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7)
2023(5896)
2022(5167)
2021(4855)
2020(4179)
2019(9499)
2018(9239)
2017(18211)
2016(10115)
2015(11221)
2014(11343)
2013(11122)
2012(10489)
2011(9502)
2010(9973)
2009(9438)
2008(9392)
2007(8651)
2006(7832)
2005(7199)
作者
(29166)
(24121)
(24117)
(22997)
(15566)
(11737)
(11090)
(9566)
(9293)
(8989)
(8220)
(8131)
(7876)
(7729)
(7680)
(7504)
(7319)
(7170)
(7073)
(6913)
(6091)
(6077)
(5844)
(5651)
(5488)
(5471)
(5404)
(5378)
(4903)
(4802)
学科
(38073)
经济(38035)
(33446)
管理(30445)
(26575)
企业(26575)
方法(15852)
数学(13892)
数学方法(13642)
中国(12924)
(11833)
(11729)
(11365)
(10855)
保险(10763)
(10049)
(9683)
银行(9669)
(9173)
业经(8557)
地方(8549)
(7869)
贸易(7864)
(7756)
金融(7756)
(7698)
农业(7494)
(7453)
财务(7433)
财务管理(7412)
机构
学院(143185)
大学(140801)
(59899)
经济(58452)
管理(57515)
研究(50297)
理学(47813)
理学院(47268)
管理学(46566)
管理学院(46267)
中国(43642)
(31878)
(30647)
科学(29609)
(25708)
财经(23850)
中心(23398)
(23064)
研究所(23052)
(21558)
(21521)
北京(20001)
(18858)
业大(18416)
(18137)
(17849)
师范(17738)
财经大学(17491)
经济学(16868)
农业(16661)
基金
项目(89288)
科学(70426)
研究(66662)
基金(63953)
(55052)
国家(54563)
科学基金(46757)
社会(41018)
社会科(38791)
社会科学(38778)
(34487)
基金项目(32634)
自然(30586)
自然科(29841)
自然科学(29833)
教育(29773)
(29642)
自然科学基金(29283)
资助(27773)
编号(27749)
成果(23061)
重点(20270)
课题(19913)
(19810)
(19311)
(17747)
(17657)
科研(16799)
教育部(16736)
创新(16641)
期刊
(69557)
经济(69557)
研究(47460)
中国(29612)
(23956)
(22445)
金融(22445)
管理(21792)
(19153)
科学(18760)
学报(17333)
教育(13917)
大学(13305)
农业(12837)
学学(12550)
技术(12471)
财经(11235)
业经(10862)
经济研究(10438)
(9457)
问题(8216)
(8063)
资源(7818)
技术经济(7656)
国际(7597)
统计(7571)
现代(7242)
(7211)
理论(7190)
(7170)
共检索到228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璐  丁丁  邓红兵  严岩  
本文总结了气候变化风险的主要表现特征,评价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应从明确国家责任、制定应对方案规划、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策略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占云  王菡  单菁菁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气候变化干扰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目前学术界对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气候风险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识别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关键气候风险,发现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存储、循环及时空分布,构成了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适应能力的主要压力,增加了近海海洋生态风险和脆弱性,甚至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但仍面临气候变化科学认知存在局限性、生态脆弱区气候适应能力亟待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标准亟需完善及制度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和挑战;面对日趋严峻和复杂的气候变化风险,亟需从强化气候变化影响生态安全的机理与规律研究、提升生态脆弱区的气候韧性、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及强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加强面向气候变化的生态安全响应能力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占云  王菡  单菁菁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气候变化干扰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目前学术界对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气候风险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识别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关键气候风险,发现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存储、循环及时空分布,构成了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适应能力的主要压力,增加了近海海洋生态风险和脆弱性,甚至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但仍面临气候变化科学认知存在局限性、生态脆弱区气候适应能力亟待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标准亟需完善及制度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和挑战;面对日趋严峻和复杂的气候变化风险,亟需从强化气候变化影响生态安全的机理与规律研究、提升生态脆弱区的气候韧性、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及强化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加强面向气候变化的生态安全响应能力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钦池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从自然科学角度无法真正认识气候变化的本质。人口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关系,除了人口规模之外,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规模、性别结构、人口城市化等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深刻认识人口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助于重视和发挥人口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人口应该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视角,应该把人口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策略,发挥城市化在减排中的积极作用,制定针对小型家庭能源节约引导政策,重视年龄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明  荀斌  董孝斌  张新时  
