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1)
- 2023(6847)
- 2022(6075)
- 2021(5841)
- 2020(4948)
- 2019(11085)
- 2018(11136)
- 2017(21082)
- 2016(11401)
- 2015(12766)
- 2014(12342)
- 2013(11636)
- 2012(10202)
- 2011(9332)
- 2010(9689)
- 2009(9106)
- 2008(8316)
- 2007(7125)
- 2006(6248)
- 2005(5583)
- 学科
- 济(42874)
- 经济(42833)
- 管理(30329)
- 业(26179)
- 企(21711)
- 企业(21711)
- 方法(20536)
- 数学(18485)
- 数学方法(17935)
- 农(12037)
- 中国(10353)
- 学(9786)
- 地方(9736)
- 业经(8977)
- 财(8756)
- 贸(8734)
- 贸易(8727)
- 易(8457)
- 理论(8168)
- 农业(7776)
- 环境(7729)
- 制(7138)
- 划(6551)
- 和(6511)
- 技术(5923)
- 银(5630)
- 银行(5610)
- 教学(5532)
- 融(5498)
- 金融(5496)
- 机构
- 学院(152888)
- 大学(148347)
- 管理(56875)
- 济(55088)
- 经济(53689)
- 研究(51481)
- 理学(48907)
- 理学院(48277)
- 管理学(46879)
- 管理学院(46623)
- 中国(38675)
- 科学(35135)
- 京(32430)
- 农(26734)
- 所(26703)
- 业大(24891)
- 研究所(24423)
- 财(24402)
- 中心(23664)
- 江(22892)
- 农业(21019)
- 范(20393)
- 北京(20305)
- 师范(20170)
- 院(19847)
- 财经(19299)
- 州(18747)
- 技术(18719)
- 经(17338)
- 省(16277)
- 基金
- 项目(106843)
- 科学(83111)
- 基金(75712)
- 研究(74925)
- 家(67809)
- 国家(67346)
- 科学基金(57129)
- 社会(44790)
- 省(43068)
- 社会科(42452)
- 社会科学(42443)
- 自然(39665)
- 基金项目(39503)
- 自然科(38668)
- 自然科学(38658)
- 自然科学基金(37870)
- 划(36978)
- 教育(35170)
- 资助(32133)
- 编号(31795)
- 重点(24816)
- 成果(23928)
- 发(22854)
- 课题(22217)
- 创(21968)
- 部(21819)
- 计划(20932)
- 科研(20744)
- 创新(20555)
- 大学(19318)
共检索到22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基中 王春晶 韩士杰 于景华
物种分布模型与保护区规划软件应用于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可以为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提供合理建议。收集中国东北红豆杉历史分布数据,结合气候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在气候压力下不同情境下的东北红豆杉潜在分布区,通过保护区规划软件划分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保护区,与现存自然保护区进行空缺分析,评估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能力。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东部,气候变化并不会使潜在分布区面积减小,但在未来,会使其位置在不同情境下发生不同方向的移动;松花江三湖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贡献最高,其所包含优先保护区面积分别为196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金慧颖 徐浩玉 周志强 张玉红
为了解东北红豆杉的光适应特性以达到高效培育的目的,以5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光照条件下(全光照FL、60%全光照F1和30%全光照F2)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明确其幼苗随光温变化的生理响应特点。结果显示:3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均呈现双峰变化趋势,9:00时Pn的峰值显著高于15:00时的峰值,且F2条件下的Pn最高,F1次之,FL最低;显然增加光照强度后,幼苗的Pn受到了强光的抑制。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与Pn相似,呈现出明显的双峰趋势,F2条件下幼苗的Gs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2组幼苗的Gs;上午F2条件下幼苗的Tr最高,下午FL条件下...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光照条件 光合特性 日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曲辉辉 朱海霞 王秋京 姜丽霞 王萍
【目的】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为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A2(强调经济发展)和B2(强调可持续发展)情景下2021-2050年大豆熟型的可能分布及生育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①以B2情景为例,不同熟型大豆品种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东扩,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适宜种植区北移,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缩小,极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扩大。②在A2情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出苗期平均提前2.2d,开花期平均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北三省 大豆 生育期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艳 姚松林 祁翔 王济红
对梵净山地区的南方红豆杉植物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资源分布面积小(总面积约1.35hm2);资源数量少,约750余株。主要分布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东部,东北部和西南部海拔1150m以下的毛竹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南方红豆杉人工纯林中,少量分布在灌木林和村寨住家户旁。其中,毛竹林资源数量为47.56%,次生针阔混交林资源数量为25.76%,人工纯林资源数量为17.83%,灌木林资源数量为5.42%,独立木资源数量为3.4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杰 龙婷 杨蓝 王寅 徐超 李景文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年平均温>夏季平均温>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醉 周志强 夏春梅 刘彤
为研究天然东北红豆杉枝中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积累特点,系统采集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营养时期和不同坡向的天然东北红豆杉枝样品,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当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枝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树龄增加枝中的紫杉醇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三尖杉宁碱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降低;2)雌株和雄株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只在较大径级(>60cm)时有明显差异,即雌株中含量低于雄株,而在<60cm径级范围内,雌株和雄株间两种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随着营养时期的变化,从4月到10月,枝中两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其中紫杉醇含量在8、...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枝 紫杉醇 三尖杉宁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惠杰 王猛 尹小刚 姜雨林 文新亚 陈阜
