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6)
- 2023(5132)
- 2022(4357)
- 2021(4445)
- 2020(3546)
- 2019(8640)
- 2018(8086)
- 2017(14979)
- 2016(7819)
- 2015(8751)
- 2014(8337)
- 2013(8605)
- 2012(8164)
- 2011(7636)
- 2010(7442)
- 2009(6895)
- 2008(6843)
- 2007(5801)
- 2006(5202)
- 2005(4845)
- 学科
- 济(38040)
- 经济(37997)
- 业(19658)
- 管理(17510)
- 方法(15963)
- 数学(15078)
- 数学方法(15007)
- 中国(13820)
- 农(13221)
- 企(11377)
- 企业(11377)
- 农业(9823)
- 贸(9733)
- 贸易(9728)
- 易(9572)
- 财(8479)
- 地方(7282)
- 制(6884)
- 收入(6674)
- 银(6564)
- 银行(6550)
- 学(6496)
- 融(6457)
- 金融(6456)
- 行(6313)
- 业经(6181)
- 环境(6140)
- 关系(5744)
- 出(5719)
- 发(5523)
- 机构
- 大学(115633)
- 学院(112955)
- 济(58763)
- 经济(58107)
- 研究(48634)
- 中国(39681)
- 管理(39312)
- 理学(33502)
- 理学院(32996)
- 管理学(32591)
- 管理学院(32367)
- 科学(27284)
- 京(25925)
- 财(25032)
- 所(25030)
- 研究所(22990)
- 中心(20781)
- 经济学(20660)
- 财经(20227)
- 经济学院(18733)
- 经(18724)
- 农(18645)
- 院(17353)
- 北京(17275)
- 科学院(16138)
- 财经大学(15275)
- 范(15273)
- 师范(15178)
- 农业(14523)
- 业大(14278)
- 基金
- 项目(76775)
- 科学(61308)
- 基金(59500)
- 研究(56059)
- 家(53371)
- 国家(52995)
- 科学基金(43886)
- 社会(38705)
- 社会科(36736)
- 社会科学(36731)
- 基金项目(30577)
- 自然(26547)
- 自然科(25849)
- 自然科学(25843)
- 自然科学基金(25423)
- 资助(24676)
- 教育(24295)
- 省(24230)
- 划(22835)
- 编号(20415)
- 中国(19693)
- 部(19047)
- 国家社会(18208)
- 重点(18202)
- 发(17615)
- 成果(16937)
- 教育部(16352)
- 创(15251)
- 性(14995)
- 人文(14956)
共检索到174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力 孙杰
文章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1986年至2009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农户资产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连片特困区不存在多均衡状态贫困陷阱;(2)就连片特困区农户而言,极端天气(或降雨)增加导致其减少各类资产投资,而气温上升则促使其增加生产及固定型资产投资,但对消费型资产投资不产生影响;(3)与"片区外"农户相比,连片特困区农户应对风险能力较弱,资产动态敏感性更高,且"片区内"农户村与村之间的贫困差异程度较大。研究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政府应加大对连片特困区保险、信贷支持力度,且需在其教育、培训方面加大投入,提高连片特困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力 郑旭媛
文章基于1989-2009年CHNS数据库中的农户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户资产动态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最贫困户"、"中等富裕户"与"最富裕户"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并不存在基于多点均衡的贫困陷阱,而是多数农户都趋同于一个单一的长期福利均衡点。中国农户的资产增长趋势符合俱乐部效应中的"绝对β-收敛"(而非"条件β-收敛"),人均资产水平在不同群体之间呈现均等化趋势。(2)农户投资对气温上升和旱灾增加的反应并不敏感,而对降雨减少却反应明显。当降雨减少时,"最贫困户"采取风险规避行为,其倾向于变卖消费型资产以平滑生产型与固定型资产;"中等富裕户"采取风险应对行为,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伯光 杨中华
所谓"贫困陷阱",一般是指这样的状况: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家庭、群体、区域等主体,拿不出好的思路、措施摆脱贫困而不断地再生产出贫困,长期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一旦掉进这种"贫困陷阱",要想从里面跳出来并非易事。 "贫困陷阱"为什么能相对地把人锁定在贫困之中,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因为你穷,你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起人力资本的退化;因为你穷,你就缺少物质资本的投入,许多赚钱的机会因而与你无缘;因为你穷,就限制了你的活动范围和自由,因而使你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而日益边缘化;因为你穷,就可能影响你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从而一厥不振而荒度人生。因此,穷这个东西可不是个好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垩
文章基于2008~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动态资产积累路径检验农村家庭是否存在贫困陷阱。结果显示,通过资产积累脱离贫困的家庭比例高于因资产减少而滑入贫困的家庭比例;农村家庭资产积累曲线呈现凹性,资产收敛于一个稳态均衡点,说明中国农村家庭资产并不存在多重均衡的贫困陷阱;家庭特征、地理资本等变量对家庭资产变动有显著影响;当负向冲击来临时,社区工作机会及社会资本吸收了一些负向冲击效应,可及性金融市场减缓资产积累下降速度的作用尤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伟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虽然从1986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反贫困计划,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极为缓慢。