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2)
2023(7745)
2022(6527)
2021(6228)
2020(5137)
2019(11558)
2018(11372)
2017(21518)
2016(11966)
2015(13340)
2014(13493)
2013(13355)
2012(12292)
2011(11254)
2010(11048)
2009(10038)
2008(9715)
2007(8522)
2006(7459)
2005(6573)
作者
(36603)
(30801)
(30405)
(28940)
(19397)
(15184)
(13919)
(12078)
(11672)
(11065)
(10750)
(10492)
(10037)
(9642)
(9538)
(9373)
(9326)
(8938)
(8808)
(8674)
(7694)
(7694)
(7457)
(7013)
(6899)
(6852)
(6774)
(6762)
(6359)
(6243)
学科
(49340)
经济(49302)
管理(32838)
(27959)
(21954)
企业(21954)
方法(19990)
数学(17572)
数学方法(17306)
地方(16563)
(13143)
(13053)
中国(11668)
(9898)
业经(9765)
环境(9682)
农业(9392)
地方经济(9244)
(8958)
资源(8583)
(7834)
理论(7431)
技术(7338)
(6714)
(6414)
(6332)
金融(6330)
生态(6296)
(6187)
(6176)
机构
学院(167968)
大学(167829)
管理(62155)
研究(61042)
(60009)
经济(58381)
理学(53614)
理学院(52805)
管理学(51612)
管理学院(51295)
中国(45454)
科学(43429)
(37592)
(32361)
(32359)
研究所(30102)
业大(28706)
中心(28514)
(26544)
(26079)
农业(25813)
(25306)
师范(25022)
北京(23284)
(23013)
财经(21328)
(21304)
(20569)
师范大学(20371)
科学院(19659)
基金
项目(122918)
科学(95851)
基金(87454)
研究(85237)
(78868)
国家(78250)
科学基金(65860)
社会(52084)
(49950)
社会科(49275)
社会科学(49257)
基金项目(47371)
自然(45053)
自然科(43809)
自然科学(43794)
自然科学基金(42963)
(42273)
教育(38421)
资助(35384)
编号(34308)
重点(28737)
(27571)
成果(26647)
(25721)
(24657)
计划(24550)
课题(24303)
科研(23723)
创新(23207)
科技(22181)
期刊
(65221)
经济(65221)
研究(42980)
中国(35281)
学报(31921)
科学(28728)
(27502)
大学(22563)
学学(20985)
(20734)
管理(20438)
农业(19399)
教育(17520)
技术(15125)
资源(15048)
(11989)
金融(11989)
图书(11050)
(11026)
业经(10653)
财经(9545)
经济研究(9408)
科技(9193)
(8938)
(8527)
问题(8517)
业大(8291)
统计(8255)
(8240)
(8144)
共检索到244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彦  王慧敏  佟金萍  李荣昉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脆弱性PSR分析框架,从胁迫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脆弱性进行评价。结合2001~2010年鄱阳湖流域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a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变化受胁迫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综合影响,脆弱性先明显增加后缓慢下降,但基本处于中等偏差水平。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主要由降水量变化、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消耗、污染问题引发,提高系统适应性对缓解脆弱性有明显作用。根据评价分析,建议鄱阳湖流域未来从提高管理能力、经济及社会响应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慧平  赵明华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 (1993年 )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 ,1960~1993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2000规划年和2020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 ,未来气候变化 (2000~2042年 )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50 %时 ,2000~2019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但2020~2042年水资源短缺2 0~5 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 ,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 ,2020年以后需在调入5 6亿m3客水资源基础上 ,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岩  冯亚中  
水资源脆弱性是衡量水资源系统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承载能力的重要标准,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与预测是评估流域水安全状况、辨识未来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该文首先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Rough Set,缩写为RS)方法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去除冗余属性。然后,将降维后的评价指标标准值作为"评价样本",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缩写为SVR)模型对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设定未来3种不同气候模式与社会经济情景,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过去16年间整体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已从Ⅴ级提升到Ⅳ级水平,未来情景1、情景2下流域整体水资源脆弱性将会好转,但仍处于Ⅳ级中度脆弱水平。未来水质脆弱性与灾害脆弱性提升较为明显,水量脆弱性没有显著改善,在情景3下将恶化到Ⅴ级中高脆弱。因此未来采取积极的人工调控措施能使得水质与灾害方面获得明显的提升,而水量脆弱性则成为制约未来流域整体水资源脆弱性的瓶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曹明奎,李克让  
