流量的下降变幅为0.1亿m3/10a,具有4a、9a和20a的准周期变化,且在198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气候变化对湟水河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35.46%,人类活动改变了部分水循环的路径,对径流的减少起主导作用,贡献率为6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