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1)
2023(17675)
2022(15198)
2021(14262)
2020(11811)
2019(27002)
2018(26658)
2017(51164)
2016(28057)
2015(31318)
2014(31164)
2013(30755)
2012(28672)
2011(25698)
2010(25678)
2009(23473)
2008(22758)
2007(20173)
2006(17984)
2005(15444)
作者
(82595)
(69207)
(68292)
(65120)
(43732)
(33313)
(30906)
(27039)
(26215)
(24384)
(23337)
(23309)
(21897)
(21727)
(21401)
(21053)
(20982)
(20357)
(19788)
(19591)
(17466)
(16881)
(16865)
(15878)
(15637)
(15421)
(15241)
(15194)
(14048)
(13786)
学科
(109303)
经济(109178)
(79950)
管理(74506)
(56918)
企业(56918)
(52583)
方法(45167)
数学(39600)
数学方法(39128)
农业(34827)
中国(29274)
(28634)
业经(28047)
地方(24488)
(24380)
(20816)
(20681)
贸易(20674)
(20090)
环境(17658)
(17558)
技术(17042)
(16203)
银行(16127)
(15937)
理论(15789)
(15670)
(15525)
财务(15460)
机构
学院(393890)
大学(391253)
(155697)
管理(153194)
经济(152288)
研究(137152)
理学(133151)
理学院(131595)
管理学(129257)
管理学院(128559)
中国(102198)
科学(88324)
(87235)
(83771)
(70195)
(69339)
业大(68602)
农业(67604)
研究所(64336)
中心(63119)
(58489)
财经(54927)
(52718)
北京(52433)
师范(52160)
(50217)
(49117)
(46965)
经济学(45075)
(43718)
基金
项目(275285)
科学(214269)
基金(198216)
研究(197919)
(175585)
国家(173850)
科学基金(147108)
社会(123399)
社会科(116479)
社会科学(116447)
(108061)
基金项目(105937)
自然(97197)
自然科(94846)
自然科学(94817)
自然科学基金(93107)
(91336)
教育(88874)
编号(81634)
资助(80209)
成果(65246)
重点(61744)
(59823)
(59665)
(56792)
课题(55478)
创新(52991)
科研(52663)
计划(50823)
国家社会(50274)
期刊
(175224)
经济(175224)
研究(112734)
(86479)
中国(76773)
学报(70603)
科学(62996)
农业(58679)
大学(52751)
管理(51411)
学学(50171)
(50148)
教育(40612)
(36376)
金融(36376)
业经(33819)
技术(31296)
(28477)
经济研究(25940)
财经(25241)
问题(24077)
(22020)
(21537)
科技(20673)
业大(20135)
资源(19615)
图书(19333)
技术经济(17931)
理论(17854)
世界(17771)
共检索到578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奎立  王国友  曾敏睿  
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带来的影响在学界尚存争议。借助半结构收入方程和夏普里方程,以新疆吐鲁番市一区两县的统计资料和调研数据为基础,检验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及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短期对农户收入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由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保护和屏障作用,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并可以降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洁  李宏  高敏华  
农用地是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这一资源的需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该文以吐鲁番市为例,对其进行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采用因素法定级,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参考成本逼近法评估样点地价,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何洪林,彭补拙,包浩生  
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是我国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大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稳定性差。土地沙漠化、盐碱化、草场退化等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充当地制订中长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克坚  彭补拙  濮励杰  
本文从干旱绿洲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建立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新疆吐鲁番市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目的]西北干旱区存在自然环境劣势,其聚落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因此构建干旱区聚落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技术及评价模型研究聚落选址适宜性分布,为其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裸地(61.46%)和草地(30.09%)是研究区主要景观。吐鲁番市聚落选址空间分为极适宜区、高适宜区、中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5个类型,聚落中适宜区及以上所占比例仅为26.8%;极适宜区(4.09%)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中部的博格达山南部地带;高适宜区(6.39%)分布在极适宜区周围的河谷边缘地带以及部分丘陵缓坡区;中适宜区(16.32%)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同时受盐碱地影响,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系统结构较差;低适宜区(40.49%)分布在盐碱地以及山区裸岩,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差;不适宜区(32.71%)集中连片分布在盆地南北端,生态条件更恶劣。[结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吐鲁番市聚落选址空间适宜性较低,因此城市聚落选址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实现聚落选址适宜区土地的集约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师芸宏  王欣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璐  
文章通过对成本有效的、可持续的、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气候变化减缓政策措施和减缓技术的研究,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分别从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选择以及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实践等角度,从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近期和长期等多个环节对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冶建明   谢斯琦  
