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8)
- 2023(8428)
- 2022(7328)
- 2021(6563)
- 2020(5634)
- 2019(12700)
- 2018(12657)
- 2017(24501)
- 2016(13598)
- 2015(15279)
- 2014(15204)
- 2013(14991)
- 2012(13903)
- 2011(12702)
- 2010(12727)
- 2009(11903)
- 2008(11392)
- 2007(10384)
- 2006(8749)
- 2005(7669)
- 学科
- 济(54120)
- 经济(54074)
- 管理(37651)
- 业(33364)
- 企(26207)
- 企业(26207)
- 方法(26007)
- 数学(23174)
- 数学方法(22956)
- 农(16152)
- 学(13763)
- 财(13597)
- 中国(13422)
- 环境(13089)
- 贸(11732)
- 贸易(11730)
- 易(11399)
- 业经(10859)
- 农业(10487)
- 地方(10464)
- 和(9688)
- 制(9369)
- 务(8502)
- 财务(8480)
- 划(8474)
- 财务管理(8456)
- 银(8075)
- 银行(8038)
- 企业财务(7877)
- 理论(7823)
- 机构
- 学院(193050)
- 大学(190376)
- 济(76521)
- 经济(74845)
- 管理(70867)
- 研究(65264)
- 理学(61175)
- 理学院(60436)
- 管理学(59203)
- 管理学院(58855)
- 中国(48875)
- 科学(43065)
- 京(40011)
- 农(36838)
- 所(34532)
- 财(34036)
- 研究所(31678)
- 业大(31494)
- 中心(30434)
- 农业(29491)
- 江(29061)
- 财经(27384)
- 范(25376)
- 师范(25082)
- 北京(24791)
- 经(24682)
- 经济学(23601)
- 院(23548)
- 州(23115)
- 技术(21616)
- 基金
- 项目(129798)
- 科学(100363)
- 研究(93318)
- 基金(92129)
- 家(81245)
- 国家(80615)
- 科学基金(67527)
- 社会(56878)
- 社会科(53796)
- 社会科学(53779)
- 省(52346)
- 基金项目(49004)
- 自然(44420)
- 划(44238)
- 自然科(43322)
- 自然科学(43309)
- 教育(43074)
- 自然科学基金(42489)
- 编号(39464)
- 资助(37526)
- 成果(31084)
- 重点(30182)
- 发(29047)
- 部(28064)
- 创(26896)
- 课题(26868)
- 科研(25804)
- 创新(25225)
- 计划(25144)
- 大学(23924)
共检索到274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怡敏
从黑碳气溶胶的研究源头着眼,针对该研究的最初研究方向和目标以及发展展开论述,并针对其研究现状对黑碳气溶胶的研究进行了相应论述。主要贡献是,在总结黑碳气溶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应对全球变暖和节约资源为目标的减排目标,即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确定结论以人本为目标应用至社会科学领域,并以切实的行动和方式来回归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黑碳 辐射强 融川 全球变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吉振明
青藏高原毗邻全球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长最快速的地区,受西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中亚、南亚等高原周边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传输,进入高原并对其气候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观测事实表明:近几十年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雪冰中黑碳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这可能导致冰川加速融化和积雪持续时间缩短,最终影响青藏高原的水循环过程。前人对青藏高原黑碳的外源输送,特别是南亚大气污染物的贡献及其对高原气候、冰冻圈变化的影响,还没有较清晰和统一的认识。青藏高原污染物定点监测网络的发展及高分辨率区域气候—大气化学模式的应用,为定量评估高原污染物外源输送及气候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南亚黑碳气溶胶跨境传输及其对青藏高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的资助下,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进展:(1)系统性论证了高分辨率区域气候—大气化学模式在高原的适用性,模拟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黑碳时空分布、传输和沉降过程;(2)揭示了污染物扩散的机制,评估了大气黑碳的气候及雪冰效应,并对比了自然源粉尘和人为源黑碳对青藏高原气候的影响;(3)定量估算了不同区域排放对高原黑碳外源输送的贡献率,其中来自南亚的黑碳对青藏高原外源输送的贡献率最高,在非季风期为61.3%,季风期为19.4%。本文揭示了外源输送黑碳对青藏高原气候的影响,为提高一带一路核心区冰冻圈与水资源的管理及预测能力,制定应对环境变化策略及国家气候外交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黑碳 传输 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彬 刘端阳 魏建苏 彭华青 牛文胜 夏健
使用2010~2013年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和降水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降水对气溶胶颗粒物的清除效果随雨强、降水持续时间及降水总量增加而增加。同等雨量条件下,降水对PM_(_(Course))的清除效果要好于对PM_(2.5)的清除效果。降水对气溶胶颗粒物的清除效果与降水前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关系密切,降水开始前气溶胶颗粒物浓度较低时,降水对其清除效果不佳,降水开始前气溶胶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降水对其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降水前后的气溶胶颗粒物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气溶胶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需要连续多次降水过程才会使其浓度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在较低水平时,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思雅 张晶 周丽花 乔岩
论文利用通用陆面模式CLM4.0-CN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使2007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异养呼吸(R_H)、自养呼吸(R_A)以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R_(eco))都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具体的变化特征则随着地区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非洲中西部、中国中东部、美国东南部和欧洲中南部地区GPP增加,在南美洲亚马逊地区及东南亚等地区GPP减少。NPP和R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坤 苏明山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碳生产率增长率度量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的观点,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佳丹 陈晓玲 蔡晓斌 关宇廷 徐强强 李婷慧 陈芳
降水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非常复杂.为了研究降水对城市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差异性影响,该文选择2016年6~7月武汉市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合OPAC模型及GADS数据集,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算法,基于CE-318太阳光度计及黑碳仪观测数据对大气中三种城市气溶胶粒子(不溶性气溶胶粒子INSO、水溶性气溶胶粒子WASO、黑碳气溶胶SOOT)的粒子数密度进行反演,并使用光学特性误差及黑碳仪观测结果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显示了较高的反演精度.通过对比降水前后不同气溶胶粒子数量的变化,发现降水对INSO、WASO、SOOT三种气溶胶的影响效果及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WASO、INSO、SOOT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影响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SOOT的消减作用仅能持续数小时.WASO在降水后逐渐回升,其抑制作用仅能持续一周即回复到降水前,降水对INSO消减作用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数周之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晨 丁明月 江文华 陈勇航 张华 杜豪杰 李嘉栋 邱靖涵