面对政府日益增大的扶贫投资与下降缓慢的贫困人口数量两者并存的现状,不能不重新反思我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胜 丁忠兵 吕指臣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亟待攻克的堡垒,也是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现状,提出了信息贫困锁定假说:第一,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存在严重的信息贫困问题;第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信息贫困与当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等相互耦合、相互影响,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路径依赖,陷入贫困锁定状态。基于信息贫困锁定假说,分析了互联网对于破解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信息贫困锁定的内在机理和实现形式,并针对我国互联网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信息贫困 互联网扶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蒋轩 王铮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初升 高考 刘亚飞
主流经济学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物质层面的贫困,忽略了物质贫困状态下形成的心理贫困,遗漏了心理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这一重要机制。文章将贫困主体的悲观心理引入贫困研究中,分析悲观心理对贫困主体选择行为的影响及与收入(资产)反馈机制,以揭示贫困发生机理、发生条件以及脱贫的对策。文章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贫困陷阱的资产门槛不是一个刚性的界限,而是一个弹性的区间,其可变范围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悲观心理状态。
关键词:
贫困陷阱 经济行为分析 悲观 弹性门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亮亮 杨意蕾
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部分地区仍然发展缓慢或者返贫现象突出。该文以贵州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着重从贵州麻山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外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分析了贵州麻山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贫困陷阱,并研究了导致该地区陷入贫困循环陷阱的原因。文章以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了麻山地区存在的4因素贫困循环链,即环境要素制约型贫困陷阱、物质资本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基础设施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和人口因素制约型...
关键词:
贫困陷阱 贫困循环 循环链贫困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前恒 方航
针对贫困地区乡村社会中存在的"文化贫困陷阱",文章认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打破文化贫困陷阱的关键。文章使用大量调查数据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非贫困农村居民相比,贫困农村居民不积极主动参加精神文化汲取和健康提升的活动,使得农村贫困居民难以摆脱贫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提供中,政府既是主要的组织者,又是主要的出资者;村庄文化基础设施缺乏管护资金;政府出资支持、村集体自行组织的文化活动对村民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文化娱乐类民间组织能在一定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冰
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CHNS)1989-2015年面板数据,在测度资产指数的基础上使用面板半参数、截面非参数等方法检验中国农户相对贫困陷阱是否存在,并揭示其存在或不存在的具体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俊文
本文对近 2 0年来国际社会对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研究作了一个综述。总结了不同经济学派对贫困问题的观点 ,以及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反贫困战略。对当前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关键词:
反贫困 国际 研究 综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迎风 童光荣 邹薇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分析公共资本与私人能力投资相互作用下的区域性贫困聚集现象。分析得出,公共资本影响个体的能力投资决策,它为私人能力投资提供了一个门限,只有超过该门限值,个体才会选择进行能力投资。同时,不同类型公共资本的投资决定了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如果公共资本为能力互补型的,则增加该公共资本投资会促进私人投资,当公共资本超过某个门限,则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地区走出贫困陷阱;如果公共资本为生产型的,则增加公共资本投资会挤出私人能力投资,使得个体的收入动态路径变得不确定。
关键词:
公共资本 贫困陷阱 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晶 涂巍 邹恒甫
本文从OLG随机增长模型出发,使用中国城市数据估计参数化的产出运动方程,对人均实际产出分布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发现,尽管产出运动方程并非严格凹,但稳态均衡唯一,经济增长未出现"贫困陷阱"。长期来看,地区经济最终趋于单峰收敛,采用离差指数衡量经济发展平衡程度的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将有所下降。外生扰动(如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的持续性越强,经济增长收敛越快。
关键词:
OLG模型 贫困陷阱 分布预测 单峰收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建村
本文结合"贫困陷阱"的形成和突破理论,对青岛市绿泽画院带领大泥沟头村成功突破"贫困陷阱"、一体化发展的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企业行为完全可以有效成为落后地区突破"贫困陷阱"的强刺激因素,而政府和金融的介入则为"贫困陷阱"突破提供了后续动力。建议建立更为广泛的对接机制,降低企业行为与落后地区相互搜寻的成本,提高结合效率。
关键词:
贫困陷阱 企业行为 金融 对接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