[目的]厘清吐鲁番市2000—2018年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生态服务价值与地类转型的相互关系,可为如何合理规划区域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基于5期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及修正后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改进的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分析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敏感程度。[结果](1)区域以草地、未利用地及耕地等地类为主,建设用地、耕地持续扩张,水域、草地不断减少,其中以草地与水域、耕地及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型为主;(2)研究时段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动态变化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以及中部绿洲平原区域;(3)生态服务功能对林地、水域、草地及未利用地向其他地类转型敏感性响应程度较高;草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转型的高敏感区分布较广,未利用地与水域、建设用地间转型的低敏感区分布较广。[结论]区域应加强对水域、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程登发  刘怀  张云慧  孙京瑞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至今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定殖是否与温度有关,以及温度在其扩散中的作用,为中国马铃薯甲虫的持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羽化情况,得出马铃薯甲虫羽化耐受的临界高温,同时结合新疆历史气候资料,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夏季平均最高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羽化率逐渐下降,发育历期逐渐延长;当温度达到39℃时,羽化率趋近于0,马铃薯甲虫羽化过程中耐受的临界高温为39℃,同时,该温度下耐受的临界时间为72 h。【结论】吐鲁番地区夏季持续一个月以上的39℃以上高温,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继红,钟涨宝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教育投资期望、教育投资目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以下的水平状况下,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直接对家庭教育投资力度产生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及以上)时,家庭教育投资水平才会有明显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霞   蔡银莺  
城镇开发与生态保护等规划管制引致土地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会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缺乏量化研究。测度分解出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机会差别对微观家庭收入带来的影响,可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配套政策破解规划衍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武汉市蔡甸区的中法生态新城与消泗乡作为城镇开发和湿地保护的典型区,2021年随机抽样调查了573户农村家庭,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中介效应等方法揭示土地发展机会差别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镇开发区土地的非农发展机会对农村家庭总收入、本地务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ATT估计值分别为0.112、1.014和0.254,城镇开发经济产业集聚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对人力资本质低但量多农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2)劳动力配置在土地非农开发机会影响农村家庭工资性收入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家庭务工人数占比的中介效应为0.116,且在1%水平上显著;(3)相较于湿地保护区,城镇开发区农村家庭的内部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土地开发带动低收入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且对农耕收入的负向影响低于高收入家庭。建议构建土地开发利得向生态保护及农业耕作区转移的共建共享机制,以实现规划管制区与非管制区之间土地增值的分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文章通过对干旱区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网络等调查,探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原因。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以新疆于田绿洲为研究区域,2000、2005、2010年为时间段,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扩散因素,综合检验气候变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差异、族群及相邻效应等因素对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空间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年均纯收入、家庭抚养比率、女性户主的家庭比例、仅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及空间相邻关系是影响干旱区生计脆弱度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原因。族群因素方面,维吾尔族对干旱区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更为适应。而不同的地理位置,如乡村和城市、绿洲和荒漠等则表现出不同的生计脆弱度空间聚集状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海燕  许书杰  马明  
幸福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质量的情感与评价,可以通过收入满足度来表现。文章分析总结了当前农村家庭收入现状及来源,详细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提出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去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满足度等,从而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俞燕  李艳军  
本文从地理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视角探究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实地调研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的典型地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因素是地理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核心驱动力是区域文化和供应链品牌协作。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由"资源优势"向"效率优势"和"品牌创新优势"转化,有赖于政府制度创新、集群供应链品牌协同及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融合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鲍文  
通过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审视了碳关税作为贸易领域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尚存在的问题,认为即使碳关税为世贸组织所接受,在传统意义上也未必能成为一种有效的保护产业竞争力的手段,在亟需全球合作的时刻反而会适得其反。目前,全球的产业合作协定、技术共享等可能更为有效。从长期看,碳关税成为气候政策的一部分将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成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中国须未雨绸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