采用2007~2011年冬季(12月~次年2月)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L1监测数据,通过分析532 nm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对重庆地区冬季霾期间气溶胶光学和微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冬季霾期间,大气散射能力随高度减弱,在0~1 km高度最强;各高度层气溶胶粒子规则性与粒径大小的分布情况与全年总体分布情况基本相同,但变化趋势单调性更强,0~1 km高度层规则的、大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3~4 km高度不规则的、小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年际变化上,气溶胶散射强度逐年增强,其中2008~2010年变化较小,2011年明显增强;各年均以规则的、小颗粒气溶胶为主,2011年不规则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而大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关键词:
CALIPSO 气溶胶 霾 垂直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明明 刘振波 葛云健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气溶胶总含量的基本参数,可以用来反映大气污染程度。利用卫星遥感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可以弥补地面观测难以反映AOD空间分布和整体变化趋势的不足。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10年4~9月EOS-TERRA MODIS数据,分别基于暗像元法(DDV法)和改进的暗像元法(V5.2法),反演研究区2010年夏半年/春夏两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并结合地面观测数据验证两种反演算法结果精度,最后分析研究区AOD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两种算法反演结果在整体趋势上保持一致,研究区AOD均表现出与植被指数NDVI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V5.2法反演精度要明显优于DDV法;研究区气...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宏 周传璘 马洪华 陈敏
在利用红外激光雷达探测大气中各种成分浓度时,研究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在该红外波段的光学散射特性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大气中气溶胶颗粒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率是基于红外激光雷达探测大气后向散射回波信号的重要参量,直接影响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有效探测距离.根据等效球的米氏散射理论,分析大气气溶胶颗粒在该波段的散射效率因子和散射相函数,可准确计算出不同半径和不同密度时大气气溶胶颗粒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率大小.利用仿真模型计算得出,当大气气溶胶颗粒的半径增加时,其散射效率因子的数值振荡衰减,最终稳定于2.04处;而当入射激光波长不变时,大气气溶胶颗粒的后向散射率数值与其半径的变化呈反比.
关键词:
散射特性 气溶胶 激光雷达 红外激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碳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碳税有助于推动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负外部性内在化,与碳排放权交易工具互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文章探讨了碳税的内涵,界定了碳税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论证了在中国引入碳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征碳税所需的准备工作及碳税制度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碳税 环境税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蕤 李宁 刘少军 陈小敏 邹海平 吕润
【目的】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橡胶树白根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影响该病发生的主导环境因子,对中国橡胶树白根病的检疫及防控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前人研究橡胶树白根病发生流行的基础上,利用基准时段(1970—2000年)全球生物气候数据和橡胶树白根病灾情资料,筛选出影响橡胶树白根病发生的地理分布信息和主导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GIS)构建橡胶树白根病发生与主导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提供的5个常用大气环流模式(GCMs),结合等权重集合平均法,获取典型浓度路径(RCP) 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的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气候预估数据,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基准时段和未来(2050s和2070s)橡胶树白根病风险区分布,分析气候变化对橡胶树白根病风险区分布的影响,识别未来气候变化下橡胶树白根病的防治关键区及敏感区。【结果】模型训练和测试数据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方面积(AUC)值分别为0.965、0.942,模拟预测结果与历史灾情基本吻合。贡献率较高的主导环境因子是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湿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最低温度。基准时段中国橡胶树白根病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岛、广东省西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云南省的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从基准时段到未来,风险区质心位置有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呈现增加趋势。【结论】橡胶树白根病的风险区变化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显著。中国橡胶树白根病防治关键区为海南岛、云南省南部部分地区、广东省西南部部分地区,敏感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部分地区、福建省南部部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橡胶树白根病的检验检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迎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本文试图就近年来经济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前沿性研究课题做一简单的归纳和概括 ,以期明确该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联系的概貌 ,并把握未来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 ,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刘艳艳 张多勇 王东
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共同发展问题已经开展了积极的磋商与合作,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偏差和国家利益的博弈,目前气候谈判还没有达成各方满意一致的协议,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对未来中国气候外交坚持的原则、任务、策略做了进一步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适应对策 气候外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林 柳钦火 刘强 陈良富
气溶胶在地球大气辐射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卫星数据反演水体、浓密植被等暗背景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而对于干旱、半干旱以及城市等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仍面临严峻挑战。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困难主要是地表反射率的确定精度较低;气溶胶的指示作用随着地表反射率的升高而降低。为精确反演高反射率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对比算法、高反差地表法等几种主要的反演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并分析了高反射率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反射率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反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