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3)
- 2023(12420)
- 2022(10474)
- 2021(9781)
- 2020(8180)
- 2019(18403)
- 2018(17987)
- 2017(35143)
- 2016(18807)
- 2015(21129)
- 2014(20925)
- 2013(20228)
- 2012(19061)
- 2011(16960)
- 2010(17676)
- 2009(17220)
- 2008(16838)
- 2007(15688)
- 2006(14230)
- 2005(13514)
- 学科
- 济(68520)
- 经济(68401)
- 管理(64220)
- 业(63075)
- 企(53857)
- 企业(53857)
- 融(29842)
- 金融(29839)
- 银(29556)
- 银行(29543)
- 行(28472)
- 中国(27824)
- 财(26889)
- 制(26011)
- 方法(25859)
- 数学(21575)
- 数学方法(21215)
- 农(19896)
- 业经(18478)
- 务(17520)
- 财务(17472)
- 财务管理(17424)
- 企业财务(16615)
- 体(16087)
- 策(15116)
- 地方(14990)
- 贸(14526)
- 贸易(14511)
- 易(14251)
- 体制(13581)
- 机构
- 学院(263716)
- 大学(263296)
- 济(111590)
- 经济(108916)
- 管理(101673)
- 研究(87159)
- 理学(84749)
- 理学院(83890)
- 管理学(82584)
- 管理学院(82043)
- 中国(79284)
- 财(62528)
- 京(55059)
- 科学(47457)
- 财经(46984)
- 中心(43524)
- 江(42707)
- 所(42568)
- 经(42439)
- 研究所(37372)
- 农(36811)
- 北京(35194)
- 财经大学(34871)
- 经济学(34697)
- 州(34271)
- 业大(31840)
- 院(31621)
- 范(31579)
- 师范(31290)
- 经济学院(31101)
- 基金
- 项目(161562)
- 科学(128716)
- 研究(122955)
- 基金(118819)
- 家(100750)
- 国家(99881)
- 科学基金(87397)
- 社会(79769)
- 社会科(75623)
- 社会科学(75606)
- 省(61951)
- 基金项目(61133)
- 教育(56331)
- 自然(54498)
- 自然科(53319)
- 自然科学(53309)
- 自然科学基金(52401)
- 划(51585)
- 编号(50176)
- 资助(49611)
- 成果(43517)
- 部(36850)
- 制(36342)
- 重点(36082)
- 课题(35136)
- 创(34066)
- 发(33973)
- 性(33380)
- 国家社会(32861)
- 教育部(32597)
- 期刊
- 济(130455)
- 经济(130455)
- 研究(87895)
- 中国(60133)
- 财(50588)
- 融(50284)
- 金融(50284)
- 管理(41655)
- 农(35068)
- 学报(34423)
- 科学(32975)
- 教育(28034)
- 大学(27850)
- 学学(26167)
- 财经(24256)
- 农业(22054)
- 技术(21872)
- 经(20601)
- 经济研究(19991)
- 业经(19716)
- 问题(15877)
- 理论(14715)
- 贸(14653)
- 国际(13826)
- 实践(13189)
- 践(13189)
- 财会(12691)
- 现代(12682)
- 技术经济(12281)
- 坛(11655)
共检索到431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欣 苏继超
文章将SEIR传染病模型引入具有小世界特征的民间金融网络中,探讨民间金融网络中的风险传染机制和监管部门的干预策略。通过各省公开的小额贷款公司数据,近似地构造具有小世界特征的区域性民间金融网络,建立监管部门干预下的民间金融风险传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传染和监管干预策略的数值仿真实验。结果发现:民间金融风险爆发时监管部门出面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的影响范围;较强的监管干预力度可以大幅降低网络中被感染节点的比例;相比于随机性免疫策略和规则性免疫策略,针对性免疫策略对风险的干预控制效果更好;监管滞后会使得被感染节点密度达到收敛状态的时间变长,增大民间金融风险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志浩 李晓花
本文将传播动力模型SIRS引入到无标度的金融网络中,探讨了模型参数——感染率、治愈率、免疫失效率和网络紧密度对风险传染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具有无标度性的金融网络中,风险感染总是存在;风险传染会呈现"超调"现象,即感染比例会在短期内超越均衡值;危机中,增强金融机构的治愈能力比预防机构被感染和增强机构免疫能力的效果更好;减小机构之间的紧密性会降低危机的传染程度,但同时也延长了危机持续的时间。通过公开的中国大额支付系统数据,我们近似地构造了具有无标度特征的中国金融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风险传染和救助的数值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志浩 李晓花
本文将传播动力模型SIRS引入到无标度的金融网络中,探讨了模型参数——感染率、治愈率、免疫失效率和网络紧密度对风险传染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具有无标度性的金融网络中,风险感染总是存在;风险传染会呈现"超调"现象,即感染比例会在短期内超越均衡值;危机中,增强金融机构的治愈能力比预防机构被感染和增强机构免疫能力的效果更好;减小机构之间的紧密性会降低危机的传染程度,但同时也延长了危机持续的时间。通过公开的中国大额支付系统数据,我们近似地构造了具有无标度特征的中国金融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风险传染和救助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采取救助措施时,多次适量救助是更优的策略,可以大幅降低危机峰值的"超调"现象;救助应该从危机加速度出现转折的时刻开始,从度大的机构逐渐向度小的机构过渡。这一救助思路对于特定网络结构下的系统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砚 陈志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能够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从金融机构主体属性以及金融机构间复杂网络特性两个角度入手建立风险传染性评估模型。通过综合考察规模、复杂性、风险性和盈利性4个方面,得到主体属性综合评分指标;建立金融风险传染网络,计算金融网络节点出强度值、风险传染深度以及节点易受攻击程度,从而得到机构的复杂网络特征指标;采用信息熵赋权法得到风险能力评估模型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各机构风险传染性评分值并进行系统重要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金融网络呈现多层次结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各不相同。第二,影响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的因素较为复杂,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金融网络中风险传染性较高的机构既可能是"大而不能倒",也可能是"太互联、太复杂而不能倒",不能将单个方面作为衡量风险传染性的唯一标准。第三,鉴于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部分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传染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降低负外部性的影响,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欣
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前提下,建立资金融通的金融网络结构可以降低个体机构的破产概率,但转移的风险会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关联度和正反馈效应实现交叉传染,从而增加整个市场奔溃的概率。文章通过DCC-MGARCH模型和无向有权型网络阐释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多元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时变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动态关联能够较好解释系统性风险的波动性,且我国的金融市场符合无标度网络的风险传染特征。其中,银行部门的市场中介地位不断强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中应强调关联度指标的重要性和金融机构的网络属性,构建具有风险包容性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染 金融网络 关联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艳霞 鲍勤 汪寿阳
