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1)
- 2023(9308)
- 2022(7594)
- 2021(6794)
- 2020(5879)
- 2019(12879)
- 2018(12756)
- 2017(24752)
- 2016(13348)
- 2015(14694)
- 2014(14522)
- 2013(14622)
- 2012(13323)
- 2011(11902)
- 2010(12201)
- 2009(11591)
- 2008(11643)
- 2007(10850)
- 2006(9765)
- 2005(8720)
- 学科
- 业(80340)
- 企(63657)
- 企业(63657)
- 济(62098)
- 经济(62022)
- 管理(50692)
- 农(44767)
- 农业(29839)
- 业经(27135)
- 方法(26719)
- 财(20623)
- 数学(19590)
- 数学方法(19485)
- 务(16192)
- 财务(16188)
- 财务管理(16178)
- 技术(15727)
- 企业财务(15303)
- 策(13600)
- 中国(13551)
- 制(13542)
- 划(11957)
- 体(11367)
- 和(11317)
- 贸(10677)
- 贸易(10673)
- 理论(10432)
- 易(10418)
- 企业经济(10395)
- 技术管理(10164)
- 机构
- 学院(203277)
- 大学(192921)
- 济(90095)
- 经济(88701)
- 管理(85335)
- 理学(74119)
- 理学院(73459)
- 管理学(72618)
- 管理学院(72252)
- 研究(63310)
- 农(53823)
- 中国(52469)
- 农业(41195)
- 京(39481)
- 科学(38525)
- 财(38379)
- 业大(37088)
- 所(32476)
- 江(32130)
- 财经(30694)
- 中心(29997)
- 研究所(29373)
- 经(27844)
- 经济管理(26736)
- 经济学(25981)
- 农业大学(25495)
- 州(24457)
- 北京(23741)
- 经济学院(23722)
- 商学(23129)
- 基金
- 项目(134376)
- 科学(108115)
- 基金(99332)
- 研究(98985)
- 家(86101)
- 国家(85157)
- 科学基金(74851)
- 社会(65937)
- 社会科(62230)
- 社会科学(62212)
- 省(54914)
- 基金项目(53460)
- 自然(47914)
- 自然科(46865)
- 自然科学(46856)
- 自然科学基金(46101)
- 划(43637)
- 教育(42567)
- 编号(40432)
- 资助(38704)
- 业(35427)
- 创(31428)
- 农(30503)
- 发(30293)
- 部(29798)
- 成果(29671)
- 重点(29397)
- 创新(28484)
- 国家社会(27346)
- 制(27094)
- 期刊
- 济(108392)
- 经济(108392)
- 农(57540)
- 研究(53818)
- 农业(39113)
- 中国(38791)
- 管理(32274)
- 财(31393)
- 科学(30530)
- 学报(29530)
- 业经(25937)
- 大学(23460)
- 学学(22921)
- 业(20520)
- 融(19354)
- 金融(19354)
- 技术(18638)
- 财经(14926)
- 问题(14743)
- 经济研究(14673)
- 农村(13657)
- 村(13657)
- 农业经济(13599)
- 技术经济(13488)
- 经(12963)
- 世界(12287)
- 教育(11965)
- 版(11113)
- 经济问题(10642)
- 资源(10609)
共检索到29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福金 周甜甜 陈晓光
本文将气候变化与农业科研投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科研投入在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年气温均值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全年降水总量、降水密度及高温、低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在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气候变化 农业科研投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福金 周甜甜 陈晓光
本文将气候变化与农业科研投入纳入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科研投入在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的潜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全年气温均值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全年降水总量、降水密度及高温、低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气候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在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气候变化 农业科研投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光华 陆盈盈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了受到制度和投资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气候变化的作用。本文以冬小麦为例,在运用指数方法测度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了冬小麦生长期气候因素变化对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年~2016年,中国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不断增长,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分别采用生长期积温和温度的天数分布两种气温衡量指标回归结果指出气温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温会显著降低冬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高温主要通过降低冬小麦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本文提出健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调整品种布局、加强耐高温品种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效率等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采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出农业科技存量,同时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另外,城市化进程和农业贸易条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率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采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出农业科技存量,同时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另外,城市化进程和农业贸易条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率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采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出农业科技存量,同时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另外,城市化进程和农业贸易条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率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杨 程志强 范玉兵
气候变化及其裹挟的风险以及不断攀升的农业生产成本已严重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本文基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运用199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数据,揭示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持续地促进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是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而非技术进步,研究结果比较稳健,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政策干扰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另外,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本文证实了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能够通过提高棉花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本产出率和抑制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病虫害促进棉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广初期较低的应用率会使转基因抗虫棉抑制病虫害的效果存在滞后性。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启示,也为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及其品种创新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要素生产率 生物技术 棉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本文使用新技术窗口DEA中的Window Malmquist指数模型,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估算了传统农业生产率和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变化情况,并分阶段、分区域比较分析了传统农业生产率和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的差异,以期回答我国农业生产率是否被低估。实证分析后发现:(1) 1978-2013年,有60%年份的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率小于传统农业生产率,即传统农业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是被高估的。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率更为稳定,表明气候因素对稳定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作用。(2)日照时数、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西部地区也是受益于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地区。1978-2013年,气候因素限制了中国中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大省的农业生产率,尽管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率有了提升。(3)技术效率的累积变化和技术进步是推动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4)在不同政策时期内,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差异较大。对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范丽霞 高雪
本文在对1986~2012年中国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科技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农业科技存量的时间演变,并利用FGLS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进而系统考察了气候变化及农业科技存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增长趋势,主要靠农业技术进步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起着阻碍作用;新世纪以来农业科研投入增速明显加快,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并且该差异呈扩大趋势;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而年降水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从空间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气温升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科技存量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尹朝静 高雪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等极端事件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和威胁。本文将气温、降水量与干旱因素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估体系,采用序列MSBM-DEA模型测算了1978~2018年中国28个省(市、区)农业TFP及其分解的变动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情形下农业TFP的测算和分解结果。研究发现:在未纳入气候因素情形下,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明显被高估,气候因素特别是干旱事件对中国农业TFP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从农业TFP增长的分解结果看,无论是否考虑气候因素,农业技术进步都是推动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农业技术效率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有限;无论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中国农业TFP增长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不均衡性,并且不同省份农业TFP增长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康 王介勇 李红梅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关键词:
TFP 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扭曲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奇 王会 陈海丹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本文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测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并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内我国农业GTFP年均增长与TFP基本相同;分解分析表明,我国农业GTFP和TFP的增长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降低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的效果,纳入环境要素后技术效率的下降趋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趋势都有所放缓。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GTFP年均增幅高于其TFP,中部地区二者基本相等,西部地区前者年均增幅低于后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张俊飚 陈祺琪
运用泰尔指数系统分析2002—2013年中国农业科研要素(资金和人员)投入的区域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科研投入总体增长稳定,科研资金投入的年均增幅快于科研人员投入;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总体投入力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最低。2中国农业科研资金要素和人员要素投入的总体差异均呈减少态势,区域内差异对其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3资金投入受到GDP、科研机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农业科研人员投入则更容易受到农业发展现状的影响。对农业科研投入的需求程度由资源丰腴地区向资源不足地区增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辉 陈建成
1996~2010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农业科研投资和农业生产率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存在动态关系和误差修正机制;农业科研投资的变动是农业生产率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显著,并产生稳定的正向拉动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内在需求不足。为提高农业生产率,需采取加大政府资金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力度,优化配置农业科研投资,建立财政资金对农业科研投资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等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