未来100年气候变暖速度将比上一世纪提高2-10倍,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当前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进展缓慢。本文在阐明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归纳和介绍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以及类比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玉林  孙国清  过志峰  刘录三  杨丽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改变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循环的现状,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定量评价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鄱阳湖流域1973年~2002年间的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未来可能出现的3种气候情景,最后应用陆地表面模型VIC水循环模式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鄱阳湖流域的水量30年、60年、90年后(相对于1983年)将可能增加11.7%、25.08%和39.06%,而且因为径流的增加幅度最大的情况恰好出现在每年径流峰值时段(汛期),所以鄱阳湖发生洪灾的危险性将可能增大。研究气候变化背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相虎  姚静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地表-地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模拟工具,探讨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水文模型以2000~2008年为模拟期,以流域河道日径流量来率定(2000~2005年)与验证模型(2006~2008年)并取得了满意的模拟效果。基于此,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方案,通过径流量、土壤蒸发量和基流量来探讨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基流量对降雨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而土壤蒸发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在降雨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气温变化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气温情景一定条件下,水文变量均与降雨变化呈非线性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气温对径流、土壤蒸发和基流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华  殷国强  姜彤  
根据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SRES高排放A2,中排放A1B,低排放B1)下所做的21世纪前50年气候变化预估试验得到的数据,研究鄱阳湖流域2001~2050年气温和降水相对于目前气候(1961~1990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未来50年气温在3种排放情景下都将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990s的增加幅度和速度。A1B情景温度增加最明显,平均气温变化达到1.62℃。②降水量变化相对复杂,前30年主要为减少趋势,A2情景下减少幅度最大,2020s年均降水量减少了6.7%;后20年降水量增加,B1情景增加最显著,2030s年增加幅度达到10.8%。③根据预估的各季节变化结果,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丙娟  蔡海生  陈美球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气候变化是具有明显复杂性、长期性和外部性的全球环境问题。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趋势和IPCC报告关于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的主流判断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气候变化尤其对西部生态脆弱农村社区构成极大威胁。在这类高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对贫困的多文化融合的区域,人类活动对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破坏更加严重,农民极端贫困与环境急需保护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本文梳理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理论源起和进展,分析气候变化后给农村生态脆弱社区带来的影响,挖掘社区层面的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总结出西部生态脆弱社区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社区启示与反思,提出西部生态脆弱社区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模式探索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争伟  金菊良  刘晓薇  周戎星  
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是当前水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脆弱性和脆弱性分层面两方面需深入研究。论文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形成过程的分析,从水资源自然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用水效率等方面,构建符合过程机理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模型,旨在对脆弱性分层面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当联系分量系数取值具有峰值较宽的分布特征时,可能导致基于三角模糊数的联系数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差异度系数取值的特征,以标准阈值为参数构造差异度系数的梯形模糊数,提出基于梯形模糊数联系数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评价。应用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系统脆弱性等级在3.611~2.49...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以滇池为例,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框架,探寻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驱动机制,为湖泊流域的系统治理提供依据。认为滇池流域脆弱性在加剧,脆弱性程度趋于均衡化;社会因素是脆弱性主要驱动因子,人类活动是主要的驱动因素。最后指出滇池流域治理中应注意管理跨尺度影响;重视社会因素在脆弱性中的作用,实施社会治理、根源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立勇 李悦 钱凤魁 赵洪亮 韩雪 林而达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 0C.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立勇  李悦  钱凤魁  赵洪亮  韩雪  林而达  
气候变暖延长了作物适宜生长季,缩短了实际生育期,改变了作物的种植界线;在一些区域促进了产量增高,给作物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并改变了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规律,导致损失增加。未来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如温度增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17d左右,水稻和玉米平均缩短7-8 d,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气候变化将威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并影响作物品质。脆弱性主要是面对极端事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减小暴露度和提高适应能力两个方面,因为雨养农业的暴露度明显高于灌溉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降低粮食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一是加强对敏感性的评估能力建设,包括完善和改进各类评估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