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1)
- 2023(12590)
- 2022(10966)
- 2021(10403)
- 2020(8448)
- 2019(19662)
- 2018(19501)
- 2017(37261)
- 2016(20585)
- 2015(23235)
- 2014(23056)
- 2013(22724)
- 2012(20842)
- 2011(18799)
- 2010(18660)
- 2009(16691)
- 2008(16183)
- 2007(14033)
- 2006(12194)
- 2005(10453)
- 学科
- 济(77435)
- 经济(77340)
- 管理(55450)
- 业(52025)
- 企(43374)
- 企业(43374)
- 方法(37861)
- 数学(32467)
- 数学方法(31926)
- 学(21624)
- 农(20782)
- 中国(20001)
- 财(18517)
- 业经(17449)
- 地方(15603)
- 农业(14249)
- 理论(14160)
- 和(13814)
- 贸(13205)
- 贸易(13196)
- 环境(13059)
- 易(12777)
- 制(12540)
- 务(12169)
- 技术(12113)
- 财务(12104)
- 财务管理(12078)
- 企业财务(11477)
- 教育(11305)
- 划(11079)
- 机构
- 大学(293057)
- 学院(289621)
- 管理(112948)
- 济(105837)
- 经济(103361)
- 研究(99118)
- 理学(98621)
- 理学院(97410)
- 管理学(95347)
- 管理学院(94841)
- 中国(71209)
- 科学(67091)
- 京(63437)
- 所(51326)
- 农(50590)
- 研究所(47586)
- 财(47451)
- 业大(47244)
- 中心(43861)
- 江(41204)
- 范(40537)
- 师范(40113)
- 农业(40049)
- 北京(40002)
- 财经(38927)
- 院(36430)
- 经(35394)
- 州(33753)
- 师范大学(32649)
- 技术(32164)
- 基金
- 项目(207317)
- 科学(162260)
- 基金(149959)
- 研究(148005)
- 家(132721)
- 国家(131657)
- 科学基金(111773)
- 社会(89778)
- 社会科(84902)
- 社会科学(84877)
- 省(80834)
- 基金项目(79723)
- 自然(75706)
- 自然科(73909)
- 自然科学(73892)
- 自然科学基金(72518)
- 划(69651)
- 教育(67856)
- 资助(61784)
- 编号(60494)
- 成果(49239)
- 重点(46950)
- 部(44705)
- 发(43981)
- 创(42708)
- 课题(41997)
- 科研(40289)
- 创新(39836)
- 计划(39300)
- 大学(37893)
- 期刊
- 济(112049)
- 经济(112049)
- 研究(81088)
- 学报(53504)
- 中国(51909)
- 科学(47516)
- 农(45738)
- 管理(39470)
- 大学(39118)
- 学学(36412)
- 财(34115)
- 教育(34027)
- 农业(32236)
- 技术(24199)
- 融(20443)
- 金融(20443)
- 图书(19020)
- 业经(18379)
- 财经(17606)
- 经济研究(17453)
- 业(15949)
- 科技(15037)
- 版(14928)
- 经(14889)
- 理论(14263)
- 问题(14259)
- 资源(14241)
- 业大(14218)
- 技术经济(13501)
- 实践(13338)
共检索到409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斌斌 郝成元 李若男 郑华
地表径流的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力作用,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水文循环过程为主线,分过程阐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机制机理,对各种量化二者对地表径流变化贡献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分析全球部分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参与水文循环的各个过程之中,不同水文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径流变化的途径不同;2)不同量化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同,不同方法对同一流域的研究结果可能不一致;3)全球不同流域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变化贡献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现阶段,综合多种突变检验方法有利于提高识别地表径流突变点的准确率;消除干扰因素(如气象水文等数据选取、模型方法参数设置和方法本身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同一流域不同量化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如何更好地耦合基于物理的水文模型方法和基于数学的经验统计方法来量化二者对地表径流变化的贡献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为了估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相对影响程度,采用累积距平、有序聚类等方法,对松花江干流6个水文站1955—2010年径流量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径流量变化过程中各站都存在3个突变点及被其分割的4个变化阶段。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在不考虑蒸散影响时定量估算了不同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之后三个时期降水对径流量的贡献率约为26%~35%、0.1%~10%和25%~43%,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分别约为65%~74%、90%~99.9%和57%~75%。可见人类活动是松花江流域径流量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在国内大多数流域仍在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博 郭梦京 周孝德 郑兴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生了重大影响,探讨和区分二者的影响是水科学、环境科学重大热点问题。针对气候变化(降雨、径流、气温)和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方式、城镇化、水利工程建设等)两个驱动因子,介绍了河流DOM来源和特征;分别综述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两者综合对河流DOM影响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DOM影响的已有研究方法,并总结了方法中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水文气候和人类活动情景交叉重复、缺乏对河流DOM转化机理研究和与生源要素耦合模型研究等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永德 李世宏 罗芬
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研究是当前旅游气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对旅游与气候变化研究演变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国内外旅游业对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议题、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理论与框架、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结果分析、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气候变化与旅游者行为模式变化、旅游业减排政策等6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就研究进程、研究理论、研究议题、比较研究等内容进行了国内外对比分析与展望。研究发现,在研究进程上,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理论上,主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通过"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两种方法来计算旅游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研究议题上,多集中于旅游温室气...
