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2)
2023(15478)
2022(13392)
2021(12834)
2020(10551)
2019(24375)
2018(24057)
2017(46417)
2016(25206)
2015(28352)
2014(28018)
2013(27558)
2012(25472)
2011(23077)
2010(22944)
2009(21071)
2008(20178)
2007(17371)
2006(15322)
2005(13541)
作者
(70725)
(58625)
(58257)
(55579)
(37483)
(27938)
(26495)
(23083)
(22320)
(21000)
(19849)
(19832)
(18618)
(18324)
(18254)
(18070)
(17523)
(17305)
(16742)
(16669)
(14609)
(14505)
(14120)
(13246)
(13170)
(12982)
(12966)
(12857)
(11764)
(11584)
学科
(97942)
经济(97836)
管理(71931)
(66291)
(53864)
企业(53864)
方法(43748)
数学(38282)
数学方法(37826)
中国(29186)
(28042)
(25028)
(21780)
业经(21196)
(21056)
贸易(21046)
(20556)
环境(18713)
地方(18576)
(18451)
农业(18409)
(16418)
(15869)
银行(15823)
(15472)
理论(15362)
(15211)
(15180)
财务(15139)
财务管理(15116)
机构
大学(351184)
学院(350931)
(145384)
经济(142422)
管理(138300)
研究(122891)
理学(119626)
理学院(118314)
管理学(116387)
管理学院(115771)
中国(92789)
(75233)
科学(74960)
(65637)
(61571)
研究所(56292)
(54793)
中心(54637)
财经(52537)
业大(50654)
(49527)
北京(48151)
(47969)
(46846)
师范(46478)
(44930)
经济学(43768)
农业(42868)
(40170)
经济学院(39417)
基金
项目(240356)
科学(189569)
研究(178250)
基金(175190)
(152487)
国家(151257)
科学基金(129487)
社会(111938)
社会科(106005)
社会科学(105982)
基金项目(92150)
(91334)
自然(83771)
自然科(81768)
自然科学(81751)
教育(81479)
自然科学基金(80272)
(78127)
编号(73087)
资助(72787)
成果(59577)
重点(54076)
(53969)
(51930)
课题(50329)
(49632)
教育部(46366)
创新(46326)
国家社会(45953)
科研(45816)
期刊
(157868)
经济(157868)
研究(106683)
中国(64421)
学报(53260)
科学(50834)
管理(50021)
(49970)
(47883)
大学(40235)
教育(39708)
学学(37757)
农业(35171)
(31180)
金融(31180)
技术(28991)
经济研究(26402)
业经(25614)
财经(24975)
(21407)
问题(20272)
(18425)
图书(18044)
(17987)
理论(16490)
技术经济(16463)
科技(16350)
资源(16138)
世界(15816)
现代(15744)
共检索到514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依然延续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政策,但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寻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政治合作机制短期内难以实现。寻求合理的经济性政策工具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其手段主要包括价格工具的碳税与数量工具的排放交易、联合履约与清洁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超  王鑫  王风谦  栾晓辉  李雪  柏常禄  葛凡  
近半个世纪以来,日趋变暖的气候使得碳减排成为世界上很热的一个议题。本文从全球CO2的排放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入手,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碳减排国际合作情况,分析了碳减排技术和投资热点。最后对我国碳减排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红霞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积浓度稳定在450ppmCO_2eq,是控制全球温度在工业化前升高2℃以内的关键,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人类能够避免的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性后果的最低限度。事实上,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方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控制全球增温2℃的目标,而是导致全球向增温3-4℃的趋势发展。明确的引导世界走上控制升温2℃的路径,除了期待2011年底南非德班的气候谈判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外,全球2012年后的气候政策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形势的迫切需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怒云  宋维明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红强  季春艺  杨惠  聂影  陈幸良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的碳储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研究HWP碳储量并对其进行功能管理,对我国政府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参与气候谈判、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的HWP碳量核算模型,研究了1961—2011年中国HWP的固碳功能,继而比较分析了中国HWP碳储量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从总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上核算的中国2011年度碳储量值分别为6.76×108t碳和2.58×108t碳;从年增长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核算的中国HWP碳储量增长平均值为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啊利   姚娟   李倩娜  
[目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方法]基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牧民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气候变化感知对牧民畜牧碳减排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与CMP估计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结果显示:(1)牧民的气候变化感知程度越高,其参与畜牧碳减排意愿越强。牧民气候变化感知程度每提升1个单位,其具有强烈意愿实施碳减排行为的可能性提高6.6%。(2)牧民的气候变化感知会正向影响环境态度,进而显著促进其碳减排意愿,环境态度作为其中的传导机制,中介效应占比为22.23%。(3)社会规范在“气候变化感知—环境态度—畜牧碳减排意愿”路径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强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升牧民减碳意识,促进牧民责任和义务意识的形成。培育牧民环境价值观,端正其环境态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补贴与奖励机制,进而提高牧民碳减排响应程度。营造碳减排环境,改善低碳设施,推动草原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牧民的生计弹性和适应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倩妮  王川  马天平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碳减排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与保障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实践。文章利用1998—2020年我国30个省会(首府)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碳减排对气候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并着力探究其传导路径与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积极的碳减排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缓解极端气温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或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调节作用更显著。考虑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时,碳减排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卫华  曹荣湘  
