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7)
- 2023(16643)
- 2022(14023)
- 2021(12744)
- 2020(10760)
- 2019(23418)
- 2018(23264)
- 2017(43848)
- 2016(24215)
- 2015(26644)
- 2014(25949)
- 2013(25468)
- 2012(23046)
- 2011(20655)
- 2010(20859)
- 2009(19883)
- 2008(19735)
- 2007(17958)
- 2006(16063)
- 2005(14390)
- 学科
- 业(100445)
- 济(93952)
- 经济(93798)
- 企(82434)
- 企业(82434)
- 管理(82022)
- 农(48008)
- 方法(39252)
- 业经(33205)
- 财(32108)
- 农业(31840)
- 数学(30664)
- 数学方法(30411)
- 制(24321)
- 中国(23755)
- 务(22366)
- 财务(22336)
- 财务管理(22306)
- 技术(22233)
- 企业财务(21164)
- 贸(18490)
- 贸易(18481)
- 学(18335)
- 体(18118)
- 易(18061)
- 策(17141)
- 划(16690)
- 理论(16091)
- 和(15444)
- 银(14995)
- 机构
- 学院(350190)
- 大学(340294)
- 济(141526)
- 经济(138805)
- 管理(132887)
- 研究(117262)
- 理学(114698)
- 理学院(113492)
- 管理学(111672)
- 管理学院(111060)
- 中国(90840)
- 农(85664)
- 科学(75543)
- 京(70951)
- 农业(67071)
- 财(65842)
- 业大(63408)
- 所(62055)
- 研究所(56409)
- 江(55009)
- 中心(54095)
- 财经(51804)
- 经(47006)
- 北京(43033)
- 州(42463)
- 农业大学(42310)
- 经济学(42157)
- 省(41784)
- 院(40947)
- 范(39983)
- 基金
- 项目(236586)
- 科学(185758)
- 基金(172219)
- 研究(166708)
- 家(153625)
- 国家(152199)
- 科学基金(129523)
- 社会(106772)
- 社会科(100927)
- 社会科学(100900)
- 省(95973)
- 基金项目(91305)
- 自然(85841)
- 自然科(83916)
- 自然科学(83889)
- 自然科学基金(82447)
- 划(79322)
- 教育(74842)
- 资助(68467)
- 编号(66303)
- 重点(53725)
- 创(52764)
- 成果(51463)
- 发(51293)
- 业(51287)
- 部(51165)
- 创新(48811)
- 制(46642)
- 科研(45691)
- 计划(45623)
- 期刊
- 济(164607)
- 经济(164607)
- 研究(93999)
- 农(85665)
- 中国(71249)
- 学报(64945)
- 科学(57905)
- 农业(57536)
- 财(53697)
- 管理(51233)
- 大学(47982)
- 学学(46536)
- 业经(33402)
- 融(32927)
- 金融(32927)
- 技术(30930)
- 业(30775)
- 教育(28804)
- 财经(25778)
- 经济研究(24596)
- 经(22188)
- 问题(21798)
- 版(20316)
- 技术经济(19177)
- 业大(18898)
- 科技(18425)
- 世界(17232)
- 农业大学(16555)
- 现代(16142)
- 商业(16108)
共检索到519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杨 程志强 范玉兵
气候变化及其裹挟的风险以及不断攀升的农业生产成本已严重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本文基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运用199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数据,揭示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持续地促进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是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而非技术进步,研究结果比较稳健,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政策干扰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另外,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本文证实了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能够通过提高棉花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本产出率和抑制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病虫害促进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广初期较低的应用率会使转基因抗虫棉抑制病虫害的效果存在滞后性。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启示,也为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及其品种创新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要素生产率 生物技术 棉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光华 陆盈盈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了受到制度和投资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气候变化的作用。本文以冬小麦为例,在运用指数方法测度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了冬小麦生长期气候因素变化对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不断增长,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分别采用生长期积温和温度的天数分布两种气温衡量指标回归结果指出气温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温会显著降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高温主要通过降低冬小麦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文提出健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调整品种布局、加强耐高温品种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效率等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福金 周甜甜 陈晓光
本文将气候变化与农业科研投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科研投入在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年气温均值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全年降水总量、降水密度及高温、低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在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气候变化 农业科研投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福金 周甜甜 陈晓光
本文将气候变化与农业科研投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科研投入在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年气温均值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全年降水总量、降水密度及高温、低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在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气候变化 农业科研投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季焜 林海 胡瑞法 罗斯高 卡尔·普瑞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转基因抗虫棉有效控制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减少农药施用之后,可能导致的对棉花次要害虫的影响。通过多年的棉农生产跟踪调查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棉农用来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它的农药施用量远远小于采用转基因抗虫棉后整体减少施用的农药量;研究还发现,转基因抗虫棉在控制主要害虫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不是导致次要害虫农药施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它仅仅能解释次要害虫农药施用增加量的一小部分。
关键词:
抗虫棉 主要害虫 次要害虫 农药施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秀广 陈晓楠 霍学喜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1992—2012年气候变化对中国两大苹果主产区单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均有利于苹果单产增加,日照时数主要通过与地区的交互影响苹果单产,日照时数增加对黄土高原区苹果单产有正向影响,对环渤海地区有负向影响。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在环渤海地区贡献分别为-81.7%、-16.73%和23.22%,而在黄土高原区分别为7.51%、-24.29%和-79.65%。最后,苹果单产增长的来源与地区有关,环渤海地区主要依赖于投入要素的增长,而黄土高原区主要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进步对单产和全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倩妮 王川 马天平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碳减排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与保障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实践。文章利用1998—2020年我国30个省会(首府)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碳减排对气候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并着力探究其传导路径与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积极的碳减排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缓解极端气温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或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调节作用更显著。考虑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时,碳减排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本文使用新技术窗口DEA中的Window Malmquist指数模型,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估算了传统农业生产率和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变化情况,并分阶段、分区域比较分析了传统农业生产率和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的差异,以期回答我国农业生产率是否被低估。实证分析后发现:(1) 1978-2013年,有60%年份的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小于传统农业生产率,即传统农业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是被高估的。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率更为稳定,表明气候因素对稳定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作用。(2)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西部地区也是受益于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地区。1978-2013年,气候因素限制了中国中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大省的农业生产率,尽管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率有了提升。(3)技术效率的累积变化和技术进步是推动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4)在不同政策时期内,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差异较大。对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何炼 叶鹏盛 刘朝辉 韦树谷 张骞方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在转基因抗虫棉的棉田害虫群落情况。结果表明:在四川棉区,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昆虫群落组成无影响。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数量,并将其种群控制在较低水平;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中棉蚜、红蜘蛛的群落数量无影响,但蝽类的群落数量比常规棉田高。
关键词:
转基因 棉花 昆虫 群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储成兵 李平
本文以安徽省327个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农户关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参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等因素显著促进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而户主年龄对农户的认知呈负面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因素主要有户主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参加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棉铃虫发生的严重程度,而Bt抗虫棉种子价格对农户种植抗虫棉呈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尹朝静 高雪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等极端事件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和威胁。本文将气温、降水量与干旱因素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估体系,采用序列MSBM-DEA模型测算了1978~2018年中国28个省(市、区)农业TFP及其分解的变动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情形下农业TFP的测算和分解结果。研究发现:在未纳入气候因素情形下,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明显被高估,气候因素特别是干旱事件对中国农业TFP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从农业TFP增长的分解结果看,无论是否考虑气候因素,农业技术进步都是推动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农业技术效率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有限;无论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中国农业TFP增长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不均衡性,并且不同省份农业TFP增长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昊达 彭山桂 林萍萍
[目的]财政支农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探讨财政支农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有利于加速农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以2007—2021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GTFP为研究对象,基于EBM-GML指数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GTFP;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与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刻画、分析了财政支农对农业GTFP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1)财政支农对农业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北方地区表现为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局面,在南方地区表现为互助共赢的正和博弈局面。(2)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机制、农业机械深化机制、农业人力资本提升机制三个维度的作用机制均显著成立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全国与北方地区的农业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作用更为重要;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深化效应更为重要。[结论]应理顺区域政府间竞合互动关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在北方地区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多形式提高机械化程度,在南方地区采用柔性农业人才引进机制促进农业GTFP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范丽霞 高雪
本文在对1986~2012年中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科技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农业科技存量的时间演变,并利用FGLS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进而系统考察了气候变化及农业科技存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主要靠农业技术进步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起着阻碍作用;新世纪以来农业科研投入增速明显加快,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并且该差异呈扩大趋势;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而年降水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从空间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气温升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科技存量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