关键词:
旅游业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进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娜 赵巧华 闫桂霞 黄琴
科学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可以更为合理地规划利用地球水资源。针对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的减少问题,分别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Pettitt检验,对1960~2012年间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时期汉江上游20个地面观测站的降水、气温的年际和年内演化趋势进行了比较,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两个方面分析了入库径流减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弹性模型分别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度。结果表明:近年来丹江口入库径流的减少主要受春季和秋季径流减少的影响,在春季径流的减少总量中,气候变化的贡献度为67%,人类活动为33%;秋季径流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粟晓玲 康绍忠 魏晓妹 邢大韦 曹红霞
以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实测径流量、河川耗水量及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等资料为基础,应用秩次相关法检验分析了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应用回归分析法,以降雨为气象要素,以水土保持、河川径流引水、傍河取水为人类活动要素,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入黄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径流来源区的降雨变化对入黄径流变化的影响不同,其中关中地区的影响最大;与多年平均值相比,20世纪90年代渭河入黄径流减少了29.04亿m3,其中因降雨量减少10.4%而对应的径流量减少了19.81亿m3,占径流减少量的68.2%;水土保持活动、河川耗水、傍河取水激发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雨水集蓄等人类活动的变化,引起径流的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炯心
径流可再生性的变化是水循环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1950—2008年间的水文、气象资料以及人类活动(如引水、水土保持)等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径流可再生性指标Irr的变化及其成因。在59 a的时间尺度上,Irr在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减小趋势,但具有次一级的波动,其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研究发现,3个气候变量(年降水量Pm、年均气温Tm和夏季风强度指标SMI)与当年Irr的相关程度均不高,但它们的滞后作用对于Irr的影响十分明显,表明气候因子对于径流可再生性影响具有某种时间尺度效应。以Irr与某一气候因子的N年滑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晓莉 王筠菲 周宏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基于1988—2010年江苏省3个地区的数据,将水稻生育期分为5个生长阶段,在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稻总产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个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气候因子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不同;淮北、江淮地区水稻总产量呈正向增长,苏南地区呈负向增长;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对各地区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不同的贡献率,气候异常变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应当高度重视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江苏水稻 贡献率 随机前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生志 黄强 王义民 陈昱潼
研究渭河径流年内分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在区域视角下进一步掌握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背景下的水文响应。本文基于1960-2005年实测径流、面降雨以及潜在蒸发量的月序列数据,采用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两个指标分析渭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Mann-Kendall法求算了渭河流域径流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启发式分割法诊断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的变异点,并运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计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渭河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的年变化过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张家山站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该流域旱涝风险有所增加;2林家村与张家山站的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值均存在1973年这一变异点,而华县站无变异点存在;3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对林家村站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度与不均匀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7.15%,72.85%和12.10%,87.90%,而对张家山站的贡献率分别为39.11%,60.89%和33.73%,66.27%。人类活动是渭河实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宁攸凉 赵荣 韩锋 王登举
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农林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分析中国农林经济增长因素和增长模式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就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和其增长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农林领域科技进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分析,然后提出未来亟待加强的研究之处。
关键词:
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 林业 综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晶晶 黄强 刘登峰 王义民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洛河径流变化的贡献,分析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北洛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北洛河流域1956-2011年共56年的降水量以及实测、还原径流深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法、径流系数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进行变异点诊断,量化分析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异的贡献率。【结果】北洛河流域1956-2011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还原径流深呈现出不显著增加趋势,变异点出现在1964和2001年。以变异点为分界点,将第一阶段(1956-1963年)作为下垫面Ⅰ,第二阶段(1964-2000年)作为下垫面Ⅱ建立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二佳 张晓萍 张建军 雷泳南 谢名礼
为明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演变,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近50 a的径流、降雨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R/S、小波分析、历时曲线方法,探讨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并利用降雨-径流多元线性模型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11×108m3/a,跃变时间发生在1979、1996年。与基准期(1956—1979年)相比,煤炭开发期(1997—2005年)的日径流量在5%、50%和95%的频率上减少程度均较水土保持效应期(1980—1996年)大。年径流的演变在9、18、32 a存在显著的周期。...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窟野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黄强 孙佳宁
【目的】定量分析渭河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为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诊断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变异位置,以径流变异之前时间段为基准期,变异点之后时间段为计算期,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分别在1971、1991年发生变异,1972-1991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14.60%,其中降水、蒸发所占比例分别为24.55%和-9.9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85.40%;1992-2005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30.37%(降水占25.00%,蒸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娴 陈晓宏 何艳虎 李深林 郑炎辉
针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及最大日流量变化影响的定量识别问题,以华南湿润区武江流域为例,分别采用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和敏感性系数法,从日和年尺度定量模拟和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最大日流量和径流变化的影响过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HIMS模型在武江流域适用性良好,日尺度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西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7,水量平衡误差绝对值分别为3.1%和3.3%;两种方法均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流域年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但贡献率较小。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年最大日流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9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6%。相较于年均径流量,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新珍 李刚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资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尤其对于资源型地区而言,提升人才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对其转型发展而言无疑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文章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某一资源型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经济转型因素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了1978-2005和2006-2016年间的人才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2017-2025年该地区的人才贡献率。结果表明:资源型经济转型对地区人才贡献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地区人才贡献率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关键词:
资源经济 经济转型 人才资本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