气候变化问题得到了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经济学的关注点集中在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是否值得、依成本和收益分析应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什么水平、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应付出多大成本、最优的减排路径是什么等问题。由此形成了行动派和怀疑派两个阵营,而行动派内部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分歧。政治学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首先集中在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方面,其次是民主体制能否应对气候变化。此外,气候政治学还日益向国家安全、社区治理甚至政治哲学如正义问题等领域扩展。社会学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则着重从风险分析、全球社会、气候伦理、社会制度等层面切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璐  
文章通过对成本有效的、可持续的、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气候变化减缓政策措施和减缓技术的研究,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分别从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选择以及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实践等角度,从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近期和长期等多个环节对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鹏昇   李硕  
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两种方式,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讨论尚无定论。本文以中国气候政策的碳减排效果为例,在事件分析法的框架下比较低碳省市试点(行政手段)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市场机制)的碳减排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碳省市试点通过抑制产出而实现了总量减排目标,但是并未降低碳排放强度;碳交易试点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同时,扩大了经济产出,最终使碳排放总量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省市试点碳排放量的降低主要源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碳交易试点对碳排放量的促进作用在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在中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为未来的气候政策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鹏昇   李硕  
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两种方式,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讨论尚无定论。本文以中国气候政策的碳减排效果为例,在事件分析法的框架下比较低碳省市试点(行政手段)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市场机制)的碳减排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碳省市试点通过抑制产出而实现了总量减排目标,但是并未降低碳排放强度;碳交易试点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同时,扩大了经济产出,最终使碳排放总量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省市试点碳排放量的降低主要源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碳交易试点对碳排放量的促进作用在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在中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为未来的气候政策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玉高  徐嵩龄  贺菊煌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二个在不具备完全科学确定性下达成的国际环境条约(臭氧层损耗物质控制是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起草和推动这一公约签署中,自始至终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气候公约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保护了发展中国家权利的国际条约。公约所确立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污染者支付原则,使得对正确地处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集团之间在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减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诗一  祁毓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政策体系中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财政政策在其中如何发挥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文献、理论和经验素材,系统性探讨气候变化与公共财政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的财政影响会最终反映到财政行为、财政成本和财政关系上,财政系统在面临气候变化冲击时具有“自动稳定器”的适应性和启动“相机抉择”的主动性,这蕴含着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的治理逻辑。未来需要进一步将气候变化或相关环境因素纳入财政政策框架中,瞄准“减缓”和“适应”两个关键环节,对现有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投融资政策、政府预算制度、政府采购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改革,突出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治理”功能,加强财政政策工具之间及其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和协同,放大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治理”效能。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财政政策的定位、作用和影响,为更好地发挥现代财政制度在生态文明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和重要支柱作用提供依据,为构建生态财政治理理论体系提供分析框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鲍文  
通过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审视了碳关税作为贸易领域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尚存在的问题,认为即使碳关税为世贸组织所接受,在传统意义上也未必能成为一种有效的保护产业竞争力的手段,在亟需全球合作的时刻反而会适得其反。目前,全球的产业合作协定、技术共享等可能更为有效。从长期看,碳关税成为气候政策的一部分将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成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中国须未雨绸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俞业夔  李林军  李文江  冯文娟  王璐  邱国玉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碳减排是应对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更具发展前景。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数量控制的排污交易,另一种是基于价格控制的税收。文章详细探讨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采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比较基于数量控制的碳交易和基于价格控制的碳税哪个更适合在中国未来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中国碳减排量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要大于边际收益曲线;而在长期,中国碳减排量的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边际成本曲线。所以,短期内实行碳税,长期内实行碳交易的做法,更符合未来中国的情况。研究结果对未来中国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