本文利用金融网络方法构建完全连接和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研究由房地产贷款损失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的动态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若不考虑银行间关联,我国单个银行抵御房地产贷款损失能力较强;若考虑银行间关联,则相同程度的房地产贷款损失会引发大规模的银行风险传染;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更易发生大规模风险传染;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的破产受房地产贷款损失的直接冲击较小,受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银行间市场网络 系统风险 房地产贷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左伟 朱元倩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利用金融网络解决金融传染问题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笔者在简单回顾了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描述性指标及几大典型结构之后,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最优金融网络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现实金融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了网络结构在金融传染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基于此从金融网络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相关措施,为预防危机的传染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小云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关乎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适性和特殊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厘清如下两个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小云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关乎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普适性和特殊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厘清如下两个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瑜
随着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本文运用医学SIRS传染病模型对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取决于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一个子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传染至其他子市场,该值越大,金融风险越容易蔓延。第二,金融风险蔓延趋势取决于风险传染率、易感染群体直接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获得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转入易感染状态的概率以及免疫丧失率。第三,单独使用事前防御或事后化解的防控策略是缺乏效率的,同时采用这两种策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瑜
随着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本文运用医学SIRS传染病模型对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取决于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一个子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传染至其他子市场,该值越大,金融风险越容易蔓延。第二,金融风险蔓延趋势取决于风险传染率、易感染群体直接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获得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转入易感染状态的概率以及免疫丧失率。第三,单独使用事前防御或事后化解的防控策略是缺乏效率的,同时采用这两种策略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风险传染。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传递,我国要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高金融市场的直接免疫力;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有效实现金融风险事前防范;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降低金融市场之间风险传染概率;优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升金融风险的整体防范能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梓彬 杜承铭 冯泽华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智能产品的普及,网络安全及用户数据隐私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政府能否采取合适的监管策略对于降低网络安全风险至关重要。针对由制造商和电子零售平台组成的智能产品供应链,建立博弈模型分析网络安全风险下政府监管的策略选择及其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政策下的网络防御水平仅在补贴比率较高的情况下才会高于处罚政策下的防御水平;处罚政策和补贴政策均有利于制造商、平台和消费者,其实现的条件由边际信息价值和单位罚款两个因素决定,当边际信息价值和单位罚款均较大时,政府应采取处罚政策,反之则采取补贴政策,并且高额的罚款或补贴均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政府在选择监管策略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促进智能产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和网络安全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孙利
金融创新与发展使得民间金融风险能够便利地向正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渗透,而投资受限、通胀以及资产泡沫预期下,民间资本的求利动机和脱实体化倾向正使民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笔者在对民间金融风险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利率差异、金融要素交叉流动和信息交叉传播是民间金融风险传染至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主要渠道;民间金融风险演化的结果不仅是风险在民间金融市场中不断累积,而且向正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渗透,危及正规金融市场安全。因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打破现有不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并建立"大监管"体系,从而在民间金融风险传染与演化过程中抑制风险的扩散,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
民间金融 风险形成 传染渠道 演化路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高慧颖 周潮 刘安 仝恩有
从资金存量表视角分析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负担和资产负债情况,并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方法(CCA模型)分析2004至2020年住户、非金融企业、广义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五大经济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及债务违约风险变化趋势。同时,结合中国2020年末资金存量表明细数据,构建部门间关联矩阵,运用宏观金融网络分析方法,模拟测算上述五大经济部门违约风险的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户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平稳较快上升,但总体债务违约概率较低;企业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波动较大,部分时点违约概率较高;政府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小幅稳定增长,整体违约概率较低;金融部门始终处于风险的最前端,在部门间金融资产负债关联网络处于中枢地位,受其他部门的风险冲击影响最大。建议充分发挥金融账户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稳健有效,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林 孙凌芸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市场的经验证据,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对网络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最小生成树(MST)法构建网络图,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股票市场复杂网络的拓扑特征、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和路径。通过对全球股票市场网络在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拓扑与市场性质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全球股票市场网络的结构与特质如何作用并影响金融风险的传染。深入研究金融危机时期股票市场风险传染机制及路径,有助于各经济体反思金融危机期间金融风险的防范政策及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便在将来金融危机爆发时有充足的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