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22)
- 2023(19369)
- 2022(16339)
- 2021(15018)
- 2020(12768)
- 2019(28542)
- 2018(28076)
- 2017(54149)
- 2016(29487)
- 2015(32470)
- 2014(31653)
- 2013(31351)
- 2012(28518)
- 2011(25378)
- 2010(25175)
- 2009(23722)
- 2008(22676)
- 2007(19936)
- 2006(17483)
- 2005(15622)
- 学科
- 济(114399)
- 经济(114261)
- 业(104757)
- 管理(94484)
- 企(92097)
- 企业(92097)
- 方法(51804)
- 数学(42010)
- 数学方法(41601)
- 财(35553)
- 农(35269)
- 业经(35248)
- 中国(34010)
- 融(29227)
- 金融(29225)
- 银(28745)
- 银行(28669)
- 行(27543)
- 制(26260)
- 务(26058)
- 财务(25991)
- 财务管理(25959)
- 农业(24927)
- 企业财务(24651)
- 学(22736)
- 地方(22403)
- 贸(21591)
- 贸易(21575)
- 理论(21572)
- 技术(21479)
- 机构
- 学院(408930)
- 大学(403921)
- 管理(162826)
- 济(162671)
- 经济(159314)
- 理学(140156)
- 理学院(138677)
- 管理学(136358)
- 管理学院(135644)
- 研究(132882)
- 中国(109144)
- 京(85528)
- 科学(83960)
- 财(77007)
- 农(74457)
- 所(67277)
- 业大(64611)
- 中心(61980)
- 财经(61668)
- 研究所(61454)
- 江(60124)
- 农业(58891)
- 经(56136)
- 北京(53370)
- 州(48920)
- 范(48872)
- 经济学(48651)
- 师范(48287)
- 院(48260)
- 财经大学(45897)
- 基金
- 项目(279564)
- 科学(219068)
- 基金(202992)
- 研究(200274)
- 家(178478)
- 国家(176927)
- 科学基金(152080)
- 社会(126344)
- 社会科(119718)
- 社会科学(119688)
- 省(110414)
- 基金项目(107994)
- 自然(100883)
- 自然科(98575)
- 自然科学(98549)
- 自然科学基金(96800)
- 划(92421)
- 教育(90377)
- 资助(83246)
- 编号(81079)
- 成果(63284)
- 重点(62861)
- 创(60262)
- 部(60134)
- 发(59755)
- 创新(55787)
- 课题(54979)
- 科研(54142)
- 业(52933)
- 国家社会(51712)
- 期刊
- 济(177608)
- 经济(177608)
- 研究(117301)
- 中国(75644)
- 农(68186)
- 学报(67598)
- 管理(61847)
- 科学(61256)
- 财(61040)
- 大学(50447)
- 融(49880)
- 金融(49880)
- 学学(48396)
- 农业(46219)
- 教育(36958)
- 技术(34065)
- 业经(31542)
- 财经(30097)
- 经济研究(28064)
- 业(26213)
- 经(25760)
- 问题(22564)
- 技术经济(20654)
- 科技(19965)
- 版(19611)
- 现代(19400)
- 理论(19105)
- 商业(18946)
- 财会(18340)
- 资源(17567)
共检索到599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文欢 赵衍馨 李斌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而且会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分位数、时域和频域连通性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高碳行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极端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高碳企业的影响,以及高碳企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均远高于正常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上述变量的影响。其次,气候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且重大事件加剧了变量的溢出效应。因而,相较于长期风险,应当重点关注气候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魏革军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物理风险渠道和转型风险渠道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9年全国气候和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从气温偏离度和降水偏离度两个维度来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并经由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产生作用:一是气温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影响滞后且影响程度为0.2815,经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传导的间接影响为0.1193;二是降水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总体影响程度为0.0043,其中直接影响程度是0.0030而间接影响程度为0.0013。为此,我国积极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但仍存在三方面主要不足,建议建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开展对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一步健全应对气候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金融稳定 低碳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气候变化是引发经济金融系统震荡波动的重要因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样本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区域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冲击,作用时滞为3年。其次,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存在明显异质性,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及气候变化强度高的区域,其金融稳定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冲击的效应更显著。最后,气候变化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水平、减少企业产出规模及提升金融部门不良资产规模三种机制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并从提升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应对气候风险的管理意识、重视气候变化引致居民收入及企业产出下降问题、加快气候风险缓释工具创新力度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金融稳定 低碳转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晖 陈曦 闻月
基于2015—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造转型气候风险指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并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在能源转型初始阶段,气候转型风险会显著降低企业碳排放效率,而加大企业创新能够缓解气候转型风险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该效应在电力行业显著而其他行业不显著。研究结论对制订相关环境政策以及能源企业碳减排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米晓文 邱晔华
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成为导致经济和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大因素之一,正在引起全球央行的广泛关注。各国央行正积极行动,减少气候变化对金融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将气候变化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进行监测和考评,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处于不断摸索过程中,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存在缺乏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评估对象受气候变化影响差异较大、评估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货币政策工具等问题,通过总结发达经济体相关的经典案例和经验,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林 高佳琳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风险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导致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气候变化与金融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并重点围绕气候变化对银行、保险等金融体系风险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防控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金融风险 机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恩健 梁必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通过采用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灾害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极端气候能够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极端气候对不同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更大;第三,极端气候主要通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两种渠道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居民部门中介效应最明显。
关键词:
极端气候 气候风险 金融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谈多娇 袁野 李益博
随着气候变化风险的不断加大,各国政府都从宏观层面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法律法规。在价值创造因素的驱动下,企业积极配合环保要求制订相应的碳减排计划,不断提高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核算和信息披露水平。以2019年12月16日财政部会计司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为契机,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气候变化风险给传统会计带来的三大挑战,总结气候变化风险对会计创新的五大影响,并提出碳会计未来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其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章金霞 田国双
以气候变暖作为切入点,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建立环境伦理观的动因,分析当前气候变迁视角下不同企业环境伦理观的主张,并在适度生态中心伦理主义和适度技术中心伦理主义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环境伦理观,同时从3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建设的路径,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树立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企业碳排放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环境伦理 企业环境伦理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义
企业制度变更与金融风险研究刘义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改组以及其它形式的制度变更,并由此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损失,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改革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财政信贷体制,分配的统收统支和资金供给制一方面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丽丽 刘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供应链金融是目前银行、物流企业以及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还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本文从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以及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和在具体项目风险管理环节中的应用,总结目前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
项目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 供应链金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蕾
山东省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超国际认定警戒线,并且由于统计口径不完备,山东省实际杠杆率水平高于当前计算结果,已无加杠杆空间。从当前可计算的杠杆率分结构看,山东省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基建行业及国有企业。通过对山东省内2009年以来17地市的杠杆率与不良贷款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良贷款率与杠杆率变动之间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杠杆的加速变动会加大金融风险的暴露。建议应在稳步去杠杆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使非金融企业与区域金融体系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 金融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志梅 张旭丽 路丽华
碳信息披露是全球环境治理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一种表达。CDP项目A级评价企业代表其环境绩效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移动和三星电子均在2017年A级评分名单中,二者均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气候变化战略、碳排放量、碳减排行动与减排绩效等进行了披露,具有较为翔实的数据,为我国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目前企业碳信息披露更多地还是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年报中的碳信息项目相对较少,尤其是通过价值量化的信息较为缺乏。
关键词:
CDP项目 碳信息披露 可持续发展报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