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5)
- 2023(10700)
- 2022(8852)
- 2021(8073)
- 2020(6794)
- 2019(14617)
- 2018(14591)
- 2017(28110)
- 2016(15071)
- 2015(16468)
- 2014(15813)
- 2013(15716)
- 2012(13900)
- 2011(12445)
- 2010(12713)
- 2009(12366)
- 2008(12123)
- 2007(11172)
- 2006(9990)
- 2005(8961)
- 学科
- 业(83000)
- 企(66208)
- 企业(66208)
- 济(65479)
- 经济(65398)
- 管理(55408)
- 农(45232)
- 农业(30221)
- 业经(27885)
- 方法(27055)
- 财(21933)
- 数学(19708)
- 数学方法(19553)
- 务(17073)
- 财务(17059)
- 财务管理(17046)
- 企业财务(16084)
- 技术(15715)
- 中国(15131)
- 制(14782)
- 策(14227)
- 划(12436)
- 体(12082)
- 和(11780)
- 贸(11744)
- 贸易(11738)
- 理论(11521)
- 易(11447)
- 企业经济(10543)
- 经营(10352)
- 机构
- 学院(218875)
- 大学(206072)
- 济(95207)
- 经济(93621)
- 管理(90439)
- 理学(78159)
- 理学院(77499)
- 管理学(76403)
- 管理学院(76020)
- 研究(66979)
- 中国(56252)
- 农(52311)
- 京(41995)
- 财(41915)
- 农业(39853)
- 科学(39832)
- 业大(36750)
- 江(34371)
- 所(33706)
- 财经(33328)
- 中心(32176)
- 研究所(30266)
- 经(30143)
- 经济管理(27558)
- 经济学(27492)
- 州(26716)
- 北京(25342)
- 经济学院(24997)
- 商学(24539)
- 农业大学(24320)
- 基金
- 项目(143657)
- 科学(115412)
- 研究(108258)
- 基金(105529)
- 家(90926)
- 国家(89952)
- 科学基金(79196)
- 社会(71363)
- 社会科(67255)
- 社会科学(67241)
- 省(58683)
- 基金项目(55610)
- 自然(50081)
- 自然科(48974)
- 自然科学(48966)
- 自然科学基金(48122)
- 教育(47003)
- 划(46555)
- 编号(45266)
- 资助(41774)
- 业(35921)
- 成果(33430)
- 创(33215)
- 发(32501)
- 重点(31670)
- 部(31568)
- 农(30262)
- 创新(30174)
- 国家社会(29499)
- 制(29423)
- 期刊
- 济(115494)
- 经济(115494)
- 研究(58647)
- 农(55969)
- 中国(41203)
- 农业(37883)
- 管理(34708)
- 财(34316)
- 科学(30821)
- 学报(28906)
- 业经(27466)
- 大学(23082)
- 学学(22553)
- 融(21622)
- 金融(21622)
- 技术(20369)
- 业(20021)
- 经济研究(16408)
- 财经(15917)
- 问题(15207)
- 教育(14752)
- 农村(13960)
- 村(13960)
- 农业经济(13866)
- 经(13802)
- 技术经济(13764)
- 世界(12687)
- 商业(11533)
- 现代(11513)
- 版(11470)
共检索到323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本文使用新技术窗口DEA中的Window Malmquist指数模型,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估算了传统农业生产率和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变化情况,并分阶段、分区域比较分析了传统农业生产率和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的差异,以期回答我国农业生产率是否被低估。实证分析后发现:(1) 1978-2013年,有60%年份的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小于传统农业生产率,即传统农业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是被高估的。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率更为稳定,表明气候因素对稳定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作用。(2)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西部地区也是受益于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地区。1978-2013年,气候因素限制了中国中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大省的农业生产率,尽管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率有了提升。(3)技术效率的累积变化和技术进步是推动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4)在不同政策时期内,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差异较大。对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范丽霞 高雪
本文在对1986~2012年中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科技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农业科技存量的时间演变,并利用FGLS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进而系统考察了气候变化及农业科技存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主要靠农业技术进步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起着阻碍作用;新世纪以来农业科研投入增速明显加快,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并且该差异呈扩大趋势;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而年降水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从空间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气温升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科技存量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麟科 仇焕广 汪阳洁 孙来祥
基于2005年706个县39551个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观测站数据,利用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模拟了气候情景方案A2和B2下,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其中西北区受温度上升的不利影响最大;降水增加对除南方以外的所有区域都有正面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正面影响,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将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福金 周甜甜 陈晓光
本文将气候变化与农业科研投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科研投入在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年气温均值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全年降水总量、降水密度及高温、低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在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气候变化 农业科研投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福金 周甜甜 陈晓光
本文将气候变化与农业科研投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科研投入在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年气温均值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全年降水总量、降水密度及高温、低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在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气候变化 农业科研投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章奇 王铮 夏海斌 孙翊 乐群
农业生产潜力对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投资与布局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的研究较少探讨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空间演变特征,以及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也还较少关注。为此,论文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可能影响做出了估计,研究发现:1961—2012年中国农业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异特征异常显著,其中东南较高,西北相对较低,同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19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主要是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其中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中部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减少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潜力 中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杨 程志强 范玉兵