在过去50多年里,气候变暖使我国的冰川面积大幅减少。新疆地区气候极端干旱,冰川在新疆淡水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疆所发生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加速等现象,与全球尺度的气温升高密切相关。气温的持续升高,使得消融量远大于累积量,是导致新疆地区冰川消融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新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不会改变,远景不容乐观。文章在总结由冰川变化引发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对新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提出了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源对策、恢复山地森林带和建立山地河谷林、山地停牧还草、建立山区水库、长距离调水形式的改变、发展各种节水节能农业技术、绿洲防护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荒漠植被的保育恢复与重建、发展盐水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万选  郭雪白  刘丹凤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分析了美国由于废气排放所致气候变化,从而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状况。在概述美国地方和联邦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措施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必须明确采取快速的减排行动将碳排放量保持在预算内,通过世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大规模的改革和转变方式以实现低碳排放,逐渐杜绝碳排放等6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孔妍  郭庆坤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埃及近年来年平均气温居高不下,海平面不断上升,尼罗河三角洲备受威胁,干旱程度加重,水资源短缺加剧,多种疾病的患病率增高,危害公众健康。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埃及成立环境部门与气候机构,制定相应的气候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非政府组织及其社会各界付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埃及与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也不断加强气候治理合作。埃及应对气候变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效果却十分有限。埃及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困境包括:气候问题长期处于政府决策的边缘地位,且财政支持不足;气候立法缓慢;人口众多,国民环保意识普遍薄弱;全球气候治理的不公平现象对埃及气候治理产生了负面影响等。从长远来看,埃及因受限于各种条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晓峰  黄路  
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近几十年来,全球自然灾害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损失程度总体呈不断升级趋势,对保险业的挑战也不断加大。保险业是唯一处于气候变化"谱"两端——"根源"和"影响"之间的一个行业,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在气候变化中,保险业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林生  唐承财  成升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科学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各种影响,提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简要叙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格局与游客行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效益等5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剑波  任亚运  丁子格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持续恶化,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诸多国家主张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全球气候框架公约来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但部分发达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经常打着环保的幌子,在国际贸易中强制推行"碳关税"、"碳标签"、"碳减排认证"等贸易政策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并使其逐步演变为国际贸易的新壁垒——碳壁垒。基于此,本文重点剖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碳壁垒的主要形式,并探讨其对我国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以期我国能更好地应对碳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遥  
气候融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第一,要明确气候融资目标,制定气候融资战略规划,从融资主体、时间战略、空间战略等三个层次,在目标设定、路径选择、重点任务、核心渠道及政策组合等方面作出合理部署;第二,要健全气候融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适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第三,要激活气候融资机制,扩大公共资金来源,推动国内碳市场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媛媛  姚恩建  徐洪磊  黄全胜  吴睿  王人洁  
交通运输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行业之一。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交通运输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础能力等还存在一些不足。该文从减缓和适应2个角度出发,梳理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的政策与行动,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交通运输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总体策略和路径,以及提升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思路和建议,以支撑交通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倩雯   李佳妮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纷纷出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公平公正待遇条款因其内涵的模糊性在适用时充满不确定性,东道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能会因违反公平公正待遇条款而被诉至国际投资仲裁庭,其中合理期待被损害是最常见的指控。仲裁庭有利于投资者的合理期待认定路径之下,投资者与东道国公私关系出现冲突。为实现“双碳”目标,鉴于资本输入国与资本输出国双重大国身份,中国应通过弱化公平公正待遇中的合理期待要素,增加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灵活性,强化国内法治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度,努力实现投资保护与东道国气候规制权的利益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建春  杨昱莅  张娅妮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考验。山西省要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实践及中国的态度和努力,然后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山西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提出了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围绕"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减排目标,从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规政策,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考核,落实发展目标;创新科技体系,提高研发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爱青  高江波  吴绍洪  刘燕华  何霄嘉  
风暴潮是沿海地区在强烈的大气扰动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增水现象,并受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风暴潮灾害频繁,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灾害损失严重。本文从风暴潮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综合风险区划3个方面系统总结风暴潮灾害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风暴潮灾情特征及风险评估为基础,探讨气候变化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影响风暴潮的趋势、周期及风险区域,因而亟待开展结合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综合风险评估。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重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为适度、有序的适应气候变化下风暴潮灾害风险,中国在应急预警机制、工程防御及政策法规等适应能力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