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变化特征,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内有效降雨量、需水量(ETc)与缺水量(W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花前有效降雨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花后有效降雨呈下降趋势,大豆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呈现暖干趋势;在大豆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长白山区的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李国松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 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 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rn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等单一气象因子,研究了云南红豆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云南红豆杉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热量指标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按作用大小的排序是:低温条件>湿...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地理分布 气候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璐 刘宪虎 刘继生 李美善 许明子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保健价值(杨波等,2007)。红豆杉属植物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处于濒危状态,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叶水英,2006)。红豆杉属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性别 RAP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崔海娇 吴淑杰 祝佳媛 周志强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全光照(L1)、30%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减少;L3条件下的叶绿素a/b值最低为2.203,显著低于正常值。3种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L2幼苗的Pn最高,L3次之,L1最低;FL幼苗在PAR>1000μmol/(m2·s)时Pn出现明显下降。L2条...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光照条件 光合作用 荧光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广有 唐晓杰 高红兵 沈熙环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 .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 .流水冲洗 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 .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 ...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种子 休眠机理 解除休眠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博超 周志强 李威 刘彤
以盆栽4年生东北红豆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光合特性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80%±5%与土壤含水量50%±5%处理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而土壤含水量在20%±5%时,东北红豆杉幼苗前14d内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4d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保护酶SOD和P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与土壤含水量80%±5%和50%±5%条件下差异显著。从光合响应曲线中可以看出,较高的水分条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影响不大,但干旱胁迫使表观量子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浩 蔡志坚 谢煜
以红豆杉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对不同的林农合作模式进行了博弈结构分析,结合实证调查,研究了不同合作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完全依靠普通林农很难自发形成合作,相关政策应从促使村干部或能人带动大家合作的角度进行设计;当市场因素成为主要障碍时,公司介入并形成"公司+农户"模式比较有效;针对公司和林农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可发展"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在特定环境下,特别是存在多家公司恶性竞争时,协会能发挥协调作用。
关键词:
林农合作 合作模式 博弈结构 红豆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继敏 殷晓洁 李干 高伟杰 黎宏琴
【目的】为明晰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其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的地理分布信息及38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R语言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各物种适生区变化趋势,分析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保护空缺(GAP)。【结果】MaxEnt优化预测后,各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预测准确。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影响各拟单性木兰属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为气温和降水,其中主要影响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最适范围15 ~ 210 mm,同时还受海拔因素影响;影响光叶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因子为温度年较差,最适范围为9 ~ 26 ℃;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昼夜温差月均值,其适宜范围6 ~ 8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长主要受到最干季均温影响,适宜范围在7 ~ 14 ℃,同时还受土壤因素影响。2061—2080 年气候情景下,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缩减11% ~ 33%,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分别扩增15% ~ 28%,各树种迁移距离54 ~ 296 km。各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在保护空缺面积较大,基准期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均在6%和11%以下。【结论】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分布最易受到最干月降水量、温度年较差、昼夜温差月均值等因素影响。在基准期时,各拟单性木兰属乔木高适生区面积分布较为零散。未来随着气候变暖,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缩减29% ~ 51%;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扩增21% ~ 49%。未来自然保护区内各拟单性木兰的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波动在2%以内。建议在西南、华中、华东及华南等适生热度值高地区,增加自然保护区,以增强对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乔木的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金栋 王石立 张建敏
结合DKRZ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 ,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 ,如作物生长季、≥ 0℃活动积温、≥ 1 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 ,而且详细分析了 2×CO2 气候情景下 ,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 ,如生长季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始日、≥ 3 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 ,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 ,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 ,该地区...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热 随机天气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