气候变化及其裹挟的风险以及不断攀升的农业生产成本已严重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本文基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运用199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数据,揭示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持续地促进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是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而非技术进步,研究结果比较稳健,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政策干扰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另外,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本文证实了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能够通过提高棉花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本产出率和抑制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病虫害促进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广初期较低的应用率会使转基因抗虫棉抑制病虫害的效果存在滞后性。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启示,也为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及其品种创新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要素生产率 生物技术 棉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光华 陆盈盈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了受到制度和投资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气候变化的作用。本文以冬小麦为例,在运用指数方法测度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了冬小麦生长期气候因素变化对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不断增长,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分别采用生长期积温和温度的天数分布两种气温衡量指标回归结果指出气温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温会显著降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高温主要通过降低冬小麦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文提出健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调整品种布局、加强耐高温品种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效率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于2009年9月启动,先后持续5年。项目首次从国家层面组织农业科学界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田间试验、观测研究和应对技术开发研究,集聚了来自我国农业与气候变化优势单位的作物学、耕作学、植物保护、土壤学、水资源、农业气象、生态学等30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农业行业岗位技术专家群体,项目专题研究覆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谷类作物种植业,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洁红 唐利群 李凯
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转型的内涵、路径和农业产业链上不同主体参与农业生产转型行为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述评,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学科隔阂较为明显,导致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存在偏差;未区分不同主体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差异,缺少微观与宏观数据的有效对接;定性研究农户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文献居多,量化分析及其方法研究不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农业生产转型视角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做出了展望:第一,探索更全面的分析路径,优化模...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转型 农业产业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东平 王鑫
基于广西各地级市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DEA方法测度广西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了其收敛情况,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广西全区及5大经济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全区年际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9%,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收敛的趋势;总体上看,近年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效率有负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东平 王鑫
基于广西各地级市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DEA方法测度广西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了其收敛情况,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广西全区及5大经济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全区年际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9%,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收敛的趋势;总体上看,近年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效率有负面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谷成 范丽霞 成刚 冯中朝
本文借鉴窗式(Window)DEA的窗口思想,参考固定基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基于固定窗口来重新设计窗式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试图解决经典当期Malmquist指数和标准窗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技术方法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该指数应用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与分解,一是验证该指数的一些技术方法学特征及其相关判断,二是加深对中国农业增长模式的理解。实证表明,该指数具有显著的技术方法学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技术退步、窗口选择复杂等难题。转型期中国农业TFP增长显著,对农业增长呈顺周期贡献特征,省份空间差异性明显,并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对1644—1911年间的中国耕地面积、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粮食产值以及包括经济作物生产在内的整个种植业的产值和包括林牧渔业在内的农业总产值等多项农业生产指标做出量化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清代农业在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传统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影响等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本文以湖南省2012年88个县域数据为样本,应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各县域剔除环境因素、随机误差影响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扩张与政府财政补贴金额的增加加剧了投入冗余程度,不利于农业效率的改进,而农村金融支持与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在剥离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差异等外部因素影响后,绝大多数的县域规模效率值降低,而纯技术效率值提高且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因此,规模扩张仍然是湖南各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湖南应根据各地区效率差异而采取不同导向政策。
关键词:
湖南 县域 农业生产效率 三阶段DE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